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縣

玉樹縣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下轄縣級市
玉樹縣現已改為玉樹市,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下轄縣級市。玉樹市地處青海省東南部,為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總面積1.57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4493.4米,屬典型的高原性氣候,無四季之分,隻有冷暖兩季之别,冷季長達7至8個月。空氣中氧的含量僅為海平面的1/2~2/3。光照豐富、輻射強烈。全市轄4個街道辦事處2鎮5鄉,62個村牧委會,259個生産合作社,16個社區。2016年,全市總人口111352人。[1]玉樹市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鄉”“唐蕃古道”和“中華水塔”的美譽。境内古刹廟宇衆多,較為著名的有結古寺、當卡寺、禅古寺、文成公主廟等,其中文成公主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曆史,1957年被列為青海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寨嘉那嘛呢石經城現存嘛呢石12億塊,被稱為“世界第一石刻圖書館”,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北京時間2010年04月14日07時49分許,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北緯33.1,東經96.7)發生7.1級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2]
    中文名:玉樹縣 外文名:Yushu City 别名:玉樹市 行政區劃代碼:632701 行政區類别:縣級市 所屬地區: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青海省東南部 面積:13462平方千米 下轄地區:2個鎮、5個鄉 政府駐地:結古街道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大陸性高原氣候 人口數量:11.1 著名景點:結古寺、當卡寺、禅古寺、文成公主廟 機場:玉樹機場 火車站:唐古拉站 車牌代碼:青G 地區生産總值: 地域名人:文成公主 地方特産:唐卡、貝母、蟲草、藏因陳、雪蓮、柴胡 知名産業:養殖、種植 電話區碼:0976 郵編區碼:815000

基本簡介

玉樹州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總面積1.57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4493.4米。人口中近93%是藏族,占全省藏簇人口的近1/4,是省内藏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州境地内山河壯麗,巍峨的東屏障于西部,唐古拉山綿延于境南。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多達2000餘座,平均海拔4000~5000米。長江、黃河,瀾滄江均發源天此。

地處青南高原,地勢高聳,縱跨長江、瀾滄江兩流域,兩大水系支流網絡全縣,屬青藏典型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2.9℃,年降水量487毫米。

工業企業有洗毛廠、農機廠、磚瓦廠等。以牧為主兼有少量農業,畜種有藏系綿羊、牦牛、馬等,農業以種植青稞、油菜為主。

有中專2所、民族中學3所、職業中學1所,其他各類學校64所,學齡兒童入學率65%,文盲率在30%以上。縣設人民醫院、藏醫院、衛生防疫站等醫療衛生機構,鄉鎮均有衛生所。布氏幹菌病、鼠疫等地方病防治工作已取得了明顯效果。

曆史沿革

玉樹古為羌地。

魏晉南北朝時屬蘇毗王國。

隋、唐稱之為“女國”、“東女國”,唐屬吐蕃轄地。

南宋屬囊謙部落頭人管轄。

元屬吐蕃等路宣慰使司轄地。

明屬朵甘思宣慰司地。

明末清初屬和碩特蒙古政權轄,受囊謙王族節制,後隸欽差總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務大臣衙門,仍受囊謙王族管轄。

民國初受青海辦事長官和西甯鎮總兵節制,旋改隸番宣慰使和甘邊甯海鎮守使轄。

民國六年(1917年)屬玉樹理事轄。

民國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時設玉樹縣。

1952年沿舊制設立玉樹縣政府,隸玉樹藏族自治區(州)。

1929年設玉樹縣。

1957年正式建立玉樹縣,縣政府駐結古鎮。玉樹藏族自治州政府駐地。

2013年7月3日國務院批準成撤縣設立玉樹市。

行政區劃

綜述

玉樹市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處玉樹藏族自治州東部,與西藏昌都專區接壤、四川省甘孜州相望。2013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同意玉樹縣撤縣設市,玉樹市正式挂牌成立。玉樹市共轄4個街道辦事處,2個鎮,6個鄉。

鄉鎮簡介

結古街道

位于結古地區的中心地帶,是玉樹政治、經濟、文化之中心,轄區面積有249.3公頃,結古街道辦下轄有3個村(德甯格村、日吾格村、忠德村)、5個社區(團結社區、日吾格社區、哲龍達社區、民主路社區、格下社區),共有7209戶,29541人,其中農戶有5154戶,非農戶有1693戶,轄區有房戶5286戶、無房戶1561戶、租房戶362戶。

四至界限為東至玉樹州藏醫院,西至玉樹市第三完全小學岔口中水路,南至巴曲河,北至北山根。轄區内有68家行政、企事業單位,寺院1座,學校5所,醫院2所,同時是結古地區的商貿重地有康巴風情街、濱河休閑區、三江源商場、結古商城、玉樹賓館、玉樹州博物館等主要場所。

結古街道辦事處現有黨政辦、農牧辦、财經辦、綜治辦、城管辦、社會事務辦等八個辦公室。結古街道辦下轄有三個村(德甯格村、日吾格村、忠德村)、五個黨支部社區(團結社區、日吾格社區、哲龍達社區、民主路社區、格下社區),黨員506人,其中男性黨員438人,女性黨員68人,人均年收入3650元。

新寨街道

地處玉樹市東部,西起州藏醫院、東至通天河、南至當代山根、北至北山根,是玉樹市的東大門和重要交通要道,轄區面積4.364平方公裡,下轄瓊龍、當代、代莫、新寨4個社區和代格、卡孜2個半牧半農村,耕地面積15417.44畝,蔬菜大棚618座,苗圃2個。

轄區内有州公安局、州法院、州檢察院、州黨校、州國稅務局、州民族綜合高中、農畜産品批發市場等92家單位。常住人口4767戶,藏族人口占20272人,占總人口的96.3%,黨員281人,轄寺院2座:當卡寺、當卡尼姑寺,共有僧尼503人。

辦事處現有黨政辦、農牧辦、計生辦、财經辦、經貿辦、綜治辦、城管辦、社會事務辦八個辦公室,工作人員22人,零就業4名,協管員20名,臨時工2名。

西杭街道

下轄3個社區、2個行政村,街道辦事位于玉樹市南側,紮曲河以南、巴曲河以西、沿紮西科路至登德龍慶西頭向南經加吉娘環繞至214國道南檢查站,由玉樹重建期間設立的西杭居委會、紮西大通南居委會、紮西大通北居委會三大片區已組成。

轄區面積為228.8公頃,常住人口4892戶、19335人。其中,本地戶籍3642戶;非本地戶籍1250戶;轄區流動人口約為15373人。目前,街道共有人員32名,其中,行政編制10人、事業編制12名。

下設3個社區:西杭社區、勝利路社區、紮西大通社區。

紮西科街道

轄區東至三完小岔口,西至甘達,南至加吉娘,北至北山根,面積596.5公頃,轄區内有省糧油儲備庫、自來水公司、“八一”職業技術學校、結古鎮中心衛生院、縣四完小等65家單位。轄區常住居民8022戶,32088人。

紮西科街道辦下設四個社區:兩個行政村,甘達村285戶1113人、果青村548戶、1668人。紮西科社區530戶3015人,轄區面積215.3公頃,住戶1449戶,人口為5796人;德尼格社區,轄區面積133.8公頃,住戶3554戶,人口為14216人;德秀格社區,轄區面積42.4公頃,住戶1695戶,人口為6780人;西同社區,轄區面積205公頃,住戶1324戶,人口為5296人。

下拉秀鎮

位于縣境南部,東接四川省。距縣府駐地90千米。人口1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9%。面積2826.5平方千米。轄嘎麻、野吉尼瑪、鑽多、當卡、白瑪、拉日、塔瑪、蘇魯、高強9個牧委會。1953年屬拉秀肖格(區),1958年屬躍進公社,1963年設下拉秀鄉,1972年改設下拉秀公社,1984年複設下拉秀鄉。2006年撤銷下拉秀鄉,設立下拉秀鎮。

隆寶鎮

位于州府結古西北部70公裡處,平均海拔4300米,草場總面積279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249萬畝。轄區以藏民族為主兼有漢、回、土等多個民族,屬純牧業鎮。

東和東南與上拉秀接壤,西南與治多縣相鄰,西和西北與哈秀聯接,北和東北與安沖鄉、仲達鄉、結古鎮聯境,省道308從我鎮穿境而過。現有6個行政村、21個牧業合作社。通過災後重建,實現了兩個大的規模集中點,其中鎮區規模集中818戶,3174人;德吉嶺生态新村作為我州最大的一處規模集中點,共集中牧戶606戶,2351人。

仲達鄉

地處通天河畔,位于玉樹市東北部,地理坐标北緯33°2′,東經97°0′,東北隔通天河與稱多縣拉布鄉相望,西與安沖鄉、隆寶鎮相連,南與結古鎮接壤,距市府結古鎮65公裡,總面積710平方公裡。平均海拔3780米,年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達515毫米,植物生長期為180—200天,屬于幹旱半幹旱氣候。

生産方式以農業為主,農牧兼營的半農半牧鄉,農業生産以種植青稞、馬鈴薯為主,耕地面積20669.9畝,牧業生産以養殖牦牛、馬、黃牛、山羊為主,牲畜數37039頭(隻匹),可利用草場面積93.80萬畝,占總面積的88%(其中:冷季草場46.06萬畝,暖季草場47.74萬畝)。

2014年完成以青稞、馬鈴薯、飼草料為主的農作物播種面積12482畝,各類農作物産量達714.5537萬斤,農牧民人均收入達5700元。下轄尕拉、電達、塘達、歇格4個村(牧)民委員會,33個生産合作社,1651戶,6031人。低保529戶、1121人,五保戶90人。

共有非識别貧困戶188戶、662人,識别貧困戶292戶、993人;境内有藏傳佛教寺院8座(一座為代管),僧侶670名;災後重建農牧民住房688戶,共24個集中安置點。鄉機關共有各類人員33人,其中:行政編制15名,實有14人(1名為工人);共有事業編制13名,實有10人;寺管幹部4人;臨聘5人。

全鄉共有5個黨支部,4個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共有黨員197名(其中:農牧民黨員173名、機關黨員24名)、團員165名、婦聯37名、民兵30名、入黨積極分子25名,黨支部下設黨小組82個,黨員中心戶82名、網格長33名、網格小組長82名。

鄉寄校共有在校生173名,教職工34名(其中:專任教師15人、特崗教師1人、代課教師4人、後勤14人);鄉衛生院共有職工15人(其中:正式工5人、零聘2人、後勤4人、村醫4人),開放床位10個;鄉派出所共有幹警5名(其中:正式幹警2人、協警3人)。

安沖鄉

位于玉樹市北部,距市府駐地120公裡,下轄5個行政村,即:拉則、葉吉、結拉、布讓、來葉村,共有23個生産合作社。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9%,面積927.6平方公裡。安沖鄉政府駐拉則村安沖鄉平均海拔3900m。截止2015年6月,全鄉共有1777戶、5939人。

1959年設安沖公社,1963年改設安沖鄉,1972年設安沖公社,1984年複設安沖鄉。

巴塘鄉

地處玉樹縣東南部,通天河南岸,東北與四川省石渠縣隔河相望,東南與西藏江達縣接壤,離州府所在地28公裡,214國道穿鄉而過,巴塘機場位于轄區内。全鄉地域面積2080平方公裡,平均海拔3800米。1953年設布拉尼肖格(區),1958年屬紅旗公社,1961年分設巴塘公社,1963年改為巴塘鄉,1972年複設巴塘公社,1984年改為巴塘鄉。

哈秀鄉

位于玉樹市府西北部91公裡處,西北連接治多縣,北與曲麻萊縣隔通天河相望,南與隆寶鎮毗鄰,東與安沖鄉接壤。東西最寬144公裡,南北最長189公裡,全鄉總面積1353平方公裡,平均海拔4300米。

哈秀鄉是一個藏族人口占99%以上的純牧業鄉,全鄉下轄四個行政村,2個牧業合作社,共有1365戶,4968人(其中甘甯村378戶,1260人,崗日村270戶,990人,哇龍村370戶,1344人,雲塔村347戶,1374人),12個牧業合作社。全鄉共有五個黨支部,12個黨小組,189名黨員,其中農牧民黨員152名,女黨員25名。另有兩座格魯派寺院,哈秀寺和哈秀尼姑寺,共有僧尼210人。

上拉秀鄉

地處州府玉樹市西南部,鄉黨委政府距玉樹市95公裡,東、南、北分别與巴塘鄉、下拉秀鎮、隆寶鎮相接,西與雜多縣接壤,年平均氣溫-5℃,全鄉平均海拔4400米以上,下轄7個行政村20個牧業合作社。

主要自然災害有雪災、幹旱、冰霜、鼠害及蟲害等,全鄉草場總面積379.8萬畝,可利用面積345.5萬畝。截止2014年底,全鄉總戶數2729戶12724人,低保戶1017戶2048人,五保116人;牲畜存欄數為44186頭(隻、匹),其中牛43366頭,羊678隻,馬142匹。牧民群衆主要靠畜牧業為生,副業主要有蟲草、厥麻等,全鄉牧民人均純收入5043元。

全鄉共有8個黨支部,黨員213人,村社幹部48人,全部為黨員。鄉政府下轄鄉農牧業技術服務站、鄉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中心,還有鄉派出所、鄉衛生院和鄉中心寄校等機構,鄉政府現有幹部25人,其中行政幹部15人,事業幹部5人,工勤幹部5人。

1953年屬拉秀肖格(區),1958年屬躍進公社,1963年設上拉秀鄉,1972年改設上拉秀公社,1984年複設上拉秀鄉。

小蘇莽鄉

位于玉樹市東南部,距結古鎮97公裡,全鄉總面積2147.7平方公裡,東南與西藏昌都江達、四川甘孜接壤,西與囊謙縣和本市下拉秀鄉相連,北與巴塘鄉毗鄰。屬半農半牧區,平均海拔4100米,鄉轄9個行政村,35個農牧業合作社,總人口13570人。共有藏傳佛教寺院5座(分屬薩迦派、噶舉派),在冊僧尼1063人。

小蘇莽鄉屬半農半牧業鄉,全鄉13879人,勞動力5193人,占總人口的49.27%,2012年全鄉人均純收入2779.99元。全鄉現有耕地總面積1.3萬畝(享受國家良種補貼播種面積6818.20畝),農作物以青稞芫梗隔年間歇種植為主,草場面積288.2萬畝(可利用草場面積為279.2萬畝)。各類牲畜存欄7.4530萬頭、隻、匹(母畜比例占總牲畜的46.28%),主要依靠冬夏草場放養牦牛為主要生産方式,局部地區和村社從事藏獒繁殖和個體運輸。

1959年建小蘇莽公社,1963年改設小蘇莽鄉,1972年複設小蘇莽公社,1984年改設為小蘇莽鄉。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玉樹縣位于青藏高原東部,地處玉樹縣藏族自治州最東部,東和東南與西藏自治區接壤,西南與昂欠縣為鄰,西和雜多縣毗連,西北與治多縣聯境,北和東北與曲麻萊、稱多縣以及四川省相望。西起東經95°41′40″,東至97°44′34″,經差2°02′54″,南起北緯32°41′34″,北到北緯33°46′44″,緯差1°05′10″。東西最寬189.5公裡,南北最長194.3公裡,面積1.57萬平方公裡。

地形地貌

整個地形西北和中部最高,東南與東北最低,最高山峰保俊色海拔5752米,最東部正達金沙江水面海拔3350米,平均海拔4449.4米,境内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51米座,大部分終年積雪。

東臨川西山地,南接橫斷山脈北段,西近高原主體,北靠通天河,全縣縱跨長江與瀾滄江兩大水系,地勢高聳,地形複雜,由唐古拉山餘脈勾吉嘎牙——格拉山構成地形骨幹從東向西橫貫縣境中部、蜿蜒曲折,形成樹枝山地,是兩大流域的分水嶺。

地貌以高山峽谷和山原地帶為主,間有許多小盆地和湖盆。

自然氣候

屬高原寒帶氣候,年均溫2.9℃,1月均溫-7.5℃,7月均溫12.5℃。全年無四季之分,隻有冷暖兩季之别,冷季長達7~8個月,暖季隻有4~5個月。年降水量487毫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境内野生和栽培的種子植物有65科,348屬,1140種,約占青海種子植物總數的40%。有優良牧草70餘種,喬灌木樹種80種,在野生經濟植物中,僅藥材就有400餘種,其中著名的有冬蟲夏草、川貝、大黃、藏菌陳、雪蓮、黃芪、扁蕾、秦艽、羌活等,其藥材價值和經濟非常可觀。白菌、黃菌(藏語“色雪”)被譽為“菌中之王”。

野生動物種類衆多,包括寒溫帶動物區系和高原高寒動物區系。獸類31種,鳥類73種,其中著名的鳥獸有金錢豹、雪豹、蘇門羚、白唇鹿、馬鹿、猞猁、水懶、棕熊、白馬雞、黑勁鶴、藏雪雞、雪鹑等,其中屬國家保護的動物就有16種。

隆寶措(湖)稱為黑頸鶴的家鄉,1986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礦産資源

玉樹縣礦種多,門類全,儲量豐富,據現有的地質資料分析,有色金屬礦産有鐵、銅、鉛、鋅等;貴金屬礦産有金、銀;燃料礦産煤及非金屬礦産粘土、石灰岩等。具有開發前景的礦産資源有趙卡隆多金屬礦,屬P級儲量,隆寶鎮可漏砂金礦屬C級儲量,巴塘鄉擋托鉛鋅礦及崗飲銅礦等。

水資源

玉樹市水源豐富,河流密布,水質良好,分外流河和内流河,外流河又分長江和瀾滄江水系。内流水系極少,河流短,多流入小湖泊。河水由雨水、冰水、雪水補給。地下水資源豐富,主要是山前洪積扇和河谷沖擊平原上的潛水。通天河水系集水面積8657.22平方公裡,瀾滄江水系集水面積6945.11平方公裡;湖泊集水面積113.45平方公裡。

農業資源

有耕地5000公頃,可利用草原116.3萬公頃,森林2.9萬公頃。經濟以牧業為支柱,農牧結合。主産牦牛、犏牛、綿羊和小麥、青稞、馬鈴薯等。

社會經濟

經濟發展

2020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6億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5億元,同比增長6.4%。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2.02億元,同比增長90.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784萬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8.19億元,同比增長38.43%。

科教文衛

2020年完成旅遊投資2085萬元,成功舉辦“玉樹賽馬節暨第四屆雪域格薩爾文化藝術節和三江源水文化節”“2019年全國漂流聯賽”“第六屆中華水塔國際越野行走世界杯”等一系列節慶賽事,持續提升了玉樹知名度和美譽度。高位謀劃全市整體旅遊布局,《玉樹市全域旅遊規劃》和《玉樹市嘉哪嘛呢石經城景區旅遊提升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

玉樹市曆史文化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展現玉樹曆史文化遺産保護實踐與成就的微紀錄片《遠在江河源頭的家》在省會西甯完成首映儀式,獲得了社會各界一緻好評。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由一完小學生組成的“藏族童聲合唱團”赴北京、上海、廣州等18個城市巡回演出。雲端玉樹民間舞蹈團在“中國碌曲第七屆全國鍋莊舞大賽”中榮獲原生态鍋莊比賽一等獎。玉樹市女子足球隊榮獲2019“我愛足球”中國民間争霸賽青海賽區五人制比賽冠軍。全市累計接待國内外遊客89.9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82億元,同比增長11.8%和35.29%。

農牧發展

認真總結重大雪災經驗教訓,加快建立畜牧業防災減災體系,落實農牧業防災基地建設資金630萬元,落實牦牛産業發展和良種補貼資金340萬元,建立1處千頭牦牛養殖基地,畜種改良100頭,糧改飼種植面積8600畝。落實支農資金1000萬元,主要用于牛羊牲畜保險、合作社扶持、農用物資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方面。全市牲畜存欄44.15萬頭(隻),牲畜出欄9.36萬頭(隻),出欄率達20.95%,畜牧業恢複生産工作紮實有序推進。

道路交通

實施完成總投資3120萬元的下拉秀鎮白瑪村道路硬化項目和安沖鄉來葉村通天河大橋建設項目。配合實施巴塘機場改擴建項目。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道路通暢率和通客車率均為100%。

水利建設

國慶水庫項目完成投資1.7億元,完成工程量的51%。實施總投資2097萬元的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災後水利薄弱環節防洪工程和雪災凍融損毀水利設施修複工程。

住房建設

實施完成投資1940萬元的邊界地區住房建設和3個村的高原美麗鄉村建設項目。

能源通訊

實施總投資2.54億元的27項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和延伸工程。大力推進第三、第四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行政村光纖寬帶網絡實現全覆蓋。與河南豐呈新能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風電項目開發戰略合作協議。廁所革命,投資1555萬元建成5039座廁所,完成率100%。

社會民生

持續推進控辍保學工作,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7.03%。中考成績連續六年排名全州第一。

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工作持續推進。實施完成投資700萬元的鄉鎮衛生院能力提升項目。在全州率先建成血液透析室并已投入使用。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内,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率達70%。全面落實各項優撫保障政策和軍休人員相關待遇。

發放困難群衆基本生活補助資金1.52億元。大力開展助殘扶老工作,為全市14名脊柱側彎殘疾患者提供免費治療,特困供養867人、居家養老1111人、農村代養384人,投資490萬元試點加裝10部居民樓電梯。

全力推進“三項核查”及“治欠保支”工作,追回冒領養老金319.6萬元,收繳農民工工資保證金925萬元,追回農民工工資1721萬元,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收繳率和農民工工資清欠率達100%。n

旅遊景點

格薩爾文化廣場

位于紮曲河與巴曲河交彙處以南、勝利路以東,占地面積為6.93公頃,附屬建築面積約為1.0萬平方米。是玉樹最重要的融集會、節慶和紀念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廣場。其建築是全球最大的“格薩爾王”雕像,廣場設有兩層展覽空間,市展示格薩爾史詩、人物雕像、文物、唐卡、神授藝人檔案、音響制品最齊全的格薩爾文化中心。

作為世界上最長的史詩《格薩爾》中的英雄人物,格薩爾王在藏區家喻戶曉,自公元11世紀以來,依靠說唱藝人的心靈感應、口耳相傳、格薩爾文化是藏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玉樹人民寶貴的精神食糧。

玉樹是格薩爾賽馬稱王奠定基業的地方,遊着最多的格薩爾王遺迹。如“格薩爾磨刀石”、“格薩爾馬蹄印”、“珠姆馬圈”、“通天石橋”稱多縣遊格薩爾殿,囊謙縣三十大将的靈塔,治多縣市格薩爾王妃珠姆的故鄉,有關格薩爾的故事遍布玉樹山川河流,仿佛在向世人訴說曾經發生在這兒的宏偉故事。

曬經台

曬經台就是離玉樹縣結古鎮約30公裡的通天河畔的一塊磐石,石面漆黑如墨,上面似乎有隐隐約約的字迹。

民間傳說曾有一位中原高僧西天取經路過這裡,卻不幸失信的他被神龜所懲罰掉入河中,脫險後将浸濕的經文攤開于河岸的磐石上晾曬,等經文曬幹收起時,不慎把《佛本行經》的經尾給沾破了,所以,在浩如煙海的佛經經卷中隻有《佛本行經》至今殘缺不全,而大磐石上卻字迹猶存。後人便将這塊磐石稱為曬經石。

藏娘佛塔

藏娘古塔位于通天河南岸,距玉樹縣仲達鄉40公裡,系印度大學者彌底于公元1030年在玉樹境内的通天河流域弘法時所建,距今有970年的曆史。塔高40米,周長200米,是康區最大的佛塔之一。古塔形狀獨特,保存完整,曆史悠久。藏娘古塔的修建标志着佛教在康區後弘期的開始,在藏傳佛教發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大藏經-丹珠爾》、《青史》、《紅史》和《西藏佛教史略》等多部藏、漢史記中均有該塔的記述。在藏區具有較大影響,許多佛教徒不辭路途遙遠前來朝拜、觀光。

2001年6月25日藏娘佛塔及桑周寺被國務院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藏娘佛塔是由藏傳佛教後弘期初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佛教畫像、造塔等權衡制度的制定者(上述權衡制度也收錄在《大藏經●丹珠爾》)中孟德嘉納(又稱尼德加那)于北宋天聖七年(1030年)設計并主持修建的。因此,該塔可稱為标準藏傳佛教塔的實物樣本。

被後世藏傳佛教甯瑪派(紅教)、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格魯派(黃教)等各派著名法王、大師共認為是藏傳佛教塔之精華。與尼泊爾的巴耶塔、西藏的白居塔共稱為世界著名的三座藏傳佛教佛塔。《大藏經●丹珠爾》外,藏漢許多史書如《德吾史部》、《娘氏志》、《青史》、《紅史》、《漢藏集史》(世界史)、《西藏王統記》等五十多部史著中均有記述。

熱水溝

熱水溝位于巴塘鄉雜溝,溝内毛枝柳和百裡香杜鵑花滿山遍野,灌叢草甸間溪水輕流,更為稀奇的是這裡有治療各類疾病的高原溫泉。這裡既是渡假的好去處,又是休閑、療養的好地方。距結古鎮約39公裡,距在建玉樹巴塘民用飛機場22公裡。熱水溝是以高原垂直生态自然景觀特征的旅遊資源富集區,與溝外的巴塘草原共同構成本區最具開發潛力的旅遊景區。

當卡寺

位于玉樹縣結古鎮東風村紮增大賽山腰間,距州府結古鎮約10公裡,海拔3600米,屬嘎瑪噶舉派寺院。該寺曆史悠久,文物豐富,特别是1981年後,寺院恢複快,發展大,經堂等建築遠遠超越了解放前的規模,依山而建的寺院顯得氣勢雄偉,頗為壯觀。

該寺由崗拉寺僧人巴灑當丁創建于12世紀中葉,興盛時有700多僧侶。該寺活佛佛号為都毛秋傑,已傳18世。本世秋傑活佛佛位高,享有很高的名望,現任青海省佛協常務理事、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玉樹州佛協副會長等職務。

1958年前,建有48柱經堂1座,60柱佛殿1座,僧舍80餘間,有僧侶199人。

現建有80柱大經堂1座,20柱小經堂1座,還建有佛殿、怙主殿、講經院和100多間僧舍。寺内供有釋迦牟尼佛像、蓮花生大師像以及蒂洛巴、納若巴、瑪巴和米拉日巴等噶舉派始祖以及祖婆阿斯秋吉卓瑪等護法神像。傳統法會或廟會有藏曆11月23日至30日的“祖婆護法神”供養法會,6月1日至10日的初十供輪法會。

隆寶灘自然保護區

位于距玉樹縣結古鎮80公裡的隆寶鎮境内,灘長約10公裡,寬約3公裡,海拔4200米。隆寶灘湖泊周圍溪流迂回,沼澤遍地,水草豐美,為鳥類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環境。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黑頸鶴,每年開春從遙遠的南方飛到這裡築巢,産卵育幼,繁衍後代,度夏避暑,湖水結冰前成群的黑頸鶴又飛回溫暖的南方過冬。

黑頸鶴身高1米以上,丹頂黑頸,全身基調為灰白色,飛羽呈黑色,形态高大優美,氣質高雅脫俗。他們在美麗的湖邊舒展翅膀,高歌鳴唱,成群起舞,顯得悠閑自在。當地牧民一向把黑頸鶴視為吉祥的神鳥,從不驚擾它們,這給黑頸鶴的繁育生息創造了很好的生存環境。

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将隆寶灘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00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将黑頸鶴定為省鳥。

結古寺

結古寺,藏語全稱“結古頓珠楞”,漢譯為衆生義成洲,位于玉樹縣結古鎮北山,海拔3700米,現為薩迦派寺院。

該寺初為苯教寺院,後改宗為藏傳佛教噶舉派寺院。

明洪武三十一年(1389年)西藏薩迦派高僧當欽哇·嘉噶西然堅措又将結古寺該宗為薩迦派寺院。

曆史上該寺以建築宏偉、文物豐富、多出名僧而聞名藏區。整個寺院依山而建,錯落有緻,蔚為壯觀。主體建築有桑舟嘉措經堂、講經院、彌勒殿和大昭殿等,有文保嘉貢、嘉那活佛、紮武邁根等活佛轉世系統。明清鼎盛時期僧侶多達千餘人。近幾年修建了因明(佛教哲學)等專修僧院。

1937年12月1日,九世班禅曲吉尼瑪在結古寺甲拉頗章宮圓寂。

文成公主廟

又稱大日如來佛堂,座落在玉樹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結古鎮南20公裡的貝納溝,海拔3700多米,大日如來佛堂面積有80多平方米,高13米,依岩崖修建而成。佛堂精巧玲珑,幽靜雅緻。佛堂内供奉的主佛像藏語稱“覺俄囊巴諾澤”,漢語稱大日如來,梵語為“毗盧遮那”。相傳此佛像與供奉在拉薩大昭寺内的釋迦牟尼像具有同等的加持威德,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曆史。

這座佛堂是唐貞觀15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進藏時沿途留下的規模最為宏偉壯觀而彌足珍貴的曆史文化遺迹,佛堂内的佛像屬青海境内最早出現的佛教摩崖大型浮雕群像。唐中宗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唐蕃再次聯姻,金城公主進藏路經此地時,為佛像群蓋建殿堂一座,以遮風雨。

1957年,被列為青海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震遺址紀念館

玉樹抗震救災紀念館是玉樹災後重建的“十大标志性建築”之一,于2012年4月10日開工,2013年10月30日完工,紀念館用地面積約為5776平方米,其中遺址占地面積約498平方米,由地震遺址、紀念館主體及感恩廣場三部分組成,建築分地上一層,地下兩層,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

民俗風情

風情舞韻

玉樹歌舞主要由“伊”、“卓”、“熱巴”、“熱伊”、“鍋哇”等組成。

“鍋哇”,意為武裝者或武士舞,是玉樹特有的風格獨特的禮儀性民間舞蹈,在寺院廟會或部落的重大禮儀性場合表演。

表演者均為男性俗民,頭戴垂有紅絲穗的圓形高筒帽,藏語稱“覺拉”,身着節慶盛裝,佩戴“嘎吾”(銀質鍍金護身佛龛)、項鍊、腰飾等飾物,表演隊形以轉圈為主,旌旗導前,長号開道,一人擊钹領舞,其後有一至二名持劍拿盾的舞者,其餘皆持劍握弓。随着領舞者的擊钹、擊節而舞,中間穿插着說“鍋斜”(道白)、唱“鍋勒”(鍋歌)。其特點是舞姿徐緩莊重、氣氛肅穆、場面宏大、風格古樸凝重,被譽為“藏族儀仗”。

“熱伊”是一種精美絕倫的舞蹈品種,兼具“熱巴”和“伊”的風格特色,具有優美動聽的音樂旋律、豐富多彩的舞蹈語彙、生動奇特的表演形式、幽默诙諧而富有情趣的舞蹈動作。“熱伊”中的《索萊姆索》、《孜瓊尕松卓瑪》以及素有藏族交際舞之稱的《瓊珠索那措》等舞蹈更是美侖美奂,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是精美絕倫的歌舞藝術珍品。

“卓”是一種表演性很強的民間舞。“卓”與“伊”一樣,都是衆人參與的集體群舞,圓圈式舞蹈隊形,節奏先慢後快,但是風格迥異。“卓”的曲調低沉舒緩、莊重飽滿,動律沉穩有力,動作大、節奏慢,如雙臂的舒展、腿腳的起落,都在悠然緩慢地進行,落腳無聲雄健有力,大有柔中寓剛的恢宏氣魄,所以“卓”的舞姿顯得異常剛健豪放。大氣磅礴,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了玉樹土風舞的陽剛美和莊重美。

康巴服飾

玉樹素有藏區“服飾之鄉”的美譽。玉樹藏族的服飾風格獨特,形式多樣,色彩鮮豔,精巧華美。

在玉樹不但可以直接感知藏族服飾文化的多樣性和完整性,還可以領略藏族服飾文化的完美性和由此展示出來的獨特濃郁的民族風情。玉樹人的頭飾,無論男女,普遍都喜好蓄長發梳長辮,頭上或發辮上都喜飾工藝精美的金銀珠寶等飾物,尤其是女性綴滿琥珀、紅珊瑚和綠松石的辮帶和長發細辮的頭飾,男性長辮盤頭、紅穗飄蕩的康巴漢頭飾,不僅漂亮,而且非常獨特,别具風韻。

還有鑲珠嵌寶的項飾、耳飾、腕飾和腰飾等配套飾物,都是制造精巧、造型别緻的工藝品,其中女性的鑲滿珠寶的大小雙腰帶為玉樹所獨有,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和獨特的審美情趣。更有那造型多樣、形态各異的藏帽、潇灑飄逸的男裝、秀氣合身的女裝、超大褲管的男式白色藏褲、靴鼻上翹而造型精緻的藏靴,堪稱精美絕倫的民族服裝精品,顯示了很高的觀賞和美學價值。

康巴藏戲

20世紀80年代初,紮西格勒繼承玉樹康巴藏戲曾演出過的技藝和經驗,将《格薩爾王傳》中的《大食财宗》之部的故事節選一部分章節,編成藏戲進行演出,他不僅擔任編劇、導演,而且還能設計唱腔、舞蹈、服裝和道具等,在當時很受藏族群衆的喜愛。他采用《格薩爾王傳》說唱曲調演唱,并固定為藏戲的音樂唱腔,把玉樹民間舞蹈揉合到藏戲表演中,根據劇情或表演内容設計舞蹈場面,同時吸收了戲曲的表演手法,類似于一種有歌有舞有說唱有故事情節的歌舞劇。

如今已經發展成為玉樹地區比較成熟的一種帶有戲劇性的大型綜合百藝歌舞的表演形式,主要由說唱、戲劇故事和玉樹民間歌舞三個部分組成,是帶有專業特點的廣場表演藝術。一般有五個表演段落:一是鈴鼓舞開場;二是說唱,介紹劇情;三是藏戲短劇,包括藏戲片斷;四是穿插滑稽節目,一般是選取生活中諷喻性内容進行即興表演;五是民間歌舞,即以吉祥歌舞結束全劇。

此劇與民間藝術家活佛達洛創建的四川色達《格薩爾》藏戲的戲路基本相同。如今又有一些喜愛藏戲的老藝人排演了《文成公主》、《卓娃桑姆》、《蘇吉尼瑪》、《格薩爾王》。

節慶活動

藏曆新年

藏曆新年是藏族人民共同的傳統節日,寺僧和俗人一樣也歡慶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不過藏曆年的推算法與農曆春節有些差異。藏曆年是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藏曆正月一日開始,三至五天不等.藏曆十二月初,人們便開始準備。

康巴文化旅遊藝術節

康巴文化旅遊藝術節由青海玉樹州、四川甘孜州、雲南迪慶州和西藏昌都地區三州一地輪流聯合定期舉行。屆時,美麗的玉樹草原上将會出現數萬頂帳篷,組成一座五彩缤紛的帳篷城。節日期間除了舉辦盛大的開幕式外,還會舉行獨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歌舞、服飾表演和驚險此及的賽馬、賽牛、馬術等民間體育表演。

賽馬節n

玉樹賽馬會是青海規模最大的藏民族盛會。作為傳統娛樂活動,可以追溯到吐蕃時期。

玉樹人無論祭山敬神,迎賓送客,操辦婚事,都離不開賽馬。屆時藏族群衆身着鮮豔的民族服裝,将各自的帳蓬星羅棋布地紮在結古草原上,參加賽馬、賽牦牛、藏式摔交、馬術、射箭、射擊、民族歌舞、藏族服飾展示等極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盛夏的玉樹草原,整個玉樹地區從村到鄉、從鄉到縣都會開展規模不等的賽馬等文體活動。

規模最大的還是玉樹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每年7月25日舉辦的全州性傳統賽馬會,為期一周,地點一般在結古鎮西邊的紮西科草原。屆時,會場周圍幾公裡搭滿了各種各樣五彩缤紛的帳篷,遠遠望去,如同一座獨具風情的帳篷城。上萬頂帳篷組成的五彩缤紛的帳篷城、康巴藏族潇灑漂亮的民族傳統服飾和馳名中外的玉樹歌舞,構成了玉樹賽馬會的三大奇觀。

賽馬會的主内容有跑馬射箭、乘馬射擊、跑馬拾哈達、跑馬倒立、跑馬懸體等馬術表演。還有遠距離跑馬賽、走馬賽、牦牛賽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傳統歌舞、民族服飾表演和寺院跳神等表演項目。

名優特産

八吉祥徽紀念品

藏語稱“紮西達傑”即寶傘(庇護萬物)、金魚(自由與解脫)、寶瓶(功德圓滿)、妙蓮(不染塵俗)、右旋白螺(佛音)、盤長(佛教教義貫穿始終)、勝利幢(佛法力量)。據傳它們依次代表如來佛的頭、眼、喉、舌、牙、心、身和足。

唐卡

唐卡亦稱布畫,是将佛畫用移緞裝裱成佛合狀後懸持挂供養的卷軸畫,藏語原意為“平坦寬廣”之意,即平面畫。唐卡這種繪畫形式起源于何時,由于受藏族有史記載的曆史隻始于吐蕃王朝建立初期的影響。目前尚無确切定論,有待進一步詳考,但就藏族繪畫藝術的起像而言,其曆史下線至少可以追溯至吐蕃王統一前,距今已有4500至5000年的藏東河谷區以昌都,“卡諾”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其上線則可上溯到距今一萬年左右。

在藏區各地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骨器等器物上的紋飾的雕刻,各地發現的無以數計的遠古刻繪岩畫是藏民族創造的最古老、最原始的藝術作品,并由此開啟了藏族美術發展曆史的輝宏篇章。

藏家銀器

銀器可分為四類,生活用品、首飾、服裝飾品和宗教用具等。生活用品有銀碗、銀勺、銀筷、酒具、銀壺、銀盤等30餘種;首飾有銀耳墜、耳環、發卡、銀項鍊、戒指、手镯、發箍等40餘種;服裝飾品有銀飾刀具、銀盾、奶鈎、帶環、腰盤、腰牌、針線盒等大20餘類;宗教用品有酥油燈、淨水壺、平安頂、銀塔、銀帽、護身佛龛、鎖呐、喇叭等40餘種。

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又叫蟲草,是一種名貴神奇的藥材,前人對蟲草曾有“一物競兼動植”兩性的記載。它真實地麥角菌科植物,的謂出,是一種名叫草蝙蝠蛾的幼蟲。所謂草是寄生在蟲子頭頂上的一株菌類植物的菌體。也可以說冬蟲是受真菌感染而死的蟲體。夏草是寄生在蟲子頭上的真菌座,蟲草生長在3800——5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帶。營養藥用價值物高。

蟲草在青海地區主要産地,玉樹、果洛、黃南、海南、海北州均有土産,由于玉樹地區蟲草體大粗壯,質量優并而著稱。

自然災害

2010年4月14日08:52,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發生7.1級地震,這次地震主要發生在玉樹州的州府所在地——玉樹縣結古鎮。

2010年4月14日9點25分,青海省玉樹縣再次發生6.3級地震,震源深度30公裡。

第一次地震

發震時刻:2010-04-14 05:39:57

震級(M):4.7

緯度(33.1°),經度(96.6°)

深度(千米):6

參考位置: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

第二次地震

發震時刻:2010-04-14 07:49:40

震級(M):7.1

緯度(33.1°),經度(96.6°)

深度(千米):33

參考位置: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

第三次地震

發震時刻:2010-04-14 09:25:17.8

震級(M):6.3

緯度(33.1°),經度(96.6°)

深度(千米):30

4·14玉樹地震地點

參考位置: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

地震類型:青海本次地震屬于強烈的淺源性地震

餘震

據中國地震台網中心預報部主任劉傑介紹,截止2010年4月14日下午14時,青海玉樹縣7.1級地震發生18次餘震。截至15日23時,地震監測部門一共記錄到的餘震總數為890個。其中,3.0級以上餘震9個,6.0-6.9級地震1個,4.0-4.9級地震3個,3.0-3.9級地震5個。

傷亡情況

從青海玉樹抗震救災指揮部獲悉:截至2010年4月4月20日下午17時,地震造成2064人遇難,失蹤175人,受傷12135人,其中重傷1434人。

支援情況

青海玉樹地震發生以來有關省份積極支持玉樹地震災區抗震救災,截至2010年4月4月16日15時,共向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捐贈16950萬元。“情系玉樹,大愛無疆——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特别節目”20日晚在中央電視台1号演播大廳舉行。據統計,這台募捐晚會共募得善款21.75億元人民币。

全國哀悼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青海玉樹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10年4月21日舉行全國哀悼活動,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

災後重建

2010年7月10日,“玉樹地震災後恢複重建萬人誓師大會”在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鎮隆重舉行,災區首批200多個災後重建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标志着玉樹災後重建大幕正式開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