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網球公開賽

澳洲網球公開賽

澳大利亞網球協會主辦的公開賽事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是網球四大滿貫賽事之一,也是四大滿貫賽事中每年最先登場的,通常于每年1月的最後兩個星期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澳大利亞公開賽自1905年創辦以來,至今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曆史。不過與另外三項四大滿貫賽事相比,澳網還是最年輕的。賽事目前由澳大利亞網球協會(Tennis Australia)主辦。
  • 中文名:澳洲網球
  • 外文名:the Australasian Lawn Tennis Association
  • 舉辦期間:
  • 舉辦地點:
  • 賽事類型:
  • 主辦機構:
  • 創立時間:1904年
  • 創立者: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網球機構官員

賽事曆史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始創于1905年,是四大公開賽中最遲創建的賽事,但是每年最早開賽,于1月底至2月初在墨爾本舉行。1968年,國際網球職業化以後它被列為四大公開賽之一。

1904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網球機構官員決定成立澳大拉西亞草地網球協會(the Australasian Lawn Tennis Association)負責籌辦每年一屆的澳大拉西亞錦标賽(Australasian championships)并共同組隊參加戴維斯杯的比賽。1905年11月,首屆澳大拉西亞錦标賽在墨爾本聖克爾達路(St Kilda Road)艾伯特公園(Albert Park)内的倉庫老闆闆球場(Warehouseman's Cricket Ground)的舉行。當時總共有17名男選手參賽,最後羅德尼·希斯(Rodney Heath)奪得了男單冠軍。

澳大拉西亞錦标賽最初一直是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國的主要城市之間輪流舉行,直到1922年新西蘭退出澳大拉西亞草地網球協會成立自己的網球協會。同年,賽事還增設了女子組和混雙的比賽,瑪格麗特·莫爾斯沃思(Margaret Molesworth)成為澳網曆史上首位女單冠軍。1927年,賽事更名為澳大利亞錦标賽(Australian Championships)。1941年至1945年因二戰關系,并沒有舉辦。在1968年網球職業化後,澳網被列為四大公開賽之一,并于1969年正式更名為澳大利亞公開賽(Australian Open)。

自從1905年舉辦首屆比賽以來,澳網曾先後在墨爾本、悉尼、阿德萊德、布裡斯班、珀斯和新西蘭等6個地方舉辦過。後來由于各界對比賽地點不确定的非議日漸高漲,1972年,賽事組織者決定将比賽固定在一個能夠吸引最多的贊助商和觀衆的城市舉辦。結果澳網再次回到并永久落戶于其誕生之地墨爾本。接下來的16年裡,澳網一直是在墨爾本庫揚草地網球俱樂部(the Kooyong Lawn Tennis Club)的場地上舉辦的。

1977年,澳網由通常的1月改到12月舉辦,使得在那一年舉辦了兩屆比賽。但由于緊鄰聖誕節,賽事時間的改變并沒有起到預先設想的效果,所以到了1986年,原定于年底比賽推遲到第二年1月舉辦。後來這一賽期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賽事規模的不斷擴大,庫揚的場地已經不能滿足比賽的要求。1988年,政府斥巨資在墨爾本中央商務區南邊的墨爾本闆球場旁新建的費林德斯公園(Flinders Park)網球中心正式啟用,并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觀衆人數大幅攀升,有超過26萬名觀衆親臨現場觀看比賽,而前一年在庫揚網球中心這一數據僅有14萬人。也正是在啟用新場地後,澳網才由草地改為現在的硬地球場。1996年,比賽場地再次擴大,并更名為墨爾本公園。

2000年,為了紀念澳大利亞網球英雄,曆史上唯一一位兩度實現真正的大滿貫的羅德·拉沃(Rod Laver),中央球場被命名為羅德·拉沃競技場。而在2003年,中央球場旁的1号球場又以澳洲曆史上最偉大的女子網球選手瑪格麗特·史密斯·考特(Margaret Smith Court)的名字命名為瑪格麗特·考特競技場。澳網中央球場獨特之處在于它有一個可移動的頂棚,可以根據需要在下雨或是高溫等惡劣天氣情況下使用。這也使得澳網成為四大滿貫中唯一能夠在室内進行比賽的賽事。

正在進行比賽的瑪格麗特·考特競技場,背景為中央球場羅德·拉沃競技場在澳網一百多年的曆史中,澳大利亞選手獲得了1980年代之前的曆屆比賽的大部分冠軍。特别是在1960年代澳大利亞網球的黃金時期,羅德·拉沃、羅伊·愛默生(Roy Emerson)和瑪格麗特·史密斯·考特(Margaret Smith Court)三人幾乎包攬了所有的冠軍頭銜。但是自從1988年澳網進駐墨爾本公園以來,至今還沒有澳大利亞本土選手獲得過澳網男女單打的冠軍。

在2005年,澳網度過了其百年生日。不過這是曆史上第93屆比賽,其中因為兩次世界大戰停辦了8年,1977年舉辦了2屆,而1986年又停辦了1年。百年澳網的比賽總獎金達到創紀錄的1910萬澳元,其中男女單打冠軍獎金為120萬澳元。

賽場在澳大利亞的第二大城市墨爾本市網球中心。墨爾本公園的設施--中心球場:可收回屋頂,15021個座位;1号球場:6000個座位;2号球場:3000個座位;3号球場:2000個座位;4号球場:1100個座位;露天練習球場:19塊;室内練習球場:4塊。

獎杯

冠軍的名字将會镌刻在永久獎杯上,其中:男子單打冠軍将被授予諾曼·布魯克斯(Norman Brookes)挑戰杯女子單打冠軍将授予達芙妮·阿克赫斯特(Daphne Akhurst)紀念杯冠名的兩位都是澳網曆史上的傳奇人物。其中布魯克斯是澳網創始人之一,被譽為“澳大利亞網球之父”,而阿克赫斯特則在賽事之初5奪女單冠軍。

球場種類

硬地網球場,現代大部分的比賽都是在硬地網球球場上進行的,也是最普通、最常見的一種場地。硬地網球場一般由水泥和瀝青鋪墊而成,其上塗有紅、綠色塑膠面層,其表面平整、硬度高,球的彈跳非常有規律,但球的反彈速度很快。許多優秀的網球選手認為,硬地網球更具“爆發力”,而且網球比賽中硬地球場占主導地位,必須格外重視。需注意的是硬地不如其他質地的場地彈性好,地表的反作用強而僵硬,所以容易對球員造成傷害,而且這種損害已使許多優秀的網球選手付出了很大代價。

吉祥物

澳網吉祥物為有澳大利亞國寶之稱的考拉(又名樹袋熊)。

獎金

2010年澳網的總獎金達到2410萬澳元。2011年,獎金以澳元計算,總獎金額達2500萬澳元(增幅3.8%),單打冠軍可獲220萬澳元,晉級決賽可獲110萬澳元獎金。雙打賽事獎金由兩名球員瓜分。

最佳戰績

2006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我國選手鄭潔、晏紫獲得女雙冠軍。2008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中國選手孫甜甜和塞爾維亞選手澤蒙季奇的跨國組合獲得混雙冠軍。2010年澳網網球公開賽我國選手李娜和鄭潔雙雙打進大滿貫賽事四強,在百餘年的大滿貫曆史上這是首次有兩位亞洲球員會聚四強。2011年澳網公開賽半決賽,我國選手李娜擊敗世界第一的丹麥美少女沃茲尼亞奇,跻身澳網決賽。這是中國運動員首次殺入大滿貫決賽,也是亞洲人首次殺入大滿貫決賽。2011年澳網公開賽,李娜女單獲亞軍。

相關紀錄

下面是1925年以來男子選手中奪冠的一些紀錄:

總奪冠次數最多

阿德裡安·奎斯特(Adrian Quist)(澳大利亞),13次

單打奪冠次數最多

羅伊·愛默生(Roy Emerson)(澳大利亞),6次

蟬聯單打冠軍次數最多

羅伊·愛默生(Roy Emerson)(澳大利亞),5次(1963年-1967年)

雙打奪冠次數最多

阿德裡安·奎斯特(Adrian Quist)(澳大利亞),10次

下面是1925年以來女子選手中奪冠的一些紀錄:

總奪冠次數最多

瑪格麗特·史密斯·考特(Margaret Smith Court)(澳大利亞),21次

單打奪冠次數最多

瑪格麗特·史密斯·考特(Margaret Smith Court)(澳大利亞),11次

蟬聯單打冠軍次數最多

瑪格麗特·史密斯·考特(Margaret Smith Court)(澳大利亞),7次(1960年-1966年)

雙打奪冠次數最多

西爾瑪·隆(Thelma Long)(澳大利亞),12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