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

澎湖

台灣群島、湖灣及行政區域名
澎湖,台灣群島、湖灣及行政區域名,位于台灣海峽中流,由澎湖本島及周圍六十四個島嶼組成,統稱澎湖列島。本島與白沙島、西嶼島呈環狀連接,三島中間就是著名的澎湖灣。面積126.8641平方千米。人口97,612(數據截止2012年4月),人口密度692人/平方千米。極東是查母嶼,極西是花嶼,極南是七美嶼,極北為目鬥嶼。澎湖氣候特點為風大、雨少。 澎湖島為火山熔岩台地,漁産豐富,品類繁多。桃色珊瑚和澎湖文石為其特産,用以加工制成的戒指、項鍊、耳環、領帶夾等飾物。澎湖本島與白沙島、西嶼島呈環狀連接,三島中間為著名的澎湖灣。風大、雨少為澎湖氣候的兩大特色。地理環境,加上氣候影響,土壤貧瘠的澎湖隻有一些旱田,甘薯、落花生、高粱曾被列為三大作物。澎湖的農産品以瓜果居多,其中哈密瓜、嘉寶瓜、澎湖絲瓜都頗負盛名,後兩者尤為澎湖特産。澎湖的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每年12月至翌年3月成群的海豚随海流遊巡至此,澎湖還劃有錠釣嶼、雞善嶼、小白沙嶼等自然保留區,以及望安島綠蠵龜保護區和貓嶼鳥類保護區,這都是稀有動物的淨土。
  • 中文名:澎湖縣
  • 外文名:Penghu County
  • 别名:澎湖
  • 行政區劃代碼:713600
  • 行政區類别:縣
  • 所屬地區:台灣
  • 地理位置:位于台灣海峽中流,東與雲林、嘉義兩倒相望,西與福建廈門相對
  • 面積:126.86
  • 下轄地區:
  • 政府駐地:
  • 電話區号:
  • 郵政區碼: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馬公媽祖廟、中屯橋、媽宮城
  • 機場:馬公機場、七美機場、望安機場
  • 火車站:
  • 車牌代碼:
  • 地區生産總值:

概況

澎湖位于台灣海峽的中央,由64個島嶼組成(隻有20個有人居住)。面積126.8641平方千米。人口91,785人(2006年),人口密度723人/平方千米.極東是查母嶼,極西是花嶼,極南是七美嶼,極北為目鬥嶼;本島與白沙島、西嶼島呈環狀連接,三島中間就是著名的澎湖灣。澎湖氣候特點為風大、雨少。

地理位置

澎湖縣位于台灣海峽中流,東與雲林、嘉義兩倒相望,西與福建廈門相對。全縣由澎湖本島及周圍64個島嶼組成,統稱澎湖列島,極東是查某嶼;極西是花嶼;極南是七美島;極北是目鬥嶼;極西的花嶼亦是台灣版圖極西的島嶼。是台灣唯一全部以島嶼組成的縣。縣治設在馬公市。

澎湖群島位于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由于具有先天地理與港灣的優越特殊條件,自古即為軍事要沖及重要的移民中繼站,是台灣開發最早的地區,有“台灣海峽之鍵”的稱号。澎湖群島有早期移民的傳統聚落,為順應環境而發展出的特殊空間地景,有異國統治時期殖民與軍事防禦的空間地景。種種的空間地景呈現了澎湖悠長的曆史與豐富的文化特色。境内的天後宮,是台灣最古老的媽祖廟,還有文石書院、觀音亭、七美人冢、西台古堡等,均有曆史可考。著名的澎湖跨海大橋、桶盤嶼、通梁榕樹等景觀,亦各有特色。

澎湖島原為火山噴出之熔岩台地,既無高山,也不河川,不宜耕種,但漁産豐富,且品類繁多。桃色珊瑚和澎湖文石為其特産,用以加工制成的戒指、項鍊、耳環、領帶夾等飾物暢銷海内外。

曆史沿革

1945年10月台灣正式歸還。國民黨政府接管台灣,考慮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統治時期的五州三廳,改為八縣,并将日本統治時期的11市改為9省轄市、2縣轄市。其中,澎湖縣管轄區域:東為馬公區湖西鄉良文港,位于東經119°42′54″;西為望安區望安鄉花嶼(查母嶼)西端,位于東經119°18′3″;南為望安區大嶼鄉大嶼,位于北緯23°9′40″;北為馬公區白沙鄉吉貝,位于北緯23°45′41″。共轄澎湖本島、牛母件嶼、大央嶼、海墘岩、測天嶼、虎井嶼、桶盤嶼、雞籠嶼、四角嶼、查坡嶼、查母嶼、香爐嶼、雁情嶼、錠鈎嶼、雞善嶼、白沙島、金嶼、鐵砧嶼、姑婆嶼、屈爪嶼、毛司嶼、北礁、小貓嶼、白沙嶼(系三小島組成)、毛常嶼、南面挂嶼、鳥嶼、中墩嶼、小嶼、尖嶼、坪岐嶼、草嶼、土地公嶼、白沙嶼、雞籠嶼、大倉嶼、白沙礁、員貝嶼、草嶼(由三小島組成)、吉貝嶼、險礁嶼、過嶼、目鬥嶼、漁翁島、小門嶼、八罩島、馬鞍山嶼、金瓜仔、狗沙嶼、将軍澳嶼、船帆嶼、後帝仔、大嶼、頭巾、西嶼坪、利間、東嶼坪、鐘仔嶼、西吉嶼、東吉嶼、鋤頭嶼、花嶼、大貓嶼、草嶼(外包括二岩礁)等64個島嶼。面積滿潮時為126.8642平方千米,退潮時為164.1165平方千米,人口65529人。管轄馬公、望安二區,共6鄉鎮(1鎮、5鄉)。縣政府于1946年1月20日正式成立,縣政府設于馬公區馬公鎮光複裡。

1946年初,撤銷馬公區。1946年6月,撤銷望安區。1949年7月20日,大嶼鄉更名為七美鄉。

1950年台灣省調整各縣市行政區域,澎湖縣行政區域照舊。縣政府設于馬公鎮。管轄馬公鎮及湖西、白沙、西嶼、望安、七美等5鄉,合計6鄉鎮。人口74126人,面積126.8641平方千米。管轄區域:東為湖西鄉查母嶼東端,位于東經119°42′54″;西為望安鄉花嶼西端,位于東經119°18′3″;南為七美鄉七美嶼南端,于北緯23°9′40″;北為白沙鄉目鬥嶼北端,位于北緯23°45′41″。

1981年12月25日,馬公鎮改制為縣轄市馬公市。

自然環境

風大、雨少為澎湖氣候的兩大特色。地理環境,加上氣候影響,土壤貧瘠的澎湖隻有一些旱田,甘薯、落花生、高梁曾列名為三大作物。目前澎湖的農産品以瓜果類居多,其中哈密瓜、嘉寶瓜、澎湖絲瓜都頗負盛名,後兩者尤為澎湖特産。而漁業仍是澎湖主要的經濟來源,這裡漁産十分豐富。

澎湖的生物資源相當豐富,除了每年12月至翌年3月成群海豚随海流遊巡至此外,澎湖還劃有錠釣嶼、雞善嶼、小白沙嶼等自然保留區,以及望安島綠蠵龜保護區、貓嶼鳥類保護區,都是稀有動物的淨土。

受自然條件影響,澎湖觀光季集中在4~9月間,大部分遊客皆以觀海賞濤、從事水上活動及吃海鮮為主,但事實上,僅有一海之隔的澎湖,其人文風貌及地理景觀皆與台灣本島有着極大的差異,如果能在旅程中摻入這部分,澎湖之遊将更具可看性。

澎湖地表平坦,缺少地形的高低變化,植被隻有矮草和灌木,跟台灣本島的樹木蒼郁有很大的差别,主因是氣候的關系。台灣年雨量約兩千五百公厘,但澎湖隻有約一千公厘左右,降雨季也分布不均,強勁的東北季風是最主要的氣候特征,當通過台灣與大陸之間的管狀地形風力便會加速,讓澎湖籠罩在冷冽的季風下,每年約有三分之一處于暴風下,尤其是十月到三月之間,平均風速約八米;但最大風速每秒可達二十米以上。季風不止影響農林植物的生長,也對土壤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本地的樹木高不過附近的建築物,是因為風切壓住它的高度。而由海面往陸上吹的強風挾帶大量的鹽分,使得土壤鹽份偏高,不利于植物的生長。

交通

台灣與澎湖本島之間的交通有航空與海路兩種,班次密集,七、八月旅遊旺季,機票幾乎都被旅行社預訂一空,因此若自行前往得提前二個月預訂。

航空

1.台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地都有班機往來馬公機場,高雄還有班機直飛七美及望安。

2.各航空公司航線如下:台北←→馬公有遠東、複興、立榮;台中←→馬公有華信、立榮;嘉義←→馬公有複興、立榮、遠東、華信;高雄←→七美有華信、立榮航空;高雄←→望安有立榮;馬公←→七美有立榮及華信航空。

3.機場至馬公市區可搭乘公車或計程車,後者車資約350~400元,若事先向車行叫車,則在300元上下。

海運

嘉義、高雄兩地分别有船班往來澎湖;海王星号/嘉義(布袋)←→鎖港,航程約90分鐘,此航線冬季停航;台華輪/高雄←→馬公,航程約4小時。

島際交通

馬公與望安、七美之間有固定交通船往來,其餘離島則有私人經營的船班。

陸上交通

澎湖本島有公車行駛,但班次不多,加上島内公路網簡明易行,路況極佳,一般遊客多租汽機車或包計程車代步。其中,本島風景線從馬公市出發,先經風櫃,到林投公園、果葉村,再至白沙、通梁古榕、跨海大橋、西嶼等地,全程約74.5公裡。若想租車,須備身份證及駕照,馬公市區租車行林立;欲知公車詳細路線可洽澎湖縣公共車船管理處,包車則可洽計程車同業公會(06)927-6742。每周六及周日車管處會發四班旅遊公車,停留地點包含馬公機場、澎湖水族館、北海遊客服務中心、通梁風景區、西嶼西台古堡,惟班次不多,最好先電洽發車時間。

特色美食

澎湖島上物産非常豐富,石斑魚,龍蝦都是澎湖的特産,尤其是現在澎湖列島開發“海上牧場”,所以這裡的漁業更加的興旺發達。有道是"海水越鹹,海鮮越甜",澎湖人吃飯尤其是海産,講究新鮮,地道的原味,即"食物的本味"。

仙人掌冰曾勇奪澎湖最具吸引力的甜點票選第一名,消暑佳品。

澎湖出産的花枝丸則是很多觀光客會買回家的伴手禮,隻有最新鮮的花枝才能做出香Q美味,讓人回味無窮的花枝丸,澎湖在這方面得天獨厚,而油炸的花枝丸味道更勝水煮。

文化

澎湖群島有早期移民的傳統聚落,為順應環境而發展出的特殊空間地景,有異國統治時期殖民與軍事防禦的空間地景。種種的空間地景呈現了澎湖悠長的曆史與豐富的文化特色。

傳統聚落

澎湖群島有許多村裡聚落至今仍保持相當完整的傳統風貌,古老的石老石古石建築及洋樓住宅群,及在居民崇敬鬼神的信仰下,特有的寺廟、安五營、石敢當、鎮風塔等,構成聚落特殊地景。著名的聚落有馬公市中央街、西嶼鄉二崁村、望安鄉中社村。

菜宅或宅仔内

澎湖群島居民為了抵擋東北季風的侵襲,住家附近幾乎每一塊旱作農地都以石老石古石或玄武岩等當地材料砌築圍牆防風,稱為“菜宅”或“宅仔内”。

石滬

澎湖群島居民善于順應四時的魚季、朔望周期、海底地形及魚類特性等,采取各種漁撈技術,和多樣性的時空利用形态,其中以“石滬”最為着名。石滬以玄武岩疊成,大緻可分三種型态,即:半橢圓形、單滬房、雙滬房,全澎湖縣約有580多座石滬,其中58座分布在吉貝嶼四周,故吉貝嶼有“石滬的故鄉”之稱。其中最出名的是七美鄉的雙心石滬,常為地景宣傳的指标。“石滬”是以村為核心的漁撈活動空間配置,屬于有産權的捕魚設施,在台灣很少見。

建築特色

澎湖寺廟不但是村民信仰中心,更具有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功能。因此澎湖居民對寺廟的建築相當重視,甚至不惜巨額興建,要求美輪美奂,以代表對神明的尊敬。建築材料:寺廟建築材料大緻上可分為二種,一種是木料,用來作建築的主體,但由于澎湖本身并無森林,所以木材主要是進口而來。第二種是石材,主要是以花崗石為主,目的是防止石雕風化、侵蝕,也有部分寺廟用于牆身,對抗強烈的澎湖季風。空間隔局:澎湖寺廟是以合院建築為主,廟宇屋脊背較大,是以防風來考量。泥塑:泥塑是将三合土摻入棉花,再塑出各種形象的藝術,也會加入貝殼,再嵌上瓷片稱之為剪花或剪黏。花窗:寺廟正面花窗,一般寺廟多用花鳥或螭虎圖案等吉祥圖案為主,不過澎湖常以洗石子技法為之,或加色灰泥塑而成,有地域的特色。彩繪:澎湖寺廟深受陰陽五行的影響,特别重視彩繪。不少寺廟梁柱和柱子都有使用“擂金畫”。“擂金畫”主要是将金箔磨成粉末狀,趁底漆未幹時用筆沾金箔粉敷上之畫法,主要用在木雕上,顔色豐富。柱子:功能是用來支撐整座廟,有圓柱、方柱、六角柱和八角柱,大多都有雕龍在柱身,身體盤繞柱子一圈,并用爪子捉珠,有的柱身更有豊富的蝦兵蟹将、和封神榜或八仙神話人物配置。

資源與産業

澎湖縣花是天人菊。澎湖有着菊島的美稱,漁業是澎湖最重要之産業,農産以花生、瓜類為主,礦産則以文石為主,更有着湛藍見底的海灣、色彩缤紛的珊瑚群、潔白細緻的沙灘、黑又雄偉的玄武岩的獨特景觀,一場獨具人文藝術、在地風情的藝文飨宴;歡迎各地熱愛海洋、向往原味的旅遊達人到菊島感受澎湖的真、善、美。

上一篇:BBDO廣告公司

下一篇:目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