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朗讀

生死朗讀

2008年美國電影
《生死朗讀》是一部2008年的美國電影,改編自1995年本哈德·施林克所創作的小說《朗讀者》,由史蒂芬·戴德利導演,凱特·溫絲萊特、大衛·克勞斯、拉爾夫·費因斯等人主演。
  • 中文名:生死朗讀
  • 外文名:
  • 其他譯名:
  • 類型:電影
  • 出品公司:
  • 制片地區:
  • 拍攝地點:美國、德國
  • 發行公司:
  • 導演:史蒂芬·戴德利
  • 編劇:戴維·黑爾/本哈德·施林克
  • 制片人:
  • 主演:凱特·溫絲萊特,大衛·克勞斯,拉爾夫·費因斯
  • 片長:
  • 票房:
  • 對白語言:
  • 色彩:
  • 電影分級:
  • imdb編碼:
  • 主要獎項: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
  • 在線播放平台:
  • 英文名:The Reader
  • 别名:為愛朗讀/讀愛
  • 類别:劇情
  • 影片片長:124分鐘
  • 語言版本:英語/德語/希臘語/拉丁語
  • 畫面顔色:彩色

角色介紹

漢娜·施密芝演員凱特·溫絲萊特

漢娜·施密芝是一個文盲,熱衷于傾聽朗讀,她對文化世界中的美好事物的向往越強烈,想極力維護自尊,為了掩蓋文盲的事實,不惜撒謊和傷害愛他的人,一個矛盾的個體,結局是在監獄裡自殺了。

艾希曼演員大衛·克勞斯

艾希曼是一個盡忠職守、嚴謹勤奮的官員,每天埋頭于時刻表、報表、車皮和人頭的統計數字,極具工作效率。作為有文化的“專家”卻放棄個人思考判斷和尊嚴,與漢娜的追求正好相反。

中年艾希曼

演員拉爾夫·費因斯中年的艾希曼,更加沉穩、成熟。

音樂原聲

序号

名稱

時長

1

TheEgg

01:06

2

Spying

02:27

3

TheFirstBath

02:50

4

It'sNotJustaboutYou

01:29

5

TramatDawn

01:05

6

YouDon'tMatter

02:41

7

Reading

01:51

8

CyclingHoliday

01:40

9

Sophie/TheLadywiththeLittleDog

03:00

10

GoBacktoYourFriends

05:21

11

Handwriting

02:19

12

TheFailedVisit

04:59

13

Verdict

01:35

14

Letters

02:39

15

IHaveNoOneElsetoAsk

03:42

16

PilesofBooks

02:13

17

WhoWasShe

06:48

獲獎記錄

第66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劇情類電影最佳女配角凱特·溫斯萊特《生死朗讀》

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凱特·溫斯萊特《生死朗讀》

2009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凱特·溫斯萊特《朗讀者》

2009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配角凱特·溫斯萊特《朗讀者》

提名記錄

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生死朗讀》

最佳導演斯蒂文·道德利《生死朗讀》

最佳改編劇本大衛·海爾《生死朗讀》

最佳攝影羅傑·迪金斯、克裡斯·蒙吉斯《生死朗讀》

第66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劇情類影片《生死朗讀》

最佳導演斯蒂文·道德利《生死朗讀》

最佳編劇大衛·海爾《生死朗讀》

金球獎(GoldenGlobe)2009

最佳女配角凱特·溫絲萊特

最佳編劇(提名)戴維·黑爾

BestMotionPicture-Drama(提名)

最佳導演(提名)史蒂芬·戴德利

歐洲電影獎(EuropeanFilmAward)2009

最佳女主角凱特·溫絲萊特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男主角(提名)大衛·克勞斯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FilmAward)2009

最佳女主角凱特·溫絲萊特

最佳影片(提名)雷德芒德·莫瑞斯

最佳影片(提名)DonnaGigliotti

最佳影片(提名)西德尼·波拉克

生死朗讀影視劇照(20張)

最佳攝影(提名)羅傑·狄金斯

最佳導演(提名)史蒂芬·戴德利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戴維·黑爾

最佳影片(提名)安東尼·明格拉

最佳攝影(提名)克裡斯·門格斯

金衛星獎(SatelliteAward)2008

BestMotionPicture,Drama(提名)

金衛星獎2008

BestActressinaMotionPicture,Drama(提名)凱特·溫絲萊特

BestScreenplay,Adapted(提名)戴維·黑爾

最佳導演(提名)史蒂芬·戴德利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2008

最佳女配角凱特·溫絲萊特

MostPromisingPerformer(提名)大衛·克勞斯

演員工會獎(Actor)2009

OutstandingPerformancebyaFemaleActorinaSupportingRole凱特·溫絲萊特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CriticsChoiceAward)2009

最佳影片(提名)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2009

最佳女配角凱特·溫絲萊特

BestYoungActor/Actress(Under21)(提名)大衛·克勞斯

在線影評人協會獎2009

最佳女配角(提名)凱特·溫絲萊特

WorldSoundtrackAwards(WorldSoundtrackAward)2009

DiscoveryoftheYearNicoMuhly

VancouverFilmCriticsCircle2009

最佳女演員凱特·溫絲萊特

USCScripterAward2009

USCScripterAward(提名)戴維·黑爾

USCScripterAward(提名)本哈德·施林克

Sofia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2009

AudienceAward'SilverSea-Gull'史蒂芬·戴德利

SanDiegoFilmCriticsSocietyAwards2008

最佳女演員凱特·溫絲萊特

BestNon-AmericanFilm(Åretsikke-amerikanskefilm)(提名)史蒂芬·戴德利

MTV電影獎2009

最佳女演員表演獎(提名)凱特·溫絲萊特

LondonCriticsCircleFilmAwards(ALFSAward)2009

ActressoftheYear凱特·溫絲萊特

LondonCriticsCircleFilmAwards2009

ScreenwriteroftheYear(提名)戴維·黑爾

BritishActressoftheYear(提名)凱特·溫絲萊特

LasVegasFilmCriticsSocietyAwards(SierraAward)2008

最佳女主角凱特·溫絲萊特

LasVegasFilmCriticsSocietyAwards2008

YouthinFilm大衛·克勞斯

EveningStandardBritishFilmAwards2009

最佳導演史蒂芬·戴德利

DaviddiDonatelloAwards(David)2009

BestEuropeanUnionFilm(MigliorFilmdell'UnioneEuropea)(提名)史蒂芬·戴德利

AmericanSocietyofCinematographers,USA2009

OutstandingAchievementinCinematographyinTheatricalReleases(提名)克裡斯·門格斯

OutstandingAchievementinCinematographyinTheatricalReleases(提名)羅傑·狄金斯

制作發行

1.TheWeinsteinCompanyLLC

2.TheWeinsteinCompanyLLC

3.AscotEliteEntertainmentGroup

劇情簡介

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處在盟軍和蘇軍的管制中。

15歲的少年米夏·伯格(大衛·克勞斯 David Kross 飾)偶遇36歲的中年神秘女列車售票員漢娜(凱特·溫絲萊特 Kate Winslet 飾),後來兩個發展出一段秘密的情人關系。

畢業之前,米夏作為實習生前往旁聽一次對納粹戰犯的審判,在審判席上,米夏做夢也沒有想到,坐在戰犯座位上的,竟然是漢娜!審判開始了,原來漢娜曾經做過納粹集中營的看守。或許是出于自責、或是對法律的無知、漢娜對指控供認不諱,并因為不願在衆人面前暴露自己不認字的事實,認下本不屬于自己的重責。米夏此時有能力幫助漢娜澄清事實,出于對漢娜罪行的譴責以及不願暴露自己與漢娜的關系,他選擇了沉默,就連給漢娜鼓勵的勇氣也沒有。最終漢娜被判終身監禁。

米夏在很多年後開始給獄中的漢娜寄自己朗讀的磁帶,這讓漢娜重新找到了活着的意義和勇氣,并且漢娜通過磁帶和書的逐字對比學會了閱讀和書寫!并且開始給米夏寫信。米夏從來沒有回過。也許他想逃避那份自責的心情;也許他沒有勇氣面對漢娜。這讓漢娜感到無比的孤單。漢娜出獄的時間到了,米夏來到獄中看見已經白發蒼蒼的漢娜,雖然承諾給漢娜提供出獄後物質上的援助,卻拒絕了心靈溝通。漢娜絕望自殺。

幫助漢娜處理遺願并不能使米夏逃出自責,他最後選擇傾訴來宣洩内心的痛楚。

影片制作

創作背景

《生死朗讀》根據德國作家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Schlink)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目前這本作品不但已經被翻譯成39種語言在全球賣了上百萬本,而且還是第一本登上《紐約時代》暢銷書排行榜冠軍的德國小說。

在2002年奉獻出那部讓觀者動容,且獲得了奧斯卡9項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終助妮可.基德曼奪得後冠)的《時時刻刻》之後,導演斯蒂芬·戴德利苦尋良久,終于找到了自己的下一部電影計劃:改編《生死朗讀》。這個飽含着愛,罪惡,秘密與救贖的故事在打動全球無數讀者的同時,也深深觸動了他的心。也正是因為面對着如此令人唏噓的故事,戴德利感到了無限壓力。早在開拍前和韋恩斯坦公司商談影片時,戴德利就一直被自己能否

把握好這部電影的改編所困擾。還好家人和影迷給了戴德利力量與自信,最終在他的帶領下,《生死朗讀》順利拍竣。

雖然事關二戰與納粹的影片多如牛毛,但斯蒂芬·戴德利對本片能脫穎而出充滿信心,因為《生死朗讀》對那段慘絕人寰往事的觀點非常獨特:它不再關注那些慘無人道的罪行,也沒有慘烈的畫面作為刺激,而是全心全意把焦點放到了普通人身上,通過他們的轉變來折射出那段罪惡的往事。“并不是每個人天生都是劊子手,更多的人都是不知不覺就參與到了罪惡之中,像漢娜一樣,”斯蒂芬·戴德利說,“他們其實也是受害者,隻是沒人關注過他們而已。

而實際上他們往往付出了更為慘痛的代價。”也正是這樣的獨特觀點,才使《生死朗讀》從斯蒂芬·戴德利的選擇中閃耀出不一樣的光輝,順利得到了這位奧斯卡提名導演的青睐。而如此有威懾力的故事,再加導演與主演的小金人星光,《生死朗讀》當然早就在各大媒體的“09年奧斯卡預測”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催人淚下的原着

每一個看過《朗讀者》同名原着的讀者,幾乎都為書中漢娜的悲慘命運而潸然淚下。原着小說是連續多周的暢銷書籍,并被譯成了十多國的語言文字。對于這次的電影版,曾經在2002年憑借《時時刻刻》橫掃金球奧斯卡的導演史蒂芬·戴德利也坦言倍感壓力:“這是一本有很多讀者曾經為之深深動容的小說。

在和電影公司商量影片的拍攝之時,有時候我在睡覺之前常常想,我究竟是否能夠把握好這部電影的改編?這個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困擾着我。後來,我的家人和不少影迷一直支持鼓勵我,他們對我說,‘這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你能把握住它’,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我一直在想着自己如何能夠做得更好,現在影片終于拍攝完畢了,我真的得感謝他們,他們給了我太多的精神上的支持與幫助。”

提及影片中有關于二戰和納粹的故事,史蒂芬·戴德利也是感慨良多:“第一次看這本小說是,我很驚歎于作者本哈德·施林克的視角竟然如此獨特。也許很多人提及二戰中納粹滅絕人性的表現,去關注的都是一些慘無人道的罪行,但小說用了另一種觸角,他關注的是在戰争中,一些普通人的所作所為,以及他們對這個戰争所帶來的影響。

也許并不是每個人生下來就注定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儈子手,更多的人會像漢娜這樣,不自覺的參與到一個罪惡當中,并且自己也最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他們也是受害者,隻是從來就沒有人關注過他們。這部小說提供了這樣的思路,我們終于可以明白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裡,更多的事實真相。”

拍攝過程

三位主演的精彩表演

對于出演《朗讀者》中漢娜的角色,凱特·溫絲萊特說:“這個角色是我演藝生涯中頗有難度的一次演出經曆,因為漢娜的身份很特殊,而影片中,她的身份經曆了幾次轉換,有幾場戲例如法庭上面的情景,我在演出前都很緊張,這種感覺很久沒有了。這個角色讓我有一種責任感,使我不得不認真的演出她。

曾經我還和導演認真考慮過,角色的身份是德國人,是否影片本身也應該用純正的德語來進行對白,後來我發現這個難度太大,而且也不符合影片在美國上映的相關規定……最重要的是,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學德語(笑),配音那更加不好,氣氛就完全被沖淡了。所以最後我和導演商量之後,采取了一種折中的辦法,觀衆在電影中可以找到答案。”

雖然影片的焦點都集中在扮演漢娜的凱特·溫絲萊特身上,但男主角成年米夏的出演者拉爾夫·費因斯也不是等閑之輩。同是英國演員的他,以《辛德勒的名單》《紅龍》等電影為人所熟知,對于米夏這個角色,拉爾夫·費因斯說:“這個角色從我看劇本的第一眼起就喜歡上了,他是整個電影的旁白,也是講述人,在影片裡,觀衆會跟随他的回憶慢慢的進入整個故事裡。

他在影片的最後祈求一種救贖,這種救贖也同樣打動了我自己,因為他的确傷害了其他人,雖然這種傷害并沒有涉及肉體,以緻于他不會收到法律的懲罰,但他已經為自己所忏悔。這也是這個角色最打動我的地方,我希望同樣也能打動觀衆。”

影片中給扮演少年米夏的演員大衛·克勞斯所發揮的空間也很大。影片中,他與凱特·溫絲萊特有大量的對手戲。

對于這個年僅18歲的德國少年,他對這次在《朗讀者》中的演出顯得很興奮:“從來沒有想過我能接到這樣的角色,我很感謝導演能夠在這麼多選角的人選裡肯定我。從我小時候起,我的父母就對我講述着國家的曆史,我也很清楚影片發生的年代中的故事,不過導演顯得還是不太放心,他常常在片場問我,嘿,大衛,你對這段戲有沒有什麼疑問?這讓我很輕松,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都能和他溝通。凱特·溫絲萊特是非常棒的演員,我從來沒有想過能和她如此近距離的演對手戲,整個影片的拍攝對我而言都是相當寶貴和難忘的經曆!”

電影一開始便是邁克的猩紅熱,預示着不安。米夏與漢娜有着共同的特點:自閉。米夏很少交際,而且有着強烈的自卑。他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視和鼓勵,而此時漢娜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而且是一種某種關系的互補。

漢娜熨燙胸罩時的眼神,似乎傳達了與性有關的感情。同時,當聽到米夏無聊時讀書時,心中充滿了向往和遺憾,但更多的是對讀書的樂趣。當她讓米夏去提上兩桶煤時,似乎包含着什麼。

青少年米夏對女性的好奇與漢娜的壓抑導緻了雙方關系的發生。而當他們嘗試了樂果之後便變得不可自拔。

導演史蒂芬·戴德利對于女主角的第一選擇就是凱特·溫絲萊特,但凱特此時要拍攝《革命之路》,所以影片公司選擇了妮可·基德曼。但當妮可·基德曼正式開始參與本片拍攝時,卻因懷孕而放棄了這個角色,此時凱特·溫絲萊特有了空檔期,她最終正式出演本片。

朱麗葉·比諾什曾被考慮過來飾演漢娜一角。但後來導演認為凱特·溫絲萊特更适合漢娜的人選而放棄。

本片制作人西德尼·波拉克和安東尼·明格拉都在本片完成前逝世。

關于主演

雖然女主角幾易其主,但最終還是落到了導演的第一選擇──凱特·溫絲萊特身上。而凱特今年除了本片,與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11年後再合作的《革命之路》也被譽為奧斯卡種子選手。目前本片出品方韋恩斯坦公司已經确定凱特将以“女配角”身份出征金球獎,以最佳女主角出征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并雙雙獲獎。

“這個角色的演繹真的很難,”凱特·溫絲萊特坦言道,“飾演她的那種感覺……我已經很久沒有了。而由于這個角色身份的特殊性,也讓我在演戲時多了一份責任感,使我不得不全身心投入,認認真真來扮演她。”

男主角米夏成年後的扮演者則是拉爾夫·費因斯。他在《辛德勒的名單》與《英國病人》中的精湛演出,都給觀衆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不過由于“甯缺毋濫”,費因斯近年來銀幕作稀少,《哈利·波特》系列中罪大惡極的“伏地魔”就成為了他最新的銀幕代表形象,而且,(影迷們驚喜的發現)費因斯在《哈利·波特》中的演技魄力有增無減。這次加入《生死朗讀》劇組也是費因斯非常願意的,不但因為這個故事引力十足,也因為“我第一次讀到劇本,就深深喜歡上了這個角色。”

男主角少年時代的扮演者大衛·克勞斯也有不少發揮空間。這位年僅18歲的德國少年在衆多競争者中獲得了與演技派巨星的合作機會,至今他都還興奮得溢于言表:“我壓根兒就沒有想過能接到這樣的角色,很感謝導演能夠肯定我!”而與凱特·溫絲萊特的大量對手戲(甚至包括不少激情場面)也讓大衛·克勞斯獲益良多。相信這次的拍攝會是克勞斯一次寶貴而難忘的經曆,我們也許也能從本片,看到一名青年新星的冉冉升起。

制作發行

【混音】SDDS∣DolbyDigital∣DTS

【制作成本】$32,000,000

制作公司:

MirageEnterprises

NeunteBabelsbergFilm

TheWeinsteinCompanyLLC[美國]

發行公司:

TheWeinsteinCompanyLLC[美國](2008)(USA)(theatrical)

AscotEliteEntertainmentGroup[瑞士](2008)(Switzerland)(allmedia)

Odeon[希臘](2008)(Greece)(theatrical)

SenatorFilm[德國](2008)(Austria)(theatrical)/(2008)(Germany)(theatrical)

BeneluxFilmDistribution[荷蘭](2009)(Netherlands)(theatrical)/(2009)(Belgium)(allmedia)

TFMDistribution[法國](2009)(France)(allmedia)

GoldenVillagePictures(2009)(Singapore)(theatrical)

ImagemFilmes[巴西](2009)(Brazil)(theatrical)

PalacePictures[捷克](2009)(CzechRepublic)(theatrical)

ApplauseEntertainment(2009)(Taiwan)(theatrical)

SandrewMetronomeDistributionFinland[芬蘭](2009)(Finland)(allmedia)

Showgate(2009)(Japan)(theatrical)

VivaInternationalPictures(2009)(Philippines)(theatrical)

特技制作公司:

CustomFilmEffects[美國]

RhinoFX[美國]

EntertainmentClearancesInc.[美國]rightsandclearances

GermanFederalFilmBoardfunding

HireWorksAvidHDeditingequipment

LakeshoreRecords[美國]soundtrack

FramestoreLtd.[英國]digitalaging

NovaStarDigital[美國]soundpost-production

Soundtrack[美國]adrfacility

上映時間

美國USA2008年12月10日......(limited)

英國UK2009年1月2日

希臘Greece2009年1月8日

美國USA2009年1月9日

新加坡Singapore2009年1月22日

捷克CzechRepublic2009年2月5日

冰島Iceland2009年2月6日

巴西Brazil2009年2月6日

德國Germany2009年2月6日......(Berlin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以色列Israel2009年2月12日

泰國Thailand2009年2月12日

葡萄牙Portugal2009年2月12日

意大利Italy2009年2月13日

西班牙Spain2009年2月13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2009年2月19日

冰島Iceland2009年2月20日

意大利Italy2009年2月20日

比利時Belgium2009年2月25日

菲律賓Philippines2009年2月25日......(limited)

匈牙利Hungary2009年2月26日

德國Germany2009年2月26日

比利時Belgium2009年3月4日

馬來西亞Malaysia2009年3月5日

挪威Norway2009年3月6日

波蘭Poland2009年3月13日

中國香港HongKong2009年3月19日

土耳其Turkey2009年3月20日

波蘭Poland2009年3月23日

阿聯酋UnitedArabEmirates2009年3月26日

韓國SouthKorea2009年3月26日

芬蘭Finland2009年3月27日

捷克CzechRepublic2009年3月27日......(FebioFilmFestival)

中國台灣Taiwan2009年3月27日

法國France2009年4月1日

匈牙利Hungary2009年4月2日

荷蘭Netherlands2009年4月2日

丹麥Denmark2009年4月8日

新西蘭NewZealand2009年4月9日

保加利亞Bulgaria2009年4月10日

美國USA2009年4月14日......(DVDpremiere)

英國UK2009年4月14日......(DVDpremiere)

捷克CzechRepublic2009年4月23日

日本Japan2009年4月25日

英國UK2009年5月25日......(DVDpremiere)

日本Japan2009年6月19日

發行信息

上映時間

上映地區

2008年12月12日.

美國

2009年1月2日

英國

2009年3月19日

中國香港

2009年3月27日

中國台灣

影片評價

寬恕不可寬恕的——德裡達

(一)漢娜·施密芝在獲得自由的前一天在監獄裡自殺了。麥克·伯格忍着巨大的悲痛和内疚走進了她的獄室,書架上整齊地放着他寄給她的錄音磁帶,還有一些她學會讀寫後借來閱讀的書籍。

在這些施密芝閱讀過的書籍中,有一本就是著名政治哲學家漢娜·阿倫特(HannahArendt)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關于平庸的惡的報告》。

艾希曼是第三帝國保安總部第四局B-4課的課長,曾通過自己在鐵路運輸方面的專長把百萬猶太人送進了集中營。戰争快結束時,火車車皮不夠用,艾希曼便讓被捕者自己步行走向死亡營地。

阿倫特(猶太人)作為《紐約客》的特約記者在耶路撒冷旁聽了對艾希曼的審判。讓阿倫特震驚的是,這個“殺人魔王”看上去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别,表現得畢恭畢敬,甚至像一位紳士。

在艾希曼身上,阿倫特看到了:“恐怖的、難以表述的、難以想象的惡之平庸(thebanalityofevil)。”

艾希曼确實是一個盡忠職守、嚴謹勤奮的官員,每天埋頭于時刻表、報表、車皮和人頭的統計數字,極具工作效率。第三帝國的“國家理性”完全支配了、也合法化了艾希曼這樣的“平庸”官僚的行為。他反複強調,自己隻是龐大系統中的一個小齒輪。

阿倫特認為,使得納粹的罪行得以實現的絕大部分人都具有這種“平庸”特征,他們輕易地放棄了個人判斷的權利。在罪惡的極權統治下,人的不思想所造成的災難可以遠勝于人作惡本能的危害的總和。這就是應當從耶路撒冷得到的教訓。

《朗讀者》的小說作者、柏林洪堡大學法學教授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Schlink)無疑受到了阿倫特的影響,他對納粹罪行及其影響的思考始終在“平庸”的普通人的生活層面展開。

那麼,漢娜·施密芝真的就是“平庸之惡”的又一個例證嗎?

(二)漢娜确實是“平庸”的,因為她是一個文盲,還用謊言極力掩飾這一點。換句話說,漢娜由于無法讀寫(文盲)因而不能從文化及其社會秩序中獲得正常尊嚴,進而把掩蓋這種失敗作為其一生拼死維護的尊嚴本身。

漢娜熱衷于傾聽朗讀,她對文化世界中的美好事物的向往越強烈,她對自己文盲身份的厭惡和恐懼也就越強烈,這是同一種感情的兩面。這讓她近乎瘋狂地走上了一條維護、追求尊嚴的道路,為此不惜撒謊,抛棄工作和愛她的人。

這種創傷性的尊嚴貫穿了漢娜的一生,構成了使她是她的精神核心。這種基本特征已經從根本上決定了她首先是一個值得同情的形象。

和艾希曼作為有文化的“專家”卻放棄個人思考判斷和尊嚴相比,漢娜所追求的正好是艾希曼輕易放棄的這一切,雖然這種追求的起點很低而且困難重重。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那個時代在德國普遍彌漫的那種麻木,漢娜顯然無法超越這一點。

這種麻木既彌漫在集中營的施害者身上,也彌漫在受害者身上;彌漫在法庭上的審判者身上,也彌漫在被告身上;彌漫在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中。(小說比電影更清楚地展示了這一關鍵内容,電影中隻出現了一個在法庭上織毛衣的被告形象)。

在集中營裡,無論囚犯還是看守,他們要繼續自己的生活,一天一天地活下去,就不得不把毒氣室和焚屍爐——殺戮和死亡看做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得不把他們自己的作用看得很輕,不得不像被注射了麻醉藥或喝醉了酒一樣讓麻木狀态占據自己。

在這種共享的麻木之上,他們形成了一種使惡得以日常化的合作關系。在這種環境中,是非、善惡、生死等基本倫理問題都消失了,隻剩下各種本職工作的日常計較。

漢娜的不幸之處在于,在她那條偏執然而值得尊重的道路上,在她成為有文化和尊嚴的人之前,在她能思考人類的尊嚴之前,她已經不得不面對了關于人類尊嚴的大是大非的殘酷考驗——她沒有能解救教堂裡的那些猶太人,這是殘酷的、有罪的,但這符合她當時的思考和行動能力,符合那個環境輕易強加給一個文盲的一切。

(三)審判對漢娜是足夠正義的嗎?

“納粹”“兇手”“集中營的女看守”的這樣标簽對漢娜這樣一個卑微的文盲來說是實在是太大、太沉重了,漢娜或許從未能準确地理解這些字眼的含義。然而,這些标簽已經足以讓多數人在理解她之前已經對她下了判決。

在法庭上,漢娜實話實說,她顯然對遊戲規則毫無概念,對自己的和别人的表達方式也沒有概念,更不會知道有罪或無罪、判刑或釋放在一個平庸的法庭上往往取決于這些表面的東西。

在整個審判過程中,各種身份的人之間充滿推托、謊言、策略、計算,唯獨缺乏對人性的深思、對正義的虔誠。漢娜最終因為要堅持隐瞞文盲的身份而被定為罪首,處以重判。一個偶然的因素就皆大歡喜地了結了這場審判。

審判始終沒有觸及漢娜身上真正重要的内容(漢娜的拒絕隻是一方面的原因)。麥克在研讨課上說出的“理解”這個詞是微弱的。很多人都會義正詞嚴地反問,我們真的需要理解一個“納粹集中營的冷酷女看守”嗎?

漢娜的确有罪,但這并不意味着審判者就可以簡單地根據抽象的罪名、簡單地運用法律懲罰她。如果審判不是基于對“這一個”被告的全部特殊性的真實理解,而是基于博弈(各種計算之間的平衡),這種審判不可能是正義的。

法國哲學家、猶太人德裡達(Derrida)在思考法(Law)和正義(Justice)時指出:“若一位法官想作出正義的判決,他(或她)便不能自滿于隻是引用法律。他(或她)每次都必須重新發明法律。”也就是說,“在一獨特的情況中重新發明一種正義的關系,這意味着正義不能被降格為約束、處罰或獎賞的計算。正确的或合法的事,很可能是不正義的。”

對漢娜的判決是“正确的或合法的”同時也是“不正義的”。

理解漢娜不是為了免除她的罪和罰,而是使法真正和她的特殊性發生切身的、正義的關系,否則審判就會淪為暴力,甚至隻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暴力。阿倫特就認為,為了能正義地審判納粹的罪行,一般的法是無效的,我們必須創造出基于對人類尊嚴深思的新的法律。

(四)漢娜這個形象從根本上召喚着正義,而不隻是同情。那麼,麥克對漢娜是足夠正義的嗎?

麥克和漢娜的關系準确地表現了:經曆了二戰、在納粹的罪行面前或合作或沉默或麻木的老一代德國人和年輕一代之間的愛恨交織的複雜關系。

“當我努力去理解時,我就會有一種感覺,即我覺得本來屬于該譴責的罪行變得不再那麼該譴責了。當我像該譴責的那樣去譴責時,就沒有理解的餘地了。兩者我都想要:理解和譴責。但是,兩者都行不通。”小說這樣表達這種複雜的感情。

其中最關鍵的是麥克的兩次沉默:第一次,麥克知道了漢娜是文盲,卻沒有告知法庭這一事實,而選擇了沉默;第二次,漢娜在監獄裡學會了讀寫,并給麥克寫來了字體蹩腳但飽含希望的書信,但麥克卻選擇了沉默,沒有給出漢娜最需要的回應。

在第一次沉默中,最壞的可能原因是,麥克内心不希望漢娜因為自己的介入而得以減罪,并回到他的日常生活中;最好的可能是,麥克覺得揭穿她的文盲身份等于毀了她,沉默是尊重她的決定;或兩者兼有或更複雜。而在第二次沉默中,麥克需要計較的現實因素就更多了。

在麥克的沉默中,我們甚至能看到前面描述的那種麻木。這種麻木是讓日常生活繼續下去所要付出的代價。“這樣才有可能讓我重新回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去,并在這種生活中繼續生活下去。”

麥克唯一做的是,給漢娜不斷地寄自己的朗讀錄音。這是麥克在重重矛盾中所能找到的唯一合适的接觸漢娜的位置。此時,朗讀從原來的肉體之間的、面對面的,變成了抽象的語音。朗讀延續了,但愛已經消失。漢娜終于通過磁帶學會了讀寫,但最終沒有獲得真正的理解(正義)和寬恕。

漢娜沒有拯救猶太人,麥克也沒有拯救漢娜。在罪面前,在生活的各種牽絆中,麥克沒有勇氣再去面對自己曾經的愛,更沒有勇氣把他的愛變成真正的寬恕。

德裡達說,寬恕“不可能寬恕的”才是寬恕。他的意思是,真正的寬恕,它的每一次具體實踐(實現)都會打破原來關于什麼是能寬恕什麼是不能寬恕的經驗和界限(解構寬恕原來的可能性),就像正義的每一次具體實現都會要求法的重新運用甚至發明(解構法之運用的原本可能性),就像真正的愛是愛那些超越你并更新你的事物(解構自我的同一性),否則就隻是變相的愛自己(自戀)而已。

無論是寬恕,還是愛與正義,都需要一個超越性的維度,否則就會被日常生活的平庸所吞沒,或者被罪所壓垮,或者被計算所腐蝕。

影片的結尾處,麥克把他原本疏遠的女兒帶到了漢娜的墓地前。的确,他有責任把漢娜的故事向下一代(未來)重新講述一遍,而這個重新講述的故事應該不隻是關于罪與罰,更是關于愛、正義和寬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