烜

漢語漢字
烜是一個漢字,讀作xuǎn/xuān,本意是指火燃燒得熱烈,引申義是盛大,顯著,曬幹,光明。該文字在《周易·說卦傳》和《劉知遠諸宮調》等文獻均有記載。出處《玉篇》。
  • 中文名:烜
  • 拼音:xuǎn
  • 部首:火
  • 五筆:OGJG
  • 倉颉:FMAM
  • 鄭碼:UOBK
  • 筆順:點撇撇點橫豎折橫橫橫
  • 注音:ㄒㄨㄢˇ
  • 出處:《玉篇》

基本詞義

◎烜xuǎn

〈形〉

(1)(形聲。從火,亘(yuán)聲。本義:火旺)

(2)同本義[flaming]

烜,火盛貌。——《玉篇》

(3)又如:烜烈(火盛)

(4)顯著,顯赫

赫兮烜兮,威儀也。——《爾雅》

(5)又如:烜卓(卓著);烜奕(顯赫);烜然(顯赫的樣子)

詞性變化

◎烜xuǎn

〈動〉

(1)通“晅”。曝曬;曬幹[solarize]

雨以潤之,日以烜之。——《易·說卦》

(2)照亮[light]

他又不通過名目,把小李村圍住,烜天地燒着草垛。——《劉知遠諸宮調》

(文言)火《周禮·秋官司寇第五·叙官》:司烜氏,下士六人、徒十有二人。

相關詞語:灼烜、聲名烜赫、聲勢烜赫

在文言文中烜讀:huǐ

康熙字典

《廣韻》況晚切《集韻》火遠切《正韻》況遠切,音咺(xuǎn)。《易·說卦》日以烜之。《疏》烜,乾也。

又《玉篇》火盛貌。

又《廣韻》光明也。

又《韻會》《正韻》引《詩》:赫兮咺兮。

◎按《詩·衛風》本作咺。釋文韓詩作宣。《禮·中庸》引《詩》 作喧。無作烜者。

又《廣韻》許委切《集韻》《韻會》《正韻》虎委切,音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鑒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注》烜,火也。讀如衞侯毀之毀。〇按《說文》爟或從亘作烜,古玩切。《集韻》《類篇》《正韻》仍之。《正字通》雲:周禮夏官司爟與秋官司烜所掌不同,音切亦異。烜非爟字重文。《說文》合為一誤。今《廣韻》二十九換止收爟字,無烜字。《集韻》《類篇》《正韻》俱仍《說文》之誤也。

又《易·說卦》日以烜之。《陸德明·音義》況晚反,又香元反。 

音韻方言

國際音标 ɕuan˨˩˦ 唐代讀音 xiuæ̌n日語讀音 KAWAKASU韓語羅馬 HWEN現代韓語 훤

客家話 [客語拼音字彙] xian1 [海陸腔] sien1 [客英字典] sien1 [台灣四縣腔] sien1 [梅縣腔] sien1粵語 hyun1 hyun2

近代音 中古音 曉母 紙韻 上聲 毀小韻 許委切 三等 合口;曉母 阮韻 上聲 暅小韻 況晚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黃侃系統:曉母 寒部 ;曉母 寒部 ;王力系統:曉母 元部 ;曉母 元部 ;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