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蜱

牛蜱

野蜱螨類蜱總科
牛蜱(niu pi)俗稱牛虱子,屬蜱螨類蜱總科的節肢動物,主要以附在溫血脊椎動物體上吸血為食,是人類和較低等的動物很多傳染病的重要媒介。[1]當哺乳類散發出的丁酸氣味刺激到幼蟲,幼蟲便會吸附于宿主。吸飽血後,幼蟲落地并蛻皮,成為8足的若蜱。若蟲也等待适當的宿主,吸飽血後又掉下來蛻皮變為成蟲。成蟲可耐饑3年之久。牛蜱大量吸血,分泌神經毒(使宿主麻痹),并傳播德克薩斯牛熱、微粒孢子蟲病、落矶山斑疹熱、兔熱病(tularemia圖萊裡熱)、出血熱和腦炎等疾病。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定多講究衛生,以免被牛虱子襲擊。
    中文名: 拉丁學名:The cattle ticks 别名: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 亞門: 綱: 亞綱: 目: 亞目: 科:野蜱螨類蜱總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有溫血動物的地方就有它的身影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牛蜱 别稱:牛虱子、草爬子、狗豆子、壁虱、扁虱

蜱蟲形狀

成蟲體分假頭和軀體兩部分。軀體橢圓形,表皮革質。未吸血時背腹扁平,體長2~10mm,雌性硬蜱飽血後有的可達30mm。螯肢長杆狀,外圍螯肢鞘,其末端具齒狀的定趾和動趾,用于切割宿主皮膚。

口下闆較發達,其腹面有縱列的逆齒,有穿刺與附着作用。須肢可見4節,末節有感受器,當吸血時須肢起固定和支柱作用。氣門1對,有氣門闆圍繞,位于足基節Ⅳ的前外側或後外側。足分基節、轉節、股節、胫節、後跗節和跗節,跗節末端具爪1對及爪墊(pulvillus)1個。足跗節Ⅰ背緣近端部具有哈氏器(Haller's organ),具嗅覺功能。

1.硬蜱假頭位于軀體前端,從背面可見。假頭基背面形狀呈矩形、三角形、六角形或梯形,因蜱屬而異。雌蜱的假頭基背面有1對孔區(porose area),在産卵時其分泌物附在卵表面起抑制氧化作用。口下闆的逆齒較發達。須肢第1節很短;第2、3節較長,形狀各異;末節短小,嵌生于第3節腹面亞前端的小凹陷内,其頂端有感覺毛。各節活動均不靈活。

軀體體表光滑。背面有盾闆。雄蜱盾闆複蓋着整個背面;雌蜱、幼蜱和若蜱的盾

闆僅複蓋背面的前部。盾闆上可有刻點或色斑。有些蜱屬具眼1對,位于盾闆的側緣。有的蜱屬在軀體後緣具方形的緣垛。軀體背面尚有各樣的陷溝。軀體腹面有圍繞生殖孔向後延伸的生殖溝。在肛門之前或之後有肛溝。前者稱前溝類硬蜱,如硬蜱屬;後者稱後溝類硬蜱,如其他蜱屬。雄蜱腹面可有骨闆,其數目因蜱屬而異。氣門闆寬闊,位于足基節Ⅳ的後外側,其形狀因蜱種而異。足基節上通常有距刺,爪墊通常較發達。

2.軟蜱假頭位于軀體腹面前部,從背面看不見。假頭基較小,一般為方形。雌蜱假頭基背面無孔區。口下闆的逆齒不發達。須肢各節均為長圓柱形,各節活動均靈活。軀體背腹面無大塊骨闆。體表呈皺紋狀、顆粒狀、乳突狀或有盤窩。多無眼,有的有眼1~2對,位于足基節Ⅰ、Ⅱ的外側。軀體腹面有生殖溝,肛門前後可有肛前溝、肛後中溝和肛後橫溝。氣門闆小,位于足基節Ⅳ的前外側。雌雄性外觀不易區分,雌蜱生殖孔呈橫溝狀,雄蜱為半月形。足基節無距刺,跗節爪墊退化或無。成蟲和若蟲的足基節Ⅰ、Ⅱ之間有基節腺的開口,基節液的分泌,有調節血淋巴水分和電解質的作用。

生長發育

發育過程有卵、幼蟲、若蟲和成蟲4期(圖19-4)。卵呈球形或橢圓形,直徑0.5~1.0mm,淡黃色至褐色,常堆集成堆。在适宜條件下卵經2~4周孵出幼蟲。幼蟲飽食後經1~4周蛻變為若蟲。硬

蜱若蟲隻1期,軟蜱通常為3~4期,多者可達5~8期,因種類或生活條件而異。若蟲飽食後經1~4周蛻變為成蟲。在自然條件下,硬蜱完成生活史所需時間可為數月、1年、2年或3年,因蜱種而異。當遇到不良環境産生滞育時,可使生活周期延長。如全溝硬蜱由3年延長至4~5年。多數軟蜱完成生活史需1個月至1年,在不适宜條件下延長至3~5年或更長。硬蜱壽命為幾個月至1年。吸血後壽命較短,雄蜱活月餘,雌蜱産卵後1~2周内死亡。軟蜱的成蟲由于多次吸血和多次産卵,一般可活5到6年,有些種類可活十幾年以至二十年以上。

生活習性

1.宿主和更換宿主的類型宿主包括許多陸生哺乳動物和鳥類,少數爬行類和極少的兩栖類。其中一些種類可侵襲人體。對宿主的專性程度因種類而異,有的僅限于1種宿主,有些種類限于某類群宿主,多數蜱種的宿主較廣泛,如全溝硬蜱的宿主包括206種哺乳動物和鳥類。蜱類在生活史中有更換宿主的現象,根據其更換宿主的次數可分為4種類型:①一宿主蜱,各活動期都寄生于同一宿主,雌蟲飽血後落地産卵,宿主為大型哺乳動物,如微小牛蜱;②二宿主蜱,幼蟲與若蟲寄生于同一宿主,而成蟲寄生另一宿主,有的蜱種各活動期都寄生在大型哺乳動物,如囊形扇頭蜱;有的成蟲寄生于大型哺乳動物,而幼蟲和若蟲多寄生于中小型哺乳動物,如殘緣璃眼蜱;③三宿主蜱,幼蟲、若蟲、成蟲分别寄生于3個宿主。多數種類的成蟲寄生于大、中型哺乳動物,而幼蟲、若蟲寄生于中小型哺乳動物,如全溝硬蜱、草原革蜱和亞東璃眼蜱等。有的種類各活動期均寄生于大型哺乳動物,如血紅扇頭蜱;另一些種類的各活動期均寄生于中小型哺乳動物,如草原硬蜱。90%以上的硬蜱為三宿主蜱;④多宿主蜱,幼蟲不更換宿主,各齡若蟲及成蟲需多次更換宿主。宿主多為中小型哺乳動物,軟蜱多為多宿主蜱。

2.吸血習性硬蜱各活動期僅吸血1次,多在白天侵襲宿主,吸血時間較長,通常幼蟲、若蟲和雌蟲吸血時間分别約需2~5、3~8和6~15天,飽食後增加體重分别為10~20、20~100和50~250倍,而雄蟲為1.5~2倍。

軟蜱幼蟲吸血1次、各齡若蟲需多次吸血。有些種類的幼蟲或1齡若蟲不吸血,而成蟲除少數蜱種不吸血外,需多次吸血。多在夜間侵襲宿主。吸血所需時間,幼蟲為數分鐘或數天,因蜱種而異;若蟲和成蟲為數分鐘至1小時左右。飽食後雄蟲體重增加為2~3倍,而幼蟲、若蟲及雌蟲為6~12倍。

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選擇性,一般在皮膚較薄,不易被搔動的部位。如全溝硬蜱寄生在人的頸部、耳後、腋窩、大腿内側、陰部和腹股溝等處。草原革蜱多寄生于牛的頸部肉垂處,綿羊的耳殼、頸部及臀部。波斯銳緣蜱多寄生在家禽翅下和腿腋部。

3.繁殖方式蜱類的聚集和交配的行為靠分泌的信息素來進行。多數後溝類雌性硬蜱在吸血時由盾窩腺釋放的性信息素來吸引雄蜱,哈氏器為感受器。雌、雄性硬蜱和軟蜱通過肛門排出聚集信息素,使蜱增加接觸機會,硬蜱對信息素的感受器為哈氏器,而軟蜱為須肢。

前溝類雄性硬蜱和軟蜱,由于精子細胞在若蟲期已發育成熟,故蛻出的雄蜱不需要吸血在栖息場所可進行交配;而多數後溝類雄性硬蜱需吸血後,待精子發育成熟方可在宿主體上進行交配。雄蜱一生可交配多次。

硬蜱一生隻産一批卵,飽血後在4~40天内連續将卵全部産出,一般産卵數百至數千個,有些蜱種可産卵2萬個以上,如亞東璃眼蜱産卵最多可達25388個。軟蜱一生産數批卵,每批産卵連續數日,每批可産卵50~200個,一生産卵可由數百至千餘個。蜱類除進行有性生殖外,某些硬蜱和軟蜱有孤雌生殖現象。

4.栖息與活動蜱類栖息在陸地各樣的自然景觀,不同蜱種的分布與氣候、地勢、土壤、植被和宿主等有關。硬蜱栖息與活動因種類而異,如全溝硬蜱,栖息于低溫高濕的針闊混交林帶,多聚集在小路兩旁的草尖及灌木枝葉的頂端等待宿主,每天在午後12~2時和下午6~8時活動;草原革蜱栖息在幹旱的半荒漠草原地帶,多攀登在草莖頂端等待宿主,整個白天均見活動;亞東璃眼蜱栖息在高溫低濕的荒漠地帶,多在地面活動,靠視覺主動尋覓宿主,整個白天均見活動;草原硬蜱栖息在洞穴内,在栖息場所尋覓宿主;而微小牛蜱栖息在農耕地區的牲畜圈舍中,多爬上牆壁、木樁尋覓宿主。軟蜱多生活在半荒漠和荒漠地帶,如乳突鈍緣蜱,通常栖息在中小型動物的洞穴、岩窟及住房的縫隙中;波斯銳緣蜱栖息于窩巢;拉合爾鈍緣蜱栖息于畜舍等。軟蜱多于夜間活動。蜱的活動範圍不大,一般為數十米。宿主的活動,特别是候鳥的季節性遷移,對蜱類的播散起着重要作用。

5.季節消長與越冬蜱在不同季節的活動,取決于其本身的發育類型以及自然條件。完成1代需時較短(2~3個月)的種類,其發育周期的季節現象不明顯,如微小牛蜱成蟲活動高峰為5月上旬、8月上旬和9月中、下旬。1年1代的種類,其活動期是随着季節而變化,如草原革蜱和亞東璃眼蜱的活動高峰,成蟲為4~5月,幼蟲和若蟲為6~8月。2年發育1代的種類,其季節的表現為成蟲和若蟲同時間大量出現,如嗜群血蜱的活動高峰,成蟲為5~7月,幼蟲6~7月,若蟲7~8月。3年發育1代的種類,各活動期的大量出現在季節上是相似的,如全溝硬蜱各活動期從4月中旬開始出現,成蟲5月達高峰,幼、若蟲活動為雙峰型(6月為主峰,9月為次峰)。同一蜱種的季節消長也因其分布的地理緯度不同而有差異。軟蜱中多數種類栖息在宿主的洞巢内,終年都可見活動。

當蜱遇到不良環境時出現滞育。其表現形式有:饑餓蜱不活動;成蜱在冬季叮咬在宿主體上不飽食;雌蜱在冬季飽食後到來年才産卵;秋季飽食的幼、若蜱延至來年春季繼續發育;秋天産的卵到來年才孵化等。影響滞育的因素主要有光周期、溫度等。

蜱多數在栖息場所越冬,硬蜱可在動物的洞穴、地表縫隙、土塊下、枯枝落葉層中或宿主體表越冬。軟蜱主要在宿主動物住處越冬。越冬蟲期因種類而異,有的各活動期均可越冬,如全溝硬蜱;有的以成蟲越冬,如草原革蜱和亞東璃眼蜱;有的以若蟲和成蟲越冬,如長角血蜱;有的以幼蟲和若蟲越冬,如殘緣璃眼蜱;有的以幼蟲越冬,如微小牛蜱。

主要種類

1.全溝硬蜱(1xodes persulcatus)盾闆褐色。軀體背面有緣褶。須肢為細長圓筒狀,假頭基腹面的耳狀突鈍齒狀。肛溝在肛門之前呈倒U字形,雌蜱足基節I具1細長内距,末端達到基節Ⅱ前部1/3,而雄蜱略超過基節Ⅱ的前緣。分布于東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甯夏、甘肅、新疆、西藏等地。

2.

(Dermacentor nuttalli) 盾闆有琺琅樣斑,有眼和緣垛;須肢寬短,假頭基矩形,足轉節I的背距短鈍。足基節Ⅳ外距末端不超出該節後緣。分布于東北、華北和西北等地區。

3.亞東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 kozlovi)體型較大,盾闆紅褐色,有眼和緣垛,須肢為長圓筒狀,第2節顯着伸長;足各關節的淡色環帶及背緣淡色縱帶較寬而明顯;盾闆上刻點稀少。頸溝較深較長呈斜溝形,雄性盾闆後中溝與後側溝之間的刻點稠密。氣門闆呈煙鬥狀。分布于吉林、内蒙古、山西、陝西和西北地區。

4.乳突鈍緣蜱(Ornithodoros papillipes)軀體橢圓形,前端逐漸細窄,體緣圓鈍,背面邊緣有緣褶。體表呈顆粒狀,前部及中部有幾對盤窩。肛後橫溝較直,與肛後中溝相交處幾乎成直角。分布于新疆。

疾病感染

蜱在叮咬吸血時多無痛感,叮咬部位可造成局部充血、

水腫,還可引起繼發性感染。某些硬蜱和軟蜱在吸血過程中涎液分泌的神經毒素可導緻宿主運動性纖維的傳導阻滞,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可導緻呼吸衰竭而死亡,稱蜱癱瘓(tick paralysis)。山東等地曾有人體病例報道。

1.俄羅斯春夏腦炎(Russian spring-summer encephalitis)又稱森林腦炎。病原體是遠東型腦炎病毒(Far-east strain encephalitis virus)。多種哺乳動物和鳥類是其貯存宿主,硬蜱為傳播媒介。病毒可經變态、經卵和經精細胞傳遞。人、獸因被感染性蜱叮咬而受染。我國北方傳播媒介主要是全溝硬蜱,其次是嗜群血蜱、日本血蜱、森林革蜱和邊緣革蜱,雲南傳播媒介為卵形硬蜱。本病分布于黑龍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和雲南的林區。

2.克裡米亞-剛果出血熱(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又稱新疆出血熱。病原體是克裡米亞-剛果出血熱病毒。大型草食性動物和野兔是其主要宿主,亞東璃眼蜱是主要傳播媒介,可經變态和經卵傳遞,經叮咬而感染宿主。該病分布于新疆。此外,在雲南、青海、内蒙古、四川等省、區的家畜血清中也檢出抗體。

3.北亞蜱媒斑疹傷寒(North-Asian tick-borne typhus)病原體是西伯利亞立克次體(Rickettsia sibirica)。多種齧齒動镂?渲?嫠拗?硬蜱和軟蜱為傳播媒介。能經變态和經卵傳遞,還可經精細胞傳遞。人被感染的蜱叮咬或蜱糞便污染皮膚傷口而感染。我國有黃鼠、田鼠等20餘種小型齧齒動物為其主要貯存宿主。草原革蜱是内蒙古和新疆的主要傳播媒介。邊緣革蜱、森林革蜱、粒形硬蜱和微小牛蜱等約10種蜱為個别地區的傳播媒介。此病分布于黑龍江、内蒙古、新疆、福建、廣東和海南等地區。

4. Q熱(Q fever)病原體是貝納柯克斯體(Coxiella burnetii)。牛羊為主要傳染源。主要感染途徑是經呼吸道或經消化道感染。硬蜱和軟蜱可為傳播媒介。在我國曾發現亞東璃眼蜱、鈴頭血蜱和微小牛蜱有自然感染。前2種蜱能經變态和經卵傳遞并經叮咬或經蜱糞傳播。我國有十幾個省、市、自治區證實有Q熱存在,内蒙古、四川、雲南、新疆及西藏等地區曾發生過暴發流行。

5.人埃立克體病(human ehrlichiosis)病原體屬埃立克體族(Ehrlichiae)的查菲埃立克體(Ehrlichia chaffeensis)和人粒細胞埃立克體(Human granulocytic ehrlichia),硬蜱為其傳播媒介。查菲埃立克體引起人單核細胞埃立克體病,人粒細胞埃立克體可引起人粒細胞埃立克體病。

6.萊姆病(Lyme disease)病原體是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 )。一些哺乳動物和鳥類為貯存宿主,硬蜱為其傳播媒介,能經叮咬傳播,可經變态和經卵傳遞,但以經變态傳遞為主。我國有黑線姬鼠、大林姬鼠等十餘種野生齧齒動物及牛、羊、狗等為其貯存宿主。全溝硬蜱确定為主要傳播媒介。國内有29個省、市、自治區有本病分布,内蒙古、新疆以及東北林區存在萊姆病自然疫源地。

7.蜱媒回歸熱(tick-borne relapsing fever)又稱地方性回歸熱。多種齧齒動物為其貯存宿主,鈍緣蜱為傳播媒介。病原體可經變态或經卵傳遞。通過蜱叮咬或基節液污染受損皮膚而感染。新疆有該病流行,病原體有兩種,南疆為波斯疏螺旋體(Borrelia persica),乳突鈍緣蜱為傳播媒介,北疆為拉氏疏螺旋體(B.1atyschevi),特突鈍緣蜱為傳播媒介。

8.細菌性疾病有些細菌性疾病是非專性蜱媒疾病,如土拉弗氏菌病、布魯菌病和鼠疫等,前兩者可通過蜱的叮咬或蜱糞污染傷口感染人。蜱能長期保存一些病原菌,并能經變态、經卵傳遞。如土拉弗氏菌,在邊緣革蜱體内可保存710天,草原革蜱可經變态傳遞。布魯菌在草原硬蜱體内可存活200天以上,銀盾革蜱能經變态和經卵傳遞。鼠疫耶氏菌可在草原硬蜱體内保存509天,并能經變态及經卵傳遞。故蜱在保存這些病的自然疫源地中起一定作用。

牛蜱是犬的主要外寄生蟲之一,它是昆蟲綱的節肢類動物,牛蜱看相十分惡心。蜱寄生于犬的皮膚表面,蜱的壽命長,産卵量多,是許多重要疾病(例如附紅細胞體病)的傳播媒介。通常牛蜱會在春夏季繁殖,卵和幼蟲會附在環境中,犬隻散步時它會爬上去開始吸血并傳播疾病。通常情況下,主人隻會在牛蜱吸血膨大後發現,才開始尋找治療方法,但是即使這個時候去除了牛蜱,犬隻卻很可能已經被牛蜱傳播了疾病。所以,要在牛蜱開始繁殖就做好寵物的防護,盡量避免牛蜱咬食寵物。

市面上有很多選擇滴劑、噴劑,沐浴都有,但是基本上國産的這類産品的有效成分都是有機農藥,而且沒有經過任何認證,所以都存在着短期或長期的危害,特别是很多成分有至癌的危險。比較安全有效的是使用一些正規廠家生産、經過國家認證(農業部注冊認證)的産品,即使進口的産品也隻有很少的幾個有農業部的認證(例如美國輝瑞公司生産的 大寵愛 滴劑)。建議寵物一定在要做這類防護工作,比如每月堅持使用滴劑,可以使犬隻血液中和皮脂腺内保持有效的血藥濃度,當牛蜱爬上去接觸到皮膚就會即可斃命。

1.環境防制草原地區采取牧場輪換和牧場隔離,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縫以防蜱類孳生;捕殺齧齒動物。

2.化學防制蜱類栖息及越冬場所可噴灑倍硫磷、毒死蜱、順式氯氰菊酯等,對家畜進行定期藥浴殺蜱。在林區使用煙霧劑滅蜱。殺蟲劑中加入蜱的性外激素與聚集激素可誘蜱而提高殺滅效果。

3.生物防制白僵菌、綠僵菌及煙曲黴菌等對蜱有緻死作用。跳小蜂産卵于蜱體内,待發育為成蟲緻使蜱死亡。

4.個人防護進入有蜱地區要穿防護服,紮緊褲腳、袖口和領口。外露部位要塗擦驅避劑(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揮發油),或将衣服用驅避劑浸泡。離開時應相互檢查,勿将蜱帶出疫區。

上一篇:黃金螺

下一篇:拉布拉多貴賓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