睥睨

睥睨

漢語詞語
睥睨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pì nì。意思是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視或厭惡;窺視,偵伺;監視;城牆上鋸齒形的短牆,女牆;古代皇帝的一種儀仗。[1]
  • 中文名:睥睨
  • 拼音:pì nì
  • 近義詞:顧盼、傲視
  • 出處:《淮南子·修務訓》
  • 詞性:動詞、貶義詞
  • 解 釋:眼睛斜着看

基本解釋

1、[look askance at;look at sb. disdainfully out of the corner of one's eye] 斜着眼看,側目而視,有厭惡或高傲之意

2 [look sideways]∶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睥睨衆史如庸奴。——王安石《虎圖》

睥睨故久立,與其客語。——《史記·信陵君列傳》

3、 [spy]∶窺伺

睥睨宮闱

出處

《淮南子·修務訓》:“過者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

例句

1.斜視。有厭惡、傲慢 傲視等意。

《淮南子·修務訓》:“過者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

《魏書·蕭衍傳》:“蕭衍輕險有素,士操蔑聞,睥睨君親,自少而專,好亂樂禍,惡直醜正。”

《宣和書譜.卷一九.草書七.神仙鐘離權》:神仙鐘離先生,名權,……狀其貌者,作偉岸丈夫,或峨冠绀衣,或虬髯蓬鬓,不冠巾而頂雙髻,文身跣足,颀然而立,睥睨物表,真是眼高四海而遊方之外者。

明 無名氏 《四賢記·允娶》:“你青年出家,終招睥睨。”

清·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惟性氣高傲,不欲下人,才具素長。

梁啟超 《民約論巨子盧梭之學說》:“自是刻苦砥砺,日夜孜孜,惟恐不足,嶄然有睥睨千古之概。”

2. 窺視;偵伺。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誡兵》:“若承平之世,睥睨宮阃,幸災樂禍,首為逆亂,诖誤善良。”

《宣和書譜.卷七.行書一.秋月帖》:(桓溫)總戎馬之權,居形勢之地,有睥睨窺觎之意,斯實斧钺之所宜加,人神之所同棄也。

《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三年》:“敵又睥睨金陵、鎮江,守把舟船,而大雨連降,平地水發,道塗泥濘,馬步俱不能進。”

3. 監視。

宋 蘇轍《代毛筠州祭王觀文韶文》詩之二:“從軍西方,睥睨鄰境;手探虎穴,足踐荒梗。”

4. 城牆上鋸齒形的短牆;女牆。

南朝·梁·王筠 《和衛尉新渝侯巡城口号》:“罘罳分曉色,睥睨生秋霧。”

唐·杜甫《南極》詩:“睥睨登哀柝,蝥弧照夕曛。”

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

明·徐渭《海上曲》之三:“長立睥睨間,盡日不得溲。”

清·楊倫楊倫 鏡铨引《古今注》“女牆,城上小牆也,亦名‘睥睨’,言於城上睥睨人也。”

清·魏之琇《台城路》詞:“睥睨迎秋,辘轤破曉,人在小窗敲句。”

5. 古代皇帝的一種儀仗。

《宋史·儀衛志六》:“睥睨,如華蓋而小。”

示例

1、小華即使成績全班第一,也不該睥睨同學或朋友。

2、他這人雖然工作起來有點虐待自己的傾向,但是在商場上具有睥睨一切的氣勢,做事從來不拖泥帶水。

3、玉樹般挺拔的身軀俨如高垣睥睨的城牆巍然屹立。

4、因有腳鐐,行步甚有限制,時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屈原》

5、成天帶着.睥睨天下的那種傲氣是很多人不喜的。

上一篇:氣息

下一篇:虐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