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靈

白靈

小說《白鹿原》中人物
白靈,白嘉軒之女,幼時頑劣異常,卻極聰慧,性子又剛烈,為進城求學,不惜刀橫在脖子上,逼父親讓步。一心一意追随革命,卻死于自己人的肅反中。與鹿兆鵬相愛并有一子。
    中文名:白靈 外文名: 别名: 飾演: 配音: 登場作品:《白鹿原》 生日: 年齡: 身高: 體重: 三圍: 演員:孫銥

人物簡介

白靈是個性鮮明的女革命者,在小說《白鹿原》中,白靈出生時百靈鳥在白家庭院裡鳴叫,而遠方的辛亥革命正打響第一槍。她一出生,眼睛裡有某種天然的凜凜傲氣。這股傲氣使得白靈與白鹿原上所有女性應有的品行劃清了界限,讓白靈擁有了一段轟轟烈烈而又極富激情的短暫生命。

小說中,白靈與白鹿原上堅持儒家文化傳播的朱先生和白嘉軒不同,她是白鹿原上心地最純良的革命者。她在私塾發蒙後就以死相逼,早早離家到省城接受新式教育,大革命時組織學生搬運死屍,砸穿院牆逃婚,一封信鬧得未婚夫家雞犬不甯。在國共反目,反動政府向共産黨人舉起屠刀時,她加入了共産黨,一磚頭砸斷陶部長的鼻梁,被人稱為“關中冷娃”。臨死時,她大罵殘害革命青年的畢政委是“一個純粹的蠢貨,一個窮兇極惡的無賴,一個狗屁不通的混蛋”。

作品簡介

該劇是一部20世紀初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這是一軸中國農村斑斓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特殊的時代背景,濃厚的關中風情,土地革命、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古老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劇中朱先生對傳統道德的堅守,白嘉軒勤勞與自私,鹿子霖望子成龍,白孝文情感波折,白靈投奔革命,黑娃被迫為匪,鹿兆鵬追求理想,鹿兆海舍生無義,演繹了兩個家庭不同子孫,曲折的人生軌迹和命運歸宿。

大革命洪流不息,日寇入侵危機四伏,三年内戰社會動蕩,白鹿原風雲變幻,古老的土地在陣痛中顫栗,但是中華民族的根脈必定在洗禮中承傳,變革要對舊體制和生産方式重新改寫,新中國将迎來明媚的陽光。

人物原型

根據藍田縣志主編卞壽堂先生的考證,白靈的真實原型是一位名叫張景文的革命烈士。

剛烈女娃

據張景文唯一在世的親人--侄女張菊惠回憶,張景文,乳名張秀雲,是白鹿原東南部的藍田縣安村鄉宋家嘴村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那年,張景文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地主家庭。張家在白鹿原上有良田百畝,張景文的父親是一個信奉基督教的新派地主。與小說中情節不同的是,張景文是被父親主動送到陝西教會學校讀書的。

父親的疼愛和張家在當地的勢力,讓張景文從小就養成了敢說敢幹的直率剛烈性格。張景文在鄉間,經常把家裡的白馍拿出來送給吃不上飯的窮孩子和讨飯的人。有一年臨過年,她自作主張把家裡剛蒸的包子拿了許多分送給窮人,父親斥責她時,她說:"哪怕我不吃,也不能眼看着這些人受餓。"有一次,村裡來了一個小商販,存心欺哄一個不識數的農婦,在一旁的張景文二話不說,上去就踢翻了商販的擔子,折斷了秤杆。村裡人都說,這女娃将來一定是個當大材料的人物。

入黨

1928年,張景文考入陝西省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思想更趨進步。這時正是大革命失敗後西安革命形勢急轉直下的時期,西安當局追随蔣介石,向共産黨人和革命群衆揮起了屠刀,大批革命志士和共産黨員被活埋、槍殺。這就是《白鹿原》中描述的,大批共産黨人被投入枯井的時期。

在國民黨政府的白色恐怖下,大批共産黨員被殺或失蹤,也有的遠逃他鄉,脫離了黨組織。在人們談"共"色變時,早就有進步傾向的張景文卻不懼白色恐怖,勇敢地加入了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同年轉為中共正式黨員。1931年7月,共産黨員張景文受中共陝西省委委派,冒着生命危險回藍田傳達省委指示,建立地下黨組織。

組織學生運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共産黨的領導下,西安地區的愛國青年學生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各中等學校迅速建立起以黨團員為骨幹的抗日救國會。張景文當時是女子師範團組織和學生會的負責人,《白鹿原》中記述有白靈和西安學生痛打陶部長(戴季陶)的一段故事,張景文就是這次學生革命行動中的骨幹之一。

1932年4月,當時國民黨政府考試院院長戴季陶打着視察西北的幌子來到西安,實際上是奉蔣介石的旨意來兜售"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動政策,壓制西安地區革命群衆的抗日高潮。為了拍長官的馬屁,陝西省教育廳決定在民樂園禮堂召開各校學生代表參加的歡迎戴季陶大會。中共陝西省委指示西安高中、西安女師及其他學校的黨團組織,及時開展針鋒相對的鬥争。

4月25日,各校師生大約有兩千人到會。台上戴季陶喋喋不休地進行反共媚外的演講,台下張景文等學生紛紛遞上條子提出質問,戴季陶支吾搪塞,更加激起學生的憤慨,現場響起一片高呼"打倒頑固派,打倒戴季陶"的口号聲。張景文首先響亮地喊了一聲"打",同學們把早已準備好的石頭、磚塊、瓦片扔向戴季陶。戴季陶衣服被扯爛,在軍警的保護下狼狽而逃,憤怒的學生又燒毀了戴季陶的汽車。

第二天,西安各界學生發起了"驅陶"遊行大會,女師學生在張景文的帶領下,同前來鎮壓的反動軍警展開搏鬥。張景文沖在最前面,最終被捕。

反動當局見張景文隻是一個小姑娘,決定單獨關押她,張景文卻誓死要和其他同學關在一起。由于張景文的父親是藍田縣有名的地主,哥哥也是國民政府藍田縣的官員,在家族的斡旋下,當局準備先釋放張景文,卻遭到她的拒絕。最後在地下黨組織和社會各界的壓力下,張景文與被捕學生終于全部獲釋。這次事件後,張景文以"第一個出手打戴季陶的女娃"揚名關中,成為西安地區學運領袖。

家庭庇護

以家庭聲望為掩護從事地下活動

此後,張景文回到老家,在藍田縣以小學教師身份為掩護,繼續從事黨的地下活動。據張菊惠回憶,這段時間,在張景文的影響下,張家的女人們全都剪了象征革新的短發,還放了天足。張景文的父兄雖然已經知道了張景文的共産黨身份,也知道共産黨在當時"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路徑,但卻無法阻止這個倔強的女兒。張菊惠提到小時候經常聽家裡的男人們談論時事,她和奶奶也大約知道張景文在幹什麼。有一次奶奶抱住張景文的腿不讓她出門,直到張景文以死相逼才哭着放開手。

這個由大地主、國民黨、共産黨組成的家庭當時經過了怎樣的激烈争論,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但最終的結果是,張家仍然為張景文的地下活動提供庇護,張菊惠的父親還專門負責幫助張景文藏匿機密文件。張菊惠回憶,老家的閣樓裡有一個箱子,父親曾經警告,裡面放的全是姑姑的東西,絕對不許亂動。外地的地下交通員來找張景文時,因為張家在藍田活躍的社會活動,她也很少受到保安機關的懷疑。

1933年1月,張景文與丈夫徐國連及藍田地下黨負責人白耀亭、林子屏等再次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學生運動,結果四名教師全部被捕。這一次張景文的地下黨員身份公開,家族力量再也不能庇護她了。張景文獲釋後,與徐國連一起來到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革命根據地,在劉志丹率領的紅二十六軍工作。

犧牲

死于根據地肅反運動張菊惠退休以後,專程去了一次姑姑張景文工作過的"南梁",她說去了一次後,想到自己乘車都要颠簸這麼久才到,這麼辛苦,當年張景文是怎麼躲着敵人的搜捕,憑一雙腳走過去的。張景文抵達根據地後,受到了劉志丹、習仲勳等的熱烈歡迎。

1934年,陝甘邊蘇維埃政府成立,張景文擔任蘇區政府婦女委員長。為了發展蘇區教育事業,蘇區政府辦起了第一所紅色學校"列甯小學",張景文擔任教師。她帶領六十多名學生壘土台,支木架,用窯洞當教室,自編教材,以地面當紙,以木棍當筆,出色地開展起蘇區教學工作。

劉志丹、習仲勳決定成立一支紅色宣傳隊,由張景文帶領宣傳新思想、新風尚、新路線,張景文走村串戶,寫宣傳标語,編詩歌,順口溜,信天遊小曲……至今南梁地區的父老鄉親還記着她自編自唱的信天遊:"婆姨好放開腳,長發剪成短發益,男當紅軍女宣傳,革命勢力大無邊……"群衆和遊擊隊員都很喜歡她,親切地稱她"張放心",意思是張景文辦事,大家都放心。

1935年3月,張景文的丈夫在一次遭遇戰中不幸犧牲,張景文把仇恨和悲痛埋在心裡,繼續在反圍剿的惡劣環境中堅持鬥争。1935年秋,紅二十五軍長征到達陝北。在極"左"路線指導下,開始了一場大肅反運動。生平最恨叛徒的張景文也在這時被誣為國民黨特務機關派往根據地的"奸細",死時僅二十四歲。

解放後,藍田縣召開追悼大會,為張景文平反昭雪,追認她為革命烈士。這就是《白鹿原》中白嘉軒接到革命烈士牌後,才知道女兒白靈下落的一段史實原貌。

人物評價

白靈是白鹿原上的精靈,是族長白嘉軒最疼愛的女兒,擁有一段轟轟烈烈而又極富激情的短暫生命。

上一篇:袁和平

下一篇:歐陽奮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