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毒蛇

無毒蛇

爬行綱有鱗目動物
無毒蛇,顧名思義,就是沒有毒的蛇。它們體内沒有毒腺,大多也不産生任何毒素。據《國家地理》雜志的統計,人類已知的蛇共2500餘種,其中無毒蛇為1500餘種,無毒蛇是至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蛇類群體,大多數無毒蛇的長度在50-200厘米之間。并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這些蛇在形狀,顔色和班紋上各不相同,這主要取決于他們的生活習性和栖息地。無毒蛇有堅固的牙齒,頭部多為橢圓形,尾部逐漸變細。他們殺死獵物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采用纏繞獵物的方法,使其窒息死亡;另一種是将獵物制服後吞下。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椎動物門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亞綱: 目:有鱗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世界各地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無毒蛇

基本狀況及形态特征

基本狀況

注意,有些蛇雖無毒腺(如頸槽蛇屬),但口腔分泌物或具有達氏腺體液或口腔内部有微生物對人體有害。屬于毒蛇或無毒蛇仍有小争議。

形狀特征

無毒蛇并沒有明顯的外部特征。一般人單憑頭部是否呈三角形或者尾巴是否粗短,或者顔色是否鮮豔來區分,這是不夠全面的。雖然毒蛇頭部呈明顯的三角形,但也有的毒蛇,頭部并不呈三角形,例如劇毒的黑曼巴、珊瑚蛇等。而無毒蛇中的頸楞蛇,頭部倒是呈三角形的,十分接近蝮蛇。經常被人誤認為有毒。很多色澤鮮豔的蛇,如玉斑錦蛇、玉米蛇、帕布拉奶蛇等并非是毒蛇,而一些蝮蛇、蝰蛇的色澤近似泥土,很不引人注目,卻具有毒性。

常見種類

翠青蛇

翠青蛇(拉丁名:EuryPholis major) 。翠青蛇是一種脾氣非常溫順的無毒蛇,性格“内向”膽小,不攻擊人。野生個體以蚯蚓、蛙類及小昆蟲為食。卵生,每産5—12枚。盛夏季節,由于地面高溫灼熱或者天氣悶熱,翠青蛇經常攀登上樹,靜伏納涼,直到夜間才下地搜捕食物。

王錦蛇

王錦蛇(拉丁名:Elaphe carinata)主要特征是頭部有“王”字樣的黑斑紋,故有“王蛇”之稱。其頭部、體背鱗緣為黑色,中央呈黃色,似油菜花樣,體前段具有30餘條黃色的橫斜斑紋,到體後段逐漸消失。腹面為黃色,并伴有黑色斑紋。尾細長,全長可達2.5米以上。王錦蛇體大兇猛,有攻擊性,但無毒性。

玉斑錦蛇

玉斑錦蛇(拉丁名:Elaphe mandarinus)别名美女蛇,全長可達1米左右。背面紫灰色,頭部有三道黑斑;背中央有一行幾十個黑色菱形斑,菱形斑中央及邊緣黃色;腹西灰白色,左右交錯排列着黑橫斑。生活于丘陵山區林地,捕食蜥蜴和鼠類,卵生,無毒。

雙斑錦蛇

雙斑錦蛇(拉丁名:Elaphe bimaculata)。全長約70公分。軀體以黃褐或淡褐為底色,背中線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列鑲有黑邊的褐色或紅褐色斑紋。軀體兩側亦有一列相同顔色的小斑紋。此外另有與這些斑紋想連接的4條淡色直紋。頭部背面則有與軀體斑紋顔色相同的矛尖狀斑紋。

黑眉錦蛇

黑眉錦蛇别名家蛇﹑秤星蛇﹑菜花蛇﹑黃颌蛇﹑枸皮蛇﹑黃喉蛇﹑慈鳗﹑黃長蟲﹑廣蛇等。黑眉錦蛇喜食鼠類,常因追逐老鼠出現在農戶的居室内、屋檐及屋頂上,在南方素有“家蛇”之稱,被人們譽為“捕鼠大王”,但是黑眉錦蛇是制備藥蛇酒和五蛇膽的原料之一常被人類捕殺,數量不斷銳減。

紫沙蛇

紫沙蛇是一種很細的蛇,長着一條長長的尾巴,光滑的鱗片和大大的眼睛。這種蛇有好幾種顔色,但大多數為淺棕色或橄榄綠色,在腹側有深色或淺色的花紋。嘶聲沙蛇主要栖息在草原或幹燥多石的地方。他們非常警覺,并且爬行速度極快,夜間活動比較頻繁。

加利福尼亞王蛇

加利福尼亞王蛇(5張)加利福尼亞王蛇是一種圓滾滾的蛇,有一個狹窄的腦袋,通身有黑色和乳白色相間的環狀花紋,且較窄的淺色條紋和較寬的深色條紋交替出現,并且沿腹側各有一條線紋。

長鼻樹蛇

長鼻樹蛇是一種特别纖細的蛇,不僅頭部修長,而且還有一個長長的鼻子。這種蛇的眼睛中長着橫向的瞳孔,這使它們能夠準确地判斷遠處的情況。長鼻樹蛇的顔色是綠的,再加上藤蔓植物一樣的形體這使它們有了很好的僞裝本領。長鼻樹蛇主要栖息在熱帶森林中的樹林和灌木叢中,主要以蜥蜴為食,也吃青蛙和哺乳動物。

美洲黑蛇

美洲黑蛇是一種纖細的流線型蛇。體表有光滑的鱗片。由于生活環境的不同,其體色可能有藍色、綠色、灰色、橄榄色等不同顔色的變化。但所有生活在同一地區的美洲黑蛇大體上都有同樣的顔色。美洲黑蛇主要分布在美洲北部和中部,栖息在開闊的地方,比如田地、湖邊和大草原。食物為爬行動物,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

猩紅蛇

猩紅蛇是一種小洞穴蛇,長着一個圓筒形的身體,窄窄的突出的頭和光滑的鱗片。它們的背上有紅色、白色和黑色的條紋,色彩看起來十分豔麗,而腹下側是平淡的白色或乳白色。猩紅蛇長約40厘米,常見于松散的沙土地中,也生活在腐朽的圓木或樹皮下

外觀特征

蛇膽的品種性狀

蛇膽治病最靈效的是:清熱解毒,祛風祛濕,明目清心;特别是急性風濕性關節炎、肺熱咳嗽、胃熱疼痛、肝熱目赤、皮膚熱毒等患者,療效極為顯着;用蛇膽治外痔,以麻油調塗至患處,二三日即可見效;對于未潰的疼痛、腮腺炎、淋巴結腫大等,塗用蛇膽後,即可消炎止痛;疥瘡,頑皮癬、神經性皮炎等皮膚類疾病,經常塗抹蛇膽,也可收到很好的療效。在中國,以蛇膽為主配制成的中成藥有十多種,如蛇膽川貝液,蛇膽川貝枇杷膏、蛇膽川貝散、蛇膽半夏散、蛇膽陳皮散等很受群衆歡迎。

醫學研究表明:蛇膽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銅、鐵、鈣、鎂、維生素C、E等,它們在維護人體内激素和延緩肌體衰老等生命活動中,起着重要作用,經常服用蛇膽,可通過調整人體内環境,改善肌體循環,增強免疫力,達到外病内治的目的效果極為好。

形态特征區别

蛇膽呈橢圓形或卵圓形,囊體較直。膽管形狀:蛇膽管細長質地軟而有韌性,附連在囊體上。

食療價值

指多種無毒性的蛇。除烏梢蛇外,有遊蛇科動物黃脊遊蛇、赤鍊蛇、枕紋錦蛇、烏遊蛇等等,用其肉。主要分布于我國北方或全國多數地區。除去内髒(或去皮),洗淨鮮用或曬幹用。食 用則須除去頭、皮和内髒,洗淨。在食用野生蛇時,應該特别注意要将蛇肉嚴格滅菌,因為野生蛇體内容易滋生一種寄生蟲裂頭蚴,這種寄生蟲若感染人體,則會在皮膚下遊走,甚至侵襲大腦,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極為嚴重,所以建議大家盡量避免食用野生蛇類。

味甘、鹹。性平。主要有祛風濕、通經絡、解毒的作用。用于風濕痹證,肢體麻木、疼痛或拘攣,以及疥癬等。可用蛇肉煮食、炒食。治風濕痹證,多浸酒服。

如何區别

從外表看,無毒蛇的頭部呈橢圓形,尾部細長,體表花紋多不明顯,如火赤鍊蛇、烏風蛇等,毒蛇的頭部呈三角形,一般頭大頸細,尾短而突然變細,表皮花紋比較鮮豔,如五步蛇、蝮蛇、竹葉青、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等(但眼鏡蛇、銀環蛇的頭部不呈三角形);從傷口看,由于毒蛇都有毒牙,傷口上會留有兩顆毒牙的大牙印,而無毒蛇留下的傷口是一排整齊的牙印;從時間看,如果咬傷後15分鐘内出現紅腫并 疼痛,則有可能是被毒蛇咬了。

被毒蛇咬傷後的急救。咬傷後不要劇烈奔跑,以減慢人體對蛇毒的吸收和蛇毒在人體内的傳播速度,減輕全身反應;記住傷口的形态,詳細告知急救的醫務人員,如果把蛇打死,則帶上死蛇,以便醫務人員及時、正确地給以治療;被毒蛇咬傷後,應立即用柔軟的繩或帶結紮在傷口上方,以阻斷靜脈血和淋巴液的回流,減少毒液吸收,防止毒素擴散;應急排毒。立即用冷茶、冷開水或泉水沖洗傷口,有條件的話可用生理鹽水、肥皂水、雙氧水、千分之一的過錳酸鉀溶液、四千分之一的呋喃西林溶液沖洗。

施行刀刺排毒,用清潔的小苗刀、痧刀、三棱針或其它幹淨的利器挑破傷口,不要太深,以劃破兩個毒牙痕間的皮膚為原則,或在傷口周圍的皮膚上,用小苗刀挑數孔,刀口如米粒大小,這樣就可防止傷口閉塞,使毒液外流,刀刺後應馬上清洗傷口,從上而下向傷口不斷擠壓15分鐘左右,擠出毒液。

如果傷口裡的毒液不能暢通外流,可用吸吮排毒法,采用拔火罐、針筒前端套一條橡皮管來抽吸毒液,無工具時可直接用嘴吸吮,但必須注意安全,邊吸邊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内服、外敷藥物,具體用什麼蛇藥,應根據當時當地能立即采到為原則,靈活運用。避免被蛇咬,在山野中行走時,不要随便将手插入樹洞或岩石空隙等蛇在白天的休息之處,手中持一小棍或樹枝,行走時“打草驚蛇”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避免被蛇咬的方法。

上一篇:紅肉

下一篇:黃金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