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坨

碗坨

山西漢族傳統面食
碗團是流傳千年位于山西傳統面食小吃,在方言裡又叫做“碗凸、碗托、碗坨、碗脫、碗團、碗托子”。碗團是用荞面同水揉到一塊兒,加熱熬成粥糊狀,晾涼以後即成。[1]食用時,澆上醋、蒜、秘制辣椒油,再将它用小刀劃開,即可食用。碗團在柳林縣一帶非常有名氣的小吃,大街小巷都有賣碗團的商販的身影,許多遊客在柳林縣遊玩時都會吃上一碗。碗團由石勒發明于西晉初年,可冷食或者熱食。用荞麥仁加水滲透碾壓,漸漸加水,摻成糊狀,過濾去渣,稠度以挂勺為宜。而後将粉糊盛碗入籠,旺火蒸熟後晾涼,從碗中脫出成,故名碗砣。其色淺灰,食時切片,狀若柳葉。調拌湯汁用鹽、醋、油潑辣子、花椒粉、姜粉、蒜泥、香菜、芝麻等加水勾兌而成。荞面碗團在諸多的荞面食品中,有着鮮明的特色,筋軟耐嚼,香醇可口,百吃不厭,常吃常新。
  • 中文名:碗團
  • 類型:傳統面食
  • 英文名:Wan Tu
  • 位置:山西,天津薊縣
  • 主要食材:荞麥面、豬血
  • 民族:漢族

簡介

碗團一般置于闊口淺底碗裡,做好的碗團是一層銀圓薄厚略發烏色的面結晶,吃時用鋼鋸條磨成的小刀,把碗裡那淺淺的一層面食割成自己喜歡的形狀,拌以辣椒油、陳醋等佐料,入口咬嚼,柔韌、滑膩、筋道、香辣,霎時間酸甜鹹辣味溢滿口腔。細品,似乎還有點點苦味

種類

榆林碗托

碗托在陝北是很常見的一種民間食品,走在榆林大街上,許多賣碗托的都打着鎮川碗托的招牌,好像隻有這樣自家的生意才能紅火。

陝北普遍産荞麥,尤其是定靖一帶。于是,陝北老百姓便不斷摸索荞麥的吃法,荞面碗托就是其中的一種。它觀之晶瑩光亮,粉白微青,質地精細、柔軟、光滑、細嫩,清香利口,風味獨特,百吃不厭。

榆林碗托的最佳配料——麻辣豬肝

榆林人吃碗托時,會添加精心制作最佳配料麻辣豬 肝。麻辣肝子的做法也簡單,但要選好炒肝子的油,這樣炒出來的肝子才香。“ 我們現在用的油是最好的菜籽油。”周亞東說,炒肝子的調料有蒜、生姜、蔥、辣椒等。

豬肝子炒好後,把碗托切成又長又薄的條狀,再把麻辣肝子澆上,一碗光滑細嫩、清香利口、風味獨特的鎮川碗托就做好了。

一碗碗麻辣肝子碗托,雖然表面上又麻又辣,但多嚼一嚼,就能品出荞面特有的清香了。

碗團就是以荞面為主要原料,制作方法是:用荞面、雜豆面(綠豆最好)各半(豆面也可适量少放點),配上少許五香粉、花椒粉,像熬粥一樣熬熟(漢民也可加豬血),倒入碗内晾成坨,而後打塊上铛煎透,吃時放麻醬、蒜泥、醋等佐料。這道小吃味道鮮香,是頗受群衆歡迎的大衆化食品。

制作方法一

食材

主料

碗團一個,香菜适量

輔料

醬油适量,醋适量,蒜泥汁适量,香油适量

做法

1.準備好主料碗坨。

2.切成條、刀稍稍顫抖就能出花紋的。

3.調好醬汁。

4.澆上汁液、放上香菜、攪拌一下就可以開吃了。

制作方法二

食材

主料

荞麥面250g

輔料

蒜泥50g、醬油15g、醋30g、辣椒油10g、芥末糊15g、味精0.2g、精鹽2g

步驟

1.用涼水把荞麥粉調成稀漿盛在大碗裡,上籠蒸熟,晾涼。

2.把蒜泥,醬油,醋,辣椒油,芥末糊,味精同放在一個碗裡調均勻。

3.把碗團用小刀削成面魚兒,碼在碗裡,把調料澆在上面即可。

上一篇:贊皇棋盤山

下一篇:上下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