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2010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婡環境保護洎與頭可樤持續發展》是2010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曲向榮。
    書名: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别名: 作者:曲向榮 類别: 原作品:清華大學出版社 譯者: 出版社: 頁數:252頁 定價:¥26.00元 開本:16 裝幀: ISBN:10位[7801921046]13位[9787801921048] 語種:簡體中文 類型:科學與自然 書号:9787302242246

内容簡介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的基礎課教材,也可作為非環境專業環境教育的公共課教材,同時還可供對環境保護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前言

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世界經濟的迅猛發展,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複地的變化,先人的許多夢想已經或正在逐步變成現實,這是很令人歡欣鼓舞的。

但人類在20世紀中葉開始面臨衆多環境問題的挑戰,由此帶來了一場新的覺醒,那就是對環境問題的認識。殘酷的現實告訴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物質享受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在犧牲了環境與資源的基礎上換來的。環境污染、生态破壞、資源短缺、酸雨蔓延、全球氣候變化、臭氧層出現空洞……正是人類在發展中對自然界采取了不公允、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的結果。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人類正遭受着嚴重的環境問題的威脅和危害。這種威脅和危害關系到當今人類的健康、生存與發展,更關系到人類未來的前途。解決經濟增長和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矛盾和問題,謀求人類經濟、社會和生态的持續發展,已成為當代人類的曆史使命。

我國政府十分重視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1978年以來,先後把實行計劃生育和環境保護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兩項基本國策。90年代初,又把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作為兩項基本戰略,并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和政策。1994年,我國制定了《中國2l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它已成為我國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計劃的一個指導性文件,并已經開始實施。

為了使讀者能夠了解有關環境、生态、資源及環境保護學科的一些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環境保護的途徑與方法,全面而深入地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了解全球經濟發展與資源和環境的形勢;也為了和讀者一起學習和借鑒國際先進理論、觀念和方法,研究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環境問題,特編寫了此教材。

本教材以高等學校普及環境教育為出發點,力求做到章節層次分明、内容重點突出、概念理論清晰、應用實例豐富,并使各專業學生在研讀本書後,不僅對資源和環境保護有深刻的認識,而且能在以後的生産、管理、設計及研究等工作中自覺地把環境保護放在重要地位,增強環境意識,具備可持續發展觀。為了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迫切需要全人類的覺醒和一緻的行動。

從高層的決策人物到普通的老百姓,無一例外地與環境問題密切相關,并對環境保護起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年輕的一代,是未來世界的主人,他們的意識、倫理、知識、信念都将極大程度地決定世界的未來。

應該看到,目前還有很多人,包括政府官員、企業家和一般公衆,仍然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對立起來,注重經濟發展,輕視環境保護,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損害了環境,使可持續發展戰略不能得到真正的實施。可以說,為了貫徹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全書共分10章,第1、3、5、6、7、9、10章由曲向榮執筆,第8章由梁吉豔執筆,第2章由王新執筆,第4章關于大氣、水體、固體廢物、噪聲和其他物理污染與防治的内容分别由沈欣軍、崔麗、張林楠、李豔平執筆。全書由曲向榮統稿。

目錄

第1章緒論

1.1環境

1.1.1環境的概念

1.1.2環境要素及其屬性

1.1.3地球環境的構成

1.1.4環境的功能

1.1.5環境承載力

1.2環境問題

1.2.1環境問題的由來與發展

1.2.2當前世界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1.3環境科學

1.3.1環境科學的産生

1.3.2環境科學的研究對象

1.3.3環境科學的任務

1.3.4環境科學的分支學科

1.4環境保護

1.4.1世界環境保護的發展曆程

1.4.2中國環境保護的發展曆程

1.4.3環境保護的目的和内容

第2章生态學基礎

2.1生态學

2.1.1生态學的概念

2.1.2生态學的發展

2.2生态系統

2.2.1生态系統的概念

2.2.2生态系統的組成和結構

2.2.3生态系統的類型

2.2.4生态系統的功能

文摘

中國生态農業與世界可持續農業的關系

1.從世界可持續農業的概念與内涵看其與中國生态農業的關系

西方石油農業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制約了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各國都在尋求替代農業類型,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未取得共識。所以,美國首先提出可持續農業模式,按其構想,可持續農業能夠在全球範圍内解決人類日益增長的環境需要與高效農業生産力之間的矛盾,因此在全世界廣為流傳。

但可持續農業畢竟剛剛起步,對“持續”的理解,不同學者不盡相同,如國際農業研究磋商小組的技術咨詢委員會定義是:“成功的管理各種農業資源以滿足不斷變化的人類需求,而同時保持環境質量和保護自然資源”;美國Nabraska州合作推廣組織則認為:“可持續農業系統是一種經營戰略的結果,它幫助生産者選擇雜交種與品種、土壤肥力對策、輪作、病蟲害防治、耕作法和作物順序。其目的在于降低成本,減少對環境的壓力,以及生産與盈利的持續發展”;

劉巽浩等從中國國情出發,主張稱可持續農業為集約持續農業,他認為:“持續”是指資源上、生态上、環境上是可持續利用,經久不衰,甚至可以提高的;“集約”是指經濟上、生産上是高投入、高産出、高效率、高效益的。

盡管對可持續農業的概念理解各異,但其基本思想都是為創造一個“既可滿足當代人類需要,又不緻于破壞後代的生存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社會”。其内涵可概括為:通過重視可更新資源的利用,更多的依賴生物措施減少化石能的投入,在發展的同時,保護資源,改善環境和提高食物質量,以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從可持續農業的概念和内涵看出,可持續農業把生産、資源、環境三者結合,通盤考慮人類的當前和長遠利益,從而把生态合理性、經濟可行性和社會可接受性統一起來。這和中國生态農業強調生态、經濟和社會效益統一的本質是一樣的,換句話說,追求“可持續發展”是中國生态農業的目的,講究“生态效益”僅僅是實現這個目的的手段。

1990年9月美國持續農業代表團在中國考察時也承認,中國生态農業基本上等同于西方的可持續農業,如果說二者之間存在不同的話,就在于中國生态農業強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基礎上達到生态的協調,而可持續農業則是在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前提下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因此可以說.中國生态農業為世界可持續農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模式。

媒體推薦

書評

本書重點闡明了人口與可持續發展、資源利用與可持續發展、環境污染與防治、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清潔生産以及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等内容。

本書比較完整、系統地介紹了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曾為浙江大學全校本科生“環境學概論”的選修教材及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研究生的入門教材。全書共分九章,在介紹環境、環境污染及可持續發展等概念的基礎上,重點闡明了人口與可持續發展、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環境污染與防治、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清潔生産以及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等問題。

本書以高等學校普及環境教育為出發點,力求做到章節層次分明、内容重點突出、概念理論清晰、應用實例豐富。力争使各專業學生在研修本書後,不僅對環境和環境保護有深刻的認識,而且能在以後的生産、管理、設計及研究等工作中自覺地把環境保護放在重要地位,增強環境意識,具備可持續發展觀,因此具有相當的實用性。

使用本書進行教學,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和不同的課時選擇教學内容,一般以60學時為宜。此外,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環境專業的入門教材,也可以作為化工類、石化類、制藥類、材料類、冶金類及其他相關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可供從事環境保護及有關專業的管理、設計、研究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參加本書編寫的有浙江大學徐新華(編寫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的第一、三、四節、第八章),吳忠标(編寫第三章、第四章的第二、五節、第五章、第七章、第九章),陳紅(編寫第六章),全書由徐新華統稿。北京大學姚榮奎教授審閱了本書,并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此表示敬謝!

編輯推薦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可作為高等學校非環境專業環境教育公共課教材,也可供從事環境保護的管理人員和關注環境保護事業的人員閱讀。

上一篇:麥樂酷

下一篇:節約用電管理辦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