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

王承恩

中國明末時期宦官
王承恩(?-1644年4月25日),明末宦官,北直隸順德府邢台縣(今河北邢台)人,屬太監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禮監秉筆太監,深得崇祯信任。帝召承恩,令亟整内官,備親征。夜分,内城陷、甲申之變李自成攻入北京時,與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景山)。王承恩于1644年去世。
    本名:王承恩 所處時代:明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邢台市白岸村 主要成就:與崇祯皇帝殉節煤山

人物生平

王承恩,太監曹化淳名下也,累官司禮秉筆太監。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犯阙,帝命承恩提督京營。是時,事勢已去,城陴守卒寥寥,賊架飛梯攻西直、平則、德勝三門。承恩見賊坎牆,急發炮擊之,連斃數人,而諸珰洩洩自如。帝召承恩,令亟整内官,備親征。夜分,内城陷。天将曙,帝崩于壽皇亭,承恩即自缢其下。福王時,谥忠愍。本朝賜地六十畝,建祠立碑旌其忠,附葬故主陵側。摘錄:《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宦官二。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早上,崇祯帝朱由檢由太監王承恩陪伴登上煤山(景山),吊死在山腰壽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樹上。王承恩也吊死于旁邊的海棠樹上。中午,李自成進入皇宮,下令“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滅族”。崇祯屍體在樹上吊了三天,直至三月二十一日才被發現,被停放在東華門外,裝入柳木棺内。李自成命令于四月四日埋葬崇祯。福王時,谥忠愍。承恩後為清朝康熙皇帝所稱頌,曾在思陵附近為王承恩豎碑立傳。

後世紀念

與劉瑾、魏忠賢相比,王承恩的殉葬光輝得多。在一個朝代即将複亡、幾十萬人“解甲”的時候能夠護佑君主,不畏強敵,這表現了強烈的忠貞性格。于是他的死充滿了悲壯的意義。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江山風雨情》王剛飾演王承恩則充分的展現了這個意義。

現存的王承恩墓保留仍舊比較完好。陵隻剩一個直徑6米的土堆,但卻完整地保留了三通石碑。王承恩墓坐西朝東,東側第一通碑高2米,正面由吳下倪欽題行書刻“王承恩墓”。此碑最令人稱道之處是其基座四周浮雕十分生動,表現題材為“龍馬負書”、“犀牛望月”等神話傳說。第二通碑高4米,螭首龜趺,碑首有“敕建”字樣,碑文800字,為清順治帝(順治17年)親自撰寫。緊靠墓前的碑高2米,螭首方趺,碑首有“禦制旌忠”四字,碑文240字,是順治二年營建思陵時,順治帝為褒獎王承恩“貞臣為主,捐軀以從”撰寫的。

史料記載

王承恩籍貫是河北省邢台市,故裡在邢台市邢台縣白岸鄉白岸口村。

白岸口村地處太行深山區,坐落在邢台路羅川南支北岸,邢左公路從村中通過。村原名口當,明初王姓遷來定居,後因村據白岸溝口,改稱白岸口,此村是王承恩的故鄉。村民家譜有載。據村中記載,李自成進京,大明滅亡後,清軍官兵多次來村調查察詢王承恩,王承恩家人怕受株連,不敢承認其是該村人,故此《明史》記有王承恩官職,而無籍貫。

人物争議

《明末遺恨》

京劇傳統劇目,周信芳抗戰時編演之振亡名劇。劇情:明末,崇祯帝寵信奸佞錯殺忠良,以緻兵臨城下之時,崇祯雪夜擊鼓,朝中群僚沉迷酒色,竟無一人殺敵護駕。崇祯見國破家亡大勢已去,遂殺妃寄子,于煤山自盡。

《江山風雨情》

《江山風雨情》由陳家林導演,朱蘇進編劇,陳道明、唐國強、陳寶國、鮑國安、劉威、王剛等加盟的明末曆史大劇。主要描寫了以崇祯、李自成、皇太極為代表的大明、大順和大清時期三個帝王争奪天下的故事。王剛扮演明朝大内總管王承恩——一個亦正亦邪、既忠又奸,卑賤之至卻滿腹韬略,且對世事人心洞若觀火的太監。

曆史評論

太監——一個矛盾,諷刺而又悲傷的名稱,在我國的曆史上太監永遠是擱在陰影裡的爬蟲,他們狡詐,殘忍,一肚子壞水從精神到肉體都充滿着黴味但凡史家提到可以說是沒有一句褒詞。曆史往往就是這樣作弄世人,在明朝末期就有這樣一位太監他既聰明又狡詐,既善良卻又極度殘忍,手持朝政大權但是對他的主子崇祯皇帝卻非常忠誠,文武百官對他可謂又敬又怕,他就是王承恩,一段不應該發生在太監身上的曆史就這樣開始了。

我們慣用好與壞去評價一個人,的确,一個人對社會作出了貢獻叫做好,反之我們稱之為壞,在古代也有亂臣賊子,良臣虎将一說,但是在這裡我們卻很難用一句簡單的話對王承恩作出評價,在他的内心深處有一種很複雜難以琢磨的東西,他卑微,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這些奴才,我們這些廢物,他聰明,對世事心洞若觀火,他矛盾,在萬人之上一人之下,但是卻又在萬人之下,連最起碼的男人也不是,他是忠臣,力保袁崇煥,對崇祯皇帝無比忠誠,他是奸臣,手中掌握着朝政大權不容别人染指,他是廢人但是卻有着兒女情長,他與陳圓圓互生愛憐。

在他的身上存在着兩種靈魂,一個悲劇的載體,最後也是悲劇的結局——與崇祯一起吊死在煤山的槐樹上。真可謂:忠奸難斷王承恩,夢斷江山風雨情。

自古太監賢良者少,奸邪者多,然而王承恩的确算是個異類。他身為卧底監視主子又幫助主子登上帝位,可謂忠奸難辨;他卑賤之至又權傾朝野,讓内外大臣又敬又怕;他忠誠無比卻也壞事做絕,使崇祯皇帝又愛又恨;他不陰不陽卻與美女陳圓圓互生愛憐……

在當時的大臣裡面就流行這樣一句話:論奸,當朝無人能奸得過他王承恩;論忠,也無人能忠的過他王承恩。我是這樣理解王承恩的奸和忠的:王承恩的奸不是奸臣的奸,而是賊。

他頻施毒計幹掉了對手周延儒,可以看出他心狠手辣,他幫崇祯登上帝位那種遇大事沉着實在值得佩服。他太了解崇祯,知道他多疑,所以他從來就是順着崇祯的意思來給崇祯提意見,他這種做法很多人就會認為他是個奸臣,但如果你想想,難道非要象比幹那些所謂的忠臣一樣冒死進谏,最後白白把命送了,而皇上卻也沒聽,合算嗎?王承恩的做法,皇上一般都愛聽,都采納.别人的忠言都逆耳,他卻不一樣,他的忠言卻很婉轉,卻很容易讓人接受,這就是他有着高超的說話藝術和過人才智。

他為崇祯出謀劃策,為他帶大、教導、輔佐的皇帝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崇祯雖然有大志,可惜他的前輩卻給他留下的是個千瘡百空的大明王朝,他也無力回天,的确是曆史上的一個悲劇。

他對崇祯的忠和對圓圓的愛更多的表現的是“人情味”這3個字。崇祯是他一手帶大,他對崇祯的愛更像一個慈祥的父親,他從心裡愛着崇祯,忠于崇祯,可以說呀是為崇祯而活,崇祯的一切就是他的一切,所以後來崇祯自殺了,他活着也就沒的意義和目的了,因為他的人生目标和寄托都沒了,而崇祯也離不開他王承恩,可以說他是崇祯的主心骨,是當時大明王朝的主心骨。崇祯對他是又恨又愛,恨是恨他太聰明,什麼都瞞不過他;愛也是愛他太聰明,什麼事情他都能搞定,崇祯怎麼也離不開他。

他把陳圓圓視為自己的親孫女,他對陳圓圓更多的是同情和憐憫,他和陳圓圓業都算的是上苦命人,他和圓圓互相理解,他從圓圓身上可以看的到自己,因為他自己也是個苦命人,一個太監要承受多大的屈辱啊!在加上大臣的猜疑和妒忌,大臣都恨他,恨他的權力太大,沒有人理解他,隻有陳圓圓理解,隻有陳圓圓知道他是個好人。

他不是普通的好人,他是個做着壞事的好人,他的一切都給了他的君主和他的國家。

上一篇:金莉莉

下一篇:張靈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