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入佳境

漸入佳境

漢語成語
漸入佳境(拼音:jiàn rù jiā jìng)是一則來源于曆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于唐·房玄齡等《晉書·顧恺之傳》。“漸入佳境”的原義是甘蔗下端比上端甜,從上到下,越吃越甜;後比喻境況逐漸好轉或興趣逐漸濃厚;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狀語;也作“漸至佳境”。[1]
  • 中文名:漸入佳境
  • 近義詞:佳境漸入、漸至佳境
  • 反義詞:急轉直下
  • 出處:《晉書·顧恺之傳》

成語出處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雲:“漸入佳境。”(唐·房玄齡等《晉書·顧恺之傳》)

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漸入佳境”。

成語故事

顧恺之是東晉名士,晉陵無錫人。他多才多藝,工詩賦、 書法,尤其精通繪畫。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大司馬桓溫的參軍。那時,東晉地方割據十分嚴重,各勢力擁兵自重,不聽從中央的指令。桓溫主張國家統一,常常率領部隊去讨伐那些割據勢力,顧恺之随桓溫南征北戰了許多年,很受桓溫的器重,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有一次,顧恺之随桓溫乘船到江陵去視察部隊。到了江陵的第二天,江陵的官員前來拜見,并送來很多捆當地的特産甘蔗。桓溫見了十分高興,吩咐大家一起品嘗。于是大家都拿着吃了起來,紛紛稱贊甘蔗味道很甜。這時,顧恺之正獨自欣賞着美景出神,沒有來得及去拿甘蔗。桓溫看見了,就想和顧恺之開個玩笑。他故意挑了一根長長的甘蔗,走到顧恺之跟前,把甘蔗末梢的一段塞到他手裡。 顧恺之看也不看,徑自啃了起來。桓溫又故意問顧恺之甘蔗甜不甜,旁邊的人也一起嬉笑着問他。顧恺之回過神來,才看到自己正啃着甘蔗的末梢,便知道大家為什麼嬉笑。他為了緩解尴尬的局面,靈機一動,接着話頭就說起來:“你們笑什麼?吃甘蔗,就應該從末梢吃起。這樣,越吃越甜,這叫作‘漸入佳境’。”

大家聽了,都贊歎顧恺之思維的敏捷。最後大家一起哈哈大笑起來。據史書記載,後來,顧恺之每次吃甘蔗時都從末梢吃起,這種吃法竟然成了名士風範。後來,還有不少人仿效他的吃法。

成語寓意

顧恺之吃甘蔗總是從甘蔗梢開始,一口一口往下吃,最後吃最甜的根部。他将這種吃法稱之為“漸入佳境”。其實這也給人們一個啟示,做學問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隻要堅持不懈,最終必将有所收獲。

從另一方面看,身臨勝境的意願與耐心也是身處浮躁風潮中每個人應當經受的一種曆練。當今社會什麼都強調效率,然而,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必須追求一步到位,如果一味追求效率,可能就會導緻“蘿蔔快了不洗泥”。另外,此風一長,也間接使部分年輕人眼高手低,應聘職位隻想擇高位而居,并不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選擇職位;做生意總想一口吃成胖子,結果東挪西借,砸了大把錢進去,卻弄得血本無歸,隻能東躲西藏。就像“漸”也有“沉潛”的含義那樣,人們都應當試着靜下心來,先慢慢修煉一下等待的耐心。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漸入佳境”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狀語;表示向好的方面發展。

運用示例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二回:“行過了許多亭閣,真是個漸入佳境。”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八回:“今日忽然現出‘若花’二字,莫非從此漸入佳境。”

成語辨析

漸入佳境—時來運轉

“時來運轉”舊指時機來了,命運也有了轉機;指境況好轉。“漸入佳境”與“時來運轉”有别:“漸入佳境強調的是個人境遇有所好轉或者對某事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之意,“時來運轉”強調的是命運由于某個時機巧合變好。

上一篇:贊美詩

下一篇:乙肝病毒傳播途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