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檀

白檀

山礬科山礬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白檀(bái tán),語出唐張彥遠《曆代名畫記·論裝背褾軸》:“貞觀、開元中,内府圖書一例用白檀身、紫檀首、紫羅褾織成帶,以為官畫之标。”
    中文名: 拉丁學名:Symplocos paniculata(Thunb.)Miq.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超目: 目:柿目 亞目: 科:山礬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山礬屬 亞屬:深裂山礬亞屬 組: 亞組: 種:白檀 亞種:無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中國、朝鮮、日本、印度、北美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白檀 别稱:碎米子樹、烏子樹 二名法:Symplocos paniculata

詞語釋義

木名。即檀香。屬檀香科。可作器具亦可入藥。

詞語出處

唐張彥遠《曆代名畫記·論裝背褾軸》:“貞觀、開元中,内府圖書一例用白檀身、紫檀首、紫羅褾織成帶,以為官畫之标。”

詞語例句

《舊唐書·南蠻西南蠻傳·堕婆登國》:“貞觀二十一年,其王遣使獻古貝、象牙、白檀。”

形态特征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嫩枝有灰白色柔毛,老枝無毛。葉膜質或薄紙質,闊倒卵形、橢圓狀倒卵形或卵形,長3-11厘米,寬2-4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細尖鋸齒,葉面無毛或有柔毛,葉背通常有柔毛或僅脈上有柔毛;中脈在葉面凹下,側脈在葉面平坦或微凸起,每邊4-8條;葉柄長3-5毫米。圓錐花序長5-8厘米,通常有柔毛;苞片早落,通常條形,有褐色腺點;花萼長2-3毫米,萼筒褐色,無毛或有疏柔毛,裂片半圓形或卵形,稍長于萼筒,淡黃色,有縱脈紋,邊緣有毛;花冠白色,長4-5毫米,5深裂幾達基部;雄蕊40-60枚,子房2室,花盤具5凸起的腺點。核果熟時藍色,卵狀球形,稍偏斜,長5-8毫米,頂端宿萼裂片直立。

生長生态

生于海拔760-2500m的山坡、路邊、疏林或密林中。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和深厚肥沃的砂質壤土,喜光也稍耐蔭。深根性樹種,适應性強,耐寒,抗幹旱耐瘠薄,以河溪兩岸、村邊地頭生長最為良好。南方較多,本種南北均宜。白花藍果充作花籬或林緣、路邊均好。

物種價值

用途

白檀樹形優美,枝葉秀麗,春日白花,秋結藍果,是良好的園林綠化點綴樹種,莖皮纖維潔白柔軟,土名懶漢筋。木材細緻,為細工及建築用材。木材細密,可提供優質木材作為家具用材。種子可榨油,供制油漆、肥皂等用;根皮與葉可作農藥。

主治

主治消風熱腫毒。治中惡鬼氣,殺蟲。煎服,止心腹痛,霍亂腎氣痛。散冷氣,引胃上升,噎膈吐食。另外,如面生黑子,可每夜用漿水洗拭令赤,再磨汁塗,很好。

功效

白檀性味:味辛,性溫,無毒。

藥材基源:為山礬科植物白檀的根、葉、花或種子。功效主治

主治:乳腺炎;淋巴腺炎;腸癰;瘡疖;疝氣;荨麻疹;皮膚瘙癢。治中惡鬼氣,殺蟲。煎服,止心腹痛,霍亂腎氣痛。散冷氣,引胃上升,噎膈吐食。另外,如面生黑子,可每夜用漿水洗拭令赤,再磨汁塗,很好。

用量方法:

内服:煎湯,9-24g,單用根可至30-4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觀賞價值

白檀樹形優美,枝葉秀麗,春日白花,秋結藍果,是良好的園林綠化點綴樹種。

藥材性狀

白檀多皺縮或破碎,黃綠色,完整者濕潤後展開呈寬倒卵形、橢圓狀倒卵形或卵形,

長3cm~11cm,寬2cm~4cm,頂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邊緣有尖銳鋸齒,兩面有柔毛或僅葉背脈上有毛,中脈在上面凹下,側脈4對~8對,明顯;葉柄長3mm~5mm。膜質或薄紙質,輕脆。氣微香,味苦。以葉片完整,色綠者為佳。

相關曆史

雍和宮的彌勒大佛雕造于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它的來曆流傳着一段清乾隆皇帝與西藏七世達賴喇嘛友好的佳話。據清理藩院檔案記載,乾隆十五年(1750年),七世達賴因得乾隆派兵平定了境内的一場叛亂,對乾隆十分感激。當時他得知乾隆欲為其家廟雍和宮建高閣,供大佛作寺後的壓軸,遂在西藏内外廣泛搜羅佛像,以求報答皇恩。恰好當時尼泊爾剛從印度運回一棵白檀巨木,達賴獲悉後立即以重金将白檀樹換了過來。

白檀木由尼泊爾經四川曆時三年運抵雍和宮。乾隆見到這棵巨檀,十分歡喜,馬上任命京師的察罕活佛負責造像的設計和指揮,令養心殿造辦處的廣木作,漆作,木作,雕銮作,如意館五處匠師會同中正殿造辦佛像的喇嘛工匠共同雕造。因佛像太高太大,所以當時是先砌佛座,安置佛像,待佛像定位穩妥,再建萬佛閣。因此雍和宮有”先建大佛,後建宮殿”的說法,後訛為“先建大佛,後有雍和宮”大佛于乾隆十八年雕刻成功,到去年恰好是二百四十年的曆史。

雕成的彌勒大佛通高二十六米,有八米埋入地下佛像頭戴天冠,雙目圓睜,身披絡腋,上身袒露,下着長裙,全身纓絡珠寶嚴飾,雍容華貴,兩手結印契,造象的藝術特征與各地彌勒造像幾乎一緻。隻是面部表情威嚴有餘,較為少見,有人将其歸咎于當時負責設計的察罕喇嘛不懂藝術。但從藏密造像特征看,并不為過佛像的名稱,漢藏等地叫法不一,印度梵語稱“彌勒”,藏語稱“強巴佛”,蒙古語稱“邁達拉”,漢語稱“慈氏菩薩按佛經的說法,彌勒現在仍是菩薩身分,為佛教五大菩薩之一。他将來要接替釋迦牟尼佛的位置成佛。

因此,在佛教藝術中彌勒通常以兩種身分出現:一為未來佛,一為菩薩作為未來佛,其形象是高髻螺發,具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與釋迦佛形象大體相同,通常與過去迦葉佛,現在釋迦牟尼佛組成一鋪“三時佛”一起供奉,單獨奉祠少見作為菩薩,形象多為戴天冠,在家居士裝束,姿勢或坐或立,另有寶塔、寶瓶等标志。因我國五代财出了一個布袋和尚。契此自稱彌勒化身,于是後來又有以布袋僧形象塑造的光頭大肚或天冠大肚彌勒菩薩形象。由此看,雍和宮的彌勒大佛則是正統的彌勒菩薩造像。雍和宮彌勒大佛是曆史上漢藏友好的重要見證,目前又是國内最大的木雕佛像,有着重要的宗教曆史和文物價值1990年被收入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

栽培技術

栽培方法

用種子繁殖。于每年7月采收果實,去掉果肉,種子常用沙藏層積90天以上,春天播種。

(1)種子的采集與處理

選擇壯年白檀樹作為采種母樹,采種時間9月下旬至10月上句,切忌掠青早摘。采後果實需要堆漚3~5d,待果皮軟熟後裝入布袋反複搓洗,除去果皮及雜質得到種子。種子千粒質量140g左右,含水量應保持在30%左右,忌失水,不宜日曬或幹藏。種子在播前或處理前應吸足水。種子透水性良好,浸種24h後,種子吸水量可達到30%~40%。

白檀種子的強迫性休眠可用酸蝕處理,一般用比重1.84的濃硫酸酸蝕5.5h後置流水中沖洗18h,減少種殼對種胚的約束,增加種皮的透氣性。用赤黴素(GA3)處理可調控解除種子的生理休眠。

(2)圃地選擇

選擇避風陰涼、地勢平坦不積水、排灌方便的圃地,土質要求疏松濕潤、沙質壤土。土壤深翻20~30cm,清除石塊、雜草。結合翻耕施入優質腐熟有機肥45t/hm。同時圃地要結合土壤深挖翻曬,殺蟲滅菌,殺蟲用50%鋅硫磷2g/m,混拌适量細土,撒于土壤,表面複土;殺菌用3g/m代森鋅,混拌适量細土,撒于土壤。然後整平苗床,苗床東西走向,稍加鎮壓再篩蓋一層10cm的基質(火土灰、河沙、黃心土各1/3),床面寬1m,床高20cm,步道寬35cm。如在向陽開闊處作床播種,則需要搭建蔭棚,高度1.5m左右,要求蓋雙層遮陽網,降低圃地内的光照強度。

(3)适時播種

播種時間為4月中下旬,播種方法為人工撒播或條播,每平方米可播種12~24g,複土宜淺。條播行距20cm,播種溝深8cm,先在溝底施已腐熟的基肥,基肥上蓋6cm厚的園土,然後播種。若進行芽苗移栽可加大播種密度,播種量為75~100kg/667m。播種後複土厚1.5cm,最好用稻草複蓋,可起到保濕、抑制雜草的作用,蓋草厚度以能保證苗床不過幹過濕為度。

管理養護

5月初,幼苗開始出土,此時應及時拔除苗圃内雜草。除草後結合松土,施0.11%的稀薄氮肥水,以利幼苗生長。苗期如有小地老虎危害幼苗,可用敵百蟲、菊酯類藥劑進行噴施防治。發生嚴重的地塊,在幼蟲3齡前噴撒2.5%的敵百蟲粉2~3kg/667m。施毒土的方法是:2.5%溴氰菊酯毒土1:2000(藥:土或沙)或20%殺滅菊酯1:2000,用量為20~25kg/667m,對低齡及大齡幼蟲都有效。6~9月是苗木生長旺季,必須做到勤除草、多施肥,肥料以氮肥為主。雨季苗床四周應挖深溝,利于排水,以防雨天積水傷根。7~8月,肥水中應增施鉀肥,以促進苗木木質化,增強其抗性。9月以後不再施肥。

孕蕾早期控水,每年9月前後是花芽形成期,此時要有意識地控制澆水,使莖枝略顯萎軟,以利花芽形成。也許此時保持幹燥會招緻紅蜘蛛蔓延,但紅蜘蛛輕微地危害(要控制,不使其過度蔓延)後,會促使花芽形成和分化。其斑錦品種山吹,這種現象更明顯。紅蜘蛛危害後能刺激開花,實質上有兩種原因:一是由于紅蜘蛛通常在幹燥條件下發生,這個幹燥條件如适逢花芽形成期,那麼一方面誘發紅蜘蛛,一方面又無意中抑制了營養生長,促使花芽形成;二、螨類寄生會産生激素。

有報道說:雌雄異株的柳屬(salix)植物由于螨類寄生導緻了性别逆轉,這很顯然是激素引起的。嫁接:特别是用莖肉飽滿、維管束稍呈木質化的量天尺(俗稱老三角)作砧木嫁接,成活後很明顯地易開花多開花。如操作不便(木心太硬),可改用斜接法。使用激素或其他化學物質,如矮牽牛用蔗糖、杜鵑花用ccc(一種矮壯素)、風仙花和紅杉等用赤黴素、鳳梨用乙烯、拟南芥用維生素e處理後,都能刺激開花。

所屬種類

山礬屬

山礬屬,約250種,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中國約80餘種,産江南各省,有些種類的木材可用。灌木或喬木;葉互生,單葉,無托葉;花兩性,稀單性,輻射對稱,為腋生的花束或為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很少單生;萼5裂,裂片複瓦狀排列;花冠5-10裂,通常分裂幾達基部,一裂片複瓦狀排列;雄蕊15枚以上,稀更少,排成數輪,分離或合生成束,着生于花冠基部;子房下位或半下位,2-5室;每室有胚珠2顆;果為一核果。具豐富胚乳,胚直伸或彎曲,子葉短于胚根。1屬,約300種,廣布于亞洲、大洋洲和美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中國約79種,主産長江以南。

仙人掌白檀

仙人掌白檀

原産地:阿根廷西部山坡。

形态:植株肉質莖細筒狀,多分枝。初始直立,後匍匐叢生,體色淡綠色。具6-9個低淺的棱。白色刺毛狀輻射刺10-15枚,無中刺。

花:春末夏初側生鮮紅色漏鬥狀花,花徑4-5厘米。

栽培:此屬生性強健,栽培容易,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生長季節可充分澆水。冬季低溫休眠期,宜保持盆土幹燥,可耐1-2°C低溫。盛夏高溫時節,需适當遮陽并注意通風,以預防紅蜘蛛危害。

繁殖:此屬極易孳生仔球,可摘取仔球扡插,成活率高。也可将仔球嫁接在量天尺上,生長良好。

描述:該屬中隻有一個原生品種,那就是白檀仙人掌,其他同屬都是改良的園藝品種。

在其他的仙人掌中,可能找不到這一屬,因為在不同的分類系統下,它被視為Lobivia屬中的一種,事實上,在一般家庭裡栽培時,大家不太關心它屬于哪一屬,因為我們是以欣賞的角度來栽培。它具有長長的鮮綠色的莖部,在莖上布滿了短刺,基本上,這是一種非常容易長出子球的仙人掌,它們着生在較長的莖上,短短的就像花生一樣,這也是它們也被稱為花生仙人掌的緣故。這些子球在一般栽培下是很容易繁生的,因此我們看到一盆健康的白檀仙人掌,都是一叢叢地生長着。

雖然繁茂的植株在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沒什麼稀奇,但是每年在春夏季才露在面的花才正是栽培者所期待的,白檀仙人掌的花朵呈漏鬥狀,鮮紅色的花朵都是側生,花徑約4cm左右,隻要數朵花就能将植株完全遮蓋住。該屬的仙人掌,無論是原生種還是園藝雜交種都具有相當不錯的耐寒性,在0℃下亦不會有任何損害,而且若經過冬天低溫處理,會使花開得更加燦爛。其他的管理就和一般仙人掌一樣,在此不再重複。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食用白檀種子含油在30%左右。由于種皮較難除去,所以油内多含有雜質,呈不透明狀。但稍加精煉後,可以提煉雜質而成為精亮透明上等食用油。白檀油内含有人體必備的兩種不飽和脂肪酸,即油酸和亞油酸含量高達85%左右,硬脂酸含量又低,是較為理想、有益健康的食用植物油。當地農民曾有生榨毛油作食用油。白檀種子榨油後,還可以提取植物蛋白,它與葉一樣含有17種氨基酸和動物所必需的7種氨基酸。白檀花有蜜腺,可作為蜜源植物。

飼用

白檀葉片中,每100g含有Vc22.36mg和豐富的礦物質。含有粗蛋白12.78%~13.85%,粗纖維16.25%,還有17種氨基酸,且含量不低,最高的谷氨酸達到3.43mg/100g,尤其是動物所必需攝取的8種氨基酸中,除色氨酸,其他各種都有。從這些結果來看,白檀葉片内各種營養成分和礦物質含量不比世界糧農組織所推薦的幾種飼料草低,是可以作為能量飼料的。特别可以作為補充賴氨酸、谷氨酸、蛋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等牲畜、家禽所必需的氨基酸飼料添加劑使用。當然,在不同的季節裡采摘,其營養成分是不同的,若作為飼料當以采摘春季或上部嫩葉為塌佳。

工業

白檀油在工業中有着廣泛的用途,如在機械行業作潤滑油,在紡織工業中,對羊毛進行軟化和清除靜電處理,在油墨工業中作調和劑,在學工業中肥皂香皂等。木材細緻,可提供優質木材作為家具用材。

生态價值

白檀具有耐幹旱瘠薄特性,根系發達,固土能力強,在第四紀紅土區和紅砂岩流失區表現更為突出,是水土流失的先鋒樹種,它還繁殖力強,耐刈割,熱值高,又具備薪炭林良好素質。

藥用價值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調氣散結;祛風止癢。主乳腺炎;淋巴腺炎;腸癰;瘡疖;疝氣;荨麻疹;皮膚瘙癢。

性味:味辛,性溫,無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9-24g,單用根可至30-4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觀賞價值

白檀樹形優美,枝葉秀麗,春日白花,秋結藍果,是良好的園林綠化點綴樹種。

上一篇:香脂木豆

下一篇:印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