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

秃鹫

隼形目鷹科秃鹫屬鳥類
大型猛禽名。頸後裸出有絨毛,嘴尖銳如鈎,性猛烈,常食小動物及鳥獸屍體。多留居我國西部山區。[1]幼鳥比成鳥體色淡,頭更裸露,亦容易識别。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高山荒原與森林中的荒岩草地、山谷溪流和林緣地帶,常單獨活動,偶爾也成小群,特别在食物豐富的地方。要以大型動物的屍體為食,常在開闊而較裸露的山地和平原上空翺翔,窺視動物屍體。偶爾也沿山地低空飛行,主動攻擊中小型獸類、兩栖類、爬行類和鳥類,有時也襲擊家畜。分布于非洲西北部、歐洲南部、西班牙、法國南部、羅馬尼亞、巴爾幹半島,往東經小亞細亞、阿拉伯北部、中亞、伊朗、阿富汗、喜馬拉雅山西部、印度、蒙古、原蘇聯土耳其斯坦、塔吉克斯坦、阿爾泰,一直到西伯利亞南部。
    中文名: 拉丁學名:Aegypius monachus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綱:今鳥亞綱 目:隼形目 亞目: 科:鷹科 亞科:秃鹫亞科 族: 屬:秃鹫屬 亞屬: 種:秃鹫 亞種: 分布區域:非洲西北部、歐洲南部、亞洲中部、南部和東部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66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秃鹫 中文别名:狗頭鹫 夭勒 狗頭雕 座山雕 别稱:狗頭鹫、夭勒、狗頭雕、座山雕、歐亞黑秃鹫 英文名:cinerous Vulture IUCN保護級别:NT 近危

分類

秃鹫可被分為兩大類:舊大陸秃鹫和新大陸秃鹫。兩者在進化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舊大陸秃鹫大約有15種,與鷹和雕屬同一科。新大陸秃鹫(NewWorldvultures)共有七種,最著名的新大陸秃鹫是美洲秃鷹(buzzard)或稱紅頭秃鷹(turkeyvulture),和神鷹(condor,康多秃鹫)。

舊大陸秃鹫主要分布于非洲,亞洲同歐洲,屬于鷹隼目。其他鷹科成員包括黑鸢,鵟,雕,蒼鷹等,它們主要靠視力來找屍體。

新大陸秃鹫主要于美洲和暖的平原上找食物。它們與鷹隼目的關系不接近,反而接近鹳形目(即鹳類)[來源請求]。它們當中有數種的嗅覺異常靈敏,有别其他鷹。

外形特征

體形大,全長約110厘米,體重7~14公斤,是高原上體格最大的猛禽,它張開兩隻翅膀後翼展大約有2米多長,0.6米寬(大者可達3米以上)。成年秃鹫頭部為褐色絨羽,後頭羽色稍淡,頸裸出,呈鉛藍色,皺領白褐色。上體暗褐色,翼上複羽亦為暗褐色,初級飛羽黑色,尾羽黑褐色。下體暗褐色,胸前具絨羽,兩側具矛狀長羽,胸、腹具淡色縱紋,尾下複襯白色,複腿黑褐色。秃鹫虹膜褐色,嘴端黑褐色,臘膜鋁藍色,跗跖和趾灰色,爪黑色。由于食屍的需要,它那帶鈎的嘴變得十分厲害,可以輕而易舉地啄破和撕開堅韌的牛皮,拖出沉重的内髒;裸露的頭能非常方便地伸進屍體的腹腔;秃鹫脖子的基部長了一圈比較長的羽毛,它像人的餐巾一樣,可以防止食屍時弄髒身上的羽毛。

秃鹫形态特殊,可供觀賞,其羽毛有較高經濟價值。在牧區,秃鹫受到民間保護,但20世紀90年代以來常有人捕殺制作标本,做為一種畸形的時尚裝飾,加上秃鹫本身繁殖能力較低,使本種群受到了一定破壞。

體型碩大(100厘米)的深褐色鹫。具松軟翎颌,頸部灰藍。幼鳥臉部近黑,嘴黑,蠟膜粉紅;成鳥頭裸出,皮黃色,喉及眼下部分黑色,嘴角質色,蠟膜淺藍。幼鳥頭後常具松軟的簇羽,飛行時更易與深色的Aquila屬的雕雕類相混淆。兩翼長而寬,具平行的翼緣,後緣明顯内凹,翼尖的七枚飛羽散開呈深叉形。尾短呈楔形,頭及嘴甚強勁有力。

虹膜-深褐;嘴-角質色,蠟膜藍色;腳-灰色。通常無叫聲。

生活習性

築巢于高大喬木上,以樹枝為材,内鋪小枝和獸毛等。多單獨活動,有時結3~5隻小群,最大群可達10多隻,飛翔時,兩翅伸成一直線,翅很少鼓動,而是可以利用氣流長時間翺翔于空中,當發現地面上的屍體時,飛至附近取食,食物主要是大型動物和其他腐爛動物的屍體,被稱為“草原上的清潔工”,也捕食一些中小型獸類。

秃鹫吃的大多是哺乳動物的屍體。哺乳動物在平原或草地上休息時,通常都聚集在一起。秃鹫掌握這一規律以後,就特别注意孤零零地躺在地上的動物。一旦發現目标,它便仔細觀察對方的動靜。如果對方紋絲不動、它就繼續在空中盤旋察看。這種觀察的時間很長,至少要兩天左右。在這段時間裡,假如動物仍然一動也不動,它就飛得低一點,從近距離察看對方的腹部是否有起伏,眼睛是否在轉動。

倘若還是一點動靜也沒有,秃鹫便開始降落到屍體附近,悄無聲息地向對方走去。這時候,它猶豫不決,既迫不及待想動手,又怕上當受騙遭暗算。它張開嘴巴,伸長脖子,展開雙翅随時準備起飛。秃鹫又走近了一些,它發出“咕喔”聲,見對方毫無反應,就用嘴啄一下屍體,馬上又跳了開去。這時,它再一次察看屍體。如果對方仍然沒有動靜,秃鹫便放下心來,一下子撲到屍體上狼吞虎咽起來。

有時候,秃鹫飛得很高,未必能發現地面上的動物屍體。其他食屍動物如烏鴉、豺和鬣狗等的活動,就可以為這種猛禽提供目标。如果發現它們正在撕食屍體,秃鹫會降低飛行高度,作進一步的偵察。假如确實發現了食物,它會迅速降落。這時,周圍幾十千米外的秃鹫也會接踵而來,以每小時100千米以上的速度,沖向這美味佳肴。秃鹫在争食時,身體的顔色會發生一些有趣的變化。平時它的面部是暗褐色的、脖子是鉛藍色的。當它正在啄食動物屍體的時候,面部和脖子就會出現鮮豔的紅色。

這是在警告其他秃鹫:趕快跑開,千萬不要靠攏。一隻身強力壯的秃鹫氣勢洶洶地跑來争食了,它招架不住,無可奈何地敗下陣來,離開了原來的位置,這時,它的面部和脖子馬上從紅色變成了在白色。勝利者趾高氣揚地奪得了食物,它的面部和脖子也變得紅豔如火了;失敗者開始平靜下來了,它逐漸恢複了原來的體色。根據這些體色的變化,人們便可以知道秃鹫體力的強弱了。在猛禽中,秃鹫的飛翔能力是比較弱的,好在它找到了一種節省能量的飛行方式-滑翔。這些大翅膀的鳥兒,在荒山野嶺的上空悠閑地漫遊着,用它們特有的感覺,捕捉着肉眼看不見的上升暖氣流。它們依靠上升暖氣流,舒舒服服地繼續升高,以便向更遠的地方飛去。

分布範圍

秃鹫沒有亞種分化,分布于地中海盆地至東亞的廣大地區,冬季也到印度、泰國、緬甸等地。我國大部分地區見到的都是罕見的留鳥,部分遷徙或是在繁殖期後四處遊蕩。

秃鹫栖息範圍較廣,在海拔2000~5000多米的高山、草原均有分布,栖息于高山裸岩上,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高山荒原與森林中的荒岩草地、山谷溪流和林緣地帶,冬季偶爾也到山腳平原地區的村莊、牧場、草地以及荒漠和半荒漠地區。常單獨活動,偶爾也成小群,特别在食物豐富的地方。白天活動常在高空悠閑地翺翔和滑翔,有時也進行低空飛行。

翺翔和沿翔時兩翅平伸,初級飛羽散開呈指狀,翼端微向下垂。休息時多站于突出的岩石上,電線杆上或者樹頂的枯枝上。不善于鳴叫。主要以大型動物的屍體為食,在進餐之前,總是先将屍體的腹部啄破撕開,然後将光秃秃的頭部伸進腹腔中,把内髒吃得幹幹淨淨。它也常在開闊而較裸露的山地和平原上空翺翔,窺視動物屍體,偶爾主動攻擊中小型獸類、兩栖類、爬行類和鳥類,甚至襲擊家畜。

國外分布

西班牙、巴爾幹地區、土耳其至中亞;歐洲南部,包括從地中海到巴爾幹、摩洛哥北部,亞洲叙利亞、高加索、伊朗、阿富汗、印度、蒙古、俄羅斯等地。偶有迷鳥遊蕩于繁殖區外。

國内分布

主要分布省份:

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遼甯、吉林、黑龍江、上海、福建、湖北、廣西、四川、西藏、陝西、甘肅、青海、甯夏、新疆、台灣、香港。

分布在以下保護區:

興隆山、托木爾峰、麻陽河、茂蘭、茂蘭、濟源猕猴、雙台河口、老秃頂子、白石砬子、達赉湖、科爾沁、烏梁素海濕地鳥類、青海湖鳥島、天龍山、龐泉溝、龐泉溝、蘆芽山、靈空山、曆山、卧龍、卡拉麥裡山、阿爾金山、塔什庫爾幹野生動物、清涼峰、衡水湖濕地和鳥類、賽罕烏拉、額濟納胡楊林、羅布泊野駱駝。

分布在以下山脈湖泊:

阿爾金山、子午嶺山、長白山、賀蘭山、喀喇昆侖山、昆侖山-西段、太行山、天山、準噶爾盆地、阿爾泰山山地、帕米爾高原、伏牛山、準噶爾西部山地、北部天山山地、伊犁谷地、尤爾都斯盆地、南部天山山地、東部天山山地、諾敏戈壁丘陵、東疆戈壁丘陵、塔河中下遊平原、羅布泊低地、昆侖山北麓平原、西昆侖山山地、東昆侖阿爾金山山地、塔裡木河流域、巴音布魯克、恰庫爾圖、托木爾峰南坡(瓊台蘭河)、鞏乃斯、那拉提、天山山脈、烏魯克恰提、沁城、民豐、口門子。

種群現狀

全球性瀕危(Collaretal.,1994)。罕見,但在分布區的北部較常見。

瀕危因素

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參考文獻中醫傳統理論認為秃鹫除去内髒和羽毛,取肉和骨骼,肉有滋陰補虛的功能。骨有軟堅散結的功能,治甲狀腺腫大。因此被利用。

繁殖方式

繁殖期3-5月。通常營巢于森林上部,也在裸露的高山地區營巢。巢多築在樹上,偶爾也築巢于山坡或懸崖邊岩石上。巢域和巢位都較固定,一個巢可以利用很多年,但每年都要對舊巢進行修理和增加新的巢材,因而常常使巢變得極為龐大。通常剛建的新巢直徑為1.3-1.4m,高0.6m,而到後來直徑竟達2m以上,高超過1m。巢呈盤狀,主要由枯樹枝構成,内放有細的枝條、草、葉、樹皮、棉花和毛。巢距地不高,通常為6-10m。交配在巢上進行,伴随着交配而發出呻吟聲。每窩通常産卵1枚,卵污白色、具紅褐色條紋和斑點,卵的大小為84-97mm×64-72mm,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52-55天。雛鳥晚成性,生長極慢,通常在親鳥喂養下經過90-150天的巢期生活,雛鳥才能離巢。

上一篇:粒突箱鲀

下一篇:毛條蜂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