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參

玄參

玄參科玄參屬植物
玄參(學名: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是玄參科、玄參屬植物。高大草本,可達1米餘。支根數條,紡錘形或胡蘿蔔狀膨大,粗可達3厘米以上。莖四棱形,有淺槽,無翅或有極狹的翅,無毛或多少有白色卷毛,常分枝。葉在莖下部多對生而具柄,上部的有時互生而柄極短,柄長者達4.5厘米。花序為疏散的大圓錐花序,由頂生和腋生的聚傘圓錐花序合成,長可達50厘米,但在較小的植株中,長不及10厘米,聚傘花序常2-4回複出,花梗長3-30毫米,有腺毛;花褐紫色,花萼長2-3毫米,裂片圓形,邊緣稍膜質。蒴果卵圓形,連同短喙長8-9毫米。花期6-10月,果期9-11月。[1]玄參為中國特産,是一分布較廣,變異較大的種類,産河北(南部)、河南、山西、陝西(南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貴州、四川。生長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竹林、溪旁、叢林及高草叢中。玄參的幹燥根為常用中藥,性微寒,味甘、苦、鹹。有涼血滋陰、瀉火解毒之效。用于熱病傷陰、舌绛煩渴、溫毒發斑、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癰腫瘡毒等症。
  • 中文名:玄參
  • 拉丁學名: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
  • 别名:元參、浙玄參、黑參、重台、鬼藏、正馬、鹿腸、端、玄台
  • 界:植物界
  • 亞界:
  • 總門:
  • 門:被子植物門
  • 亞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
  • 超目:
  • 目:管狀花目
  • 亞目:
  • 科:玄參科
  • 亞科:玄參科
  • 族:
  • 亞族:
  • 屬:玄參屬
  • 亞屬:
  • 組:
  • 亞組:
  • 種:玄參
  • 亞種:
  • 變種:
  • 品種:
  • 分布區域:
  • 命名者及年代:Hemsl.,1890
  • 保護級别:
  • 英文名:Figwort Root
  • 分布:東北、華北及山東、江蘇、河南等

植物學史

玄參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名醫别錄》載“其莖微似人參,故得參名”,并稱“根甚黑”。《圖經本草》載“二月生苗。葉似脂麻對生,又如槐柳而尖長有鋸齒。細莖青紫色。七月開花青碧色。八月結子黑色。”及其“衡州玄參”之附圖即為玄參

形态特征

高大草本,可達1米餘。支根數條,紡錘形或胡蘿蔔狀膨大,粗可達3厘米以上。莖四棱形,有淺槽,無翅或有極狹的翅,無毛或多少有白色卷毛,常分枝。葉在莖下部多對生而具柄,上部的有時互生而柄極短,柄長者達4.5厘米,葉片多變化,多為卵形,有時上部的為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基部楔形、圓形或近心形,邊緣具細鋸齒,稀為不規則的細重鋸齒,大者長達30厘米,寬達19厘米,上部最狹者長約8厘米,寬僅1厘米。

花序為疏散的大圓錐花序,由頂生和腋生的聚傘圓錐花序合成,長可達50厘米,但在較小的植株中,僅有頂生聚傘圓錐花序,長不及10厘米,聚傘花序常2-4回複出,花梗長3-30毫米,有腺毛;花褐紫色,花萼長2-3毫米,裂片圓形,邊緣稍膜質;花冠長8-9毫米,花冠筒多少球形,上唇長于下唇約2.5毫米,裂片圓形,相鄰邊緣相互重疊,下唇裂片多少卵形,中裂片稍短;雄蕊稍短于下唇,花絲肥厚,退化雄蕊大而近于圓形;花柱長約3毫米,稍長于子房。蒴果卵圓形,連同短喙長8-9毫米。花期6-10月,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玄參喜溫、喜濕,在年平均氣溫14.5-17℃的地區生長良好。對土壤的适應性較強,但以疏松、含腐殖質較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為佳。 生長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竹林、溪旁、叢林及高草叢中。

分布範圍

玄參為中國特産,是一分布較廣,變異較大的種類,産河北(南部)、河南、山西、陝西(南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貴州、四川。

生長習性

玄參種植于秋季,地上部生長時間為3-11月,220-240天,要求有效積溫為5885℃,降雨量為1276毫米。芽頭繁殖栽種後,于翌年春3月中旬開始萌芽,5月初可全面封行,玄參進入6月底開始抽薹開花,10月底逐漸進入枯萎階段。完成一個生長周期可研分為4個階段:①萌芽期(3月中下旬至5月):3月中下旬氣溫開始升高,平均氣溫為12-13.6℃,此時開始發芽出苗;②旺盛生長期(5-7月):玄參植株生長速度随着氣溫升高而逐漸加快,5-7月平均氣溫達20-27℃,萌發後生長較快,肥水合适時5月即可全面封行,進入6月底開始抽薹開花,此時在地上部生長發育達高峰期,根部的生長也逐漸加快;③塊根膨大期(8-9月):根部生長發育的最适合氣溫是21-26℃,在8-9月平均氣溫21-26℃是玄參根部生長的最佳時期,此時根部明顯增粗增重,水分供應充分,根部生長更快,産量亦高;④停滞期(10-11月):10月後氣溫逐漸下降,植株生長速度緩慢,直至11月地上部枯萎。

繁殖方法

玄參繁殖方法主要有子芽繁殖、種子繁殖為和分株扡插繁殖。但主要以子芽繁殖為主,用種子繁殖率低。對于選好的健壯芽頭在在栽培前必須進行處理,通常,用多菌靈500倍液或者用退菌特1000倍液浸種3-6小時。試驗芽頭消毒的出苗達98%,而且苗旺,未消毒的芽頭出苗90%。

子芽繁殖

子芽繁殖根據地區和氣候的不同分為冬種和春種。栽培前先挑選無病、粗壯、潔白的子芽留種,按行距40-50厘米、株距35-40厘米開穴,穴深8-10厘米,每穴1個芽頭,芽朝上。冬種于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栽種,春種與2月下旬至4月上旬栽種。采用單壟種植模式:55厘米寬開畦起壟,壟寬25厘米,溝寬30厘米,株距25厘米,即72750株/公頃;采用寬壟雙行種植模式:80厘米寬開畦起壟,壟寬50厘米,溝寬30厘米,株距33厘米。采取雙行丁字錯穴栽植,即834株/公頃;采用廂栽平作模式:1.3米寬開廂,廂寬1米,溝寬30厘米,行株距25厘米×33厘米,即93000株/公頃。

種子繁殖

種子繁殖有春播和秋播兩種。秋播時幼苗于田間越冬,翌年返青後适當追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1年即可收獲。與秋播不同,春播宜在早春将種子播種到陽畦中進行育苗,至5月中旬苗高5-6厘米後定植,當年可收獲。 

分株與扡插繁殖

分株與扡插繁在玄參栽培種采用較少。分株的植株栽後成活快;扡插的植株要生新根,成活慢,但是成活後長勢好,特别根的發育好且根多粗大。7月份用嫩枝進行扡插成活率可達75%,第3年收獲,産量高。扡插繁殖可以作為玄參擴大繁殖,增加生産面積。提高産量的輔助繁殖方法。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玄參喜溫暖濕潤氣候,抗肥水、抗旱等能力較強,較耐寒,莖葉能經受輕霜。玄參适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南北方均可生長,平原、丘陵以及低山地均可栽培,高、低海拔對玄參的生長影響不顯著,玄參一般種植在低海拔(600米)地區,但也有少數高海拔(1200米)地區種植,但是積水容易造成根部腐爛而減産。沙質壤土、腐殖質多、肥沃的、土層深厚、結構良好、排灌方便的土壤有利于生長,粘土、排水不良的低窪地不宜種。玄參吸肥力強,病蟲害多,忌連作。

根據玄參生物特性,玄參對土壤要求不嚴,海拔高低對玄參的生長影響也不顯著,綜合考慮選擇,平原、丘陵以及低山地均可栽培。玄參是深根植物,在選地時應該選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為最佳。不宜選擇土質粘重、排水不良的低窪地,當土壤過于粘重、排水不良時,植株生長緩慢,根部易發生腐爛而減産。選擇好地後進行深翻,施以足量的基肥,在配以适當的磷肥鉀肥。深耕最玄參意義很大,通常深耕25厘米,整平、精耕細作後,做1.2-1.4米寬平畦。玄參的種植區早期施肥種類以土雜肥、過磷酸鈣為主,後期有以有機肥、土雜肥、草木灰為主再配以過磷酸鈣、硫酸氨等化肥。

田間管理

生長期中,從4-6月時行中耕除草3-4次。除施足基肥外,在6月中旬再追肥、培土,防止倒伏。幹旱時須灌溉,使土壤濕潤;多雨積水應及時排水。南方在開花期要将頂部花序摘除,促進根産膨大。

病蟲害防治:病害有斑枯病,可清潔田地,實行輪作,增施磷鉀肥。發病初期用1:1:100波爾多液噴灑3-4次,進行防治。白絹病,可實行輪作,拔除病株、病空用石灰水消毒,選用抗病和無病子芽,用哈茨木霜進生物防治。蟲害有棉紅蜘蛛,在發病初期噴波美0.2-0.3度石硫合劑防治。蝸牛可人工捕殺,或噴灑1%石灰水。

采收加工

采收

适時和合理采收中藥材,關系到中藥品質優劣,藥物的采收也對臨床療效有一定的影響,不失時機的采收,才能做到藥性強、療效好。玄參于11月中旬莖葉枯萎時采收。過早采收,根莖内幹物質積累不充分,質嫩,折幹率低,品質差。過遲采收,根莖上長出新芽,消耗了養分,影響産量和質量。收獲選晴天進行,将全株挖起,抖去泥沙,掰下根莖和子芽,将玄參根莖運回潔淨室内散堆晾放,急待加工。将子芽妥善運回晾放留種,嚴防碰傷或污染。

加工

玄參收獲後,将塊根攤放在曬場曬4-6天,經常翻動,使塊根受熱均勻,每天晚上堆積起來,用物蓋好,不要受凍,受凍後會使塊根空心,影響質量。曬到半幹狀态時,修剪節頭和須根,再堆積4-5天,然後再曬。經過反複堆曬,直至内黑身幹。随着現代技術的發展,在陰幹、曬幹和烘幹等傳統幹燥方法的基礎上,已經發展已經出現一些新興的幹燥方法,主要有遠紅外幹燥法、微波幹燥法、真空冷凍幹燥、高壓電場幹燥法等。

病蟲防治

玄參容易被多種病蟲危害,造成産量減産,經常發生的蟲害有:棉紅蜘蛛、蝸牛;病害有:斑枯病、葉斑病、白絹病。

病害

斑枯病

危害症狀:斑枯病病4月中旬發生,6-8月發病較重,直到10月為止。

防治方法:玄參收獲後,采集殘株落葉集中燒毀,減少越冬病源;實行輪作: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增強抗病力;發病初期噴:1:1:100波爾多液,連續噴3-4次。

葉斑病

危害症狀:葉斑病病于4月中旬開始發生,5-6月較重。7月後因氣溫上升病情逐漸減輕。高溫多濕容易發病,同時發病與否、輕重程度還與土質、施肥情況、管理條件等因素。

防治方法:玄參收獲後,清除田間殘株病葉,減少越冬病原菌;同時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中耕除草,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增加抗病力;從5月中旬開始,噴曬波爾多液(1:1:100),每隔10-14天施用1次,連續噴4-5次。

白絹病

危害症狀:白絹病又名“白糖爛”,危害根部。一般發病于4月下旬,7-8月較重,9月停止。

防治方法:實行輪作;拔除病株,在病穴内用石灰水消毒;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抗病力;選用無病子芽。

蟲害

蝸牛

危害症狀:蝸牛舔食玄參嫩葉或者咬斷嫩莖而阻礙植株生長。3月中旬發病,4-5月較重。

防治方法:通常可以進行清晨人工捕殺;5月間及時中耕除草。清除底面雜草;噴曬1%石灰水。

棉紅蜘蛛

危害症狀:棉紅蜘蛛通常在葉背面吸食葉汁,受害葉片出現白色斑點,嚴重時葉片全部變紅、卷縮、幹枯脫落,影響植株正常生長,嚴重甚至幹枯死亡,減少産量。5月下旬開始,7月下旬到8月中旬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在栽種前可以用600-800倍三氯殺螨砜每畝75-100千克噴曬。

主要價值

玄參的幹燥根為常用中藥,性微寒,味甘、苦、鹹。有涼血滋陰、瀉火解毒之效。用于熱病傷陰、舌绛煩渴、溫毒發斑、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癰腫瘡毒等症。玄參根中含微量揮發油、植物甾醇、油酸、亞麻酸、硬脂酸、糖類、左旋天冬酰胺及生物堿。藥理實驗表明有降壓、抗菌、降血糖及解熱作用

上一篇:震川先生集

下一篇:大鳄魚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