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縣

番禺縣

廣州市下轄縣
番禺縣作為千古名縣,曆史悠久,源遠流長,以現廣州市老城區為中心,與現廣州市番禺區有區别。[1]據東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證,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番禺縣就有先民在此漁獵種植,生息繁衍。《禹貢》有九州之說,時番禺縣屬九州中的揚州南境。《山海經》曾提及作“贲禺”、“贲隅”,這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最早的地方名。
    中文名:番禺縣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 所屬地區: 地理位置: 面積: 下轄地區: 政府駐地: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 地區生産總值: 曆史:1500多年 起源:戰國時期 中心:廣州農講所

曆史簡介

番禺縣建置沿革番禺縣建縣之初,境域廣闊。北隔洌江與中宿(今清遠)相鄰,東與博羅(今博羅、惠陽一帶)相接,西與四會(今四會、鶴山一帶)相連,南止于濱海之地,相當于現縣境的十多倍。

自漢建安六年(201年)至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近1500年間,先後析出增城、東官(東莞)、懷化、熙安、南海、從化、花縣等,并由這些縣再析出龍門、香山(中山)、新安(寶安)、順德、三水等縣以及香港、澳門地區。

在曆史上番禺兩度并入南海計有110年,三度成為南越、南漢、南明的小國之都,共148年。

自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析地建花縣後,至1921年廣州建市的235年間境域基本沒有變動。

以當時縣學宮(今廣州農講所)為中心,正北48裡(華裡)至花縣界,正南35裡至順德縣界,正東51.5裡至增城縣界,正西1.5裡至南海縣界,東北70.5裡至從化縣界,東南75裡至東莞縣界,西北2裡及西南3.5裡至南海縣界。

現代規模

1949年建國後,分數次将禺北、禺東一帶劃入廣州市區。

1959年,原屬中山縣的大崗、萬頃沙、南沙、黃閣、珠江農場劃歸番禺。番禺縣曆史上的轄境,由于政區的調整而不斷縮小;但現縣境處于珠江出海口,不斷擴展的灘塗,使可耕地日益增多,現縣耕地80%是近1000多年來沖積而成的,建國後新圍墾的耕地亦近10萬畝。

2015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廣州市南沙區,将番禺區南沙街、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靈山鎮的廟南村、七一村和廟青村的部分區域,東湧鎮慶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區域劃歸廣州市南沙區。以上行政區域于10月12日正式交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