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州

灤州

中國古代地名
今灤縣,遼代天贊二年建州。其間曆經元、明、清各代,隸屬過不同的地區,其轄區也不斷改變。民國二年改為縣,始稱灤縣,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時期,行政區域多次變動。1948年11月29日,縣城解放。1949年3月26日,灤西縣并入灤縣;1954年6月,灤南縣并入灤縣。1958年11月21日,灤縣劃入唐山市為灤州區,1959年6月23日,複建灤縣。1983年,實行市管縣制,灤縣遂隸屬于唐山市至今。
    中文名:灤州 外文名: 别名: 别稱:灤縣 面積:東西長50.9公裡,南北寬43.8公裡 著名景點:辛亥灤州革命紀念塔 火車站:灤縣站 氣候條件:屬北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

地理位置

灤縣,位于東經118014'至118049',北緯39035'至39058',地處冀東燕山南麓、灤河西畔,唐山中部地區。地理位置優越,襟三港而連八方,據華北而扼關東;交通便利,205國道、京山鐵路、京沈高速公路、平青大公路、遷曹鐵路縱橫交織;城鄉之間柏油路相通,四通八達;全縣總面積1028平方公裡,人口53萬,其中城區面積11.5平方公裡,人口9.79萬人。

曆史沿革

灤縣于遼代天贊二年建州,古稱灤州。其間曆經元、明、清各代,隸屬過不同的地區,其轄區也不斷改變。民國二年改為縣,始稱灤縣,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時期,行政區域多次變動。1948年11月29日,縣城解放。1949年3月26日,灤西縣并入灤縣;1954年6月,灤南縣并入灤縣。1958年11月21日,灤縣劃入唐山市為灤州區,1959年6月23日,複建灤縣。1983年,實行市管縣制,灤縣遂隸屬于唐山市至今。

氣候條件

灤縣屬北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冬季受西伯利亞和蒙古氣候影響,盛行偏北風;夏季受海洋氣團和太平洋氣壓的影響,盛行偏南風;四季分明,春季幹燥多風,夏季悶熱多雨,秋季晝暖夜寒,冬季寒冷少雪。全年平均氣溫為10.5oc,無霜期175天,平均降水量為680.4mm。自然災害以旱災發生最頻,加上風幹沙多的原因,危害很大;地質構造較為破碎,為地震多發區。環境污染。

境内污染較輕,主要污染源是:造紙、釀酒、印染、選礦、石粉等工業企業排放的廢水、廢氣;城鄉居民、服務行業産生的廢物、污水,燃料燃燒産生的廢氣;灤河上遊排放的污水、污物;各種噪音污染。城區沒有重工業生産廠,污染不太明顯。

自然資源

縣城土壤為灤河洪沖擊平原草甸褐土及沙壤淺色草甸土,pH值6.5左右,成微酸性反應,有機物含量低。灤縣境内資源豐富:擁有58科、246種植物,盛産花生、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東路花生”、“灤州蜜瓜”、“玉豐甘薯”馳名中外、享有美譽;蘊含多種礦藏,司家營鐵礦藏儲量位于亞洲第一,石英岩礦藏更是稀有珍貴。

風物文化

灤州古城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灤縣灤州鎮,占地2000多畝,擁有本土的傳統民俗,26個民族特色建築,還有關帝廟,文廟,紫金塔等曆史厚重之建築,是遊覽明清建築的上乘之選。灤州古城像是明清時期的一座博物館,所以進館是不收門票的,完全可以免費體會這座古城的魅力。

城市環境

灤縣縣城市政設施配套,環境清新秀美。2003、2004年連續兩年榮獲河北“人居環境獎”。是河北省唯一榮獲國家衛生縣城和園林縣城“兩城”稱号的縣城。投資環境優越,建有省級經濟開發區——台商工業園,發展環境在全國縣級政府首家通過國家質量管理認證中心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環境保護

加強環境綜合治理,增設鍋爐消煙除塵器、除氰除鉻廢水處理器,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根據2002年灤縣常規監測結果數據分析,城區空氣質量、聲環境質量、境内地表水環境狀況如下:灤縣新城全年空氣污染指數API<100天數為290天,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9.5dB(A),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為69.2dB(A),噪聲達标區覆蓋率為45%,境内灤河水質為劣五類水質,以上指标均符合環保城的标準要求。

經濟發展

灤縣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迅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示增強。縣委、縣政府積極實行“環境立縣、工業強縣、科教興縣”三大戰略,穩步調整農業結構,帶動農業結構不斷完善調整;鞏固勞務輸出大縣地位,實施勞務富民工程;狠抓項目建設,促進冶金、食品、建材三大立縣行業規模不斷壯大;唐山晔聯管件、河北藍貝啤酒、唐山中佑等企業相繼入住灤縣,亞洲最大的剝岩鐵礦——司家營鐵礦正在建設。2005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95.29億元,全部财政收入5.83億元。在2005年度全省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排序中列第20位。

灤州鎮概況

地處河北省灤縣東部,是灤縣最大的建制鎮。前身為城關鎮,1987年12月更名為灤州鎮;1989年3月,撤銷高坎鄉、甄莊鄉,将其所轄區域劃歸灤州鎮;1992年3月,經縣委批準,在灤州鎮下設甄莊、高坎、城關、街道4個辦事處;1994年3月,撤銷城關、高坎兩個辦事處,并入灤州鎮,甄莊辦事處黨委由灤州鎮黨委中分出單列(單獨行使鄉一級黨委職能);2002年1月,撤銷泡石澱鄉和馬莊子鄉,并入灤州鎮。2002年12月31日,黨政機關辦公地由勝利路遷至灤河路西段。

全鎮總面積139平方公裡,轄91個行政村,人口12.3萬,其中農業人口7.8萬,非農業人口4.7萬。鎮内經濟資源豐富,礦産資源有鐵礦、石灰岩、玻璃砂岩等。境内有灤河、橫河穿過,同屬灤河水系。耕地資源豐富,宜種小麥、玉米、花生等糧油作物以及核桃、闆栗、蘋果等經濟作物。

工農業總産值由1986年的1.09億元增長到2003年的19.35億元,社會總産值由1.12億元增長到22.26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由510元增長到3790元。1995年實現小康鎮。

糧食種植面積、單産、總産1986年分别是72803畝、281公斤、20480噸,2003年分别是72475畝、335公斤、24252噸;果品種植面積、單産、總産1986年分别是4204畝、259公斤、1090噸,2003年分别是15203畝、924公斤、14045噸;蔬菜種植面積、單産、總産1986年分别是2590畝、2148公斤、5565噸,2003年分别是10973畝、3617公斤、39686噸。2003年農業産值9683萬元,占總産值的49.71%;林業産值163萬元,占總産值的0.84%;畜牧業産值9606萬元,占總産值的49.31%;漁業産值27萬元,占總産值的0.14%。

該鎮以引導和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标,大力推動畜牧養殖業的發展,突出抓好三個發展區域:南部依托雙娃乳業和恒康乳業集團,重點發展肉、奶牛養殖業,存欄達30000頭;中部以興河畜禽養殖協會、永紅種雞場、遼河(ABN)集團、納新鴿業有限公司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村蛋雞、肉鴿養殖業的發展,蛋雞存欄100萬隻,肉鴿存欄40萬隻,年加工肉鴿30萬隻;北部以高庵子養殖小區為典型示範,輻射帶動周邊村小尾寒羊養殖業的發展,小尾寒羊存欄20000隻。

上一篇:藏龍百瀑

下一篇:中國古典工藝博覽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