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偉

特偉

中國動畫藝術家
特偉原名盛松,祖籍廣東中山,1915年8月22日出生于上海。特偉生前為中國民族動畫電影事業奮鬥幾十載,創作了《驕傲的将軍》《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山水情》等家喻戶曉的動畫精品,在動畫電影領域取得諸多成就,屢獲國際國内獎項。1935年後曾專門從事國際時事漫畫工作。太平洋戰争爆發後返回内地,在桂林、重慶等地參與舉辦《香港的受難》畫展。[1]1944年在雲南參加抗敵演劇第五隊。1945年後在雲南任中學教師。1947年再度去香港,參與組織人間畫會,同時在《群衆周刊》上連載長篇漫畫《大獨裁者》。他曾創作了《驕傲的将軍》、《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山水情》等家喻戶曉的動畫精品
    中文名:特偉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出生地: 畢業院校: 職業:美術片導演 代表作品:小蝌蚪找媽媽,驕傲的将軍,山水情 主要成就:“中國學派”的創始者

導演作品

1951年:小鐵柱(與方明合作)

1953年:采蘑菇

1954年:好朋友

1956年:驕傲的将軍(與李克弱合作)

1960年:小蝌蚪找媽媽(藝術指導)

1963年:牧笛(與錢家駿合作)

1976年:金色的大雁(與沈祖慰合作)

1984年:金猴降妖(與嚴定憲、林文肖合作)

1988年:山水情(與閻善春、馬克宣合作)

作品獎項

他的代表作是《好朋友》、《驕傲的将軍》、《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和《金猴降妖》等。其中《驕傲的将軍》是中國美術片民族化的開端;而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則開辟了一種新的美術片樣式,于1961年獲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1964年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78年獲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國際動畫片電影節一等獎,1981年獲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國際兒童和青年節二等獎;《牧笛》1979年獲丹麥顧登塞國際童話電影節金質獎;《金猴降妖》1986年獲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1989年獲美國第屆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動畫故事片一等獎;水墨動畫片《山水情》于1988年獲首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大獎、1989年獲第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廣播電影電視部1988年優秀影片獎,第一屆莫斯科國際少年兒童電影節勇與美獎,保加利亞第六屆瓦爾納國際動畫電影節優秀影片獎;1990年獲加拿大第十四屆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獎。為表彰其美術電影藝術創作的成就,1989年第一屆中國電影節組織委員會授予中國電影節榮譽獎。

泰鬥逝世

上海美影廠首任廠長、中國水墨動畫創始人特偉(盛特偉)于2010年2月4日13時45分在華東醫院病逝,享年95歲。新浪娛樂獲悉,美影廠今日已向上海媒體正式公布了該消息。

新浪娛樂今日從上海媒體處得知,美影廠于下午向上海媒體發放了特偉去世的消息,特偉于今日下午13時45分在華東醫院因呼吸衰竭去世。關于追悼會的情況,則暫時還沒确定。

特偉是中國著名的美術片導演,力主創新及民族化道路,是中國水墨動畫片的創造者之一。他于1957年建成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并任首任廠長。特偉的代表作包括《小蝌蚪找媽媽》、《驕傲的将軍》、《牧笛》等。其中《驕傲的将軍》是中國美術片民族化的開端;而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則開辟了一種新的美術片樣式,曾獲得國際電影節上多個獎項。他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動畫界唯一獲得國際動畫學會(ASIFA)終生成就獎的藝術家。

中國水墨動畫鼻祖

他讓齊白石的畫“動”了起來

盛特偉原名盛松,曾用筆名公木,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上海灘漫畫界頗負盛名的骁将,以針砭時弊的諷刺漫畫見長。因在香港發表長篇漫畫《大獨裁者》風靡一時,被電影界領導袁枚之點名由香港返回大陸參加東北電影制片廠(今長影)動畫廠的籌建工作。日本動畫名家方明、新四軍《解放畫報》主編靳夕成了他的左右兩臂得力助手。五十年代初他們由夏衍從長春喚回上海,在上海這個中國電影的大本營成立了美術電影制片廠。

1960年1月,陳毅副總理參觀中國美術電影展覽會後提出:“你們能把齊白石的畫動起來就更好。”這個建議與當時藝術家們的想法不謀而合。美影廠的藝術家們早就希望打破傳統動畫“單線平塗”的單一模式,他們希望能把中國的水墨畫搬上銀幕。盛特偉當時任上影廠的廠長,一同參與試驗。

通過反複探索,終于解決了墨韻技巧的效果,集體創作出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看特偉的水墨動畫片好像打開一本素雅的國畫畫冊後,一幅幽靜的荷塘小景淡淡推入,古琴和琵琶樂聲悠揚,共同勾畫出優美抒情的水墨世界。這是動畫民族化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嘗試,同時也是世界動畫界的一個裡程碑。當時許多外國人看到水墨動畫片之後簡直驚呆了,他們稱這是中國真正的第五大發明。

1981年特偉在日本京都舉辦中國水墨動畫展,日本動畫愛好者紛至沓來,紛紛驚歎于中國的水墨動畫。就連日本動畫藝術的鼻祖手冢治蟲也表示,特偉的水墨動畫使他受益匪淺。

而《牧笛》、《山水情》、《小蝌蚪找媽媽》等水墨動畫,也多次在國内外獲得大獎,特偉本人也因此榮獲世界動畫學會ASIFA所授予的“終身成就獎”,他也是中國影壇唯一獲此殊榮的人。

早年辍學鐘情漫畫專攻諷刺

1915年的農曆七月十二日,上海一個普通家庭裡又誕生了一個兒子,來自珠海南溪村的父親當時在律師事務所當翻譯,或許想讓兒子像松樹那樣茂盛成長,給他起名叫“盛松”。小時候的盛松家境富庶,他酷愛連環畫,上小學的時候就臨摹連環畫《三國志》、《水浒傳》中的人物形象。13歲那年,因父親事業走下坡路,盛松在初中二年級時就辍學了。

特偉獲ASIFA終身成就獎

由于對人物素描頗有興趣,辍學後的盛松就經常跑到城隍廟人像畫館門口,偷着學藝,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很快就掌握了碳素畫人像的技術,并開始臨摹放大照片。後經友人介紹,他來到廣告畫社當學徒,以此掙更多錢養家糊口。

此後,盛松先後當過制藥廠和博物館的職員,但都難以立足。這時,他對漫畫産生了濃厚興趣,工作之餘筆不離手,大量作畫,并向報社投稿。一幅名為《中西科學之比較》的漫畫就是盛松在報刊發表的處女作。這一階段他的作品題材還是比較雜:社會生活、政治諷刺等都有。在大他4歲的本家侄子盛家倫的建議下,盛松逐漸以國際時事作為主要漫畫題材。“特偉”就是1936年他決定專畫時事漫畫、國際漫畫時改用的筆名,一直沿用至今,以至于幾乎沒人記得他原來的姓氏了。

抗戰宣傳在硝煙中創作漫畫

随着抗日戰争的開始,漫畫家葉淺予、張樂平、特偉等八人成立了救亡漫畫宣傳隊,在周恩來和郭沫若的指導下,從事漫畫宣傳抗戰工作。

抗戰期間群衆在看漫畫宣傳隊的作品

1940年初,由特偉領隊的漫畫宣傳隊從桂林轉移到重慶,繼續出版了三期《抗戰漫畫》。後因通貨膨脹經費困難,漫畫宣傳隊于1941年皖南事變後宣布解散。1941年和1942年,特偉在香港出版了兩本漫畫選集,即《特偉諷刺漫畫集》和《風雲集》,是他在抗戰期間的代表作品。

創辦美影水墨動畫震驚世界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特偉受命到上海籌建美術電影制片廠。他從長春接管了一批電影器材,連同制作動畫片的日本技術人員一起來到上海。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就是這樣起步的。

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成立後,特偉把三十年代制作《鐵扇公主》動畫片的萬氏兄弟請來,拍成了聞名于世的《大鬧天宮》。此後,特偉又制作了兩部自己的動畫創作:《驕傲的将軍》和《牧笛》。前者将中國京劇的臉譜、動作和唱腔引入了動畫片中,是民族元素與卡通片相結合的一次嘗試;而後者則是将水墨畫引進了動畫片,是中國的創舉。此前他們還創作了短片《小蝌蚪找媽媽》,尋找到了能夠在透明的膠片上做出水墨灑在宣紙上的渲染效果。

這部《牧笛》以其獨有的東方情趣和水墨美感,驚動了世界動畫界。八十年代,特偉訪問美國迪斯尼廠時,被那裡的動畫藝術家圍住,要他解答如何把水墨弄上膠片并呈現墨滲淋漓的效果?他稍作解釋而未将他們的技術機密道出。

除這2部作品之外,美影廠在特偉的主持下,還推出了許多佳作,如《哪咤鬧海》、《金猴降妖》、《天書奇譚》等。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自1957年成立以來在國外榮獲過200多個大小獎項。

趣聞轶事

赢玻璃球看電影當西服聽音樂會

青少年時期的特偉,很愛看電影,最多的時候一個月看了29部電影,當口袋裡沒錢時,他就靠打玻璃彈子赢人家幾個小錢,等湊夠了錢他就會立刻跑到電影院裡。當然,在現代人眼裡偶爾看看電影是一種莫大享受,但在那個年代裡特偉是傾其所有,這顯然就屬于一種癡迷了。

青年時期的特偉,又開始酷愛音樂,上海工部局下面有一個交響樂團,樂手多為洋人,他們每周舉行一次音樂會,特偉是每場必到。如果一時口袋裡掏不出錢,他便會将出客的一套西服當掉而買票進去,一場也不願拉掉。

史海鈎沉

特偉取名自盛家倫小說

特偉原名盛松,曾經将“松”字拆為“公木”作筆名。上世紀三十年代頭幾年,“盛公木”又被改成了“特偉”。若幹年後許多朋友紛紛猜測“特偉”作為筆名的緣由,而特偉本人卻常常是不置可否,他甯肯讓别人猜去也不輕易點破。于是乎就有了“特偉出于對英國漫畫家大衛羅的崇拜,故取其名的諧音”這一版本。

特偉長子盛大龍通過特偉的現夫人賈梅方得知,特偉曾向她透露:才子盛家倫曾經寫過不少小說,但是他從未發表過那其中的任何一部,為何如此至今還是個謎。特偉在他當時正寫作的某一部小說中看到一位主人公的名字叫特偉,于是就向盛家倫商量借名一用,說是“到期歸還”。

茅盾為《小蝌蚪找媽媽》題詩

當《小蝌蚪找媽媽》上映之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時任文化部長的茅盾在觀看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後,欣然命筆題詩道:“白石世所珍,俊逸複清新,榮寶擅複制,往往可亂真。何期影壇彥,創造驚鬼神。名畫真能動,潛翔栩如生。柳葉亂飄雨,芙蕖發幽香。蝌蚪找媽媽,奔走詢問忙。隻緣執一體,再三認錯娘。莫笑蝌蚪傻,人亦有如此。認識不全面,好心辦壞事。莫笑故事誕,此中有哲理。畫意與詩情,三美此全具。”

精神遺産

宮崎駿對水墨動畫推崇備至

受訪人:珠海資深動漫人士李甯平

記者:特偉的水墨動畫作品有怎樣的曆史意義?

李甯平:《牧笛》、《驕傲的将軍》、《小蝌蚪找媽媽》等這批作品,可以說是中國動漫史上的一座裡程碑。這些作品對于80後、90後的人來說都比較陌生,但對于我們60後、70後的一代人來說,是看着這些動畫長大的。

這些作品當時在國際上也曾引起了轟動,多次獲得國際大獎。這是中國水墨畫首次被運用到動畫影片之中,人們第一次看到了會動的水墨畫。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影片曾在日本動漫界引起轟動,日本的動漫鼻祖手冢治蟲以及宮崎駿都對水墨動漫推崇備至。抗戰期間,手冢治蟲在上海看到了動畫片《鐵扇公主》後大為贊歎,此後便将動漫引入了日本,創作了《鐵臂阿童木》。因此手冢治蟲也承認,日本動漫起源于中國,隻是日本将其發揚光大了。

抗戰漫畫順應當時的大衆水平

受訪人:珠海地方志辦公室何志毅

記者:特偉在抗戰期間從事的漫畫宣傳隊,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何志毅: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漫畫還是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這種從國外傳入中國的繪畫形式,以其通俗易懂和風趣幽默的特點,很快就成為大衆喜聞樂見的一種宣傳形式。特偉及其在抗戰期間從事的漫畫宣傳隊,以漫畫的形式宣傳抗戰,順應了當時大衆文化水平較低的國情,對抗戰宣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特偉的動畫具鮮明的民族特色

受訪人:古元美術館館長包澤偉

記者:特偉對于中國動漫事業有怎樣的貢獻?

包澤偉:特偉是我國老一輩的漫畫家,他為我國的動漫事業特别是美術電影做了很大的貢獻,因此他在漫畫界的影響一直是很大的。

特偉作品的藝術形式非常靈活,敢于創新,往往不拘泥于某一種形式。比如他在上影廠制作的多部水墨動畫電影,就結合了中國水墨畫,是動漫界的一大創新。因此他的作品與歐美和日本動漫都有顯着的區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受到更多觀衆的喜愛。

爸爸很喜歡俄作曲家格林卡

受訪人:特偉長子盛大龍

記者:師從西方漫畫的特偉,為何能創作出中國特色的水墨動畫?

盛大龍:在我少年時期特偉曾經跟我說過,他非常喜愛俄國的作曲家格林卡。在他這樣的推介之下,我後來也開始漸漸喜歡起格林卡的音樂作品,比如《魯斯蘭與柳德米拉》的序曲。再到後來,由喜愛作品到喜愛其人,這讓我終于弄清了格林卡這位作曲家,原來他就是第一個做到将俄羅斯音樂民族化的作曲家,這位愛國音樂家日後被全世界公認為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奠基人。

通過這樣一種回顧和發現,我相信特偉從前喜歡格林卡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格林卡他正是一個民族化的探路人,共同的情懷讓特偉将格林卡視為自己的榜樣,這恐怕也應當是情理中的事情。這一早期印象和推論,似乎可以佐證特偉的這種民族化情懷。

人物評價

人文觀察

他是中國動漫的遠年輝煌

上個月,“蠟筆小新之父”臼井儀人墜崖身亡,引起了“70後”、“80後”幾代青年的廣泛追思。有人說,懷念他是因為他的卓越貢獻和天才創意。有人說,懷念他是借此懷念逝去的美好童年。

動畫片與電影一樣,都誕生在19世紀末的法國,但法國人的創造性激情似乎并沒有帶來産業的興盛,動漫在後繼者美國和日本那裡都成為龐大的産業。

在東方的中國,動畫片要晚了半個多世紀,即便是在這半個多世紀後,中國動漫的起步也極為艱難,因為1950年代的中國,正處于狂熱中,幾乎說不上任何原創。就在這樣的單一環境中,人到中年的上海美術電影廠廠長盛特偉,卻創造了奇迹:他把傳統的中國水墨畫法引用到動畫片制作中,拍攝了《小蝌蚪找媽媽》這樣優秀的作品。“優秀”并非我自己的觀感,而是當時特别是後來國際動漫界對它的評價。

盛特偉的才華,與自己家族有關———著名音樂家盛家倫是他的侄子;更與時代有關,在他成長的青少年時期,廣州與上海,都是東方的文化中心,傳媒發達,以之為載體的漫畫事業也很有水準。1930年代,上海《世界知識》雜志,經常轉載英國著名國際時事漫畫家大衛?羅的作品,年輕的盛特偉也在這個領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被稱為“中國的大衛?羅”,但他不喜歡這樣的“頭銜”。

從漫畫到動漫,從本土到國際,盛特偉92歲的一生也隻走完了某一程,所幸的是,他還健在,如今的中國動漫,初具氣象,如果能在傳統文化上深挖、在技術和市場上同步邁進,大有可為。這樣,耋耄老人或可興歎:“不圖今日複見漢官威儀。”

他人評價

《大鬧天宮》的原畫組組長、跟随特偉多年的嚴定憲導演:“動畫對于中國而言是一門外來藝術,早期在世界動畫領域隻有美國模式和蘇聯模式,明确提出要有中國自己的民族特色,這是很多人不敢想的,但特偉真正舉起了一面民族風格的大旗。”

參與《小蝌蚪找媽媽》《牧笛》等創作的上海美影廠資深攝影段孝萱:“特偉是我們尊敬的老廠長,也是手把手指導我的師傅,水墨動畫這樣的創舉,不能在我們這一代失傳。”

金複載:“老人主張‘不重複别人,也不重複自己’,他不願模仿,因此作品中充滿了個性、原創性以及獨立的藝術思維。這值得今天的中國動畫人深思。”

上海美影廠新銳導演施屹:“大家心目中的‘老伯伯’雖然走了,但他的在天之靈将感到安慰,水墨動畫不會後繼乏人。”

上一篇:王翠翹

下一篇:洪世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