秦嶺山脈

秦嶺山脈

中國中部山脈
秦嶺山脈是橫亘于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以叠山與昆侖山脈分界。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餘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山脈南部一小部分由陝西延伸至湖北鄖縣。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裡,南北寬數十公裡至二三百公裡,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分水。
    中文名:秦嶺 外文名:Qinling Mountains,Chin Ling,Qin Ling 别名:南山,終南 所屬山系:秦嶺山系 地理位置:陝西,甘肅 走向:西東向 長度:1600 起點:甘肅省臨潭縣 終點:安徽省明光市 主峰:太白山 海拔:3771.2

位置境域

秦嶺,西起昆侖,中經隴南、陝南,東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其範圍包括岷山以北,隴南和陝南蜿蜒于洮河與渭河以南、漢江與嘉陵江支流—白龍江以北的地區,東到豫西的伏牛山、熊耳山,在方城、南陽一帶山脈斷陷,形成南襄隘道,在豫、鄂交界處為桐柏山,在豫、鄂、皖交界處為大别山,走向變為西北-東南,到皖南霍山、嘉山一帶為丘陵,走向為東北-西南。廣義的秦嶺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秦嶺以南屬亞熱帶氣候,自然條件為南方型,以北屬暖溫帶氣候,自然條件為北方型。秦嶺南北的農業生産特點也有顯著的差異。因此,長期以來,人們把秦嶺看作是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

主要山脈

終南山

道教主流全真派的聖地,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秦嶺山脈的一段,西起寶雞市眉縣、東至西安市藍田縣,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詩經·秦風》有“終南何有,有條有梅”的詩句。唐代官紳多在此建有别墅,其中以王維的辋川别墅最負盛名。王維所作的優美山水詩大多是描寫此處景色。山中分布有明清以來建造的太乙宮、老君庵等大小廟宇40餘處。

華山

古稱“西嶽”,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于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西安市以東120千米處,最高處2160米,為秦嶺東段高峰之一,有南、西、北、東、中五峰,又稱太華山。華山奇峰突兀,氣勢磅礴,自古以奇險峻拔著稱于世。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相傳道教全真北五祖中的呂洞賓、劉海蟾曾修道于此。現存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的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有南山湫、金華洞、玉泉洞、日月岩等名勝古迹,為西安市旅遊勝地之一。

太白山

位于眉縣東南,最高峰拔仙台3767米,秦嶺主峰,中國大陸東部最高峰,名山之一。夏商稱悖物山,周稱太乙山,《史記》中稱嶽山,魏晉始稱太白山。山地土壤、植被、氣候垂直帶譜複雜,分帶明顯,林木茂盛。山高坡陡,谷地深邃狹窄,石峰林立,千姿百态。海拔2500米以上寒凍風化強烈,在緩坡谷底形成石河、倒石堆地貌景觀。由拔仙台向東南延伸的跑馬梁,海拔3500—3700米,長約6千米,寬數百米,為中生代秦嶺準平原面的殘留部分,也是秦嶺山地保存最好、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山地夷平面。其上發育有石海、石環、石多邊,形等冰緣地貌。太白山曾多次受到第四紀古冰川的作用,海拔3000米以上古冰川遺迹保存較好,有角峰、刃脊、冰鬥、冰鬥湖、槽谷、冰蝕湖、冰碛湖、終碛堤等多種形态

主要山峰

透馬駒山

位于鳳縣北36千米處,最高點2739米,秦嶺高峰之一,鳳縣最高點,石質山地,有桦木林。 

代王山

位于鳳縣東北與寶雞市交界處,最高點2598米,秦嶺高峰之一,寶雞市最高山峰,石質山地,有桦林、栎林,嘉陵江發源于代王山南側。 

紫柏山

位于鳳縣東南與留壩交界處,最高點2610米,秦嶺高峰之一,山體近似東西向延伸約20千米,石質山地,留壩縣的最高點,有松、栎、漆、楊林,主要分布在南坡及東部,山頂部為草甸,并有古喀斯特窪地、漏鬥,東部山腳下有張良廟,風景優美,建築秀麗。

玉皇山

位于太白縣西北20千米處,最高點2819米,秦嶺高峰之一,石質山地。有桦、楊、,漆、栎林,主要分布在南坡和東坡。山頂寒凍風化強烈,有石礫,為高山,草甸。

鳌山

位于太白縣東南16千米處,最高點3476米,秦嶺高峰之一,石質山地。有古冰川作用遺迹。有桦、雲杉、冷杉林,屬太白山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

興隆嶺

位于太白縣、周至縣、佛坪縣、洋縣交界處,最高點2810米,秦嶺高地之一,石質山地,林木茂盛,以桦類、雲杉、冷杉為主。 

摩天嶺

位于洋縣、城固、留壩縣交界處,最高點2603米,秦嶺高地之一,石質山地,林木較,茂盛,以松、桦、楊為主。 

光頭山

位于周至西南與佛坪縣交界處,最高點2838米,秦嶺高地之一,石質山地,漢江支,流湑水河及渭河支流黑河發源于山地北坡。山坡林木茂盛,以桦、松為主,山頂為草甸。

秦嶺梁

位于周至縣、甯陝縣、戶縣交界處,最高處2822米,為秦嶺高峰之一,石質山地,山坡林木茂盛,有桦、松、杉等,山頂為風化碎石和灌叢草甸。

東老君嶺

位于周至縣西南29千米處,最高處2557米,為秦嶺太白山向東延伸的支脈,石質山地,栎林茂密。 

四方台

位于周至縣南29千米處,最高點2631米,為秦嶺梁向西北延伸的支脈,石質山地,栎林茂密。

翠峰山

位于周至縣西南19千米處,最高點1773米,為太白山向東北延伸的餘脈,山上部以岩石為主,北坡下部有黃土及坡積物覆蓋。植被較差,以草灌為主。 

首陽山

位于戶縣與周至縣交界處,最高點2720米,為秦嶺向北延伸的支脈,山坡有栎林,頂部為岩石、風化碎石及草甸。 

靜峪腦

位于戶縣南30千米處,最高點3015米,為秦嶺高峰之一,石質山地,山頂寒凍風化強烈,有碎石、草甸,山坡有桦、栎林。

麥稭磊

位于長安區西南35千米處,最高點2887米,為秦嶺高峰之一,石質山地,山坡林木茂盛,有桦樹、雲杉、冷杉,山頂為杜鵑等灌叢硬草甸。 

牛背

位于長安區南30千米,處,最高點2802米,為秦嶺高峰之一,石質山地,南坡有楊、漆、松林,北坡為灌木,頂部為風化碎石及草甸。

南五台

位于長安區南18千米處,最高點1688米,為秦嶺北側支脈終南山向西北的延伸部分,石質山地。因有大台、文殊、清涼、靈應、舍身五峰台而得名。群峰錯列,谷地幽深,流水潺潺。加上人工培植的青松綠竹,環境優美,景色宜人。隋唐時已是中國佛教聖地之一。有明清以來建造的大小廟宇40多處。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渭河:黃河最大的一級支流,發源于今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鳥鼠山,主要流經今甘肅天水、陝西省關中平原的寶雞、鹹陽、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關縣彙入黃河。

漢江:長江最大的一級支流。在源地名漾水,流經沔縣(現勉縣)稱沔水,東流至漢中始稱漢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稱滄浪水,襄陽以下别名襄江、襄水。

嘉陵江:發源于秦嶺北麓的陝西省鳳縣代王山。幹流流經陝西省、甘肅省、四川省、重慶市,在重慶市朝天門彙入長江。

北洛河:陝西省内長度最大的河流。它發源于白于山南麓的草梁山,由西北向東南注入渭河,途經黃土高原區和關中平原兩大地形單元。

植物資源

秦嶺地區的秦巴山區跨越商洛、安康、漢中等地區,自然資源豐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種庫”之美譽。特色産品繁多,如核桃、柿子、闆栗、木耳、核桃、闆栗、柿子産量居全省之首,核桃産量占全國的六分之一;它還是全國有名的“天然藥庫”。中草藥種類1119種,列入國家“中草藥資源調查表”的達286種。

比較而言,秦嶺被子植物中約有木本植物70科、210屬、1000多種,其中常綠闊葉木本植物占38科、70屬、177種,除個别樹種外,南坡都有生長,而北坡隻有21屬、46種。

秦嶺以南柑桔、茶、油桐、枇杷、竹子等亞熱帶标志植物均可生長良好,而秦嶺以北柑桔絕迹,卻盛産蘋果、梨等溫帶水果。 

動物資源

秦嶺地區野生動物中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珍貴品種,鳥類有國家一類保護對象朱鹮和黑鹳。秦嶺現設有國家級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和佛坪自然保護區。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鹮被并稱為“秦嶺四寶”。在秦嶺裡,還藏匿着鬣羚、斑羚、野豬、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數不清的哺乳動物,以及堪稱世上最為豐富的雉雞類族群。

秦嶺南北的動物也有較大差别。就獸類來說,以秦嶺為分布北界的有23種,占獸類總數的42%。秦嶺以南的獸類中,有不少南方成分,如華氏菊蝠、金絲猴、大熊貓、豬獾、大靈貓、小靈貓、雲豹、羚牛、蘇門羚、豪豬等。而分布于秦嶺以北的獸類,隻有8種,占獸類總數的10%,主要有白股闊蝠和黃鼠等。 

礦産資源

秦嶺地區的關中平原盆地區南部山地礦産資源豐富,不僅金礦、钼礦等蘊藏豐富,而且有大量的非金屬礦和建材石料,為發展冶金、建材工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其中潼關、太白的金礦,金堆城钼礦,藍田玉石等最為著名。

秦嶺地區的秦巴山區礦産資源含量高,主要礦産金、銀、煤、釩、鋁、鋅等,鉀長石儲量位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二,釩礦亞洲第一。

地理環境

地質特點

秦嶺北坡是一條極大的斷層,秦嶺循着斷層上升,而渭河谷地則循斷層下降。站在西安一帶平原上遠望秦嶺山脈,山嶺自西向東排列十分整齊,崖陡壁峭,巍然突起,成為中國南北之間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而秦嶺山脈到了河南省西部的南陽一帶突然中斷,再向東又出現于湖北、河南與安徽三省邊界,這就是桐柏山和大别山。這些山地海拔僅1000—1500米左右,走向略呈西北—東南方向。到了湖北省的廣濟北面,走向略呈西南—東北向,山勢更低,一般為海拔200—300米左右的低矮丘陵,如張八嶺等。這些丘陵和桐柏山、大别山連起來構成了一條向南突出的弧形山脈,因為都在淮河以南,故總稱為準陽山脈。 

地質構成

在地質構造上,秦嶺是一個掀升的地塊,北麓為一條大斷層崖,形勢極為雄偉;山脈主脊偏于北側,北坡短而陡峭,河流深切,形成許多峽谷,通稱秦嶺“七十二峪”;南坡長而和緩,有許多條近于東西向的山嶺和山間盆地。

地質形成

秦嶺山地是古老的褶皺斷層山地,秦嶺北部早在4億年前就已上升為陸地,遭受剝蝕;秦嶺南部卻淹于海水之中,接受了古生代時期的沉積。在距今3.75億年的加裡東運動中,秦嶺南部隆起,露出海面。2.3億年前晚古生代的海西運動時,秦嶺北部也崛起上升,至三疊紀時,因距今1.95億年的印支運動的影響,秦嶺與海完全隔絕,雄偉的身姿基本成型。進入中生代以後,秦嶺林區以剝蝕為主,是周圍低窪地區的供給地。距今約8千萬年的燕山運動使秦嶺在形成以斷塊活動為主的南北褶皺帶構造格架後,秦嶺又在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強烈改造下,經大幅度的塊斷式垂直升降運動而最終形成了現今秦嶺的格局。

秦嶺的演變,在中生代以前和以後的變化非常大。中生代三疊紀時期,中秦嶺和南秦嶺地區形成了褶皺山隆起帶,成為一個廣闊的侵蝕地區;以南和巴山地帶,是一個廣闊的沉降地區;北秦嶺(包括渭河斷陷谷地)是介于中、南秦嶺剝蝕地區與鄂爾多斯沉積區之間的過渡地區。當時,南秦嶺的河流往南流入巴山四川海相盆地,中秦嶺的河流往北流入鄂爾多斯内陸盆地。

侏羅紀時期,秦嶺地帶,包括北秦嶺、中秦嶺和南秦嶺,成為具有差異震蕩運動的古老準平原,并形成了鳳縣、商州區、勉縣和紫陽等許多侏羅紀含煤盆地。秦嶺兩側廣闊的沉降、沉積地區在逐步收縮,分别向南向北後退;而秦嶺地帶隆起剝蝕地區卻在逐漸擴大。從地貌上看,起伏突出變為平緩,而流域盆地增多且規模變小,分布分散,因而形成了許多侏羅紀的含煤盆地。而兩側河流仍流向陝北和四川盆地中。

燕山運動時期,秦嶺地帶進一步隆起,并伴有岩漿運動。由于秦嶺巴山的隆起,南坡河流向四川盆地移動。由于岩漿活動和差異隆起,絕大多數内陸小型含煤盆地逐漸沉降得越來越低,河流侵蝕更為強烈。因此在秦巴山區兩側的内陸盆地中沉積的白垩系地層的底部和秦嶺山地中的盆地裡,形成了大量的礫岩。

新生代早第三紀,由于構造運動和緩,因而在這個廣泛的均夷作用時期,山地又一次逐漸剝蝕成準平原。在秦嶺地區廣闊的準平原上分散着許多小盆地,其面積逐漸擴大。在這一時期,除了如徽縣和商州區這種已經擴大了的中生代盆地外,還發育了如商洛和安康盆地等新盆地。秦嶺地區的古老河流自然流入了這些分散的盆地。其時,漢江可能已經大體上發育成現今的形态。漢江的源頭當時可能向西穿過嘉陵江,而現今的嘉陵江河源可能就是那時期漢江的源頭。因此,漢江可能是秦嶺山區早第三紀準平原上早已形成的古老大河。

早第三紀到晚第三紀過渡時期,通過喜馬拉雅運動的影響,秦嶺又進行了隆升。這次隆升開始分裂成許多傾斜的斷塊,并在以前沉積的基礎上,形成了許多斷塊盆地,如徽縣盆地、洛南盆地、商州區盆地和安康盆地,以及在其它區形成的盆地,如漢中盆地。渭河斷陷谷地以深斷裂與秦嶺帶分開。秦嶺大小斷塊的形成,分割了早第三紀的準平原,形成了最高一級的夷平面——海拔2300—3500米的太白山跑馬梁面;其次一級的海拔2600—2900米,以終南斷塊和佛坪斷塊嶺脊為代表,包括玉皇山、首陽山、終南山、興隆嶺、草鍊嶺的夷平面和海拔1600—2200米,以華山、蟒嶺、流嶺、馬道嶺、柴關嶺為代表的共三個夷平面。而通過三趾馬和在藍田公王嶺地層中發現的大量南方來的動物群的遺迹可以推斷當時秦嶺的海拔不會超過1000米,從而證明三個夷平面如此大的高程是在第四紀時期中逐步形成的。在分水脊以南的大多數河流都向南流入漢江,而黑河由于水量豐富,足以抗衡秦嶺和緩的擡升運動,所以繼續向北流入渭河斷陷盆地。

到了晚第三紀和早更新世時期,秦嶺又發生強烈的垂直升降運動。進入中更新世時期,秦嶺山地的上升運動以區域性間歇式擡升為主。以後随着地殼的甯靜和上升的交替,逐步形成了第三、第二和第一級階地。秦嶺山地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地貌特征

秦嶺東西長約1600多公裡,南北寬數十公裡至二、三百公裡不等。居甘、陝南部和豫西,并有小部分伸入鄂西北,呈兩端微向北翹的“一”字形。面積約12萬平方公裡。山勢西高東低。山脈北側為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南側為低山丘陵紅層盆地和江漢平原。

秦嶺北鄰渭河平原,其間有大斷裂,為北仰南傾的斷塊構造,因而山勢陡峭,形成千崖競秀的壁立山峰,總坡長不到40千米,河流短促,多急流。

氣候特點

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差異性變化,因而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冬天,秦嶺阻擋寒潮往南進入南方地區;夏天,阻擋濕潤海風進入北方地區。秦嶺、淮河流域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幹旱之間的過渡地區,從秦嶺、淮河附近向北,降雨量急劇減少。

曆史記載

關于秦嶺的名字,普遍認為,它源于古老秦人和秦帝國的威名。古代最早記述秦嶺的文字是《山海經》和《禹貢》。《禹貢》成書時間大緻為戰國時期,在它的文字記述中,中國山脈的布局是一個“三條四列”的系統,其中秦嶺被列為中條。

風景名勝

華山

古稱“西嶽”,雅稱“太華山”,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于華山。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為“第四洞天”,也是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嶽華山君神。共有72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有陳抟、郝大通、賀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1982年,華山被國務院頒布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11年,華山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終南山

終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道文化”、“佛文化”、“孝文化”、“壽文化”、“鐘馗文化”、“财神文化”的發源聖地,“壽比南山”、“終南捷徑”等典故的誕生地,位于陝西省境内秦嶺山脈中段,是中國重要的地理标志。東起盛産美玉的西安市藍田縣最東端的楊家堡,西至周至縣最西界的秦嶺主峰太白山南梁梁脊,綿延200餘裡,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秦嶺七十二峪

秦嶺的山谷衆多,因而得名七十二峪,它們分布在北坡的潼關縣、華陰縣、華縣、渭南市、藍田縣、長安區、戶縣、周至縣、眉縣内,其中著名的山峪有華山峪、大敷峪、文仙峪、蒲峪等。  

南夢溪

南夢溪藏于終南山腹地,距西安114千米(210國道1047千米處),溪長8千米,總面積12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達99.9%,有山峰128座,大小溪水48條,瀑布86處,有140種哺乳動物和320種鳥類動物在這生息繁衍,有3700種植物在這生長。存烽火台4座,古墓群390處,古樹90棵,龍王廟一座。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被譽為“東方雕塑館”,位于秦嶺山脈西段,山體懸崖壁立,狀若積麥。自後秦時期開始鑿刻,窟龛鑿于高20—80米、寬200米的垂直崖面上。存有窟龛194個,其中東崖54窟,西崖140窟,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餘尊,最大的造像東崖大佛高15.8米,壁畫1000餘平方米。

風景

保護治理

2007年11月24日,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陝西省秦嶺生态環境保護條例》。

2018年8月,為杜絕農家樂無序增長對秦嶺生态環境的破壞,陝西省衛計委綜合監督處制定了《秦嶺生态環境保護區内有關問題清理整頓方案》,從8月20日起至9月30日,将組織6個市監督機構執法人員對秦嶺生态環境保護區内從事住宿等經營的公共場所進行清理整頓,摸清底數,建立台賬。

2019年2月,為鞏固和拓展秦嶺北麓西安境内違建别墅專項整治工作成效,陝西省政府印發《秦嶺生态環境保護行動方案》。

2019年3月6日,陝西省決定以涉秦嶺6市為重點,在全省範圍内開展打擊整治破壞秦嶺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切實保護秦嶺地區生物多樣性和生态環境安全。

上一篇:乘風禦蒼穹

下一篇:奎甯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