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煜明

盧煜明

分子生物學臨床應用專家
盧煜明,分子生物學臨床應用專家,尤其緻力于研究人體内血漿的DNA和RNA。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李嘉誠醫學講座教授兼化學病理學講座教授。盧煜明教授早在1997年就發現了孕婦外周血中存在遊離的胎兒DNA,并發展出了一套新技術來準确分析和度量母親血漿内的胎兒DNA,被譽為無創DNA産前檢測的奠基人。曾獲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2011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01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6年9月,盧煜明獲得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的“生命科學”獎;9月21日,盧煜明獲得2016年引文桂冠獎。
    中文名:盧煜明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漢族 出生地:中國香港 畢業院校:劍橋大學、牛津大學 職業:分子生物學臨床應用專家 代表作品:《母親血漿中胎兒核酸的探索與應用》 主要成就: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等 英文名:LO Yuk Ming Dennis 性别:男 工作單位:香港中文大學

個人簡介

盧煜明生于香港,于聖若瑟書院畢業後負笈英國。1986年英國劍橋大學取得文學士學位後,到牛津大學接受臨床醫學培訓,1989年取得内外全科醫學士學位。又分别于1994年及2001年于牛津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及醫學博士學位,在牛津大學赫特福德學院擔任自然科學初級研究員。後來升任為臨床生物化學講師及格林學院院士。曾任牛津大學教學醫院約翰‧拉德克利夫醫院化學病理學榮譽顧問。1997年盧煜明回到出生地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繼續研究工作。

盧煜明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丶李嘉誠醫學講座教授及化學病理學講座教授,他同時兼任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盧教授於英國劍橋大學取得文學士學位,其後再於牛津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及醫學博士學位。

盧教授於1997年加入中大,同年發表孕婦的血漿内存有高濃度的胎兒DNA。盧教授及其團隊後來研發了唐氏綜合症的無創檢驗方法,迅速被超過90個國家所采用,成功将以DNA分析為本的無創性産前診斷技術,從科學研究層面應用至臨床診斷,是醫學界的重大突破。此外,盧教授的團隊透過大型平行測序技術及創新的生物信息科技,分析母體血漿中的微量DNA,成功破解了胎兒的全基因組圖譜,可從而及早預測多種遺傳病,是無創産前診斷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這技術并可以應用到多種癌症的檢測。

盧煜明最重大的研究成果為1997年發表的《母親血漿中胎兒核酸的探索與應用》。他發現女性在懷孕期間,體内的胎兒會釋放DNA和RNA至母親的血漿之中,而且占母親血漿中的DNA達5%之高。這項發現令他的研究隊伍在非創傷性産前診斷領域上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這技術被世界多間實驗室(如英國國家血液服務)用作常規檢測之用。這項發現亦為醫學界提供了嶄新的研究方向,首先是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測試方法檢驗孕婦及胎兒的多項疾病,有别于過往高危的測試方法如羊膜穿刺檢查。同時,盧煜明亦将有關技術引伸至其他不同的範疇,例如癌症、心髒病等。

學術獎譽

盧教授的研究成果對全球醫學及科學界影響深遠,屢獲國際殊榮,當中包括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2006年國際臨床化學和實驗室醫學聯合會─分子診斷學傑出貢獻獎、2006年美國國家臨床生物化學學院(NACB)傑出科學家獎、2006年裘槎基金會優秀醫學科研者獎、2007年美國臨床化學協會(AACC)Sigi Ziering獎、2012年AACC-NACB臨床化學傑出貢獻獎、2009年富布賴特香港傑出學者獎,以及2014年費薩爾國王國際醫學獎。盧教授亦于2011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以及在2013年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5年,盧煜明教授獲美國臨床化學協會(AACC)頒授年度Wallace H. Coulter講學獎,以表揚他在血漿DNA診斷技術的貢獻,尤其是他開創革命性的“無創性産前診斷”方法。Wallace H. Coulter講學獎是AACC的最高獎譽,盧教授更是全世界首位獲獎的華人學者。

2016年9月19日,獲得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獲100萬美元獎金。獲獎理由是:他基于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DNA的發現在無創産前胎兒基因檢查方面做出的開拓性貢獻。

2016年9月21日,全球領先的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湯森路透旗下的知識産權與科技事業部發布了其2016年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名單,盧煜明是其中獲獎的一名華人科學家。

研究成果

在牛津大學學醫時,盧煜明認為醫生通常使用羊膜穿刺術為産前孕婦對胎兒進行診斷檢查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性。于是他便考慮,可否用産婦的血細胞做檢測。經過幾個月的研究,盧煜明發現孕婦的血細胞中确實含有胎兒的DNA,但所發現的含量太少,不足以用作醫學診斷。後來盧煜明又做了多年的研究,仍然未能在孕婦血細胞中所含胎兒DNA的數量方面取得突破。美國一個研究隊伍花巨資從事這項研究,也僅能在40%的孕婦血細胞中确定有胎兒的DNA。

後來一篇有關癌症的論文發表,揭示了癌症病人的血漿中含有癌細胞的DNA。癌細胞寄生在病人身上與胎兒寄生在母體上相類似,既然癌細胞會釋放DNA到人體血漿中,也應該能從母體血漿中找到胎兒的DNA。盧煜明決定将過去從孕婦血細胞中尋找胎兒DNA的研究,改為從孕婦血漿中去尋找。結果盧煜明在孕婦血漿中發現了男性DNA。由于母親作為女性本身沒有男性DNA,孕婦血漿中的男性DNA隻能是來自胎兒。

盧煜明證明了在母親的血漿内有胎兒DNA存在的理論,并發展出一套新的技術可以用來準确地分析和量度這在母親血漿内的胎兒DNA。他闡明了這從未被發現的自然現象的基本參數,包括胎兒DNA濃度與懷孕期的關系及産後之肅清速度等,對于該研究領域以後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總括而言,該項目是國際基本醫學領域上其中一個具有指标性的研究,并且對産前診斷的未來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盧煜明在血漿DNA這科研領域上發表過107篇SCI收錄論文,其中73篇影響因子(IF)在5以上,12篇在IF10以上,7篇在IF20以上,1篇在IF35以上。多篇論文刊載于世界頂尖的期刊,如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IF38.6),Lancet (IF21.7),PNAS (IF10.5) 及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IF12.3) 等。當中17篇文章的總引用率1199次,他引857次。技術取得或申請了7項國際專利。此外,盧煜明被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報告40次。

盧教授發表的科學著作超過260篇,并被引用超過8000次。标志性科研成果有:

1997年:全世界首次發現遊離胎兒DNA存在于母體血漿中,開創了一個新的科學研究領域,并大大推進了非創傷性産前診斷的可能性。

2003年:首次證明胎盤是母體血漿中胎兒RNA的主要來源。這一研究為非創傷性産前診斷帶來了數百個新标記。該研究成果發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

2007年:首次利用母體血漿中胎兒RNA用作唐氏綜合症的檢測,準确性超過90%。報告發表于 Nature Medicine。

2007年:首次提出利用單分子技術,如digital PCR,作唐氏綜合症的檢測。該研究成果發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

2008年:利用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作唐氏綜合症的檢測。報告發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

上一篇:方平

下一篇:道明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