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縣

祁門縣

安徽省黃山市轄縣
祁門縣位于安徽南端。介于北緯29°35′—30°08′與東經117°12′—117°57′之間。東北與黟縣接壤,東南與休甯縣為鄰,西北連石台、東至縣,西南迄省境,與江西省毗鄰。南北長74.8千米,東西寬59.9千米,呈楓葉形狀,總面積為225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祁門縣轄10個鎮、8個鄉。祁門縣人民政府駐祁山鎮。祁門縣先後榮獲“全國雙擁模範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全省農業産業化示範縣”、“全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縣”、“全省雙擁工作先進縣”等多項殊榮。[1]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祁門縣常住人口為145644人。2020年,祁門縣全縣實現生産總值達77億元,增長1.5%以上;财政收入7.8億元,下降2.1%;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53億元,增長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5億元,增長3%;外貿進出口總額7000萬美元,增長20%;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達35450元和17920元,增長6%和7%。[2]
    中文名:祁門縣 外文名:Qimen County 别名:紅茶之鄉 行政區劃代碼:341024 行政區類别:縣級 所屬地區:安徽省黃山市 地理位置:皖南與贛東北交接處 面積: 下轄地區:10個鎮、8個鄉 政府駐地:祁山鎮 電話區号:0559 郵政區碼:245600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牯牛降、九龍池、龍池坡、橹溪灣 機場: 火車站:祁門站 車牌代碼:皖J 地區生産總值: 人口:145644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面積:2257km² 地區生産總值:77億元(2020年)

曆史沿革

地名來由

祁門原為歙州黟縣和饒州浮梁二縣地,建縣于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劃黟縣赤山鎮和浮梁縣一部設置祁門縣。因城東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門而得名。

建置沿革

唐,建縣後屬歙州。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屬徽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徽州為路,屬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徽州路為興安府,屬興安府。

明太祖吳元年(1364年)改興安府為徽州府,屬徽州府。

清因之。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存縣,直屬省轄。民國三年(1914年),本縣屬蕪湖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複由省直轄。民國二十年(1931年)施行首席縣長制,徽州首席縣長駐歙縣,兼管祁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本縣屬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撤銷皖南行署,本縣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4月26日祁門解放,5月屬徽州專區。1956年1月徽州專區撤銷,本縣改屬蕪湖專區。1961年4月重設徽州專區,本縣複屬徽州專區。1971年3月改專區為地區,本縣屬徽州地區。1988年元月,徽州地區撤銷,新置黃山市,隸屬黃山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祁門縣轄10個鎮、8個鄉。祁門縣人民政府駐祁山鎮。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41024100000

祁山鎮

341024101000

小路口鎮

341024102000

金字牌鎮

341024103000

平裡鎮

341024104000

曆口鎮

341024105000

閃裡鎮

341024106000

安淩鎮

341024107000

凫峰鎮

341024108000

塔坊鎮

341024109000

新安鎮

341024200000

大坦鄉

341024202000

柏溪鄉

341024204000

祁紅鄉

341024205000

溶口鄉

341024206000

蘆溪鄉

341024207000

渚口鄉

341024208000

古溪鄉

341024210000

箬坑鄉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祁門縣位于安徽南端。介于北緯29°35′—30°08′與東經117°12′—117°57′之間。東北與黟縣接壤,東南與休甯縣為鄰,西北連石台、東至縣,西南迄省境,與江西省毗鄰。南北長74.8千米,東西寬59.9千米,呈楓葉形狀,總面積為225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祁門縣屬皖南山區。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中山、低山、丘陵、山間盆地和狹窄的河谷平畈相互交織,呈網狀分布。地勢北高南低,黃山山脈自東北入境,主脈西至赤嶺口。黃山支脈古牛大崗橫亘于本縣與石台縣之間,主峰古牛降海拔1728米。中部為低山丘陵,南部最低點倒湖僅海拔79米,相對高差達1649米。縱觀本縣地貌可分為三種主要類型:

中山地貌

面積9.34萬畝,占土地面積的2.8%。主要包括縣境北部的大坦、古溪、彭龍、新安、箬坑等鄉的全部或大部,山體均呈東北至西南走向,脊谷相間,雁行斜列,山體陡峻,坡度一般為30°至45°不等。并有較大面積的天然次生林、灌叢草被和人工林,黃壤、黃棕壤主要分布于此。

低山地貌

面積70.02萬畝,占土地面積的21.3%。主要分布中山區外圍,遍及全縣各鄉。山體較緩,坡度一般為20°至35°不等。有較為稀疏的次生林及人工林分布,水土流失嚴重,本縣地帶性土壤紅壤主要分布于此。

丘陵及山間盆地

面積249.91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75.9%。主要包括金字牌區、祁山區、雙平區的大部及閃裡區、安淩區、曆口區的一部。植被以人工植被、經濟林和農作物為主,為本縣農業區。部分植被破壞嚴重,覆被率低,水土流失嚴重。本縣紅壤、紫色土、石灰(岩)土及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此。

氣候特征

祁門縣地處皖南山地多雨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主要特征是氣候溫和,日照較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通常是春季冷暖變化大,光照不足陰雨多;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降水集中易成洪災;秋季偶有夾秋旱,白天氣溫高,早晚涼;冬季寒冷濕度小,多晴少雨易幹旱。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果類:猕猴桃、楊梅、草莓、山楂、柿、金錢梨、桃、茅栗、闆栗。

澱粉類:橡子、葛根、蕨根。

纖維類:三桠、構樹、棕榈、黃荊條、芭茅杆、蘆皮、筍、蕨。

菌類:香菇、木耳。

油脂類:油桐、油茶、烏桕、山蒼子、漆樹。

藥類:1985年縣中藥資源普查,植物藥計173科、756種。其中木本231種,草本517種,菌類8種。統計671個品種的藐藏量1.43萬噸,在所查出的895個品種中,屬國家一類品種4個,祁門縣有兩個;屬國家二類品種24個,祁門縣有10個;安徽省要求普查重點品種68個,祁門縣有47個;地區要求普查重點品種68個,祁門縣有45個。名貴中藥材有白術、黃連、天麻、杜仲、厚樸、辛夷花、石斛等。

動物資源

祁門縣已發現野生動物253種,其中獸類48種、禽類137種、爬行類27種、兩栖類16種、魚類25種。屬國家一類保護的動物有梅花鹿;二類保護動物有鴛鴦、白頸長尾雉、黑麂、短尾猴、猕猴;三類保護動物有白鹇、蘇門羚、大靈貓、小靈貓、雲豹、毛冠鹿、穿山甲、紅嘴相思鳥、畫眉、棕眉、水獺、麂、黃鼬13種。此外,珍貴動物有蕲蛇、烏梢蛇、眼鏡蛇、大鲵(娃娃魚)等。

礦産資源

祁門縣金屬礦産有銅、多金屬礦、輝銻礦、釩、錳等礦化點。銅礦點有宕裡、壁坑、湘東等地。湘東銅、毒砂礦化點無工業價值。壁坑因礦貧而停鑽。三堡為多金屬礦,成份有:閃鋅礦、方鉛礦、黃銅礦。其中,銅總儲量5388.6噸,鉛1.31萬噸,鋅4.03萬噸。箬坑多金屬礦,成份有:方鉛礦、黃銅礦、閃鋅礦。品位:銅0.91%,鋅1.75%,鉛0.17%。祁山鎮西門有輝銻礦,儲量2610噸,主要礦脈已于1959年采完。非金屬礦有瓷石、石煤、石灰石、石棉礦。瓷石礦蘊藏量大,分布廣,質地優良。石煤、石灰石主要分布于柏溪鄉、赤嶺鄉,石棉礦在宕裡。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祁門縣常住人口為145644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祁門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68.34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6%。其中,第一産業完成增加值6.5907億元,增長3.2%;第二産業完成增加值22.8653億元,增長9.3%;第三産業完成增加值38.888億元,增長7.1%。三次産業比重由2017年的9.9:35.7:54.4調整為9.6:33.5:56.9。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産總值36546元,比2017年增加了3930元。

2020年,祁門縣全縣實現生産總值達77億元,增長1.5%以上;财政收入7.8億元,下降2.1%;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53億元,增長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5億元,增長3%;外貿進出口總額7000萬美元,增長20%;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達35450元和17920元,增長6%和7%。

固定資産投資

2018年,祁門縣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3.6552億元,增長15.0%,比2017年提高0.6個百分點。其中,分産業看,第一産業投資2.3652億元,增長6%;第二産業投資8.0715億元,增長9.4%,全部為工業投資;第三産業投資33.2185億元,增長17.2%。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增長77.6%,5000萬元以下項目投資下降3%,民間投資增長1.5%。房地産開發投資70564萬元,增長28.1%。商品房銷售面積21.36萬平方米,增長47.8%,商品房銷售額81918萬元,增長52.2%,商品房銷售套數1629套,同比增加546套。全年35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4.1億元,增長13.6%。全年共謀劃儲備重點項目307個,總投資超200億元;編報縣域“六大闆塊”重大項目40個,其中25個億元項目納入國家項目庫。

财稅收支

2018年,祁門縣完成公共财政預算收入7.5206億元,增長1.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預算收入5.3607億元,下降6.6%;上劃中央收入1.9882億元,增長30.0%。地方公共财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2.8462億元,增長22.1%。完成公共财政預算支出18.339億元,增支6033萬元,增長3.4%。其中,一般公共服務下降0.1%,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增長7.0%,城鄉社區事務增長4.5%,社會保障和就業增長7.2%,節能環保增長16.0%,文化體育和傳媒下降19.9%。全年财政民生支出14.8158億元,增支6027萬元,增長4.2%,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總支出的比重為81%。

人民生活

2018年,祁門縣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57元,增長9.9%,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02元,增長9.2%,比2017年提高0.7個百分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2元,增長9.7%,比2017年提高0.6個百分點。

第一産業

2018年,祁門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0.305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2.4%,其中,農業産值增長8.1%,林業産值下降3.5%,牧業産值增長2.4%,漁業産值下降5.4%。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2家,年末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達17家(其中省級5家、市級12家)。新增土地流轉面積8328畝,年末共流轉土地9.42萬畝,占二輪家庭承包土地面積37%,其中:耕地6.2萬畝,園地3.2萬畝。全縣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366家(聯合社1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2家、省級示範社5家、市級示範社12家;家庭農場145家,其中,省示範農場9家,市級示範農場3家;專業大戶330家。

2020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19415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2.9%,其中,農業産值72854萬元,增長0.2%,林業産值28364萬元,增長11.4%,牧業産值14233萬元,增長3.1%,漁業産值944萬元,下降1.1%。實現茶葉總産量6450噸,下降1%;糧食總産量28957噸,下降3%;油料産量2122噸,下降29%;水果産量1877噸,下降13%;蔬菜産量31144噸,下降1.5%;生豬出欄26434頭,增長3.4%;水産品産量708噸,下降1.4%。

2020年,全年新增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2家,新培育市級現代農業産業化聯合體2家,年末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共18家(其中省級5家、市級13家)。15戶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實現産值8億元。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0家,家庭農場30家,專業大戶38戶,年末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391家(聯合社1家),其中省級4家、市級11家、縣級37家;家庭農場181家,其中省級9家、市級11家、縣級30家;專業大戶168家;新遴選11家村級益農信息社,全縣已挂牌認定村級益農信息社100個。

種植業

2018年,祁門縣實現茶葉總産量6263噸,比2017年增長8.8%;糧食總産量26791噸,比2017年下降10.6%;油料總産2939噸,比2017年下降3%;水果産量1619噸,比2017年增長71.7%。

林業

2018年,祁門縣森林覆蓋率保持在88.64%。全年完成林業行業總産值79.26億元,增長10%。其中:第一産業産值26.69億元,占全部林業産值的34%,增長31.2%;第二産業産值31.73億元,占全部林業産值的40%,增長10.8%;第三産業産值20.84億元,占全部林業産值的32%。全年共完成長江防護林工程人工造林2343.4畝。新建“三線三邊”建設點5個,創建森林城鎮1個(凫峰鎮省級森林城鎮),創建省級森林村莊3個(祁山鎮的星光村,曆口鎮的正沖村,安淩鎮的琅豐村),完成封山育林1.5萬畝、退化林修複3萬畝、森林撫育11.92萬畝。年末林業産業龍頭企業15家,其中:國家級林業龍頭企業1家(新增),省級林業龍頭企業7家,市級林業龍頭企業7家;新增林業示範亮點5個,扶持發展林業複合型經營主體10個;新增省級示範合作社1家。

畜牧業

2018年,祁門縣生豬存欄15700頭,比2017年增長9.3%;出欄35085頭,比2017年增長3.2%。

漁業

2018年,祁門縣水産品産量684噸,比2017年下降8.5%。

第二産業

工業

2018年,祁門縣實現全社會工業增加值17.8553億元,增長8.9%,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8.1%,拉動經濟增長2.9個百分點;工業化率達26.1%,比2017年下降2.8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增長9.4%;工業用電量7837萬千瓦時,增長13.1%。全縣規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88154萬元,增長9.8%,入庫稅收9615萬元、增長11.4%,納稅超千萬元企業2家,納稅超百萬元企業13家。實施技改項目16個,技改投入下降2.2%。祁門經濟開發區“去籌轉正”成為省級經濟開發區,新建标準化廠房1.6萬平方米,新進落戶企業8家。全年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51.2203億元,增長8.8%,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74.9%。

建築業

2018年,祁門縣實現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5.01億元,增長11.2%。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完成産值3.6615億元,增長33.6%,實現利潤總額724.4萬元,下降31.0%。資質建築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9.77萬平方米,比2017年增加10.48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3.66萬平方米,比2017年增加9.17萬平方米。

第三産業

國内貿易

2018年,祁門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186億元,同比增長11.0%,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1.3837億元,增長10.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8032億元,增長11.7%。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2.648億元,增長13.9%。從結構看:批發業完成9234萬元,零售業完成21.6449億元,住宿業完成5083萬元,餐飲業完成6.1103億元,分别增長10.6%、11.0%、10.1%和11.0%。新增農村電子商務經營主體56個(其中貧困村新建31個網點),開展農村電商培訓361人。全縣網銷額超1000萬元農村電商經營主體2個。

對外經濟

2018年,祁門縣對外貿易經營企業13家,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437萬美元,同比增長12.3%,其中出口額4336萬美元,增長11.3%。外商直接投資1317萬美元,同比增長10.7%。

招商引資

2018年,祁門縣新簽内資項目53個,協議投資額48.4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0.07億元,比2017年增長15.0%,新簽項目開工率79.2%;新簽億元以上投資項目13個。祁紅古城及世界紅茶文化公園、祁紅大峽谷一期項目、祁紅小鎮科技園、胡公館及祁大龍袍生産等一批重點産業招商項目成功簽約落地。

旅遊業

2018年,祁門縣旅遊接待總量達到298.9萬人,同比增長12.8%,其中入境遊客達到0.79萬人,同比增長9.7%;旅遊總收入20.66億元,同比增長13.3%,其中創彙118.1萬美元,同比增長12.5。南山客棧被評為“全省二十個不得不去的客棧”、“黃山市50佳民宿”。馮家頂民宿以當地農家“土牆房”特色為基礎,打造具有地方風情年代感的民俗民宿聚集區。舉辦2018祁門全域旅遊宣傳片發布會暨祁門風景道自駕遊活動,印制《茶紅天下·門迎四方》,發布祁門旅遊手繪地圖,将全域旅遊智慧導覽系統接入“祁門微旅遊”公衆号。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祁門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人民币口徑,下同)59.367億元,比年初增加9.2804億元,比2017年同期增長18.5%;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08.45億元,比年初增加6.7179億元,比2017年同期增長6.6%;其中,住戶存款餘額81.3177億元,比年初增加5.8934億元,增長7.9%。

交通運輸

2020年,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實現增加值40456萬元,增長0.2%。年末公路總裡程1549公裡,其中,國道98.95公裡,省道136.03公裡,省道展望線84.4公裡。擁有一級客運站1個。昌景黃高鐵、德上高速等重大交通項目全面推進。全年共實施農村道路擴面延伸工程項目29個,建設裡程60.25公裡,完成投資4549萬元,覆蓋16個鄉鎮31個自然村。美麗公路提升工程項目開發區道路、深源路、桃源路、曆楊路瀝青路面全面完成,完成投資2980萬元;五一橋至箬坑下汪公路改建工程12.85公裡,完成投資6500萬元;實施危橋改造2座,47個交通扶貧項目全面實施,實施農村公路養護水平提升工程項目3個,完成投資573.96萬元。實施生命防護工程計劃4個,共計7.5公裡,完成投資120萬元。完善“城鄉一體化示範縣”建設,111個建制村全部通客車,建成溶口、新安、平裡3個農村客運綜合服務站,22個電子公交站牌建成啟用,更新和投入38輛新能源公交車輛,新建12個充電樁,建成36個農村客運候車亭。

交通

2018年,祁門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實現增加值8.0887億元,比2017年增長4.1%。年末公路總裡程1502千米,其中,省道224千米,高速公路68千米。公路密度67.8千米/百平方千米。昌景黃高鐵、德上高速測量、調查及征地勘界有序開展。G237交警大隊至燈塔段路面改造提升工程、G237路段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全面完工。

皖贛鐵路和省道慈張線、大青線橫貫祁門縣全境,直通南京、上海、杭州、南昌、廈門、廣東等大中城市,距黃山機場僅60千米。

運輸

2018年,祁門縣擁有一級客運站1個。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祁門縣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家、國家星創天地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引導企業與各類高校院所新簽訂産學研合作協議15份,完成省級科技成果登記4件,5家企業獲省市研發設備購置項目補助,3家企業獲批承擔實施黃山市科技計劃項目,培育本土高級職稱科技人才2名;獲批創建省二級地震應急避難場所1個、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1個。年末全縣有效高企數為11家,占十三五規劃目标任務的91.67%;全縣擁有有效發明專家42件,比2017年增加4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625件,比2017年增長0.245件。2家公司入選國家科技部第三批“星創天地”名單。1家企業成功登陸“新三闆”,4家企業在省股權交易中心挂牌。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祁門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70所,教職工1805人,其中專任教師1484人,在校學生19667人,畢業生數5135人,招生5933人。全年公共财政教育經費20262萬元,比2017年增長1.88%,占公共财政預算支出比重11.1%。“兩免一補”配套資金安排3053.4萬元,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和免費使用教科書。全縣高考考生914人,錄取762人,錄取率83.4%,其中:一本錄取137人,二本錄取235人,藝術類本科錄取28人,體育類本科錄取15人,分類招生本科錄取0人,專科錄取347人。中考考生1205人,錄取978人,錄取率為81.2%。

2020年,全縣各級各類學校72所,教職工1742人,其中專任教師1440人,在校學生19254人,畢業生數5207人,招生5310人。

2020年,公共财政教育經費支出24110萬元,比2019年增長9.54%,占公共财政預算支出比重11.65%。“兩免一補”配套資金安排2345萬元,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和免費使用教科書。全縣高考考生831人,錄取692人,錄取率83.27%,其中:一本錄取157人,二本錄取169人,藝術類本科錄取12人,體育類本科錄取5人,專科錄取349人。中考考生1292人,普高錄取659人,錄取率為51.01%。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祁門縣建有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8個,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化(電子閱覽室)18個,農家書屋160個。廣播電視台1個,有線電視用戶3.6萬戶,村級廣播電視通播率為100%。全縣縣級以上文保單位55處,其中國家級2處,省級12處,市級22處,縣級19處。國家曆史文化名村1個,國家傳統村落25個。擁有縣級以上非遺項目22項,其中國家級4項、省級7項、市級6項、縣級5項。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5名,省級9名,市級50名。政府購買基層公益文化崗位試點18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本堂、敦化堂、聚福堂、和順堂、順本堂5個古戲台修繕工程,陳氏宗祠、敬敷堂、聚慶堂、永安堂、中和堂、叙倫堂、胡氏宗祠、“敦本堂”等世行貸款項目,蘆溪“一本堂”災後修複主體工程、查灣“報本祠”搶救性維修工程、安淩曾氏宗祠修繕工程全面完工。文堂村、桃源村、磻村、環砂村、奇口村5個古村落,文堂村奎光牌坊等28幢古建築保護利用工程穩步推進。公共文化場館開放完成投資285.2萬元,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補助完成投資184萬元,共送戲進村140場,送電影到村1332場。更新農家書屋圖書6660冊。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祁門縣共有公共體育館1個,公共體育場1個,在建全民健身中心1個。新增12個全民體育健身工程、8個健身氣功晨練點、1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6個鄉鎮級全民健身廣場。各類性質的體育社團、俱樂部12家。全縣社會體育指導員666人,其中國家級1人;一級21人;二級142人;三級503人。以“黃山168”國際徒步探險基地為主,2個運動基地共同發展打造體育品牌賽事,全年開展大中型體育活動21場,參與人數達萬人。舉辦《國家體育鍛煉标準》達标賽暨全民健身運動會。體育彩票網點16家,體彩銷售量2117萬元,同比增長100%。

2020年,縣内新建社會化足球場3座,其中11人制标準足球場1座,5人制足球場2座。共有體育場地473塊,總面積達到35萬餘平方米,人均場地面積超過1.8平方米。

衛生事業

2018年,祁門縣共有10391人次(含參照住院補償的門診)貧困人口享受貧困綜合醫保住院補償政策,8478人次貧困人口門診享受“180”政策補償。全縣家庭醫生完成簽約4.88萬人,簽約覆蓋面30.4%,其中有償簽約1.75萬人,有償簽約率10.9%,重點人群簽約2.85萬人,覆蓋面為68.3%,貧困人口履約率達到9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14.1萬人,參合率100.4%,新農合資金實際籌集9659萬元。全年新農合基金補償27.5萬人次,基金補償支出9263萬元,占當年新農合基金使用進度為98.1%,累計基金使用進度為66.4%。其中:住院補償4824人次,基金補償支出6264萬元;門診統籌補償252173人次,基金補償支出567萬元;慢特病補償19851人次,基金補償支出1088.9萬元;意外傷害補償2288人次,基金補償支出683萬元;住院分娩補償1170人,基金補償近91.9萬元;大病再保險補償2387人次,基金補償支出490.6萬元;發放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2760人、269.6萬元,計劃生育家庭特别扶助268人、135.2萬元;紮實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年共受理公共場所衛生行政許可110件,受理醫療機構許可校驗133戶,辦理護士首次注冊11件、變更注冊27件、延續注冊252件,醫師首次注冊26件、變更注冊14件。穩妥實施全面兩孩政策,總政策符合率95.79%,出生嬰兒性别比102.33,綜合避孕率88.7%。

勞動就業

2018年,祁門縣城鎮新增就業2809人,完成年目标任務的114.7%;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3%。開發公益性崗位250個,開發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崗位136個,技能培訓446人,創業培訓145人,考錄公務員53人,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40人。

社會保障

2018年,祁門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五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分别達14253人、17653人、7837人、10698人、9107人,累計征收五項社會保險費1.6292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94170人(征收費1829.9萬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參保人數4228人。按時足額為8028名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基本養老金2.1568億元,老農保7588人次發放待遇37.7萬元;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待遇發放14126人次,271.3萬元;村幹部養老保險待遇發放849人次,21.7萬元。共發放老字号生活補助33435人次,549.5萬元。支付醫療、工傷待遇5830萬元。加載金融功能社會保障持卡人數為14.5萬人;社會保障卡持卡人口覆蓋率為90.38%;社會保障卡繳費和領取待遇應用目錄平均開通率為85%。全年共受理勞動人事争議案件128起,結案103起,涉及人數216人,結案率達80%。案外調解54起,調解率為100%,涉及勞動者167人。共受理農民工舉報投訴案件57件,結案55件,涉及農民工804名,清欠農民工工資675.7萬元,年度全市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考核中位于A級。

社會福利

2018年,祁門縣享受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6807人(其中城鎮低保1967人,農村低保4840人),發放低保金2617.8萬元;享受五保待遇人員919人,發放五保供養及運行維護資金565.6萬元;救助生活無着人員191人,支出救助資金65.3萬元;臨時救助279戶次,臨時救助資金53.2萬元;孤兒保障對象36人,孤兒供養保障金43.1萬元;發放高齡(80歲以上)津貼260萬元;發放60周歲以上低收入老人居家養老補貼28.7萬元;發放重度殘疾人生活和護理補貼370.5萬元;發放各類優撫對象定恤定補款938.8萬元,享受優待優撫對象291人,優待款253.5萬元,接收退役士兵及複員轉業士官76人,發放退役金157.7萬元。

脫貧攻堅

2018年,祁門縣持續開展脫貧攻堅“春夏秋冬”四季攻勢,立行立改各類問題6946個。落實“五個一”幫扶機制,統籌推進“十大工程”,累計投入專項扶貧資金4442萬元,實施扶貧項目200個,994戶2475名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标準。

2020年,全年45戶132人全部達到脫貧标準,已完成退出程序并系統标注脫貧。當年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崗就業5407人(省外務工2411人;省内縣外務工508人;縣内務工2488人)。落實專項扶貧資金4326萬元,批複扶貧項目86個,支出資金4152.9萬元。年末,全縣已建成消費扶貧地方館1座,消費扶貧企業館12座;落實25個消費扶貧專區;鋪設消費扶貧智能專櫃10台;認定扶貧産品65個并入駐社會扶貧網。

基礎建設

2018年,祁門縣新增和改造提升綠化面積5萬平方米,新建綠道10千米,建成城區污水管網4千米,完成城區自來水價格階梯式提價;完成50套棚戶區、4個老舊小區、7個“三小”改造項目,完成投資27.22億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52.8%。完成579戶農村危房改造、2830戶(市下達任務2500戶)改廁目标,全面實施2個鄉鎮集鎮風貌整治工作,完成建制鎮固定資産投資17.2億元。全年共實施33項民生工程,完成投資4.8億元,其中縣級配套資金8645萬元。投入“十件惠民實事”資金2800萬元。

環境保護

2018年,祁門縣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穩定達到或優于Ⅲ類,城區地表水環境水質達标率達100%,倒湖斷面出境水水質達Ⅱ類标準,凫峰斷面水質達Ⅰ類标準。全年空氣優良天數341天,PM10平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濃度27微克/立方米。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确定納入普查工業源326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15個,規模化畜禽養殖7個,入河排污口3個,生活源鍋爐1台,移動源(加油站)16家。實施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項目1個,重點建設園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和農村污水治理,争取資金731.5萬元;申報實施省級環保專項資金項目1個,争取資金25萬元;實現農村環境整治,争取中央節能減排資金81萬元;申報大氣污染防治項目2個,争取資金140萬元。

安全生産

2018年,祁門縣共發生各類事故56起,死亡15人,傷57人,直接經濟損失83.3萬元,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産事故。與2017年同期比較,事故起數減少6起,下降9.83%;死亡人數增加4人,上升27.27%;受傷人數增長7人,上升14.0%。非煤礦山、危化品和煙花爆竹、建築施工等工礦商貿領域繼續保持平穩态勢。全年共排查安全隐患910處,整改878處,整改率96.48%。

2020年,共發生各類事故76起亡18人傷40人,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減少17起,下降18.3%;死亡人數減少2人,下降9.5%;受傷人數減少7人,下降14.9%。安全生産綜合統計直報系統共錄入事故14起,其中交通運輸事故5起,亡6人傷2人;鐵路事故5起亡4人傷1人;建設施工4起亡4人。非煤礦山、危化品暨煙花爆竹和工業企業等領域保持平穩态勢。

風景名勝

牯牛降

牯牛降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有許多未解之謎。最出名的是關于野人的傳說,據大山周圍的一些老農說,牯牛降裡有遍體披毛、直立行走的大動物出沒。1957年,曾有個看野豬的人打死過一隻“大毛人”,其手比人手大一倍,指頭比人的大腳趾頭還粗。20世紀60年代後,又有不少人陸續說曾見過長着紅色毛發的野人,或發現過野人窩、糞便、腳印等等。野人為世界4大自然之謎之首,神秘莫測,牯牛降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2004年2月又被國土資源部錄入國家地質公園名錄。區内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7%以上,蘊藏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被譽為“綠色自然博物館”、“華東地區物種基因庫”的稱号。

坑口

位于祁于西閃裡鎮,距縣城約45千米。古名竹溪,又名竹源。村中的“會源堂古戲台”和“敦典堂古戲台”為第六批國保單位。“會源堂古戲台”座落于縣西閃裡鎮坑口村。祠堂始建于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後由陳枝山兄弟重建,享堂為民國11年(1922年)重建。會源堂由戲台、享堂、寝堂三部分組成,總面積600平方米。古戲台坐南朝北,面積97.44平方米,兩廂看台及天井206.56平方米。“敦典堂古戲台”地處坑口的潘村陳氏宗祠的“敦典堂”内。敦典堂古戲台坐南朝北,由門樓、戲台、廊庑和祠堂内享堂、寝樓組成,總建築面積340平方米。戲台、天井及廊庑面積170平方米。

七彩玉谷

地處祁門縣箬坑鄉的仙寓山,距縣城約70千米.七彩玉谷位于仙寓山腰,全長4000餘米,在彩色玉谷中,兩旁石頭色彩以棕紅、純白為主色調,間以青、藍、黑、灰等多種顔色。這條河谷美就美在河床上,河床上鋪滿天然形成各種五彩斑斓,千姿百态的玉石。川流不息的泉水從玉石中流過,一路有衆多水潭,透過潭水可見到水底晃動的彩色石紋。據專家考證,七彩玉谷大約形成于三億四千萬年以前,是由地震沖擊、地殼運動、岩漿噴射、風雨侵蝕等因素形成。

馮家頂

地處祁門縣箬坑鄉,距縣城約73千米,馮家頂一腳跨三縣,與牯牛降一山之隔。馮家頂與仙寓山同屬一脈,森林植被為原始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山地灌叢、山地草甸和黃山松純林構成。

倫坑

地處祁門縣箬坑鄉,距縣城約68千米,倫坑古名為“南源”亦稱“南溪”,系千年古村,為汪姓聚居地。距箬坑鄉政府約15華裡,村莊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南溪河繞村而過,河兩岸堤壩上古木參天。村莊布局規範,房屋相連弄橫巷直,粉牆黛瓦,門罩磚雕精巧細膩,盡顯徽派建築神韻。村内現存古建築有明萬曆年間重修的汪氏宗祠“敬敷堂”和“敬敷月池”,有“南源石橋”老茶号以及部分古民居。還有保護完好的青龍塍千年古樹群,有明清時期留下的古碑刻和青石古道。

降上

在祁門縣箬坑鄉境内,距縣城約80千米,座落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南坡,海拔600—650米,降上有棋盤石、白雲庵遺址、上馬石、下馬石以及當年紅軍藏糧洞等景點。降上村民組有農戶16戶,全村依山而居,梯田層層,民風古樸,攝影景點為梯田、油菜花,依山而建古民居及層層起伏的山巒。旅遊的最佳時間為春夏以及深秋。

蘆溪

蘆溪村有正衍堂、聚慶堂2座祠堂,聚慶堂系村中鄭氏宗祠,建于清代年間,占地面積707平方米,徽派磚木三進五開間,大門前青石抱鼓石一對,門額原有“柱國名家”匾額,祠堂主體架構風貌較好,雕刻工藝精湛,整體保存較好。蘆溪傩舞曆史悠久,又叫“平安舞”或“地戲”,演出多在正月或大喜之日,演出地點以祠堂為主,也在戶外場地或人家廳堂。先行請神儀式,然後表演傩舞,沿村行傩,整個演出鑼鼓铿锵,節奏鮮明,加之炮竹烘托,氣氛非常熱鬧,為全村盛會。蘆溪傩舞特點鮮明,被收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以蘆溪傩舞為代表的祁門傩舞2008年被列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

松潭

松潭村屬黃山市祁門縣祁紅鄉,為皖贛兩省交境、休(休甯縣)祁(祁門縣)兩縣交界處距縣城30千米。海拔近1000米,村南有本鄉最高峰栗樹尖,海拔912米。全村戴姓居多。松潭,古稱拜堂石,因村東南山中有奇石天成,自上而下,三階次第錯落,傳戴氏祖先曾在此以石為媒,拜堂成親,是有此名。松潭村前的水口防風林,是祁門現存面積最大的古水口樹林,面積達140多畝。整個風水林濃蔭密閉,古木參天。松潭有十景,即“拜堂奇石、清雅硯潭、西嶺日落、東山月闌、古木通幽、筆松擎天、田園疊翠、山茶向晚、秋楓流金、冬桦銀衫”。

著名人物

汪機:新安醫學奠基人汪機(1463—1539年),字省之,别号石山居士,祁門城内樸墅人。

徐春甫:明代醫學家。(1520—1596年),字汝元(或作汝源),号思鶴,又号東臯。

鄭之珍:(1518—1595年),字汝席,号高石,西鄉清幽(今渚口鄉清溪村)人,明代戲曲家。

方嶽:(1199—1262年),字巨山,号秋崖,居城北何家塢。南宋文學家、詩人。

胡元龍:(1836—1924年),字仰儒,祁門南鄉貴溪人。

馬曰琯:(1687—1755年),字秋玉,一字嶰谷。馬曰璐,曰琯弟,字佩兮,一字半槎。

榮譽稱号

2019年3月,祁門縣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5月18日,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縣城”稱号。

上一篇:中國普天

下一篇:賓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