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陌生人

熟悉的陌生人

藝術學理論專有名詞
熟悉的陌生人,藝術學理論專有名詞,出自于别林斯基。
  • 中文名:熟悉的陌生人
  • 外文名:Familiar stranger
  • 定義:
  • 作家:茅盾
  • 釋義:典型人物;各人都有點像他,然而又不全像他;到處都可以碰見他,然而又不能錯認他是誰某

概念

著名作家茅盾說過:這種人物,他是生活中實在有的一位,面熟得很,我們的熟人們中間就有他的影子,都有一點像他;但并不是就是他。各人都有點像他,然而又不全像他;到處都可以碰見他,然而又不能錯認他是誰某。

含義

我們把典型人物稱之為“熟悉的陌生人”,這提法是正确的,它從典型人物的社會效應方面深刻地揭示了典型人物共性同個性的關系。一切典型人物都是鮮明、獨特的個性同集中、深刻的某種共性的統一。

“熟悉的陌生人”出自于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認為:每一個典型對于讀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為它來自生活,概括了讀者曾經感受和意識到的現實關系中的某些現象和規律,使讀者能從這一典型形象聯想到某些類似的人物來。如好多讀者在讀《阿Q正傳》時就感覺魯迅在罵自己,就屬于這種情形。

陌生,是因為有這樣個性特征的人似乎從來沒有過,是新對象、新生命,寄托着作家啟人深思、引人向往的審美理想,因而給人以新的美感滿足。“陌生”因而就是指文學典型具有鮮明、獨特、豐富的個性,具有獨特的心理活動、行為方式、語言特色等。如阿Q這個形象,讀者在生活中不可能見到,因為是魯迅用典型化手法創造出來的,是新鮮的獨特的,是古今惟一的獨創的“這個”。

文學典型的藝術魅力在于文學典型來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個性,又有共性。是一個“讀者熟悉的陌生人“。因而文學典型具有在一般社會功能基礎上更為明顯和重要的審美提升功能。

熟悉的陌生人,揭示了文學典型獨特審美價值的原因在于它的獨創性,在于它是鮮明獨特的個性與充分強烈的共性的完美統一。

黑格爾稱”熟悉的陌生人“”典型“為”這一個“或”這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