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天健

盧天健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西安交通大學“領軍學者”,教授,博士生導師,全職回國前曆任英國劍橋大學講師、Reader、終身講席教授。[1]
    中文名:盧天健 民族: 出生地:四川 畢業院校:西安交通大學 學位/學曆: 職業:教授 專業方向: 職務: 學術代表作: 主要成就:

人物履曆

1984年西安交通大學工學學士;

1987年西安交通大學工學碩士;

1990年香港大學機械工程哲學博士;

1993年美國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理學碩士;

1995年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哲學博士學位;

1995.7-1996.7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系博士後;

1997年-2005年在劍橋大學任教;

自1996年起,曆任劍橋大學工程系講師、Reader和終身正教授,以及劍橋大學皇後學院院士、學習總監,是劍橋大學800年曆史上第一位工程技術領域的華人教授。2000年和2001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做訪問教授,2003年分别在德國Max-Planck研究所和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芭拉分校做訪問科學家;

2003年起任西安交通大學特聘教授,2004年起經過國内外公開選拔擔任西安交通大學主管科研和學科建設的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及校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是新中國高校曆史上從海外直接聘請的第一位副校長;

2005年至今任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

2008年起,又兼任西安交通大學崇實書院院長;

2014年10月15日,西安交通大學召開全校幹部大會,離任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

研究領域

生物熱力學、疼痛、康複科學與工程;固體力學;傳熱學;聲學;材料學等。

研究團隊有多個課題小組:力學材料組,生物力學組,傳熱組,聲學小組等。

主要兼職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員;英國材料學會會員;英國EPSRC高級評議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外高級評審專家;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産業海外學人咨詢委員會專家;聯合國開發署中國項目顧問;全英專業團體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多次擔任大型國際學術會議學術委員會或組委會委員,2000年在劍橋任首屆國際傳熱材料研讨會組委會主席,2001年在美國紐約任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多孔金屬材料研讨會組委會主席。

IUTAM大會委員會委員、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

2014年8月,盧天健擔任IUTAM固體力學獎(The Rodney Hill Prize in Solid Mechanics)評審委員和IUTAM專題研讨會固體組評審委員。

學術及科研成果

盧天健教授緻力于力學、材料學、傳熱學、聲學、生命科學等學科的綜合交叉基礎和應用研究。近年在國内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0餘篇以及國際學術會議論文100餘篇,被SCI他引1000餘次(h因子21),出版中英文專着(含章節)10餘部,申報發明專利30餘項。

在主要研究領域:超輕型多功能金屬材料、智能材料、電子元件熱處理、噪聲控制、優化設計、結構可靠性分析、生命科學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作為主要負責人,在劍橋大學工作期間先後承擔美國海軍科研總署、英國工程與物理研究總署、歐盟和工業界資助的多項科研項目,回國後作為首席科學家承擔國家“973”項目,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負責縱向項目總經費累計超過8000萬元。

在劍橋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先後指導10位博士後,接待半年以上高級訪問學者10餘人(次),培養已畢業或正就讀博士15位、碩士24位。獲得過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論文嘉賞獎(1996年)和第八屆全英熱傳導會議最佳論文獎(2003年)。多次擔任大型國際學術會議學術委員會或組委會委員。

2000年在劍橋任首屆國際傳熱材料研讨會組委會主席,2001年在美國紐約任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多孔金屬材料研讨會組委會主席,2004年在西安任首屆超輕多孔金屬研讨會組委會主席,2005年在西安任中國殘疾人康複協會2005年國際康複論壇組委會共同主席。先後40多次在國内外著名大學作學術報告,10餘次國際會議主題報告或特邀報告。任教育部科技委數理學部副主任,IJAM共同主編。

獲得榮譽

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1996年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最佳論文獎。

2003年第八屆全英熱傳導會議最佳論文獎。

2003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B類)。

2006.12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超輕多孔材料制備和性能表征基礎研究”。

2006.5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科協。

2006.10第七屆中國力學學會青年科技獎。

2008傑出青年基金,中國自然科學基金委2008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人事部。

2008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2008何梁何利獎評審專家,中國科協。

上一篇:翟巍

下一篇:趙今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