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東縣

田東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轄區
田東縣位于廣西西部,百色市東南部右江河谷中心地帶,是一個以壯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縣,面積2816平方公裡。[5]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田東縣常住人口為352007人。[1]2020年田東縣地區生産總值為164.84億元,同比增長7.9%。[2]1996~2004年,田東縣行政區劃基本穩定。共轄平馬、祥周、布兵、林逢、禱午、思林、坡塘、作登、印茶、江城、朔良、義圩、那拔等13個鄉鎮。2005年,根據上級的要求,撤銷布兵鎮、禱午鎮、坡塘鄉三個建制鄉鎮,分别并入祥周鎮、林逢鎮、思林鎮。全縣下轄平馬鎮、祥周鎮、林逢鎮、思林鎮、作登瑤族鄉、印茶鎮、朔良鎮、義圩鎮、那拔鎮等9鎮1鄉。[6]
    中文名:田東縣 外文名:Tiandong County 别名:恩隆(以前用名) 行政區劃代碼:451022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中國 廣西壯族自治區 百色市 地理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 面積:2816 下轄地區:平馬鎮 祥周鎮 林逢鎮 思林鎮等 政府駐地:平馬鎮 電話區号:0776 郵政區碼:531500 氣候條件: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龍須河 棋盤灘 田東濕地公園 機場: 火車站:田東站(暫停使用)、田東北站(高鐵) 車牌代碼:桂L 地區生産總值: 地區生産總值:164.84 億元(2020年) 特色食物:田東芒果 田東香米 田東香鴨 等 縣 長:韓啟強 人 口:352007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曆史沿革

秦前,今田東縣地屬百越(粵)地。

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14年),略定楊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今田東縣地分屬桂林郡及象郡。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改故秦桂林郡為郁林郡,今田東縣地大部分屬郁林郡增食縣地。延至西晉時期為止。

東晉建武二年(313年),在郁林郡内析置晉興郡,今田東縣大部分地屬晉興郡增翊縣地。南北朝時期仍因之。

隋開皇十四年(594年)廢晉興郡置晉興縣,十八年改晉興縣為宣化縣,今田東縣地大部分先後屬晉興縣、宣化縣地。  

唐武德五年(622年),析宣化縣為武緣、橫山、晉興、朗甯4縣,橫山縣治所在今田東縣地,是本區域建縣之始。隸邕州朗甯郡,開元年間(713-741年)唐王朝在今桂西地區置田州,轄都救(在今平果縣)、橫山(在今田東縣)、武隆(在今田陽區、百色市)、惠佳(在今百色市)、如賴(在今田林縣)5縣,治所于都救縣。天寶元年改田州為橫山郡,今田東縣大部分地屬橫山郡地。乾元元年(758年)橫山郡複改名田州,并撤銷橫山縣,今田東縣大部分地屬田州地。貞元二十一年(805年)田州廢置,後複置。  

唐代,除在今田東縣地設置橫山縣外,還設置侯州(在今作登瑤族鄉),功饒州(在今思林鎮)2個羁縻州。宋代,在今田東縣地設田州、功饒州、侯唐州、婪鳳州、上隆州、向武州和上林土縣等土州、土縣,并設置軍事行政單位橫山寨。  

元代,廢橫山寨,在桂西地區設田州路、來安路、鎮安路等三路軍民總管府,均屬湖廣行中書省。  

明代,田州土州、向武土州治所先後遷往今田陽區和天等縣,上隆州因土司遷往大藤峽而廢置,宏治年間,下隆州改為土巡檢司。至明末,在今田東縣地保留治所的州縣隻有上林土縣。  

清初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建置情況與明末同。光緒元年(1875年),田州改土歸流,在今田東地置恩隆縣,隸百色直隸廳。

民國元年(1912年),百色直隸廳改為百色府。今田東縣地大部分屬恩隆縣,其餘分屬上林土縣、向武土州、奉議縣。恩隆縣、上林土縣均隸百色府。

民國2年(1913年)裁百色府,設田南道,恩隆縣、上林土縣歸田南道管轄。

民國4年(1915年),都安縣建立,恩隆縣将縣屬大化區地劃歸都安縣。  

民國6年(1917年),撤銷向武土州,設向都縣,今印茶鎮、江城鎮地歸向都縣管轄。

民國7年(1918年),上林土縣改土歸流,以上林土縣全境及恩隆縣屬之下恩裡之一、二都,上田裡之養半圖及下旺土司全境,并置思林縣。   至此,恩隆縣境域最東為江南鄉賞梅村(今屬平果縣),最南仍為右江北岸,最西為鵝橋鄉坤和村(今屬田陽區),最北是巴品鄉福祿村(今屬巴馬瑤族自治縣),總面積為5547平方千米,折合8320875市畝。一直延至撤銷恩隆縣建立田東縣為止。

民國23年(1934年),根據省政府通過的《田南整理縣界案》,撤銷思林縣,恩隆縣更名為田東縣。原思林縣屬的保城、竹梅、養秀3鄉撥屬田東縣,會旺、海城、平治、中山、樂育、古玫、鳳梧、玉環8個鄉撥屬平治縣。原恩隆縣崇恩區的大同(除禱午街)、景德、鎮江、江南4鄉撥歸平治縣,立品區的羅賢、靈岐、仁德、羌桂、洪都、巴品8鄉和隆義區的燕樂、鳳橋、鵝橋3個鄉撥屬萬岡縣。原奉議縣之侖圩鄉、慕桃鄉和仁安鄉的大部分、馬平鄉、檀河鄉、作登鄉、巴立鄉、大榄鄉則劃屬田東縣。  

解放後,田東縣的治所不變。境域有所變化。

1950年5月,田東縣人民政府把接管舊政權的21鄉(鎮)編為7個區,撤銷鄉(鎮),保留村(街)。

1951年8月,廣西省政府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撤銷萬岡縣。原屬萬岡縣的第五區(那桃區)、第六區(羌圩區)及燕洞、龍威、賴滿、龍田、洪晚、新黎、紫冒、岩廷8個村劃歸田東縣。

1952年11月,為适應土地改革後發展生産的需要,全縣将村改為鄉。

1953年,原鎮都縣甘茶區及雙燕、那雅、豐馬3個鄉撥歸田東。至此,全縣共轄11區1鎮,142個鄉。

1955年,田陽第六區新層鄉馱洪屯劃歸田東縣保利鄉管轄。  

1956年10月,巴馬瑤族自治縣成立,田東縣又将那桃、羌圩2區及班龍區的燕洞、龍威、賴滿、龍田、洪晚、新黎、紫帽、岩廷8個鄉劃歸巴馬縣,同時撤銷班龍區。同年,平果縣黎明區平孟鄉将第一、五、六、七片劃歸田東縣。

1958年11月,全縣實行人民公社化,在8區1鎮的基礎上建立8個人民公社,各人民公社組織管理委員會,實行政社合一,代替區(鎮)公所成為基層行政單位,下轄生産大隊(街)。  

1959年1月,和平人民公社分為平馬鎮公社和合恒公社(1960年10月,合恒公社改稱百林公社亦稱巴林公社),先鋒人民公社改稱朔良公社。全縣轄9個公社。

1961年,平果縣将海城公社的百教、巴朝、巴六3個大隊撥屬田東縣。同年6月,平馬公社恢複鎮建制,組成平馬鎮政府,其餘8個公社分成24個小公社,全縣轄1鎮24社。

1962年,平果縣又把果化區果恒公社的可恒、重善兩個大隊劃歸田東縣。至此,田東縣的管轄範圍穩定至今。同年7月,原24個小公社合并,全縣設8個區公所和1個鎮公所,全縣轄8區1鎮。

1966年9月,各區公所改稱為公社管理委員會,平馬鎮公所改稱平馬鎮人民政府,全縣區以下的生産大隊改稱公社。轄8個公社和1個鎮。公社以下恢複生産大隊名稱。

1968年3月,各區(鎮)革命委員會成立,取代各區公社管委會和鎮人民政府職權。

1980年10月,撤銷革命委員會,成立平馬鎮管理委員會和各公社管理委員會,全縣轄8社1鎮。

1984年12月,根據上級關于政社分開的精神,原8社1鎮撤銷,設11個鄉2個鎮。各生産大隊改編為村,基本上每個生産大隊編為一個村,亦有個别生産大隊編為兩個村。村設村民委員會,為群衆自治組織。1987年将1984年所設的村民委員會改為村公所,作為各鄉(鎮)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另以自然村為單位或幾個自然村聯合成立村民委員會。1995年撤銷村公所,改設村民委員會。原以自然村為單位或幾個自然村聯合成立的村民委員會全部取消。

1996~2004年,田東縣行政區劃基本穩定。期間,祥周、林逢、朔良、江城、禱午、布兵、印茶、那拔、義圩等9個鄉先後撤鄉建鎮,平馬鎮将原街道委員會改為社區委員會。

2000年,田東縣轄9個鎮、3個鄉、1個民族鄉。

1996年,田東縣面積2799平方千米,人口約37.5萬人。轄4個鎮、9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平馬鎮、祥周鎮、林逢鎮、思林鎮、布兵鄉、禱午鄉、朔良鄉、坡塘鄉、作登瑤族鄉、那拔鄉、義圩鄉、印茶鄉、江城鄉。縣政府駐平馬鎮。

1999年12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21号)同意禱午、布兵、印茶等3個鄉改為鎮建制,各鄉改鎮後原轄行政區域不變。2000年,田東縣轄9個鎮、4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田東縣總人口360123人。其中:平馬鎮80326人,祥周鎮33341人,布兵鎮7745人,林逢鎮35530人,禱午鎮10233人,思林鎮34712人,印茶鎮19049人,江城鎮15949人,朔良鎮29868人,坡塘鄉12951人,作登瑤族鄉32486人,義圩鄉20728人,那拔鄉14489人,右江礦務局12716人。

2001年12月1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桂政函452号)同意那拔鄉改為鎮建制,所轄行政區域不變。

2003年,全縣11個鎮、2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平馬鎮、祥周鎮、布兵鎮、林逢鎮、禱午鎮、思林鎮、印茶鎮、江城鎮、朔良鎮、義圩鎮、那拔鎮、坡塘鄉、作登瑤族鄉。

2005年6月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176号)同意調整田東縣部分鄉鎮的行政區劃:撤銷坡塘鄉,整建制并入思林鎮,思林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布兵鎮,整建制并入祥周鎮,祥周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禱午鎮,整建制并入林逢鎮,林逢鎮政府駐地不變。

全縣現轄9個鎮、1個民族鄉:平馬鎮、祥周鎮、林逢鎮、思林鎮、印茶鎮、江城鎮、朔良鎮、義圩鎮、那拔鎮、作登瑤族鄉。  

2005年,撤銷布兵鎮、禱午鎮、坡塘鄉三個建制鄉鎮,分别并入祥周鎮、林逢鎮、思林鎮。

2008年,田東縣轄平馬鎮、祥周鎮、林逢鎮、思林鎮、作登瑤族鄉、朔良鎮、印茶鎮、江城鎮、義圩鎮、那拔鎮等9鎮1鄉。鄉鎮以下設160個村民委、1個街委會和縣城5個社區(古城社區、文教社區、油城社區、廣場社區、城西社區),全縣人口有39.38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3.48萬人。居住有壯、漢、瑤等民族。

2019年4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田東縣等14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行政區劃

1996~2004年,田東縣行政區劃基本穩定。共轄平馬、祥周、布兵、林逢、禱午、思林、坡塘、作登、印茶、江城、朔良、義圩、那拔等13個鄉鎮。

至2007年,全縣下轄平馬鎮、祥周鎮、林逢鎮、思林鎮、作登瑤族鄉、印茶鎮、朔良鎮、義圩鎮、那拔鎮等9鎮1鄉。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田東縣位于廣西西南部,百色市東南部右江河谷中心地帶。地處東經106°53'-107°26',北緯23°16'-24°01'。東靠本市的平果市,西接本市的德保縣、田陽區,南與崇左市天等縣接壤,北鄰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距百色市69千米、首府南甯市168千米。總面積281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田東縣屬于右江河谷沖積平原。總的特點是南北群山環抱,中部為平緩開闊的盆地,周高中低。右江穿過盆地中間流向東南,兩岸形成比較平坦的耕作高産地。盆地以南為一片坡度較緩、海拔較低的丘陵,再往南,多是以岩溶為特征的石山地帶,其中亦夾有部分土山地帶;盆地以北,亦先有一片丘陵,再往北多為海拔較高的土山地,其中亦夾有部分溶岩地帶。而南北山區河、溪兩旁亦有一些小盆地。縣内最高處為那拔鎮的蓮花山頂,海拔1022米。全縣盆地面積占全縣面積的6.7%;丘陵面積占71.28%;山地面積分兩類:岩溶地面占18.32%,土山面積占3.7%。

氣候特征

田東縣處在北回歸線上(北緯23°16′—24°01′,東經106°53′—107°26′),東西寬54千米,南北長78千米。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地形起伏較大,北面蓮花山主峰1022米,南部摩天嶺主峰849.4米。太陽輻射強,日照較多,霜雪較少,無霜期長;夏季炎熱,冬季溫和,夏濕冬幹,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年平均溫度22.2℃,年降水量1165.8毫米,年蒸發量1681.7毫米,蒸發量大于降水量,是全區最幹旱的地區之一;降水量南北山區多,中間河谷少,夏季多,冬季少,幹濕季分明。溫度的水平差異小,垂直差異大,山地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5℃—0.6℃。由于地形閉塞,地形變化大,所以氣候差異也較大。總的來說,幹熱是田東的主要氣候特點。

溫度:中部右江河谷,以平馬鎮(縣城、氣象局)為代表,年平均氣溫22.2℃,最冷月一月平均溫度13.7℃,最熱月七月平均溫度28.4℃;極端最高溫度42℃(1958年5月10日);極端最低溫度零下1.7℃(1955年1月12日)。

雨量:中部右江河谷,以平馬鎮(縣城、氣象局)為代表,年平均降雨量1165.8毫米,最多年份1973年1668.7毫米,最少年份1995年832.2毫米,最多年份與最少年份相差836.5毫米;南部山區,以印茶鎮為代表,年平均降雨量為1344.2毫米;北部山區,以那拔鎮為代表,年平均降雨量為1402.7毫米。由于受季風環流和地形的影響,降雨量的季節分配和地區分布差異大,其主要特點是南北山區多,右江河谷少,夏季多,冬季少。

雨季平均開始于五月上旬,結束于九月下旬。雨季平均持續天數為132天。

右江河谷日最大降雨量為166.8毫米(平馬鎮1991年6月22日),南北山區日最大降雨量為271.5毫米(朔良鎮2011年5月12日)。

日照:年平均日照時數1711.2小時。

蒸發:年平均蒸發量1681.7毫米。

風:全年風向偏東風,全年平均風速2.0米/秒。極端最大風速34米/秒(12級)。

災害性天氣:對田東縣影響較大的災害性天氣有幹旱、低溫陰雨、冰雹大風、暴雨、寒露風、霜凍等。

幹旱:由于田東縣溫度高,蒸發量大,加上降雨量分布不均勻,所以容易發生幹旱,影響最大的是春旱,有十年十旱之稱。是田東縣最嚴重的氣象災害。

低溫陰雨:曆年低溫陰雨平均天數為13天,最多達27天(1967、1968年)。倒春寒出現機率50%左右,即每兩年就出現一次。

冰雹大風:每年3-6月為冰雹大風多發期,縣境内平均每年有1-2次,多者達3-4次,冰雹直徑一般為0.5-1厘米,大者有雞蛋大,最大可能有拳頭大。從分布看,北部丘陵地區較多,右江河谷次之,南部山區較少。雹災和風災往往同時發生,對農業生産及人民生命财産危害較大。

暴雨:田東縣暴雨多發生在6-8月份,暴雨(日降雨量50毫米以上)平均每年3.9場,最多年10場(2008年),最少0場(2004年)。最大一場暴雨271.5毫米(2011年5月12日朔良)。

寒露風:晚稻抽穗揚花期間,日平均氣溫降至21-22℃連續3天以上,使晚稻結實率明顯降低。田東縣寒露風平均出現在10月14日,最早出現在9月25日(1977年),最晚出現在10月28日(1957年)。

霜凍:霜凍一般出現在12月至次年1月。平均兩年就有一次霜凍出現,平均每年1-2天,最多為14天(1973年12月25日至1974年1月7日連續14天有霜)。山區比平原多。霜凍對各種熱帶、亞熱帶作物影響較大。

自然資源

水力

田東縣河流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主要有右江河、響水河、龍須河、古榕江和靈岐河。右江河發源于雲南省廣南縣,流經百色、田陽後進入縣境内,穿越祥周、平馬、林逢、思林4個鎮,流往平果、南甯方向。屬常年河,四季通航。流經田東河段56千米,流域面積2044平方千米,最大流量7002立方米/秒(1968年8月16日),最小流量15立方米/秒(1980年5月5日),平均流量347立方米/秒,河床比降0.085米。水能蘊藏量21.2萬千瓦,已開發4.571萬千瓦。

林業

田東縣林業用地面積203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138萬畝(含新造林),占林業用地面積的68%;灌木林地面積56萬畝,占27%;無林地面積9萬畝,占5%。在森林和灌木林中,用材林面積86萬畝,占森林和灌木林的44%;經濟林面積32萬畝,占17%;防護林面積61萬畝,占31%;其它(含薪炭林、特用林)15萬畝,占8%。全縣活立木蓄積量190.6萬立方米,全縣森林覆蓋率為44.6%。

礦産

田東縣礦産資源豐富,已探明可供開采的有石油、天然氣、鋁土礦、膨潤土、褐煤、錳礦、輝綠岩、矽、鐵、钛、銻、黃金等24種礦産。

旅遊

田東縣擁有“蓮花山”、“棋盤灘”、“廣養岩”、“龍須河”等秀麗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檀河古人類遺址、茶馬古道、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等人文景觀,旅遊開發潛力大。

田東種植芒果已有上百年曆史,1996年,田東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芒果之鄉”稱号。

橫山古寨旅遊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縣城西郊3千米處。景區包括古寨遺址及十裡蓮塘景點兩部分。

棋盤灘旅遊景區,位居北部山區那拔鎮,離縣城45千米,景區有隆山寺、雙筆石、布洛陀石像、寄情谷、獨樹成林等景點。

八仙山,位居江城鎮政府西側約300米處,離縣城40千米。在一個寬約20米,高約10米的石壁上,精雕着八位仙人和一位觀音菩薩。

龍須河位于縣城東南方,源于德保縣流經田東縣作登瑤族鄉的坡圩、登高、大闆以及平馬鎮遊昌村,在縣城南大橋4千米處彙入右江。

布兵盆地古人類遺址,位于祥周鎮布兵、保利等村,離縣城15千米,二級柏油路直達。

人口

73萬年以前,已有人類在今田東地區活動。民國16年(1927年)恩隆縣人口為田州改土歸流,是初設恩隆縣時的4.15倍。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縣有42184戶,191358人,比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增28576人,年均增加2598人,年均增長率為1.61%。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縣有58409戶,328451人,比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增加137093人,年均增加7616人,年均增長率為2.97%。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縣有374299人,比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增45848人,增長13.96%,平均每年增加5731人,年均增長率為1.65%。

至2007年,田東縣總人口40.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3.2萬人,占總人口82%。全縣有壯、漢、瑤、苗等12個民族,其中壯族人口占86%,瑤族人口占8.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田東縣常住人口為352007人。

政治

職務

姓名

縣長

黃文明 [9] 

副縣長

陸軍謀

副縣長

李素娟

副縣長

韋寓繼

副縣長

彭城國

副縣長

楊科

副縣長

黃開慶

副縣長

黃智

現任主要政府領導一覽表

經濟

綜述

2015年全縣GDP完成131.22億元,增長10.8%;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68.13億元,增長9.9%;工業總産值完成197.75億元,增長23.3%;财政收入完成11.21億元,總量排位全市第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9.62億元,增長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8078元,增長6.7%;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9234元,增長10.5%。 

2016年主要經濟發展目标是:全縣生産總值增長10%,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2%,财政收入增長2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

2020年,田東縣地區生産總值為164.84億元,同比增長7.9%,增速排在全市第3位。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完成41.98億元,增7.7%,第二産業增加值完成68.03億元,增長9.1%,第三産業增加值完成54.83億元,增長6.5%。

農業

田東縣經濟曆史上以農業為主,在農業中又以種植業為主。1950年工農業總産值1812萬元,農業總産值1698萬元,占工農業總産值的93.7%,而種植業産值為1375萬元,占農業總産值的80.97%。

1978年工農業總産值為8969萬元,農業總産值5555萬元,占工農業總産值的61.93%,而種植業産值為4031萬元,占農業總産值的72.56%。

1988年工農業總産值14611萬元,農業總産值為6317萬元,占43.23%,工業總産值超過了農業總産值,而種植業産值為3229萬元,占農業總産值的51.1%,比1978年下降21.46個百分點。

至2013年,已初步建成甘蔗、芒果、香蕉、油茶、香米、蔬菜、速生桉、竹子、闆栗、畜牧水産等十大基地,竹子、甘蔗、蔬菜、水果、生豬、家禽等“6大10億元”産業打造穩步推進,香芒、香蕉、香米、香油、香豬、香鴨、香酒、香料等“八香”品牌享譽國内外,其中“田東香芒”榮獲國家質檢總局頒布的國家地理标志産品保護認證,增年山茶油、福東香米暢銷區内外。田東縣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芒果之鄉”和“第二批全國創建無公害農産品(種植業)生産示範基地縣”,并獲得農業部批準,成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第一産業增加值預計完成23.18億元,增長6.7%。一産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20.4%,比去年增加1.2個百分點。全縣農林牧漁總産值達36.47億元,增長6.7%。全縣糧食種植面積38.05萬畝、總産量達12.26萬噸,完成年度任務102%。

2019年11月18日,田東縣入選“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試點縣”。

工業

宋代,田東縣已有較發達的陶瓷業和紡織業。元、明時期冶煉業、鍛造業在廣西頗有名氣。

田東縣工業占主導地位,石化、煤炭、電力、制糖、建材、造紙等優勢産業加快發展,2007年全縣完成工業總産值33.08億元,增長16.2%。工業增加值占GDP總量達到37.51%;2007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2.69%,全年共節能9萬噸标準煤。2007年全縣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新開工項目達50個,續建項目31個,竣工投産項目40個。

2010年全縣工業總産值和增加值分别完成97億元和38.7億元,是2005年的2.8倍和2.5倍,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77.27%,拉動經濟增長21.6個百分點,工業化率由2005年1.19提高到2.37,工業企業納稅占财政總收入的69%。石化工業園成為廣西27個重點園區之一。

交通

田東交通自然條件優越,東臨平果縣,南鄰天等縣、德保縣,西與田陽區接壤,北與巴馬瑤族自治縣相連,是西南各省連接東南沿海的交通要道,也是西南出海通道重要組成部分,右江河水上運輸上至百色,下經南甯、梧州可達廣州、香港,200噸位機船常年通航。

主要路網項目方面先後建設了田東至巴馬、田東至天等兩條三級公路,田東至德保二級公路,田東縣過境一級公路,巴馬(平田)至田東(林逢)四級公路等;城鄉交通方面主要實施了“鄉鄉通油路”工程,在百色市率先實現全縣鄉鎮通等級油路目标,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的“一小時經濟圈”;農村公路建設方面主要實施了以“村村通等級公路”為目标的革命老區農村公路、通達工程、社會主義新農村公路、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等,至2007年,全縣161行政村全部通等級公路,有66個行政村實現了路面硬化,硬化率達40.99%。至2007年,全縣現有公路管理總裡程達1032.04千米,其中:一級公路9.97千米,二級公路68.8千米,三級公路142.3公路、四級公路810.97千米。

至2007年,田東縣100%鄉鎮、80%行政村通了客車,區域内南昆鐵路貫通、天然水道右江橫穿、百色飛機場臨近,造就了田東“空、鐵、路、水”的立體交通優勢格局和優勢區位。

社會

服務業發展提速

預計第三産業增加值完成25.95億元,增長6.4%,第三産業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22.9%,比去年提高1.5個百分點。

旅遊業快速發展。全年旅遊業接待人數152萬人次,增長22%;旅遊綜合收入達11億元,增長25%。科學謀劃旅遊發展,召開全縣旅遊發展大會,完成《田東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田東縣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田東縣紅色旅遊項目建設規劃》編制文本。提出“芒鄉紅城四基地”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标,依托“紅、綠、古”三色旅遊資源,突出田東“芒鄉紅城”,打造旅遊“四基地”(全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全國現代農業休閑觀光基地、古人類科普教育基地、地質奇觀體驗探險基地)。推進旅遊星級體系建設,做好牛味園和祥和大酒店星級創建工作。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制作旅遊交通标識牌;推進田東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改造,積極将3A景區提升為4A景區。 商貿物流快速發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進展良好,城鄉商貿物流服務業體系初步建立。建成标準農家店136家。流通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全縣連鎖超市5家,星級酒店2家,全縣營業額上千萬的批發和零售企業9家,限額以上企業經營單位由25家增加到41家。專業化物流企業快速發展。郵政(EMS)、申通快遞、園通快遞等企業的配送物流網點已延伸至全縣和周邊鄉鎮。全縣貨運企業共有17家、快遞公司8家。現代商貿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廣西-溫州(田東)國際商貿城、中城投現代綜合商貿城及農村流通網絡改造等項目建設順利推進。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56億元,同比增長14.24%。

金融服務深入推進。全縣存款餘額75.91億元,增長12.55%;貸款餘額70.89億元,新增貸款8.33億元,增長13.32%。大力推進“引金入縣”工程,新增爍城和綠保2家小額貸款公司。穩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将原34個非信用的貧困村全部納入信用村建設,完成1251家企業的重要基礎信息采集、錄入。紮實推進政策性保險,開辦甘蔗、香蕉、芒果、竹林、水稻、林木種植保險、能繁母豬保險、農村住房保險等險種,為誠信計生戶、民政重點優撫對象、五保戶、對越反擊戰參戰民兵和村幹、大學生村官、村民小組長、計生專幹提供保險保障。大力實施“金融扶貧”工程,對40844戶A級以上信用戶進行授信,使農戶便捷獲得貸款。

房地産業有序發展。紮實推進尚東國際、城市春天、盛世嘉園、錦秀豪庭、幸福廣場、都市嘉園、佳業廣場等13個在建樓盤建設。計劃籌建時代廣場、“福潤·花園裡”、都市嘉園三期、華桂新城項目等5個地産項目。全部房地産項目總投資為28.1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7.7億元,其中2013年累計完成投資4.6億元。有序推進舊城改造工程。交通局片區舊房改造穩步進行,水利局—煤炭公司片區、縣電影院—農業局片區、建行田東支行—糧食局片區、東鑫片區及教育局—穗豐老膳坊片區已列入規劃,正抓緊前期各項工作。

教育

田東縣地處偏僻山區,教育發展較晚。1977年中學在校學生為1965年的9.96倍,小學在校生比1965年增長44.3%。1988年,全縣有小學762所,在校學生55960人;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18所,在校中學生14121人;職業學校、教師進修學校、衛生學校各1所,在校生410人;幼兒園12所,在園幼兒1286人。1985年,地區檢查團驗收,田東縣基本實現掃除14~40周歲青壯年文盲。

至2007年,田東縣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基本建立,全面兌現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全縣100%的農村小學生享受免費教科書。實施學校危房改造和寄宿制校舍建設。穩步推進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教育資源得到初步整合。田東高級中學跻身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行列,田東實驗高中和田東二中順利通過市級示範性高中評估驗收。2007年普通高考全縣上本科線人數達671人,創曆史新高。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被自治區立項為自治區級示範性職業教育中心建設項目。

體育

1996~2005年,田東籍運動員在全國以上各類體育比賽中獲金牌109枚(其中獲世界級體育項目比賽金牌5枚,亞洲各類比賽項目金牌14枚),銀牌64枚,銅牌39枚。1997年,田東籍運動員楊斌奪得68屆世界舉重錦标賽男子54公斤級抓舉冠軍,1997~2005年,黃秋燕分别奪得世界黃金聯賽羅馬站比賽、第十四屆亞運會、第四屆東亞運動會、全國第八、九、十屆運動會女子三級跳遠冠軍,兩次打破亞洲紀錄。

田東縣體育場館有400米标準田徑場一個,燈光球場一個,遊泳池一個,共有12個體育協會。每年都舉行春節環城跑、舞獅拜年、龍舟賽、釣魚、中國象棋賽、拔河、保齡球、籃球賽、足球賽、乒乓球、中老年門球賽、中老年健身操等群衆性體育比賽。田東縣1990年被評全國體育先進縣,縣業餘體校1995-2003都被評全區年度先進業餘體校,成功舉辦四屆全縣體育運動會。

文化

田東是壯族“嘹歌”的發祥地。唱嘹歌、演壯劇、師公戲、邕劇、粵劇、彩調及舞龍舞獅等民間文化活動源遠流長。改革開放以來,田東縣文化事業發展較快,縣城建有文化娛樂中心、圖書館、文化館、有線電視台等文化娛樂場館,各鄉(鎮)建有文化站、有線電視站等。

曆史文化

田東牛魂節

給牛“招魂”,在田東縣江城鎮不僅是一個古老的傳說,且每年農曆六月初六定為民間的民俗節日——牛魂節。據說,古時候,衆仙人在江城趕山有功,玉帝召見他們準備封位,玉帝問有多少個仙人,牛頭隻報八位,忘記報了自己。後來江城人為了紀念這位在功祿面前隻記着别人忘記自己的功勳牛頭,特意在八仙群像旁邊刻上牛頭仙像,以表達感恩報恩之情。

活動當天,節日内容豐富,精彩紛呈。主要有本地招牛魂、山歌賽、拜八仙、展牛勁、農具展、文藝晚會等民族文藝展演和民族競技比賽活動,其招牛魂、牛賽美、牛賽智、牛賽食等靈福傳統活動,展示出當地獨特的民俗文化魅力。山歌賽上,山歌愛好者們同台競技,以歌會友,以歌傳情。在搬運化肥、扳手腕、拔河比賽等“展牛勁”系列活動中,廣大群衆踴躍參與,熱情比拼,賽出風格、賽出水平,親身體驗活動帶來的歡樂。

文化節的開展,有助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華夏文明,挖掘打造民族民間傳統節慶文化品牌,提升田東縣的文化軟實力,不斷助推縣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地方特色

歌主要流傳在田東縣的印茶、江城、作登、坡塘等南部地區以及天等的向都、進結等地。南路山歌叫做“西”,唱山歌,壯話叫“谷西”。

壯族侬歌的内容非常豐富,可分為情歌、流浪歌、智鬥歌、四時風俗歌、孝兒歌等,内容多是反映壯族人民的勞動生活、風俗習慣、男女愛情故事等,采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起興、誇張等手法,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是壯族人民感情和智慧的結晶。侬歌的形式是七言四句,講究押韻,都是押腳韻,每四句之間可以連韻,也可以獨立押韻。侬歌旋律十分優美、音調高亢嘹亮,雙聲和唱,高低有緻、音韻和諧,是原生态音樂的好素材。

著名人物

李彩芳,女,1965年10月出生,廣西田東人,2000~2004年連續5年被評為“田東縣環衛先進工作者”;2002~2004年連續3年被評為“百色市先進工作者”。2004年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2005年4月,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号。

杜炳好,男,1986年1月出生,田東縣印茶鎮人,壯族,舉重運動員。2004年5月參加世界青年男子舉重錦标賽獲56Kg級挺舉冠軍,總成績冠軍,抓舉季軍。

李志明(1913~)原名李順就,壯族,廣西田東人。1929年12月,參加百色起義和紅七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1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産黨。1958年轉業地方工作,任杭州工業學院第一副院長、黨委副書記,浙江省交通廳副廳長。著有《長征詩集》、《右江紅旗》詩集等。

莫壽廷(1906~1935)又名莫俊英。田東縣思林鎮百筆村平果屯人。壯族。1929年參加紅七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曆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等職。1934年任紅三軍團第六師第十七團團長。1935年參加二萬五千裡長征,在過草地時光榮犧牲。

黃冬娜,女,1982年2月出生,田東縣祥周鎮人,壯族,舉重運動員。2001年3月獲亞洲青年錦标賽抓舉、挺舉總成績第一名。

獲得榮譽

自2011年以來,田東縣先後被評為中國全面小康成長型百佳城市、中國西部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中國西部最具發展特色城市、中國西部最具特色産品之都,連續兩年蟬聯廣西“科學發展十佳縣”,并于2011年成功跨入“中國西部百強縣”行列。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名單公布,田東縣獲組織創新獎。

2019年12月6日,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同年12月25日,入選“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第五批)”。

2020年8月,入選“2020中國職業教育百佳縣市”。

2020年12月,榮獲2019年度廣西高質量發展進步縣。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标縣(區)名單。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上一篇:旬陽

下一篇:尋烏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