砗磲貝

砗磲貝

砗磲蛤科動物
砗磲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類大型海産雙殼類物種。絕大部分種類是大型貝類,生活在印度洋溫暖水域的珊瑚礁中,許多種類和甲藻類共生。砗磲是稀有的有機寶石、白皙如玉,亦是佛教聖物。砗磲是海洋貝殼中最大者,直徑可達1.8m。砗磲一名始于漢代,因外殼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狀之溝槽,其狀如古代車轍,故稱車渠。後人因其堅硬如石,在車渠旁加石字。砗磲、珍珠、珊瑚、琥珀在西方被譽為四大有機寶石,在中國佛教與金、銀、琉璃、瑪瑙、珊瑚、珍珠也被尊為七寶之一。
    中文名:砗磲貝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軟體動物門 亞門: 綱: 亞綱: 目:簾蛤 亞目: 科:砗磲蛤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體長:100(厘米)

簡介

外殼堅硬,形如波浪般。是珊瑚礁區常見的大型雙殼貝,殼的邊緣有突起,又稱為五爪貝。它們每年大約隻成長10公分。喜生長在陽光充足處,以利其身上的共生藻行光合作用。對光線十分敏感,陽光愈熾烈,展示出來的外殼越豔麗迷人。适合生長在水溫約攝氏20-31度水域。對光線的變化和機械性的刺激非常敏感。砗磲貝形态較大,多被用來雕刻挂件飾品,造價成本較便宜,市面常見的飾品多在幾元左右。

分布區域

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特别在印尼、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的低潮區附近的珊瑚礁間或較淺的礁内較多。我國的海南省和南海諸島也有分布。貝殼略呈三角形,殼頂彎曲,殼緣呈波形屈曲。表面灰色,上有數條像被車輪輾壓過的深溝道。外套膜大,顔色鮮豔。砗磲常與大量蟲黃藻(Zooxanthellae)共生。

這種單胞藻可在砗磲體内循環,并可進行光合作用,供砗磲豐富的營養。砗磲的外套膜邊緣有一種叫玻璃體的結構,能聚合光線,可使蟲黃藻大量繁殖。這種和藻類的特殊關系,稱為互惠共生。此外,也食浮遊生物。砗磲肉可食,大貝殼可用作貯水器或貝雕原料。有的砗磲還能産生。小型貝殼可燒制石灰或供觀賞。目前,有的國家已對鱗砗磲和無鱗砗磲進行人工養殖并獲成功。

海洋中最大的雙殼貝世界上報道的隻有6種,都生活在熱帶海域的珊瑚礁環境中。中國的台灣、海南、西沙群島及其它南海島嶼也有這類動物分布。它們的貝殼大而厚,殼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紋和肋間溝,有的種類肋上長有粗大的鱗片。

在海裡生活的砗磲,當潮水漲滿把它淹沒時,便張開貝殼,伸出肥厚的外套膜邊緣進行活動。它們的外套膜極為絢麗多彩,不僅有孔雀藍、粉紅、翠綠、棕紅等鮮豔的顔色,而且還常有各色的花紋。

砗磲也和其他雙殼類一樣,也是靠通過流經體内的海水把食物帶進來的。但砗磲不光靠這種方式攝食,它們還有在自己的組織裡種植食物的本領。它們同一種單細胞藻類——蟲黃藻共生,并以這種藻類作補充食物,特殊情況下,蟲黃藻也可以成為砗磲的主要食物。

砗磲和蟲黃藻有共生關系,這種關系對彼此都有利。蟲黃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條件,如空間、光線和代謝産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進行繁殖;砗磲則可以利用蟲黃藻作食物。砗磲之所以長得如此巨大,就是因為它可以從兩方面獲得食物的緣故。

以前曾有過砗磲将潛水員腿夾住的報道,這實為無稽之談。因為砗磲上生長着無數藻類,根本無法完全關閉。而且,砗磲關閉的速度很慢,潛水員完全有時間将腿抽出。

用途範圍

砗磲是深海貝類之最大者,長徑達1m左右,殼很厚,内殼為白色而光潤,外殼呈黃褐色,将其尾端最精華者進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裝飾寶石。在清朝時期,六品官員的頂戴是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砗磲是雙殼類中最大的種類,最大的殼長可達1.8米,重量可達500公斤。一扇貝殼便可以供給嬰兒做洗澡盆使用。砗磲的貝殼可以做各種用具,肉可以吃。

在佛教界中,砗磲深受許多師父及信徒們的喜愛。顔色漂亮的砗磲手珠,除了可做裝飾外,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師父們常以27顆以上至108顆的念珠作為配戴及念之用。砗磲在當今流行的“佛教七寶”中,列驅邪避兇的首位。砗磲所含的微量元素能穩定情緒、去除雜念、使脾氣暴躁的信徒消除煩惱、調養身心平衡。

在中醫藥中,砗磲貝的尾端曾被認為與珍珠具有同樣的療效,因其所含的微量元素、殼角蛋白及氨基酸有保健、促進身體代謝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質疏松的功效,磨或粉末常為喜愛之物。砗磲具極高的藥用價值,有鎖心、安神之效,能涼血、降血壓、安神定驚。

在清朝時期,六品官員的頂戴是白色涅玻璃和磲,又叫砗磲。

古代常将砗磲置于佛堂神桌之上或供奉于家中作為鎮宅之寶,與金銀、琉璃、瑪瑙、珊瑚、琥珀和珍珠并稱為“佛家七寶”。

上一篇:球蟲

下一篇:牛頭梗犬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