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鄉

盧溝橋鄉

北京市豐台區所屬行政鄉
北京市豐台區盧溝橋鄉是豐台區5個行政鄉、鎮之一,位于京城西南,距天安門直線距離僅8公裡,與北京市海澱區、西城區、石景山區三區接壤,與盧溝橋、宛平、太平橋、豐台4個街道辦事處管理交叉,轄區内有7個駐地派出所。全鄉下轄20個行政村、6個直屬公司、3個改制公司、5個直屬事業單位,農業人口4萬餘人,屬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地區。
    中文名:盧溝橋鄉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鄉 所屬地區:北京豐台區 地理位置: 面積: 下轄地區:2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豐北路77号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100073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京 地區生産總值: 外文名稱:Lugouqiao Town 面 積:56.3平方千米 人 口:3.84萬

介紹

盧溝橋地區為北京市豐台區轄鄉(地區),位于區境北部,與海澱區、西城區、石景山區三區接壤。與盧溝橋街道、宛平城地區、太平橋街道、豐台街道管理交叉,屬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地區。面積56.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73萬人(2006年末)。轄20個行政村,辦事處(鄉政府)駐豐北路77号。緊鄰北京西客站客運樞紐,主幹道有二、三、四、五環路;京廣、京哈、豐沙鐵路,京石高速公路過境。抗日戰争紀念館、北京西客站、北京世界風情園坐落境内。

在中國的版圖上,盧溝橋鄉地域狹小,但聲名顯赫。一座華北地區最長、逾八百年的石拱聯橋,猶如天上長虹,橫架于永定河上,“半鈎留照三秋淡,一蝀分波夾鏡明”,如夢如幻般的“盧溝曉月”绮麗美景給人以無盡遐想,彰顯其曆史文物價值。更因為震驚中外的 “七七事變,中國人民八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侵略者,使得盧溝橋被全世界所熟知,又彰顯其革命文物價值。而盧溝橋鄉亦因得“盧溝橋”地名之利而蜚聲海内外,不僅曆任中央領導人均來這裡視察、指導工作,而且中外衆多科技、文化名人也常慕名而來,到這裡深入生活,體驗鄉情。美國著名科學家高爾斯頓在盧溝橋公社居住一段時間,同這裡的人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細細地品味中國,品味這一古老國度的文明氣息,品味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所發生的曆史巨變。

建制沿革

地名,位于北京市豐台區。

盧溝橋地區為北京市豐台區轄鄉(地區),位于區境北部,與海澱區、西城區、石景山區三區接壤。與盧溝橋街道、宛平城地區、太平橋街道、豐台街道管理交叉,屬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地區。

盧溝橋鄉:有太平橋、北大地、五裡店、青塔、宛平等9個居民小區,4個街道辦事處。盧溝橋鄉政府駐豐北路77号,面積56.3平方千米,人口3.84萬。郵編100073。轄20個村委會:太平橋、馬連道、菜戶營、三路居、萬泉寺、東管頭、小井、六裡橋、西局、周莊子、嶽各莊、靛廠村、鄭常莊、大井、小屯、小瓦窯、大瓦窯、郭莊子、張儀村、盧溝橋村。(2005年11月30日,太平橋街道舉行了精圖村撤村建居揭牌儀式。至此,盧溝橋鄉行政村減為20個)

便捷交通

盧溝橋鄉為交通要道之地。緊鄰北京西客站客運樞紐,境内二、三、四、五環路和京港澳高速路等15條幹線公路縱橫交錯,京廣、京哈、豐沙三條鐵路大動脈穿鄉而過,與距離分别有42.6公裡和20公裡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北京南苑機場,構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的立體交通網絡,是一個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的鄉。

這裡的交通運輸遠非昔日所能比拟,且不說密布于各村的道路網,就是飛架南北、橫貫東西的立交橋就有數十座之多,這裡還有北京西站和豐台站兩大鐵路樞紐,六裡橋、麗澤橋兩大長途汽車站,有京港澳高速公路,有城市二環、三環、四環、五環貫穿其中,在不久的将來地鐵9号線、10号線、14号線将穿境而過,鄉人無論是去往哪裡,将會更快捷、更通暢。

曆史文化

盧溝橋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三月完工。全長266.5m,寬7.5m,有11個涵孔,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态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盧溝曉月碑明朝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重修盧溝橋。清康熙年間永定河洪水,橋受損。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橋西頭立碑,記述重修盧溝橋事。橋東頭則立有乾隆題寫的盧溝曉月碑。公元1908年,清光緒帝死後,葬于河北省易縣清西陵,須通過盧溝橋。由于橋面窄,隻得将橋邊石欄拆除,添搭木橋,事後,又将石欄照原樣恢複。

1937年7月7日在盧溝橋發生的七七盧溝橋事變,成為中國展開全國對日八年抗戰的起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橋面加鋪柏油,并加寬了步道,同時對石獅碑亭作了修繕。1961年盧溝橋和附近的宛平縣城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1年為保護盧溝橋減少其運輸量而建立的盧溝新橋完工,但盧溝橋仍然繼續承擔交通運輸任務。1986年盧溝橋曆史文物修複委員會成立,目的在于恢複盧溝橋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後鋪設的柏油和1967年加寬的步道,恢複了古橋的原貌,同時将機動車的通行移至緊鄰的盧溝新橋與之後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大事記

宋元祐四年(1089)北宋使節蘇轍使遼,還過燕京,遼使結伴至桑幹河(今永定河)。

宣和四年(1122)七月宋遼盧溝河之戰,在今盧溝橋鄉地域内展開。宋軍大敗。

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五月盧溝水在顯通寨、上陽村一帶決口,盧溝渡口的木橋被沖毀,兩岸交通中斷。

大定二十九年(1189)六月因盧溝河水流湍急,不能涉渡,金世宗诏令修造盧溝石橋。盧溝橋建造工程開始。

明昌三年(1192)三月盧溝石橋成,金章宗定名廣利。

元蒙古成吉思汗十年(1215)蒙古差官于盧溝橋索取軍牛,十中取一,得數千頭,分給宛平、大興等近縣農民。窩闊台汗七年(1235)八月以劉仲祿主領加固盧溝橋堤岸工程,規定盜水者杖70下,服刑2年。

至元十二年(1275)意大利威尼斯青年馬可·波羅随父及叔父來到中國,朝見忽必烈于上都,後至大都,在大都擔任官職。歐洲文獻稱大都為“可汗之城”,首見于《馬可·波羅行紀》。書中對盧溝橋有詳細描述,對橋身建築設計、石欄杆柱頭雕刻工藝,至為欽佩。

延祐四年(1317)元政府在盧溝橋、澤畔店、琉璃河并設巡檢司。

至治元年(1321)十二月以諸王怯伯使者數入朝,發兵戌北口及盧溝橋。

至正十四年(1354)四月盧溝橋修過街塔。

至正十八年(1358)七月大水、蝗災,百姓大饑,疾病流行,京城内外“死者相枕藉”,自京城至盧溝橋挖掘深坑,掩埋屍骸10萬餘具。

明永樂年間(1403—1424)朝廷在盧溝橋設立宣課司,征收稅課。

宣德七年(1432)十月上林苑監嘉蔬署菜戶營菜戶100餘人因不堪監臨所虐及迫于生活饑寒集體逃回山西。宣德皇帝下令,命有關部門将逃亡菜戶送回赴京。

弘治元年(1488)朝廷令順天府委官二員于草橋、盧溝橋宣課司監收商稅。

弘治三年(1490)五月修盧溝橋完工。

萬曆元年(1573)萬佛延壽寺建成(位于今豐台區大井村東)。

崇祯十三年(1640)朝廷命禦馬監太監武俊在盧溝橋邊負責建造拱極城,亦名盧溝橋城。

清康熙八年(1669)十月初九日重修盧溝橋成。

康熙二十七年(1688)清政府設四路同知,主要職責是抓捕匪盜,維持北京地區的治安。其中西路同知位于盧溝橋拱極城内。

雍正三年(1725)八月興建廣甯門至小井村的石路,廣二丈。

雍正六年(1728)七月二十六日于盧溝橋造官房,安歇會試舉人。

乾隆十六年(1751)盧溝橋刻碑建亭,将乾隆帝手書“盧溝曉月”四字刻碑立于橋頭。

乾隆二十二年(1757)十月因石路凹凸不平,乾隆下令重修,增築廣甯門至小井村的石路,延至大井村。此路通過五裡店村,是舊時皇上出入京城通往西南地區的必經之路,故此路所謂“禦道”。

乾隆三十年(1765)清廷命崇文門“照舊設立”,另外增設“盧溝橋、東壩、闆橋、海澱”四處口岸。盧溝橋稅關由此形成。

嘉慶五年(1800)是年嚴禁盧溝橋及各省關役訛索行旅。

嘉慶六年(1801)六月永定河三家店洪峰流量每秒10400立方米,盧溝橋洪峰流量每秒9600立方米,是自公元150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洪水。盧溝橋一帶幾成澤國。

鹹豐三年(1853)九月初九日為防太平軍進京,清政府授惠親王綿愉為奉命大将軍,設“京師巡防處”。京師城門重地重兵把守,盧溝橋設之。

同治七年(1868)一月撚軍西路軍進入直隸,前鋒直逼宛平縣盧溝橋。計劃進攻北京以吸引清軍主力,解東撚軍之圍。清廷急命恭親王奕會同神機營王大臣辦理巡防事宜,又命欽差大臣左宗棠總統直隸境内各路清軍防堵西撚軍。西撚軍因孤軍深入,遭到清軍包圍而失敗。

光緒十九年(1893)五月盧溝橋附近永定河河南上汛三、四号、十四号,北上汛五号、七号,北中汛九、十号,北下汛頭号至五号,并連迤上之北中汛末号同時漫溢。又盧溝橋迤上兩岸石堤沖倒40餘丈,盧溝橋城根水深約八九尺。

光緒二十年(1894)二月二十七日準許振祎奏請,盧溝橋設河防局。

光緒二十三年(1897)三月二十四日準盧溝橋河防局歸并天津水利局。

光緒二十六年(1900)五月十二日義和團在東管頭、西管頭、玉泉營、菜戶營一帶村莊燒毀天主教堂和教民房屋。

五月二十九日義和團占領豐台火車站,并搗毀用于慈禧太後、光緒皇帝乘坐的“大清龍車”。

文化藝術

盧溝橋文化中心隸屬于北京市豐台區盧溝橋鄉,坐落于北京西南四環邊,成立于1982年5月,建築面積4296平方米,有多功能廳一個、圖書室一個,圖書室共有圖書約1萬多冊,文化中心積極為全鄉各村群衆文化體育工作的開展進行輔導培訓,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體育比賽,并積極參加市、區組織的各種比賽活動,在二十幾年的工作中文化中心獲得了全國、北京市、豐台區的各種獎勵與表彰。

自1982年成立文化站至今,連續多年被評為“豐台區文化工作先進單位”,1995年至2004年在“五月的鮮花”系列群衆歌詠活動中連年獲獎;2001年被評為“全國億萬農民體育先進鄉(鎮)”;2001至2004年連續獲得“豐台區秧歌比賽”一等獎;2002年代表北京參加“全國億萬農民健身秧歌賽”獲得北方賽區的第四名,同年獲“北京市全民健身周活動先進單位”;2003年代表豐台區參加了北京市文化局主辦的“北京新秧歌大賽”獲三等獎,同年獲“北京市第五屆農民運動會健身秧歌賽”一等獎、獲“北京市第四屆全民健身體育節先進單位”;2003至2004年連續兩年獲得“全國全民健身周先進單位”等。

2010年年初,盧溝橋鄉為滿足各村村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平台,于2005年1月20日成立了一支全部由本鄉農民組成的近百人的藝術團體。盧溝橋藝術團,在大力提倡支持群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今天,盧溝橋藝術團的成立填補了京郊農村藝術團體的空白,并力争打造出一支有品牌、有特色的文藝團隊。文化中心将一如既往,為全鄉各村村民的文化體育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務,與全鄉村民一起共創和諧社會。

經濟概況

盧溝橋鄉在實施綠化隔離地區改造,推進城市化建設的進程中,鄉黨委、鄉政府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走生态立鄉、環境興鄉,可持續發展之路。全鄉确立了“以生态建設和環境建設促發展,重點發展“兩區兩帶”(麗澤商務區、西部物流倉儲園區;三環路商業帶、四環路商業帶),全力打造“三個經濟闆塊”(東部麗澤商務闆塊、中部環路經濟闆塊、西部物流商儲闆塊),大力發展“新型第三産業”的基本思路。并大力進行産業布局和産業結構調整,加快生态環境、市政環境、人文環境建設,促進投資環境的改善。

2006年全鄉經濟總收入48.7億元;國内生産總值達到12億元;實現稅前純收入8.5億元;上交各項稅金3.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170元;勞均純收入15464元。

2008年全鄉經濟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完成總收入596938.7萬元,國内生産總值156555.4萬元,稅前純收入100991.8萬元,人均收入10295.6元,勞均分配18969.4元。引進資金10.13億元,引進各類企業2400家,其中注冊資金100萬元以上的企業127家。重點項目建設成效顯著,萬豐餐飲街、金唐金融大廈、北京尊寶成商業中心、北京千禧街等項目正在建設中,麥德龍、六裡橋商務大廈、萬泉寺的士城、大瓦窯茶城文化創意區等項目即将啟動,張儀村産業用地、鄭常莊産業園、嶽各莊綜合商業大廈、天昊大廈等項目正在大力推進。

發展戰略

盧溝橋将以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産業結構調整作為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途徑,實現經濟發展戰略重心的轉移。進一步深化和推進“一區、兩線、三橋、多特色”的産業發展布局。

“一區”:充分利用麗澤金融商務區的集聚輻射、引領帶動功能,打造麗澤外圍5公裡半徑商圈,形成促進麗澤功能實現的“次級服務區”,全面推進商務地産開發,全力發展企業總部經濟。

“兩線、三橋”:借助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的影響力和輻射作用,利用三、四環路及地鐵9号、10号線軌道交通優勢,着力策劃環路經濟和軌道經濟,重點打造麗澤橋、六裡橋、嶽各莊橋周邊的商務環境。鄉域内四環路定位為商務地産、商務酒店産業帶;三環路策劃方向定為金融服務、商務服務環路産業帶。

“多特色”:打造北有萬豐婚慶文化特色街區,中有萬豐餐飲特色街區,東有金中都戲曲文化,西有“盧溝曉月”民俗文化、“迎來送往”餐飲文化,大井高爾夫球場、天元郊野公園等體育休閑産業點綴其中的多特色發展布局。

風景名勝

“盧溝曉月”碑為四柱式寶蓋頂,碑高4.52米,寬1.27米,兩側及四邊刻有二龍戲珠浮圖,造型别緻,雕刻精美,此種碑形在北京尚屬首例。碑刻“盧溝曉月”四字為乾隆皇帝禦筆。盧溝橋的東西兩頭各有一座碑亭,西頭碑亭内豎着一座清乾隆皇帝視察盧溝橋的詩碑,東頭碑亭内矗立着一座漢白玉碑,上刻“盧溝曉月”4個大字,字迹秀潤妩媚,為乾隆皇帝所書。盧溝曉月是古時北京八景之一,其意境是由遠山、近水、曉月、美橋之情趣,相互映襯,渾然一體而構成的。古橋本身是構成這一意境的主體。據《圖書集成、考工典》載:“橋東築城,為九道咽喉。五更他處不見月,惟盧溝橋見之。”又據明代蔣一葵《長安客話》載,盧溝橋一帶“每當晴空月正,野曠天低,曙色蒼蒼,波水淼淼,為京師八景之一”,故名為“盧溝曉月”,“盧溝曉月”遂成著名燕京八景之一。

西方一位哲人曾說過:“當世上一切歌曲和傳說都湮滅無聞的時候,隻有建築在與你說話……”是的,那盧溝橋上每頭昂首挺胸、獅口大張的石獅,不是正在向過往行人訴說着發生在這座宏偉石橋上的那一件件不容忘記的曆史嗎?

上一篇:中國冶金地質總局

下一篇:詐金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