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

記述人類知識的工具書
百科全書是概要記述人類一切知識門類或某一知識門類的工具書。百科全書在規模和内容上均超過其他類型的工具書。百科全書的主要作用是供人們查檢必要的知識和事實資料,其完備性在于它幾乎包容了各種工具書的成分,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識。被譽為“沒有圍牆的大學”。百科全書是知識的總彙,是一切知識門類廣泛的概述性著作。是否有一部優秀的綜合性的百科全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文化發展水平的标志之一。[1]
    書名:百科全書 别名: 作者: 類别:書籍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 頁數: 定價: 開本: 裝幀: ISBN: 英文名:Encyclopedia 解 釋:一種大型參考書 概念奠基人:D.狄德羅 重要意義:對人類過去積累的全部知識或某一類知識的書面摘要

形式起源

西方全書

起源于古代希臘·柏拉圖和他的學生亞裡斯多德被認為是西方百科全書的始祖,他們通過講學記述當時已有的全面知識。古羅馬的瓦羅(MarcusTerentiusVarro)編寫的《學科要義九書》(DisciplinarumlibriIX)等著作均屬百科全書性質.羅馬時期最重要的百科全書是老普林尼(PlinytheElder)的《博物志》(Historianaturalis)。此書為分類的知識選集,對後世百科全書編撰的影響達1,500年之久。

中世紀前期較為著名的百科全書--英克拉斯(HonoriusInclusus)編著的《世界寶鑒》(Imagomundi),廣徵博引,編排完善,為前人所不及。中世紀最重要的百科著作是博韋的樊尚(VincentofBeauvais)編的《大鏡》(Speculummajus)。全書近10,000章,共80卷,是18世紀前期篇幅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1559年,德國編纂家斯克利赫(PaulScalich)在巴塞爾(Basel)出版一部《百科全書》,首次用此詞作為書名。

17世紀、18世紀培根(FrancisBacon)的《偉大的複興》(Instauratiomagna,未完成)對百科全書的編纂影響極大,其貢獻是為百科全書提供了一種新的,合理的知識分類體系。英國哈利斯(JohnHarris)編的《技術詞典》(LexiconTechnicum,1704)已具有現代百科全書的因素。錢伯斯(EphraimChambers)創立的參見系統被認為是采取現代百科全書編輯技巧的先驅。狄德羅(DenisDiderot)和達朗伯(d'Alembert)主編的《百科全書》(Encyclopedie;1751-1765)規模宏偉,具有曆史意義,比同時期的其他工具書更具影響力。

該書第一卷出版後曾受教會指責與官方非難,但卻得到民間支持.狄德羅的貢獻在於适應法國日益高漲的革命精神,點燃人們的思想火花。《大英百科全書》于1768年、1771年在蘇格蘭的愛丁堡初版,以後各版逐漸完善,已出至第15版。布羅克豪斯(ArnoldBrockhaus)适應德國人需要,所編出的第一部《社交詞典》(Konversations-Lexikon,1796~1811),成為西方世界後來出版的至少半數百科全書之典範。其特點是選收範圍廣泛,條目簡短,事實充分,并以材料精新見稱。

法國人拉魯斯(PierreLarousse)在百科全書編纂方面頗有創新精神。《拉魯斯百科全書》聲譽很高,特點是文字通順流暢。韋伯斯特(NoahWebster)著的《美國英文詞典》(AmericanDictionaryoftheEnglishLanguage)實質上是一部百科全書,與《布羅克豪斯百科全書》和《拉魯斯百科全書》一樣,是畫時代著作。《蘇聯大百科全書》(Bolshayasovetskayaentsiklopedya)於1926~1947年初版,共65卷;第2版51卷,現已出第3版,30卷。

《大美百科全書》在《布羅克豪斯百科全書》第7版基礎上編成,采取連續修訂體制,獲得很大成功。西班牙《插圖歐美大百科全書》(Espasa,1905~197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主體部分80卷。《意大利百科全書》(Enciclopediaitaliana,1929-1936)素以插圖精美和學術性著稱。20世紀以來,出版了百科全書的國家還有: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希臘,匈牙利,荷蘭,挪威,波蘭,羅馬尼亞,瑞典,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立陶宛等。

東方全書

中國編撰百科全書性質的類書有近2,000年的曆史,不同於現代西方的百科全書,類書基本上是重要文獻的選輯,分類編排,主要是供仕途舉子采綴參考而編,有的還帶有某些辭書成分。中國第一部著名的類書是西元220年由魏文帝主持編撰的《皇覽》,現已散失,後來編撰的著名類書還有杜公瞻編的《編珠》,歐陽詢編撰的《藝文類聚》100卷,虞世南所編《北堂書鈔》,徐堅等人編的《初學記》。宋朝李昉奉宋太宗命組織編修《太平禦覽》,後來經重修曾改用活字版印刷。《冊府元龜》(1013)著重曆史和傳記内容,篇幅之大幾與《太平禦覽》相當。

南宋學者王應麟(1223~1292)於1267年編撰的《玉海》,是一部重要的百科著作,1738年曾重印,共240卷。明初編成的《永樂大典》,可能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全書22,937卷,可惜大部分都已散失,1963年影印出版了殘存的730卷。明代王圻父子所輯《三才圖會》106卷,插圖豐富。清康熙年間奉敕修撰的《佩文韻府》及其補篇《韻府拾遺》,是中國文學百科全書。其他敕撰的類書還有《骈字類編》和《子史精華》。1726年陳夢雷等編的洋洋巨篇《古今圖書集成》10,000卷,包羅了中國的全部文化遺産。

清代的其他類書還有:汪汲的《事物原會》(1796),陸鳳藻的《小知錄》(1804),陳炜的《經傳繹義》(1804),王承烈的《齊名記數》(1806),戴兆春的《四書五經類典集成》(1887),魏菘的《壹事記始》(1888),劉可毅的《九通通》(1902)。中國第一部現代百科詞典是民國初年陸爾奎主編的《辭源》(1915)。

日本自德川時代已出現受到中國影響的類書。現代類型的百科全書出現於1926年以後,主要的有:《大百科事典》(28卷,1931~1935),《國民百科大辭典》(15卷,1934~1937)和《世界大百科事典》(24卷,1955~1968)。1972年開始出版《大英國際大百科事典》(28卷)。

阿拉伯世界的第一部百科全書是伊本古泰拜(IbnQutaybah,828889)編撰的《傳統菁華》(KitabUyunal-Akhbar)。他引用傳統的格言,史實和古詩歌來解釋所述的事物。伊本阿蔔德(IbnAbdRabbihofCordoba)改進伊本古泰拜的著作,編成《珠鍊》(Iqd)。波斯學者誇裡茲米(al-Khwarizmi)于975~997年編的《科學之鑰》(Mafatihal-Ulum),分為該國知識和外國知識兩部分。埃及曆史學家安努韋利(an-Nuwairi)編出馬木路克時代最著名的百科全書《文藝知慧之的》(Nihayatal-arabfifununal-adab),全書近9,000頁,1923年出合卷本。

于1876~1900年間黎巴嫩的布斯塔尼(Butrusal-Bustani)及其子編著《百科全書》(Dairatal-maarif),1923~1925年出第2版,1956年出第3版。1955年阿伯特·裡哈尼(AlbertRihani)出版單卷本《阿拉伯百科全書》。

工具類書

現又指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文化科學知識的大型工具書,收錄各種專門名詞和術語,按詞典刑事分條編排,解說詳細。“百科全書”通常是指一大套書。這個詞在西方最早出自希臘語(εγκ?κλιο?)(拉丁字母:enkykliosπαιδεα(paideia)“enkyklios”意為“循環的,周期性,平常的”,而“paideia”則指“教育”。

含義是“普通教育,從字面上說就是一個想接受通才教育的人所應該學習的藝術和科學知識”。在抄錄過程中謬傳為新拉丁語詞“encyclopaedia”,随後又進入英語,最先記載于1531年。在新拉丁語中該詞被選中作為一本覆蓋各科知識的參考著作的書名。在英國最早見于1644年。

據《大不列颠百科全書》介紹,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全書目錄60卷,正文22877卷,裝成11095冊,約3.7億字,這一古代文化寶庫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是中國的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

《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定義為:“概要介紹人類一切門類知識或某一門類知識的工具書。供查檢所需知識和事實資料之用。但也具有擴大讀者知識視野、幫助系統求知的作用。它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時代科學文化發展的标志。”

《簡明社會科學辭典》定義為“按辭典形式編排,系統概述人類各個方面或某一方面知識的大型工具書。分綜合性與專業性兩類。綜合性百科全書收集各知識領域的名詞、熟語、地名、事件、人物、著作等等,無所不包,是知識的寶庫。但不收錄詞語,故不同于語文辭典。

百科全書可以是綜合性的,包含所有領域的相關内容(例如,《大不列颠百科全書》就是一部著名的綜合性百科全書)。也可以是專科的百科全書(例如醫學或哲學百科全書)。也有一些從某種特定文化或國家觀點來讨論廣泛議題的百科全書,例如蘇聯大百科全書。

編排方式

西方現代百科全書大多按字母順序編排。注重檢索功能的話,一般采用小條目的編纂思想。注重百科全書教育功能的則采用大條目的方式。修訂的方式有再版制、補卷制、出版年鑒和連續修訂制4種。

百科全書中常見的一些編排方式:

字順編排

分類編排

大類編排,條目按字順編排

條目劃分

百科全書的條目包括标題、正文内容和圖表等。在百科全書的編纂中,條目的命名非常重要。好的命名應該便于檢索,有學者認為條目應該都是獨立的主題,應以方便讀者的檢索為準則。另外,條目的主題應該是客觀形成的,而不是人為拟定的。例如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狗的神話”則是人為拟定的主題。

條目的命名應該清晰明确,不能含糊不清。例如新型武器,很難界定“新型”的劃分。

主體原則

獨立主體原則:主體應該是相對獨立的,就像我們去一個公司辦事,我們先想到的是公司的名稱、地址,而不是其中的某個部門。

客觀形成原則:這個主題應該是人們在了解,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客觀形成,為人所熟知,而不是人為拟定的。如創世神話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神話題材類型,但是狗的神話就是一個人為概括的主題。因此缺少公認的規範性和确定性。

單一主題原則:如時間和空間是兩個主題,應該分設。

準确性原則:條目的名稱應該準确的表明條目的主題。

通用性原則:應該使用規範的或約定俗成的名稱。

名詞性原則:條目名稱應該是名詞性的,靜止的。如“解放海南島”應該改成“海南島戰役”。

簡要性原則:如使用唐詩,而不用唐代詩歌。

非研究原則:百科全書不是研究論文。

非應用原則:百科全書不是為了指導具體的應用。

百科全書的分類結構以及不斷更新的特點使它非常适合在線或斷線的電腦格式。最近幾年,大多數主要的百科全書都已經在不同程度上電子化。基于磁盤(特别是CD-ROM)的出版物擁有攜帶方便、成本低廉的優點。同時,電子百科全書還可以包含各種傳統媒體無法承載的多媒體格式,例如動畫、音像或視像。概念有關聯的文章之間的相互動态鍊接也是一個重要的優勢。在線的百科全書則擁有動态的優點:新的信息幾乎可以立即被呈現,而不用等到下一次的出版。

書本轶事

全書雜談

古代的百科全書有過各種奇特的書名,如“樂園”、“錦簇書”、“萬花集”和“珠玑”之類。嚴肅認真的學者愛用“寶鑒”之類的書名。“鑒”就是鏡子,人們立身處世、治學着述均可借鑒,倒也貼切。

中國古代百科全書性質的書稱為類書。類書最正統的書名是“皇覽”、“禦覽”、“大典”之類,直到19世紀末才有“百科全書”一詞由西方傳入,那是經日本轉口的,又與中國傳統書名“全書”一詞相結合。

人們一提到百科全書,立刻就會聯想到一個“大”字:大百科全書。我想,最初可能是受“大英百科全書”這個舊譯名的影響。這個“大”字,其實說的不是書的部頭大。《不列颠百科全書》初版時才3卷,而且是小開本。《蘇聯大百科全書》稱“大”,是為了與《蘇聯小百科全書》(11卷)相區别。《中國大百科全書》當初定名時,原也有要區别大、小百科全書的考慮,但它的第一版達74卷,也堪稱“大”了。

百科全書在書名上冠以“小”字而稱“小百科”,可能有三種含義:開本很小的袖珍本百科全書;開本不太小的單卷本案頭百科全書;為小讀者編的部頭不一定很小的少年兒童百科全書。

最長的書名

如果英國人也要找一位自己的“百科全書之父”,那就非伊弗雷姆·錢伯斯莫屬。錢伯斯百科全書在英國先後出了7版,自1728年的第1版到1752年的第7版,前後持續了24年,而且在意大利出了9卷本的意大利文版。它還差一點在法國出了法文版。法國雄心勃勃的出版家布雷頓在1745年就已取得出版錢伯斯百科全書法文版的版權,而且在法國報端發布了消息,甚至連法文版的書名都公布了。如果說,英國的錢伯斯百科全書的書名長得出奇,那麼布雷頓拟就的法文版書名就長得不可卒讀了。

書名長,是當時西方出版界的一種時尚,可能因為那時廣告業還不甚發達,出版家必須賦予書名以廣告的效應,恨不得把書的内容及其誘人處都塞進書名裡。錢伯斯百科全書的法文版如果實現,那麼世界百科全書出版史就會保有一個書名之最的記錄。這個書名大緻如下:

“百科全書,或包含神學、自然科學、人文學科和技術名詞術語和事物解說,并對各種器物、制品品類和性狀加以描述,以及對各種天然和人工産物的作用的說明,對神學、哲學、數學、醫學、考古學等諸學科體系、學派、觀點,并介紹古今學術名着、史籍、詞典、報刊、回憶錄等之綜合詞典”(這個書名實在太累贅蹩腳,這裡可能譯得不十分準确)。

法國讀者始終未見到這部書名冗長的百科全書,那是因為布雷頓與錢伯斯百科全書訂的出版協議被取消了,而且他請的主編狄德羅也不甘心于拿來主義,于是才有了現代百科全書奠基之作的狄德羅的法國《百科全書》。

造假案

《不列颠百科全書》第14版(1929~1977)曾遭遇過一次權威性方面的尴尬。那是考古學界一次學術作假醜聞暴露帶來的。1953年,人類學家和史前考古學家經過持續40年的學術争論,終于取得共識,辟爾唐人顱骨和颚骨化石是人工僞造的。辟爾唐人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英國東南部薩塞克斯郡有個業餘地質學家叫道森。他于1912年在那個郡的辟爾唐地方一處礫石層發現遠古直立人顱骨和颚骨碎片化石,其生存時代大約在300多萬年前。這一發現轟動了科學界,成為人類學和考古學上的重大事件。辟爾唐人還被以發現者之名命名為“道森氏曙人”。

道森因此而大大出名,他甚至還想借此成果跻身于英國皇家學會。到20世紀50年代,人類學家經過反複仔細研究,發現這些史前人類化石竟然是僞造的。辟爾唐人不過是4~5萬年前人的顱骨碎片,經過人工巧妙加工僞造而成。碎片是用化學方法染了色的,而颚骨和牙竟是猩猩的,被人工打磨,冒充人牙磨損的形狀。有人故意把這些古人類赝品埋入地下礫石層中。道森把他“發現”的東西送到大英博物館,,竟還騙過了大英博物館古生物學家伍德沃德的眼。後來人們發現,參與這一學術造假案的還有法國古生物學家夏爾丹。他曾陪同道森去發掘辟爾唐人,并作為這一“非凡發現”的見證人。

這一“重大科學發現”自然被寫進了《不列颠百科全書》,而造僞案被揭露後編輯部十分被動,手忙腳亂,除了“辟爾唐人”的條目要作反面改寫外,還要通過全書索引檢查與此相關的條目,如“人類學”、“考古學”、“人類”等,也都要作适當的修訂。《不列颠百科全書》第14版暫停再版制(大約每10年再版一次)而始創連續修訂制(每年修訂10%的條目),可能與此番尴尬不無關系。

羊毛的定義

百科全書條目的釋文一般從定義開始,先要下個定義,再說别的。但“一般”不是“一定”,不看需要與否,一定要求每個條目都有個定義,這使那些見詞明義和顧名思義的條目的撰稿人大感困惑。我在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紡織卷時碰到一個典型的例子:“羊毛”條目怎麼下定義?這篇稿件寫得很好,但因開章缺個定義而通不過,怎麼辦?于是大家冥思苦索創造出一個來:“生長在羊體表面上的纖維狀複蓋物。”按照邏輯定義的規則,這夠科學了。隻是,這一來把個無人不曉的簡單事物給弄複雜了,而且有點可笑。

在一次編輯業務學習會上,我講了這個例子。一位青年編輯建議,既然“羊毛”是無人不曉的簡單事物,百科全書就不應收入這個條目。不對了!這是把百科全書同語文詞典的性質弄混淆了。作為語言中的詞,“羊毛”确實無須釋義,所以以詞為對象的《辭海》就未收這個詞目,否則便須釋義為“羊的毛”了,可是,“羊毛”作為知識主題,其内容十分豐富,包括人類馴養羊和利用羊毛的曆史、羊毛的類型和品種、羊毛的資源分布、羊毛纖維的結構(有表皮層、皮質層、髓質層等)與性能、羊毛的質量評定,等等。這就是詞典中詞目與百科全書中條目的區别所在。前者以詞立目,為詞釋義;後者以知識主題設條,介紹這個主題的全面知識。

愛情和原子彈

百科全書不是語文詞典,也不是生活指南。百科全書是知識工具書,它的條目應該是具有百科内容的知識主題。查百科全書查不到一般語詞的釋義,也查不到無百科知識内容的詞語。

在百科全書編纂史上有這樣一個洋例子,頗能說明百科全書的這種性質。一二百年前的《不列颠百科全書》(以前譯作《大英百科全書》)在最初幾版,曾收有“愛情”的條目,并且用了5-6頁的篇幅來“解說”愛情。關于愛情,人們心中自然都有說不盡的甜蜜感情,但一般都不在公衆場合絮絮不休,隻有在小說、戲劇、詩歌等文藝。

作品裡,關于愛情的描寫才蔚為大觀。可是,百科全書對于愛情能說些什麼呢?早期《不列颠百科全書》的這個條目頗重感情,真還有說的,講到戀愛的人們如何柔情脈脈,花前月下;情人之間怎樣情意綿綿,傾訴衷腸;表達愛意的情書應該怎樣書寫,等等。但是,第14版以後的《不列颠百科全書》可能感到這樣的内容不大像百科知識,于是便撤掉了“愛情”條目。時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在書中新增“原子彈”條目,而且占了相當原來“愛情”條目的篇幅。

這一百科意識的深化,未能立即為人們所理解。有一位讀者甚至為此大為憤慨,緻書編輯部表示抗議,指責編輯部藐視人類最美好的感情,而熱衷于宣揚殺人武器。總編輯約斯特回答得幽默:“對于愛情,讀百科全書不如去親身體驗;而對于原子彈,則以讀讀書本為好。”

影響過名人的書

《大英百科全書》影響過許多名人志士,這方面有着不少逸聞趣事。

美國億萬富翁、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9歲前即開始閱讀《大英百科全書》,将其認為最佳的工具書。據蓋茨個人透露,他不喜歡交際,情願看書;他所謂的娛樂就是啃《大英百科全書》,有時啃得如醉如癡。他喜歡邊啃邊思考,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就問父母親或向其他人請教,從不輕易放過。1973年,蓋茨考進哈佛大學之前,他已多次通讀了這套百科全書。蓋茨在1995年出版的揭示微軟成功秘密的《未來之路》一書中屢次提到《大英百科全書》。而沒有念完大學的蓋茨視其為一生的知識伴侶和智慧的指路明燈;他甚至宣稱“是《大英百科全書》令我獲得了一切有用的知識”。由此可見這套百科全書對蓋茨影響之大。

美國著名編輯及作家艾爾·雅各布斯自2002年起花費一年多時間讀完整套多達33000頁的《大英百科全書》來度過其中年危機,并将這段經曆寫成了一本書《無所不知者:一個想成為世界上最聰明之人的謙恭探索》。

這本書副書名很長,似乎也有點自負,但卻也顯示《大英百科全書》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否則怎會是能夠知道一切,又能成為世界上最聰明之人呢?有趣的是,《紐約時報》有一篇書評稱“《無所不知者》太棒了,因為它比《大英百科全書》要短,而且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如果它從書架上掉下來砸到你頭上的話,你不會受傷。”讀完《大英百科全書》後,雅各布斯曾參加過不少類似“百萬大富翁”(MillionaireTycoon)和“門薩”(Mensa)智力測驗的活動,都有不錯的成績。最近幾年,他還出版了《像聖經一樣生活》、《小白鼠日記:我的生活就是一場實驗》等多本暢銷書。他在接受英國《書商》雜志采訪時說:“《大英百科全書》給了我知識和智慧。”

王雲五是中國現代著名的出版家,曾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總經理。他小學徒出身,受正式學校教育不過五年;他沒有文憑,其學問全是通過自學獲得。20歲時,王雲五用按揭的方式買了一套第10版的《大英百科全書》;他每日閱讀兩三個小時,孜孜不倦;三年後付清書款時,他已經把全書通讀一遍了;他可謂“博覽群書,無師自通”。正是這套百科全書為王雲五日後從事出版及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著名學者胡适在日記中寫道:“王雲五是一個完全自學成功的人才,讀書最多、最博。”胡還贊揚他是“有腳的百科全書”。

由于王雲五學問廣博,他到台灣後成為那裡的首批博士生導師,在台享有“博士之父”的稱号。而王自己也在82歲那年獲得了生平第一個方帽子,即韓國建國大學贈予的名譽法學博士學位;他在緻授儀式上說:“是《大英百科全書》讓我受益一生。”

著名作家錢鐘書年輕時即開始閱讀《大英百科全書》,并視之為資料寶典和知識源泉,後來這套百科全書的中文簡明版在中國出版,他對此給予了相當關注和支持。錢鐘書有着過目不忘的超凡本領;著名畫家黃永玉也有過多次相關經曆。上世紀80年代,錢鐘書雖年事已高,但仍幫了黃永玉一個大忙:黃向他求教關于“鳳凰涅槃”的文字根據;錢叫他去查第3卷的中文簡明版《大英百科全書》,黃依言果然馬上找到,解決了問題。錢鐘書的博聞強識,令人歎服;而《大英百科全書》的資料翔實程度由此可見一斑。由于錢鐘書學識淵博,生前被大家比作“一本活着的百科全書”。

著名學者周海中1983年在中山大學圖書館看到一套1979年版的《大英百科全書》。這讓他如魚得水,廢寝忘食;教學工作之餘他就“泡”在圖書館浏覽這套百科全書,從中吸取知識養分,拓寬學術視野。該書為他後來從事多學科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有一天上午,周海中在圖書館全神貫注地查閱有關天文學方面的詞條,關門的提示鈴響沒聽見,那天中午被鎖在裡面;後來他幽默地說:“多讀了兩個半小時的書,還省了一頓午餐。讀百科全書值得!”在周的眼中,《大英百科全書》就是“知識的寶庫,解惑的良師”。

著名媒體主持人、時事評論家何亮亮,是當今華人公認的國際問題專家。1986年,當中文簡明版《大英百科全書》(全套共10卷)首次在中國出版時,何亮亮便掏幹腰包購買了一套,從此愛不釋手,把讀百科全書當成人生一大樂事。1988年初,何亮亮前往香港謀生,随身的物品除了一紙海關通行證,另外就是那套他認為對自己相當重要的百科全書。可以說,正是《大英百科全書》帶何走上成功之路。

坐不下來的讀者

1978年,中國決定編纂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為了對各國百科全書進行調研。我幾乎整日坐在北京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的工具書閱覽室裡,除翻看各國的百科全書外,我還特别留心觀察前來查閱百科全書的讀者。隻要有人翻閱百科全書,便走過去,站在讀者身後,看看他查些什麼,看看他怎樣使用百科全書,有時還做點義務性的咨詢工作。雖然閱覽室很寬敞,桌椅舒适,窗明幾淨,有良好的閱覽條件,但我發現查百科全書的人多半是坐不下來的、匆匆忙忙的讀者。

他們立在書架前,左臂上托着打開的百科全書,右手還匆忙地記下什麼。這就是許多工具書讀者的閱讀方式。他們查百科全書不是來從容地欣賞文學描寫,而多是為了弄清一個概念的定義,一個事實的究竟,或是核對人、事、地、物的資料,急于快速地獲得需要的知識和資料。百科全書的編撰者從這種閱讀方式和需要中不是可以得到某種啟示嗎?一定要把百科全書條目寫得精煉到極限的程度,把一切“水分”擠淨,把釋文寫得條理分明、眉目清晰,讓坐不下來的讀者最大限度地節省查閱時間。那些徒然浪費别人時間的空話、套話、衆所周知的大實話,以至“穿靴戴帽”,都不應見容于百科全書編撰者的筆下。

發展

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Wikipedia),是一個自由内容可公開編輯,且多語言的網絡百科全書協作項目,通過Wiki技術使得包括您在内的所有人都可以簡單地使用網頁浏覽器修改其中的内容。維基百科是一個基于維基技術的多語言百科全書協作計劃,也是一部用不同語言寫成的網絡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一字取自于本網站核心技術“Wiki”以及具有百科全書之意的“encyclopedia”共同創造出來的新混成詞“Wikipedia”,當前維基百科是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營運,并接受捐贈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是百度公司推出的一部内容開放、自由的網絡百科全書平台,其測試版于2006年4月20日上線,正式版在2008年4月21日發布,截至2014年11月收錄詞條數量已達1000萬個。

百度百科旨在創造一個涵蓋各領域知識的中文信息收集平台。百度百科強調用戶的參與和奉獻精神,充分調動互聯網用戶的力量,彙聚上億用戶的頭腦智慧,積極進行交流和分享。同時,百度百科實現與百度搜索、百度知道的結合,從不同的層次上滿足用戶對信息的需求。

上一篇:甜紅葡萄酒

下一篇:小霸王周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