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門柳

白門柳

劉斯奮創作的長篇小說
《白門柳(共3冊)》是著名作家劉斯奮曆時16年潛心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描述清軍、農民起義軍虎視眈眈,内部黨争不斷,大廈将傾的前一刻,江南士人名流還在為自己的理想、欲望苦苦掙紮。作者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刻畫了文人士大夫階層的面貌,描繪出一幅豐富多彩的曆史全景。
  • 書名:白門柳
  • 别名:
  • 作者:劉斯奮
  • 類别:小說
  • 原作品:
  • 譯者:
  •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 頁數:1234年
  • 定價:116.00元
  • 開本:
  • 裝幀:
  • ISBN:9787535440587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概述

《白門柳》是作家劉斯奮從37歲開始創作,耗費16年心血而着成的長篇曆史小說,分《夕陽芳草》、《秋露危城》、《雞鳴風雨》三部。作品通過明末清初著名啟蒙思想家黃宗羲及其他一些富有改革意識的知識分子在“天崩地解”式的社會巨變中所走過的道路,真實地再現了17世紀中葉中國尖銳複雜的社會矛盾和腐朽中孕育新生的曆史進程。

1998年1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齊《白門柳》全部三部。小說面世後反響強烈,話劇、粵劇、漢劇等形式的改編作品紛紛醞釀。同名電視劇也于1999年前籌拍。作品第一、二部榮獲茅盾文學獎。

《白門柳》記叙了明末至清初的一段曆史故事,它既是封建社會盛極而衰的百态圖,明代亂世仕女悲歡離合的風光景,也是一個龐大的王朝土崩瓦解的衰痛挽歌和百科全書式的史詩畫卷,書中塑造了錢謙益、柳如是、冒襄、董小宛等等一系列衆多豐滿的人物形象。

内容介紹

《夕陽芳草》

《白門柳》三部曲的第一部,集中描寫了大明王朝複滅的前夕,江南地區的文人組織“複社”和“閹黨”、餘孽之間的激烈鬥争,以及複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與秦淮名妓董小苑一波三折的愛情糾葛,竟同權臣暗中進行政治交易,為“閹黨”餘孽開脫,使江南的政治、社黨的争鬥、内讧更顯波詭雲谲。

小說通過當時的一批知識分子,即所謂“士”這一階層的性格狀态,以及上至朝中權貴下至秦淮汩院、江南市井,再現了中國十七世紀中葉尖銳複雜的社會矛盾,展示了一幅奢華腐朽走向哀敗孕育新生的末世畫卷。作品無論是寫曆史人物生活情懷,還是金粉江南民情風俗,都細膩傳神、繪聲繪色、新意叠出。

主要描述清軍、農民起義軍虎視眈眈,内部黨争不斷,大廈将傾的前一刻,江南士人名流還在為自己的理想、欲望苦苦掙紮。作者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刻畫了文人士大夫階層的面貌,描繪出一幅豐富多彩的曆史全景。

明崇祯十五年,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清軍威逼山海關。而在大後方南京,東林黨人與閹黨的鬥争還在延續,在黨争中失利的前禮部右侍郎、東林黨前領袖錢謙益與寵妾柳如是商議,為了複官,謀劃與内閣首輔周延儒進行利益交換,答應利用其影響力說服多數複社成員在虎丘大會上做出公議,支持閹黨餘孽阮大铖出山。

同時,複社四公子之一冒襄為了将父親調離前線也私下接受周延儒恩惠。因此,江南士大夫集團複社内部矛盾重重,四分五裂。侯方域、陳貞慧、顧杲、梅郎中、張志烈、黃宗羲等複社成員齊聚青樓,與名妓眉娘、李十娘聚會,空議國是。國丈田宏遇四處搜羅美女,擄走陳圓圓,董小宛為了躲避他的追捕逃進錢府,被柳如是收留。黃宗羲拜訪錢謙益請他出面倒阮,錢謙益表面應承,暗中已經指使鄭元勳主持大會挺阮,最後事情敗露。冒襄訪陳圓圓不見,悔恨不已,不久後巧遇董小宛,幾經周折後與之定情。黃宗羲與方以智進京就試。馬士英打敗張獻忠後,錢謙益轉而向馬士英示好。

《秋露危城》

明朝國破君亡,面對南下的清軍,聚集白門的士人階層有的誓死堅守,有的仍熱衷于私利,一時間,忠臣、奸臣、文人、才女輪番登場,在金陵演出一場令人唏噓的悲喜劇。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和翔實的史實為經緯,編織成一幅層次分明、引人入勝的曆史人物畫卷。

明崇祯十七年,黃宗羲之弟中選貢生,他同弟弟一起去紹興拜會老師劉宗周,在他家得知清軍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已死,奮力阻止老師自殺殉國。留都南京群龍無首,權力鬥争混亂,擁護璐王和擁護福王的兩派争執不休。錢謙益試圖說服呂大器、雷縯祚擁立潞王,在城内散步針對福王的“七不可立”的公啟。兵部尚書史可法則欲立桂王,以平息兩派之争,他還召集部屬商議反清對策,與馬士英達成協議,誰知馬士英出爾反爾,最終擁立了福王。

冒襄偕同董小宛,舉家遷往南京,路上偶遇逃難的方以智。複社還在起内讧,不同派系相互攻擊,複社所依靠的史可法卻決定去江北督師,讓馬士英留守朝中。李自成被昊三桂打敗,逃出北京。錢謙益夙願得償,赴南京就任禮部尚書。劉宗周上書痛斥朝廷腐敗,引來殺手威脅。不久,權奸馬士英和阮大铖在争權奪利的戰鬥中又占了上風。揚州城終于被清軍攻破,史可法以身殉國。弘光皇帝逃走,南京陷落,留都官員作鳥獸散,錢謙益欲投奔清朝,柳如是誓死不從。

《雞鳴風雨》

明朝複亡已成定局,複巢之下,焉有完卵,士人們也面臨犧牲名節侍奉新主子,還是放棄前途固守舊志的兩難。本書以寫實的風格,反映了明末戰亂頻仍,生靈塗炭的慘景,作者筆下的文人、青樓女子、烈士、江湖藝人個個血肉豐滿、栩栩如生。

清順治二年,龔鼎孳等明朝舊臣剃發改服,歸順清朝。黃宗羲等人則在江南繼續練兵,堅持抗清,建立了魯王政權。洪承疇被任命為江南總督,繼續南下攻城。柳如是因為反對錢謙益投靠清朝而與之鬧翻,執意留在南京,期間因為心存不平、寂寞難耐而與人暗通幽曲,在當地傳出醜聞。錢謙益終于決定辭官回家,家人抓獲柳如是的情人,向他告狀,錢謙益知曉真相後原諒了柳如是。冒襄和家人從海甯逃走,過着貧病交加的生活,幸虧董小宛苦心周旋,悉心照料全家的生活起居。

黃宗羲回鄉籌集糧草,未料到家鄉民不聊生,幸虧黃宗會急中生智,從公差手中購得糧草,黃宗羲于是率領水軍繼續戰鬥。馬士英和阮大铖為了給自己留下活路,在魯王和唐王之間穿針引線。柳麻子、沈士柱等人暗自混入南京城,與冒襄會合,試圖将外面的軍隊放入城中,結果沈士柱慷慨就義。雖然大勢難以扭轉,但幸存的江南士子還是轉入地下,繼續堅持抵抗運動。

作品目錄

白門柳1夕陽芳草

第一部 夕陽芳草 引子

第一部 夕陽芳草 主要人物

第一部 夕陽芳草 第一章

第一部 夕陽芳草 第二章

第一部 夕陽芳草 第三章

第一部 夕陽芳草 第四章

第一部 夕陽芳草 第五章

第一部 夕陽芳草 第六章

第一部 夕陽芳草 第七章

第一部 夕陽芳草 第八章

第一部 夕陽芳草 第九章

第一部 夕陽芳草 第十章

第一部 夕陽芳草 第十一章

第一部 夕陽芳草 第十二章

白門柳2秋露危城

第二部 秋露危城 主要人物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一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二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三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四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五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六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七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八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九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十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十一章

第二部 秋露危城 第十二章

白門柳3雞鳴風雨

第三部 雞鳴風雨 主要人物

第三部 雞鳴風雨 第一章

第三部 雞鳴風雨 第二章

第三部 雞鳴風雨 第三章

第三部 雞鳴風雨 第四章

第三部 雞鳴風雨 第五章

第三部 雞鳴風雨 第六章

第三部 雞鳴風雨 第七章

第三部 雞鳴風雨 第八章

第三部 雞鳴風雨 第九章

第三部 雞鳴風雨 第十章

第三部 雞鳴風雨 第十一章

第三部 雞鳴風雨 尾聲

第三部 雞鳴風雨 附記

點評鑒賞

小說寫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雖然上百,這些人物在書中所占的位置輕重各不相同,但貫串全書始終的核心人物其實隻有五位——錢謙益和柳如是、冒襄和董小宛,以及黃宗羲。五位人物當中,錢、冒、黃分别屬于“士”這一階層裡三種不同的類型,各有其普遍的代表性;柳、董則分屬“名妓”這一特殊社會群體中的兩種性格、追求各異的女性。當然,作為這群人的對立面,小說還以相當篇幅寫到權奸馬士英、阮大铖,以及降清明臣洪承疇,他們應該也屬于第一層次的重要人物。

相關版本

書名:白門柳(全三冊)

作者:劉斯奮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7020045634

條碼:9787020045631

·版次:2004-5-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作者簡介

劉斯奮,1944年生,廣東中山人。1967年畢業于中山大學中文系,曆任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廣東省文聯主席、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畫院院長、中國文聯全委會委員、廣東人文藝術研究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一級作家。長篇曆史小說《白門柳》獲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第四屆國家圖書提名獎,第二、四、六屆廣東省魯迅文藝獎。同時從事美術創作,代表作有《都市窗口》《新權力女性》《車站流行色》《萬嶽朝宗》《藏春塢》等

序言

即使置于新時期文學繁榮的整個大背景之下,曆史文學創作的成熟與興盛,也是一個突出的文學現象。這種興盛不僅表現為曆史文學作品出版數量的大幅增長,而且表現為創作質量的空前提高。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和各種禁锢的解除,在一個更加開放、多元、自由與寬容的社會語境中,作家們得以放下包袱,抛棄一切陳規陋見,充分施展史才、史學與史識,站在時代的高度,以史家的眼光,重新審視和闡釋色彩斑斓的中華五千年曆史。

在對曆史進行藝術再現時,作家們也不滿足于亦步亦趨地屈從于曆史,而是準确把握“史實”與“虛構”的藝術辨證關系,着力于對紛繁蕪雜的曆史進行重解與重構,從而使曆史事件與曆史人物“以詩的方式”在藝術世界裡獲得一種當代性的複活與新生,融入到當代人的精神建構之中。作家審視曆史的視野亦擺脫了過去題材單一的狹隘}生,從三代以降到宋元明清的朝代興亡更替,從農民英雄到帝王、文人、仕子等各種曆史人物的生死遭際,都成為作家進行綿邈遐思、扼腕歎唱、負載作家思想情感與當代讀者審美趣味的表現對象。

在藝術再現曆史的過程中,作家們也越來越少受到各種既有觀念和類型的束縛與羁絆,從社會、曆史、文化、心靈等角度,将作家個人的體驗投射、貫注到曆史對象當中,表現出個性化、多樣化的曆史審美選擇。而恢弘的結構,宏闊的背景,衆多的人物,對史詩性的追求,也幾乎成為新時期以來優秀長篇曆史小說的一個共同藝術特征。《李自成》的“辮形結構”,《少年天子》的“星系結構”,《雍正皇帝》、《張居正》對傳統章回體的改造運用……曆史小說作家們在尋求曆史的藝術表達方式方面作出的積極探索,促使當代曆史小說作為獨特的門類,在結構形式、叙事藝術等方面日臻成熟,成為當代文學創作中穩定而高産的一個品類,并因其創作上的實績,屢獲中國最高文學獎項“茅盾文學獎”的垂青。

作品背景

1980年,臨江約稿

1980年,劉斯奮到廣西參加太平天國研讨會時,一群人結伴坐花尾渡逆流西行。也許是他對史學詩文的談吐,吸引了中國文聯出版公司的編輯阮富沅,就在船上,他約請劉斯奮寫曆史小說。沒想到這一次約稿,就誕生了洋洋130萬字的長篇小說《白門柳》,而劉斯奮也為了這部小說花費了16年的歲月。

回憶當年臨江約稿的經曆,劉斯奮還是很感慨:“我怎麼就一口應承了呢?其實那時我隻寫過一兩篇不太成功的短篇小說。”當時,他覺得自己沒多少寫小說的才能,因為寫小說需要豐富複雜的生活經曆,還需要經常注意觀察和捕捉日常生活細節,他覺得這兩方面都非自己所長。但是因為這個偶爾的機會,他動了寫小說之心,大膽地把這個任務接受下來。

1981年至1997年,十六年全力創作

《白門柳》是一部長篇曆史小說,以明清兩個朝代的更替為背景,描寫當時以複社為代表的一批文化人,在這種巨大的社會變動中所走過的坎坷道路,進而揭示我國17世紀中葉民主啟蒙思想的産生。經過深思,劉斯奮不但決定将之寫成長篇小說,還打算寫成多卷本。以他并不太多的小說創作經驗,在旁人看來未免有點膽大包天,對于作家自己來說,也是人生的重大搏殺。

從1981年開始,劉斯奮投入到小說創作之中。那幾年,他每天寫到淩晨四點,然後中午起床,下午繼續寫。兩年多的時間裡,他拿出《白門柳》的第一部《夕陽芳草》。

1984年這部書出版的時候,他就有預感,覺得《白門柳》三部曲将會耗費自己一生中很長的時間。果然,《白門柳》的誕生,一共花了16年,從37歲到53歲這段時間,可以說是一個文學創作者的黃金歲月。

為了真實地反映那個時代的故事,劉斯奮不僅查閱了很多資料,還多次自費外出采訪。他寫黃宗羲去餘姚,最初是寫他邁動雙腳就走,後來親自到江南實地考察了一次,回來就改讓黃宗羲坐船去了。他在實地考察後,發現在那片水鄉之中,顯然是乘船才合乎曆史的真實,因此,讀者在閱讀整部小說的時候,總能令自己融入當時的社會環境中。而創作者對曆史的嚴謹考證,同樣令曆史學家也無法從中挑出一點毛病。

1998年,作品獲獎,投身繪畫創作

《白門柳》的第一部《夕陽芳草》剛寫完,劉斯奮隻覺得整個人垮了似的,吓得趕快到醫院裡檢查身體。但即使是長篇小說的寫作這樣艱苦,他依然開始了第二部的創作。與劉斯奮同樣畢業于中山大學中文系的作家何卓瓊回憶說,當時,劉斯奮已經開始與她談起作家的目标控制問題,他很強調要創作安身立命的作品,對于《白門柳》,他是當作安身立命來經營的。

《夕陽芳草》出版後,就獲得廣東魯迅文學獎,這是廣東文學界的大獎。而當時,文壇對劉斯奮的認識還不多,突然間出了一部精彩的長篇曆史小說,報刊雜志紛紛将目光投向這位作者,約稿多了起來,工作上也有了提拔的機會,但是劉斯奮都婉拒了。他覺得,自己所取得的這一點成功,就在于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之後,設法控制自己,不搖擺,不放棄,朝着目标一步步前進,這種目标的控制對于人生能夠完成一件事極為重要。

16年過去,劉斯奮終于完成了《白門柳》三部曲的全部創作。1998年,第一、二部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這也是廣東省目前惟一獲此大獎的着作。作品為他帶來了極大的榮譽,但是,在這個時候,劉斯奮卻停下筆,沒有繼續進行小說創作,而開始将主要精力投入繪畫之中。他覺得,從事文藝創作,無論在哪個領域都需要激情。完成《白門柳》之後,覺得沒有激情了,于是就不想在文學創作上費太多時間。對于畫畫,他也有自己的目标,嘗試着将大寫意的人物畫從古代題材向現代題材推進。

作品意義

曆史是什麼?

可能隻是一塊石碑,一堆瓦礫,一些埋在地下的事物……無聲地訴說着那已經消逝的一切。

也可能是許許多多的文獻記錄,在時間的流轉中,不斷地被改寫着。

曆史的逼真是注定的不可能,殘存的事物不會言說,而言說的文字永遠無法抵達當時的情景,這就是“曆史”與“文學”的矛盾。

劉斯奮從37歲的青年到53歲的壯年,曆16年的光陰經營了《白門柳》,“在明清更叠之際,再現天崩地解”的亂世,以史筆寫詩魂,以詩性去激活曆史,從而也解構了“曆史”與“文學”的矛盾。《白門柳》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既是對與歐陽山等老一輩作家優良傳統的一脈流香的承繼,也是對新時期變動的社會結構的文化生成的最大可能性的開拓,其領軍地位,不言而喻。

《白門柳》蘊滿着“家國之思”,又處處飄逸着命定的文化詩魂,文詞醇厚,義理豐富,固然是題中之義,但是對本真生活的意義與真理的探尋,對那充溢在民族精神生活深處的生命激情的抒發,對自由詩人世代追尋的生命文化理想的向往,更體現了作者的曆史情懷與文學智慧:他追求的是既“恢宏壯麗”又“精美雅緻”的創作風貌,堆砌可以捋去,浮華可以撣掉,但明麗、典雅之氣卻始終滿溢在作品的字裡行間,即使是寫軍營,寫戰場,寫霍霍刀劍聲,這種審美的基調亦一樣如在薄暮微明中推出的一片錦霞,時隐時現卻連綿不斷,發出耀眼的光彩。

正如有評論家說的,他是在最好的年華中完成了“過去的故事”,在意識形态包圍中遊走着的一個例外。

廣東文學要再度輝煌,在以往的基礎上,恐怕還要以一種理性和情感都可以接受的方式,溝通曆史、現實和未來的三重世界,為籌建一種合理或理想的精神文化的發展模式開辟道路,從而不斷誕生新的氣象。

廣東文學鑒定

産品鑒定

代表産品:廣東省第一部獲茅盾文學獎的作品——《白門柳》

産品鑒定:《白門柳》是廣東省目前惟一獲得國内小說最高獎項——茅盾文學獎的作品。《白門柳》的創作,開創了長篇小說的一個新的範式,作者用現實主義的方法寫作長篇曆史小說,強調小說結構的邏輯性,并嘗試探索“心态史寫作”範式,在全國文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質檢報告

曆史小說的現實主義新境界。

《白門柳》的價值,如果說是廣東省目前惟一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而更重要的價值應該是小說在文學史上的價值。

作為曆史小說,《白門柳》在選材上避開了當代曆史小說中通常以農民起義、帝王将相等題材為線索,書中既寫到農民起義,又寫到帝王将相,而其主要線索卻是現代文學中較少關注到的知識分子。名士與名妓的愛情生活在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小說并不是停留在簡單演繹才子佳人的愛情傳奇的層面,而是代表不同文化觀念的碰撞與融合。因此,按文藝評論家的評論,這部書在塑造一批人物形象的同時,形成了一個大的性格體系,反映出那個時代社會心理特征。

特别是在結構上,小說的創作者開始對“心态史”叙事方式的探索,被許多評論家認為,《白門柳》闖出了曆史文學叙事的另一條道路,将當代曆史文學的創作推向一個新的裡程。《白門柳》所關注的在明末清初那樣風雲變幻的社會背景下,以黃宗羲等人為代表的早期民主主義思想的誕生。正因為對思潮的關注,書中濃墨重彩地書寫人物的心态,而故事的發展反而退居其次。作家還提出“情緒主導情節”的叙事方式,因此,将叙事的重心由“故事”改為“情緒”,并且,由人物的情緒來主導情節發展,這一點,也改變了傳統的叙事方式。

《白門柳》誕生之後,對于這部小說的研究成為學術界的熱門課題,即使到今天,小說的結構、人物、思想等,都經常令文藝界思考。因此,雖然獲獎的小說有很多,但《白門柳》卻是一部被時間證明的小說。

上一篇:中醫學基礎

下一篇:步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