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中國國家級磁共振成像專業學術期刊
《磁共振成像》雜志(ChineseJournalofMagneticResonanceImaging),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主管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管、中國醫院協會主辦的國家級學術期刊,國内外公開發行;是國内磁共振專業的學術刊物。為雙月刊,逢單月出版,大16開,80頁。[1]
  • 中文名:
  • 外文名:
  • 語種:
  • 類别:醫學
  • 主管單位:衛生部
  • 主辦單位:中國醫院協會
  • 編輯單位:《磁共振成像》編輯部
  • 出版周期:雙月
  • 國内刊号:CN:11-5902/R
  • 國際刊号:ISSN:1674-8034
  • 郵發代号:2-855
  • 定價:16元/本
  • 中文名稱:磁共振成像
  • 外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語言:中文
  • 主編:戴建平
  • 主要欄目:名家訪談、臨床研究
  • 出版地:北京市

基本信息

《磁共振成像》雜志(ChineseJournalofMagneticResonanceImaging),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國醫院協會主辦的國家級學術期刊,刊号ISSN1674-8034CN11-5902/R,國内外公開發行;是國内第一本磁共振專業的學術刊物。本刊為雙月刊,逢單月出版,大16開,80頁,定價16元/本。

期刊簡介

辦刊宗旨

磁共振成像以堅持黨的出版方針,反映磁共振成像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成果,促進我國磁共振成像領域發展,為提高醫療診斷質量、保障人民健康服務為辦刊宗旨。

雜志定位

以國内外中高級職稱的MR從業人員為主要讀者群,以國内外MRI專家為主要作者群,以反映磁共振成像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新成果為主要内容;做一本與國際接軌的适應廣大讀者和作者迫切需求的國際化學術期刊。讓世界了解中國的MRI發展成果,讓中國了解世界MRI進展。

編審專家

以國内專家為主,兼顧世界各地的著名磁共振成像專家。

審稿方式

該刊所收論文均經國内外相關專家進行同行評議,根據其意見決定取舍。

報道内容

《磁共振成像》雜志注重内容的科學性、前沿性、實用性和原創性,重點報道磁共振成像技術的臨床應用與基礎研究,内容包括人體各部位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序列設計和參數優化、磁共振對比劑的優化方案、新型磁共振對比劑的開發與應用、磁共振引導下介入治療、磁共振物理學、磁共振成像的質量控制等,以及磁共振成像最新進展和發展趨勢。

主要欄目

名家訪談(Interview):介紹磁共振相關領域内頗具影響力的專家、學者、精英,展現專家風采、科研成果、成功曆程,以及他們對當前該領域的獨特觀點。

述評(Commentary):對磁共振熱點問題或研究成果系統而深入的報道和點評。

基礎研究(Original Articles):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進行的原創性的實驗室分析或理論研究。

臨床研究(Clinical Articles):磁共振成像技術在臨床實踐中的研究成果,能夠解決臨床實際問題。

技術研究(Technical Articles):磁共振成像技術優化及推廣。

講座(Lecture):由國内外權威專家對某病或技術進行普及性提高、規範化操作。

綜述(Review):報道磁共振成像領域的前沿性進展。

讀片(Case Report):對罕少見病例或疑難病例的診斷和解讀。

資訊(Information):國外相關期刊報道的最新成果,國内外重要會議的紀要,書評、書訊等。

聯系方式

編輯部地址:北京市崇文區龍潭路丙3号國家體育總局綜合辦公樓518室;郵編:100061

投稿指南

撰稿細則

總體要求

文稿選題和内容應具有科學性、前沿性、實用性和原創性。撰寫應遵照國家标準GB7713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撰寫格式。如果該文在研究過程中或得到的研究結果受到了某機構或廠商的影響則作者須在文前做出陳述;如是基金項目資助可單列。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究類論文試驗設計應明确給出所使用數據的來源、日期、等數據内容,描述清楚處理數據的步驟;動物實驗須嚴格遵守動物實驗的各項倫理條例。臨床類論文所有被研究人員(志願者和患者)需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要有一定的樣本數并經過嚴格的統計學處理,結論應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推廣價值;前瞻性、大樣本、多中心、随機-對照研究的論文會得到優先處理。另外,方法學上的局限性,本研究結果與其他研究結果的不一緻性或一緻性等,都需在讨論部分予以說明。

2.2名詞術語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醫學名詞》、《生物化學名詞與生物物理學名詞》和《人體解剖學名詞》為準。名詞術語盡量寫全稱,少用縮略語。對于英文醫學專業詞彙,除行業公知公用的詞語外,其他均應注上全稱,文中第一次出現必須寫全稱。

2.3計量單位采用國際單位制并嚴格執行國家标準GB3100-3201《量和單位》的規定,一律采用法定計量單位表示,不使用已廢除的非标準計量單位和符号。在一個組合單位符号内不得出現1條以上的斜線,例如不能寫成mg/kg/d,應寫成mg/(kg·d)。

2.4統計學符号按GB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号》的有關規定書寫。例如:平均值±标準差用ˉx±s表示;t檢驗用英文小寫斜體t;F檢驗用英文大寫F;卡方檢驗用希文斜體χ2;相關系數用英文小寫斜體r;自由度希文斜體γ;概率用英文大寫斜體P;樣本數用英文小寫斜體n。

2.5數字用法按照國家标準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而且又很得體的地方,盡量使用阿拉伯數字。定型的詞、詞組、習慣用語、縮略語中作為語素的數字,必須使用漢字,如十二指腸、三倍體。

格式要求

3.1題目要求簡潔、精煉,能夠完整、準确地概括全文内容,并能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不宜以阿拉伯數字開頭,字數不宜超過20個字。

3.2作者寫在題目下一行。論文署名作者一般不宜超過8人,作者應該是參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文章有關問題、能對文稿内容負責者,多名作者之間用逗号分隔。如涉及外籍作者,應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并有作者親筆簽名的證明信。

3.2.1作者單位在作者的下一行寫出工作單位的全稱、省、市和郵政編碼。署名作者在多個單位者,應分别寫出各單位的全稱、省、市和郵政編碼。請用阿拉拍數字對應标注各作者與其單位。

3.2.2第一作者簡介寫在作者單位下一行。格式如:姓名(出生年-),性别,學曆,職稱,研究方向。E-mail,手機,電話。

3.3通訊作者寫在第一作者下一行。格式如:姓名,E-mail,手機,電話。注:所有作者的電話和手機隻用于本刊和其聯系用,不公開發表。

3.4基金項目寫在通訊作者下一行。中英文摘要前。格式如:本文受××基金項目(編号×××)資助。投稿時請附基金項目批文複印件,本刊将優先處理。

3.5摘要寫在通訊作者或基金項目下一行。除“讀片”欄目外,其他欄目投稿均須中英文摘要;摘要一般按“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項式撰寫;述評和綜述欄目論文摘要按段落式撰寫。中文摘要以200字左右為宜。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對應,但要比中文摘要更詳細,尤其注意描述統計學方法和數據,以不超過1000個實詞為宜。英文摘要寫在中文摘要後,應包括文題、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省市名稱及郵政編碼,并在郵政編碼後加列國名;作者應全部列出,當作者不屬同一單位時,在作者姓名右上角标注阿拉伯數字,同時在單位名稱前标注相應阿拉伯數字。

3.6關鍵詞寫在摘要下一行;中文關鍵詞以《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第二版)為準,3~8個為宜。英文關鍵詞應與中文對應,以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醫學主題詞表(MeSH)内所列的主題詞為準,各關鍵詞之間用分号隔開。

3.7表格所有表格一律使用三線表,用中英文雙語書寫;表格内容應精簡,且具有自明性,表格數量不宜過多,簡要的内容可用文字在文内表述,表格内容與正文内容不重複;如遇有合計或統計學處理行(如t值、P值等),則在該行上面加一條分界橫線;表内數據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數一緻,一般按标準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數。表内非公知公用的縮寫詞應在表下方注明全稱。

3.8圖片選用典型的、有代表意義的圖片,用中英文雙語标明圖序、圖題、圖注,并在文内出現的地方注出。圖片分辨率在300dpi以上,尺寸一般不宜小于8cm×10cm。

3.9參考文獻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着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着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号标出;中文參考文獻須有英文翻譯列于其下。參考文獻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隻列前3名,後加“,等.”。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均必須着錄全所有項目。建議引用國内外近年發表的同行論文。各類參考文獻條目的編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連續出版物

[序号]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頁碼.

例如:鄭作鋒,艾林,戴建平,等.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評價中的作用探讨.

中國卒中雜志,2008,3(10):735-742.

ZhengZF,AiL,DaiJP,etal.EvaluationofMotorRecoveryinPatientswithStrokebyBOLD-fMRI.

ChineseJournalofStroke,2008,3(10):735-742.

b.專着

[序号]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例如:劉國鈞,王連成.圖書館史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LiuGJ,WangLC.StudyofLibraryHistory.Beijing:HigherEducationPress,1979:15-18,31.

4投稿須知

4.1投稿方式請用E-mail投稿,郵件主題注明“第一作者+題目”,論文以Word格式存檔,與推薦信(圖片格式)作為附件一并發出。本刊收到論文後2個工作日内回複論文編号。

4.2單位介紹信投稿請附單位推薦信或介紹信,信中注明此論文無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無争議;如有合作單位,須注明已征得合作單位的知情同意。

4.3版權凡向本刊投稿者,即視為作者将該論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的着作權及相關财産權轉讓給《磁共振成像》編輯部,即《磁共振成像》編輯部對該論文的部分或全文具有但不限于以下的專有使用權:彙編權、發行權、複制權、翻譯權、網絡出版及信息傳播權;許可國内外文獻檢索系統和網絡、數據庫系統檢索和收錄;允許或通過各種介質、媒體以及其他語言文字出版和使用本文的權利;以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或以後出台的法律規定的方式使用該論文。該論文刊登後,《磁共振成像》編輯部向作者一次性酌緻稿酬,該稿酬已含該論文版權轉讓的費用。

4.4錄用和收費來稿經編輯部審稿、同行評議、作者修改後擇優錄用,錄用後将向作者收取版面費。錄用及收費通知郵寄給第一作者。論文發表後,郵寄給第一作者2本樣刊及稿酬。

概述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利用人體組織中氫原子核(質子)在磁場中受到射頻脈沖的激勵而發生核磁共振現象,産生磁共振信号,經過電子計算機處理,重建出人體某一層面的圖像的成像技術。又稱核磁共振成像術。英文簡稱MRI。

MRI在臨床上主要用于以下部位:①頭部。可清晰分辨腦灰質和白質,對多發性硬化等一類脫髓鞘病優于CT。對腦外傷、腦出血、腦梗塞、腦腫瘤等同CT類似,但可顯示CT為等密度的硬膜下血腫。腦梗塞或腦腫瘤的早期,CT不能查出,而MRI有可能顯示。對鈣化和腦膜瘤顯示不好。腦幹及小腦病變的MRI圖像由于沒有僞影是首選檢查方法。②脊柱。不需要造影劑就能清晰區分脊髓、硬膜囊和硬膜外脂肪。對腫瘤、脊髓空洞症、脫髓鞘病變等均有較高診斷價值。顯示骨折或脫位不如常規X射線或CT,但能觀察脊髓損傷情況。顯示椎間盤較好,可以分辨纖維環和髓核,特别是矢狀面圖像可以同時顯示多個椎間盤突出。③四肢。對骨質本身病變顯示不如常規X射線或CT。對軟組織及肌肉病變包括腫瘤及炎症都能清晰顯示,特别是對早期急性骨髓炎,是一種靈敏度很高的檢查方法。也是檢查膝關節半月闆病變的首選方法。④盆腔。對直腸及泌尿生殖系統優于CT,無輻射損害,特别适用于孕婦及胎兒檢查。⑤胸部。對肺的檢查不如常規X射線,對縱隔檢查則優于CT,不用造影劑即可分辨縱隔血管和腫物,也是一項有價值的心血管檢查技術。⑥腹部。主要用于肝、胰、脾、腎等實質髒器。

發展曆程

1978年底,第一套磁共振系統在位于德國埃爾蘭根的西門子研究基地的一個小木屋中誕生。1979年底,當系統終于可以工作時,它的第一件"作品"是辣椒的圖像。第一張人腦影像于1980年3月獲得,當時的數據采集時間為8分鐘。1983年,西門子在德國漢諾威醫學院成功安裝了第一台臨床磁共振成像設備。借助這台油冷式、場強0.2特斯拉的磁共振設備,HeinzHundeshagen教授和他的同事為800多位患者進行了成像診斷。當時,完成一次檢查需要一個半小時。同年,首台超導磁體在美國聖路易斯的Mallinckrodt學院成功安裝。

超導磁體技術的問世,在加快圖像生成速度、簡化安裝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圖像質量。然而,第一台超導磁體重達8噸、長達2.55米。交付時,随同磁體還有12個裝滿了電子器件的機櫃,用于對系統進行控制和将采集的數據重建為圖像。今天,場強1.5特斯拉的西門子MagnetomSonata或者MagnetomSymphony磁共振系統隻有3個計算機櫃,占地面積僅為30平米。

1993年MagnetomOpen産品的問世,标志着西門子成為全球第一個能夠生産開放式磁共振成像系統的制造商,使患有幽閉症的患者同樣可以受益于磁共振技術。1999年,西門子推出可自動進床的MagnetomHarmony和Symphony系統,為磁共振技術帶來新的突破。從此,對大型人體器官/部位(例如脊椎)進行全面檢查時再也無需對病人進行重新定位。

今天,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術的幫助下,BOLD(血氧依賴水平)效應可用于獲取人腦不同區域的組織結構和功能信息,這使神經科醫生、心理醫生和神經外科醫生可深入了解腦部功能甚至代謝過程。另外,由于磁共振圖像能夠顯示人腦的健康組織在多大程度上取代了退化腦組織的功能,因此使中風患者獲得新的康複療法。針對超高場強磁共振應用,西門子推出了兩款場強3特斯拉的掃描設備——可對病人進行從頭到腳全身檢查的MagnetomTrio系統和專用于人腦檢查的MagnetomAllegra系統。這進一步增強了磁共振成像技術的優勢,尤其是在外科手術成像領域。舉例來說,在手術過程中,磁共振成像能夠對腦部腫瘤進行精确描繪。這樣,在手術過程中醫生就能将腫瘤完全切除。在心髒病診療應用中,磁共振成像技術開辟了新的途徑——利用所謂的自動門控心血管磁共振(CMR)技術,從圖像數據中提取周期性信号以取代心電圖信号使圖像數據與心髒運動實現同步,此時同樣無需在病人身體上布設電纜和電極。

磁共振成像技術的持續發展開辟了新的應用領域。例如,人體腸内"虛拟内窺鏡"甚至能夠對很小的息肉進行檢測。及時除去這些息肉能夠大大降低腸癌發生的幾率。磁共振成像的另一個應用領域就是特殊腫瘤的診斷,例如:用于早期胸部腫瘤X射線透視的磁共振導向活組織檢查和用于前列腺病變檢查的腫瘤分期觀察。

上一篇:12月28日

下一篇:廣東漢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