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

湘西自治州

湖南省西部
湘西給人的印象,就如同沈從文筆下的翠翠,輕柔曼妙,舒逸盎然。其實最佳方式是走水路,沿着沈老當年順沅水回鳳凰的路線,直至遊入湘西最深處。鳳凰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有着“中國最美的小城”之譽和“畫鄉”的美稱。這裡曾是政客、軍閥、土司、苗人、土匪聚集的地方,算得上是标準的蠻夷之地。土家住房多依山建築,一般是長方形,三間,中為堂屋。房屋建築材料,有的以木架屋,房頂蓋瓦;有的編竹為牆,茅草為頂。走在武陵山中,步入湘西神界,無論在州府吉首,邊城鳳凰,還是古鎮王村,無不讓人感受到湘西的正宗滋味——酸辣。[1]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行政區劃代碼:
  • 行政區類别:自治州
  • 所屬地區:華中地區
  • 地理位置:
  • 面積:
  • 下轄地區:吉首,泸溪、鳳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順、龍山
  • 政府駐地:吉首市人民北路58号
  • 電話區号:
  • 郵政區碼: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
  • 機場:
  • 火車站:
  • 車牌代碼:
  • 地區生産總值:
  • 中文名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現任領導:郭建群

曆史沿革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域,戰國時屬楚黔中郡。西漢屬武陵郡。三國時初屬蜀,後屬吳。西晉、東晉屬荊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時期屬黔中道。宋為荊湖北路的辰州、澧州。元為湖廣行省恩州宣慰司、辰州路、澧州路和四川行省永順宣慰司,以及新添葛蠻安撫司地。明置永順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餘為嶽、辰兩州地。清置永順府和鳳凰、幹州、永綏直隸廳,東北部為澧州地。1914-1922年為辰沅道。1938-1949年為第八、九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1952年8月1日,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區,轄幹城、鳳凰、花垣、泸溪、古丈、保靖。1955年4月28日,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6日國務院第五十七次全體會議通過湖南省人民委員會關于設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決定,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州府設吉首,轄吉首、泸溪、鳳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順、龍山、桑植、大庸10縣。1988年12月31日,所屬桑植、大庸被劃入張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由原轄8縣2市減為7縣1市,即:吉首市,泸溪、鳳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順、龍山縣。

古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域,戰國時屬楚黔中郡,郡治在今常德市。秦昭王三十年(前285),取楚巫中、黔中郡及江南地另置黔中郡,郡治在今沅陵縣西20裡處。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分全國為36郡,後增4郡,共40郡。湖南省地分屬黔中、長沙2郡,湘西州境屬黔中郡,郡治設今沅陵縣西。

西漢,分全國為13部,部設刺史,直隸京師。湖南大部地屬荊州,小部地屬交州。荊州轄6郡1國,屬地在今湖南境有零陵、桂陽、武陵3郡及長沙國,湘西州境屬武陵郡。

漢高祖五年(前202),改黔中郡為武陵郡,郡治義陵(今淑浦縣),領13縣,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12縣,湘西州境分屬于沅陵(含今吉首、泸溪地)、辰陽(含今鳳凰、花垣南部地)、遷陵(含今保靖、花垣北部地)、酉陽(含今龍山、永順、古丈地)等4縣。

東漢分全國為13部,部設刺史,後稱州牧,直隸京師。湖南屬荊州,州治漢壽,即西漢索縣故治(今常德市)。領7郡,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4郡。湘西州境仍屬荊州武陵郡。郡治移臨沅(今常德市)。領13縣,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12縣,在湘西州境有5縣,即沅陵、辰陽、遷陵、酉縣、充縣,與西漢同。

三國時,初屬蜀,後屬吳。吳分五州,州設刺史,直隸國郡。湖南屬荊州,治南郡(今湖北江陵縣)。領14郡,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10郡,湘西州境域分屬荊州武陵郡和天門郡。武陵郡,郡治同東漢,西漢故郡,領12縣,屬地在今湖南境有11縣,在今湘西州境有5縣:黔陽縣(今龍山縣地)、酉陽縣(今永順、古丈地)、沅陵、辰陽、遷陵3縣同東漢。天門郡,治漤中(今慈利縣西)。吳景帝永安六年(263)分武陵郡置。領3縣:漤中縣(今大庸縣永定區、慈利縣地)、充縣(今桑植地)、零陽縣(今慈利、石門、澧縣、臨澧等地)。

西晉分全國為20州,州設刺史、直隸洛陽。湖南分屬荊州、廣州。荊洲治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後移江陵(今湖北江陵縣),領22郡。屬地在今湖南境有9郡,湘西州境域仍分屬荊州武陵郡。武陵郡,郡治同三國吳。漢、吳故郡,領10縣。屬地在今湘西州境有5縣:镡成縣(含今花垣、鳳凰地),黔陽、酉陽、遷陵、沅陵4縣與三國時期吳國同。

東晉有揚、荊、湘、江、梁、益、交、廣等州,州設刺史,直隸建康。湖南分屬荊、湘、江3州。屬地在今湖南境有13郡。今湘西州境仍分屬荊州武陵郡。州、郡治所及屬縣同西晉。

南朝時期,宋代,分江左所有地為22州,州設刺史,直隸建康。湖南分屬荊、郢、湘3州。屬地在湖南境有14郡國。湘西州境分屬荊州天門太守和郢州武陵太守。

孝武帝建元年(454)分荊、湘、江、豫州部分地置郢州,治江夏(今湖北武漢市)。武陵郡始分屬,領10縣,郡治及在湘西州境屬縣與兩晉同。荊州天門太守,州、郡治同晉,屬地在今湘西州境的縣亦同皆。

齊代沿襲宋制。

梁天監十年(511)前依齊制。天監十年後,湖南仍分屬荊、郢、湘3州。屬地在今湖南境共20州(郡級)、郡。今湘西州境分屬郢州夜郎郡、盧州(郡級)、武陵郡,南陽郡和荊州天門郡。夜郎郡、治夜郎(今吉首市),分沅陵縣置,領夜郎1縣(轄今吉首市地)。盧州(郡級)、治泸溪。天監中分沅陵縣置,轄今花垣、泸溪縣地和吉首部分地。武陵郡,治同宋、齊。領9縣,屬地在今湘西州境的有3縣:大鄉縣(黔陽縣改置,今龍山縣地),遷陵、酉陽縣與宋、齊同。南陽郡,治建昌,今辰溪縣西北。分辰陽縣置,含今鳳凰縣地。天門郡與宋齊同。

陳代,分江南所有地為22州。州設刺史。直隸建康。湖南分屬荊、沅、湘3州。今湘西州境分屬沅州夜郎郡、沅陵郡、南陽郡和北園的北衡州(郡級)。

隋統一中國後,分全國為冀、雍、青、兖、徐、梁、豫、楊、荊9州。湖南屬荊州,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8郡,湘西州境域分屬沅陵郡和澧陽郡。沅陵郡、治同南朝時陳,領5縣,屬地在今湘西境有3縣:沅陵縣(今沅陵、泸溪、花垣及吉首部分地),大鄉縣(今永順、古丈、保靖、龍山縣地);辰溪縣(含今鳳凰、吉首部分地)。

唐貞觀元年(627)分全國為10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分為15道。道設采訪使,直隸京師。湖南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屬地在今湖南境有15州郡。今湘西州境地分屬山南東道的澧州澧陽郡,和黔中道的辰州盧溪郡、錦州盧陽郡、溪州靈溪郡。盧溪郡,治沅陵(今沅陵縣)。隋朝時為沅陵郡,天寶元年(620)改名。領5縣。屬地在今湘西州境有2縣:盧溪縣(今泸溪、吉首、花垣地),麻陽縣(含今鳳凰地)。錦州盧陽郡,治盧陽(今麻陽縣境)。屬地在今湘西州境有3縣:渭陽縣(今鳳凰地),洛甫縣(今保靖地),招前縣(今鳳凰地)。靈溪郡,治大鄉(今龍山地)。領2縣:大鄉縣(今永順、古丈、龍山地),三亭縣(今保靖地)。

五代時,湖南屬楚,楚分所有地為28州1監。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潭、嶽、辰、錦、衡、道、郴、溪、澧、永、郎、鄒、叙13州及桂陽監。今湘西州境域分屬辰、澧、溪3州。辰州,同唐辰州盧溪郡。澧州同唐澧州澧陽郡。溪州同唐溪州靈溪郡,五代析為3州;誓下州,(今永順古丈地);上溪州(今龍山地);保靜州(今保靖及花垣部分地)。

宋朝,初分全國為15路,神宗元豐元年(1078)為23路,南渡後隻16路。路設安扶司,直隸京師。湖南分屬荊湖南路和荊湖北路。今湘西州境分屬荊湖北路辰州盧溪郡的盧溪縣(今泸溪、吉首、花垣地),沅州潭陽郡的麻陽縣(含今鳳凰地),荊湖北路的保靜州(今保靖地),永順州、下溪州、南渭州、施溶州(今永順古丈地),上溪州(今龍山地);保靜州、永順州、下溪州、南渭州、施溶州、上溪州、均為羁縻州。

元朝,分中夏為1中書省,11行中書省,直隸京師(中央)。湖南分屬湖廣行省、四川行省。湖廣行省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治江陵(今湖北武漢市)。領8路1府1州。今泸溪、吉首地屬辰州路。湖廣行省恩州軍民安扶司,治婺州(今貴州婺川縣),領67蠻夷官,屬地在今湘西州。

境有6蠻夷官:即五寨(宋沱洞、烏引洞、蘆獲洞、杜望洞、白崖洞均屬今鳳凰地),多着土村(今永順地),會溪(今永順地),施溶(今永順地),臘惹洞(今永順地),驢遲洞(今永順地)。湖廣行省新添葛蠻安扶司,治新添(今貴州貴定縣)。領132長官司。屬地在今湘西州境有3長官司:南渭州(今永順地),白崖(今龍山地),保靜州(今保靖、花垣地及古丈部分地)。四川行省永順等處軍民安扶司,治今永順,轄今永順、古丈等地。

明朝,除北京、南京,分全國為13省,省設布政使司,後改承宣布政使司,直隸中央。湖南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屬地在今湖南境有7府2州2司。今湘西州境分屬辰溪府的盧溪縣(含今泸溪、吉首地);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含今永順、古丈、龍山地);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含今保靖、花垣、鳳凰地)。

近代

清朝初,分全國為18省,後增奉天、吉林、黑龍江、台灣、新疆5省,共23省。省設布政使司,直隸京師。省下設道、府、州、廳、縣。湖南省轄4道9府4直隸州5直隸廳(散廳、散州)72縣。直隸州轄縣,直隸廳不轄縣;直隸州直隸廳直接隸“道”、“省”,不由府管轄;散廳散州受府、直隸州節制,實際同縣。今湘西州境分屬辰沅永靖道辰州府泸溪縣;永順府永順縣、保靖縣、龍山縣,古丈廳;幹州、鳳凰、永綏3個直隸廳。

中華民國3年(1914),湖南廢除府、廳、州建制,保留道縣兩級。境域幹城、泸溪、鳳凰、永綏、保靖、古丈、永順、龍山8縣屬辰沅道,治鳳凰。

民國9年9月廢道存省縣兩級。辰沅道延至次年10月裁撤。民國24年5月,湖南省政府在沅陵設置湘西綏靖處,轄沅陵、慈利等19縣。分5個行政督察區。永順、保靖、龍山屬永保龍桑區;幹城、鳳凰、古丈、永綏屬幹鳳古綏區;泸溪屬沅泸辰溆區。

民國25年6月,湘西綏靖處由19縣增至25縣,劃為4個行政督察區。泸溪、永順、龍山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沅陵。幹城、鳳凰、永綏、保靖、古丈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幹城。民國27年2月,湖南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泸溪、永順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沅陵。幹城、鳳凰、永綏、保靖、古丈、龍山屬第4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幹城。

同年3月第三、第四行政督察區域變更。保靖、古丈、永順、龍山4縣為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永順。幹城、泸溪、鳳凰、永綏屬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幹城。

民國29年5月,湖南省85個縣調整為10個行政督察區。保靖、古丈、永順、龍山4縣為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永順。幹城、泸溪、鳳凰、永綏4縣屬第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沅陵。

現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因此,1952年8月1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批準,劃幹城、鳳凰、永綏、泸溪、古丈、保靖6縣地,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區(地師級),區治設幹城縣所裡鎮,隸湖南省,轄6縣,即幹城、鳳凰、花垣、泸溪、古丈、保靖。9月湘西行署及所屬永順、沅陵、會同3專區撤銷,其永順、龍山、桑植、大庸4縣由湘西苗族自治區代管,至12月正式接管這4縣。

1955年4月28日,根據憲法第五十三條規定,湘西苗族自治區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州治州域不變。

1957年9月6日國務院第五十七次全體會議通過湖南省人民委員會關于設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并撤銷湘西苗族自治州的決定。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同時湘西苗族自治州宣布撤銷。

1988年5月18日,國務院批準将大庸市升為地級,設立永定區、武陵源區,将原常德市的慈利縣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桑植縣劃歸大庸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由原管轄8縣2市減為7縣1市,即:泸溪、鳳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順、龍山7縣和吉首1市。​

區位概況

地理位置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北,酉水中遊和武陵山脈中部。其地域範圍為東經109°10′~110°22.5′,北緯27°44.5′~29°38′。東鄰貴州省銅仁市,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南接懷化市麻陽縣,西連懷化市沅陵縣,北抵張家界市。東西寬約170公裡,南北長約240公裡。全市土地面積15462平方公裡,其中城區面積556平方公裡。占湖南省總面積的7.3%。

地形地貌

武陵山脈自西向東蜿蜒境内,系雲貴高原東緣武陵山脈東北部,西騎雲貴高原,北鄰鄂西山地,東南以雪峰山為屏。

湘西州境,地處雲貴高原北東側與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結合部,武陵山脈由北東向南西斜貫全境,地勢南東低、北西高,屬中國由西向東逐步降低第二階梯之東緣。西部與雲貴高原相連,北部與鄂西山地交頸,東南以雪峰山為屏障,武陵山脈蜿蜒于境内。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800~200米,西北邊境龍山縣的大靈山海拔1736.5米,為州内最高點;泸溪縣上堡鄉大龍溪出口河床海拔97.1米,為州内最低點。

西南石灰岩分布極廣,岩溶發育充分,多溶洞、伏流;西北石英砂岩密布,因地殼作用形成小片峰,以花垣排吾鄉周圍最為典型。東西部為低山丘陵區,平均海撥200~500米,溪河縱橫其間,兩岸多沖積平原。地貌形态的總體輪廓是一個以山原山地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并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山區地貌。

氣候概況

湘西州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征。夏半年受夏季風控制,降水充沛,氣候溫暖濕潤,冬半年受冬季風控制,降水較少,氣候較寒冷幹燥。既水熱同季,暖濕多雨,又冬暖夏涼,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熱偏少;光熱水基本同季,前期配合尚好,後期常有失調,氣候類型多樣,立體氣候明顯。根據山地的不同地形、不同高度的氣候特點,全境從垂直方向上可劃為河谷溫熱濕潤帶、山地溫暖較潮濕帶、山地溫涼潮濕帶等4個氣候類型帶,在水平方向上又分為“西北熱量偏少,夏秋少早氣候區”、“東北熱量較多,夏秋偏旱氣候區”、“中部熱量偏少,夏秋偏早氣候區”、“東南熱量較多,夏秋少雨多旱氣候區”等5個氣候區。

水文概況

湘西州境主要河流水系,南有沅江幹流過境,酉水幹流、武水幹流橫穿西東,花垣西鄉河的上中遊段由南向北經茶洞入境。

沅江全長1033公裡,流域面積89163平方公裡,發源于貴州省都勻縣雲霧山雞冠嶺,于德山入洞庭湖。幹流從泸溪縣浦市鎮小熟坪上遊約1.0公裡入境,流經浦市鎮、白沙鎮、武溪鎮會武水,下流至大龍溪出境,過境裡程約/10公裡,在州境流域面積1158.8平方公裡。

酉水是沅江的最大一級支流,自古有南北二源之稱。北源為主幹流,發源于湖北省宣恩縣酉源山,往南迂回蜿蜒于湖北省的宣恩、來鳳,湖南省的龍山和重慶市的秀山、酉陽邊境,其中有56公裡成為湘、鄂、川省界。幹流南經龍山縣灣塘水電站、重慶市酉陽縣西酬鎮至秀山縣石堤鎮與秀山河彙合。

南源稱秀山河,發源于貴州省松桃縣山羊溪。南北二源在秀山石堤彙合後,下流10餘公裡經大橋村入州境,至隆頭左會南下的洗車河,經碗米坡水電廠,下江口右會花垣河,過保靖縣城後左會泗溪河、猛洞河、施溶溪,右會白溪和古丈河,爾後從鳳灘水電廠大壩出州境.經沅陵縣城彙入沅江。酉水幹流全長477公裡,流域面積18530平方公裡,其中屬州境的幹流長度222.5公裡,流域面積9098平方公裡。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18萬千瓦,可能開發量74.83萬千瓦。

武水是沅江的一級支流,發源于花垣縣老人山、火焰洞一帶,于流東流6公裡至鳳凰縣柳薄鄉消水坨,其中大部分水流滲入暗河,自大龍洞瀑布口而出,另一部分水流沿牛角河下13公裡與大龍洞瀑布會流,始稱峒河。沿下經矮寨、吉首市區、抵張排寨會萬溶江,至河溪會沱江,始稱武水。續經黃連溪入泸溪縣,至武溪鎮彙入沅江。武水幹流全長141公裡,流域面積3676平方公裡,其中州境内為3,624平方公裡。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1萬千瓦,可能開發量6.94萬千瓦。

沱江是鳳凰縣境最大的河流,為武水一級支流,上有二源:北源為烏巢河,發源于禾庫都沙南山峽谷中,灘險流急,天雨水漲,行旅多阻。沱江從西至東橫貫鳳凰縣境中部地區,流經臘爾山、麻沖、落潮井、都裡、南華山、沱江鎮、官莊、橋溪口、木江坪等9個鄉鎮。至吉首河溪會武水,在武溪鎮彙入沅江。幹流全長131公裡。在鳳凰縣境長96.9公裡,流域面積為732.42平方公裡。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33米。

猛洞河發源于桑植縣八家田,流經龍山的猛必、汝池、永順的五家堡、勺哈、縣城,至下洞腳裡會施河後于克皮彙人酉水于流。猛洞河以其豐富多彩,瑰麗神奇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構成一幅幅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好圖畫,石門天鑿“不二門”,猛洞河“天下第一漂”,均為天下絕。

花垣河是酉水的最大支流,發源于重慶市秀山縣椅子山和貴州省松桃縣木耳溪一帶,流經松桃縣城,從花垣縣茶洞入州境,經縣城會兄弟河後流至保靖縣江口彙入酉水。幹流全長187公裡,流域面積2797平方公裡,其中湘黔兩省以河為界裡程22公裡,在州境内幹流53.5公裡,流域面積1.07平方公裡。

流向辰水—綿江的小水系,在鳳凰縣境内有蘇馬河、茶田河、新地溪、白泥江,泸溪縣内有踏虎溪、太平溪等,總計流域面積802.平方公裡。其中自泥江340.26平方公裡、太平溪196平方公裡。流向酉水幹流鳳灘水電廠大壩下遊,有永順縣的明溪、古丈縣的草塘河和泸溪縣内的酉溪河,總計流域面積875平方公裡。其中明溪210平方公裡、草塘河388平方公裡、酉溪河377平方公裡。流向澧水的主要小水系有永順縣内的杉木河和賀虎溪,總計流域面積為1246.7平方公裡。其中杉木河1070.7平方公裡、賀虎溪176平方公裡。​

資源概括

土地資源

湘西州土地總面積15462274萬公頃。其中耕地13.5萬公頃,建設用地39627公頃,未利用土地16.61萬公頃,土地開發儲備資源約4萬公頃。

水利資源

州境内大部分區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且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化,形成地表地下水綜合利用的格局。境内核算總水量213.7億立方米,區域内平均年徑流量為132.8億立方米;幹流長大于5公裡、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裡以上的河流共444條,主要河流有沅江、酉水、武水、猛洞河等。水能資源蘊藏量為168萬千瓦,可開發108萬千瓦,現僅開發18萬千瓦。

生物資源

湘西州堪稱野生動植物資源天然寶庫和生物科研基因庫。共有維管束植物209科、897屬、2206種以上。保存有世界聞名孑遺植物水杉、珙桐、銀杏、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鵝掌揪、香果樹等;藥用植物985種,其中杜仲、銀杏、天麻、樟腦、黃姜等19種屬國家保護名貴藥材;種子含油量大于10%的油脂植物230餘種;觀賞植物91科216屬383種;維生素植物60多種;色素植物12種。是中國油桐、油茶、生漆及中藥材重要産地。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脊椎動物區系28目64科,屬國家和省政府規定保護動物201種,其中一類保護珍稀動物有雲豹、金錢豹、白鶴、白頸長尾雉4種,二類保護有猕猴、水獺、大鲵等26種,三類保護有華南兔、紅嘴相思烏。

礦産資源

在州域已勘查發現63個礦種485處礦産地。已探明的主要礦産有鉛、鋅、汞、錳、磷、鋁、煤、紫砂陶土、含鉀頁岩等,其中錳、汞、鋁、紫砂陶土礦居湖南省之首,錳工業儲量310657萬噸居全國第二,汞遠景儲量居全國第四。

旅遊資源

著名風景區有鳳凰古城、苗疆長城、德夯風景名勝區、猛洞河漂流、坐龍溪大峽谷、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裡耶古城、芙蓉鎮、栖鳳湖、龍山火岩溶洞、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等,以及裡耶秦簡、永順縣後晉天福午間的溪州銅柱、土家族千年古都老司城、鳳凰縣明代古建築黃絲橋古城,中華民國第一任内閣總理熊希齡、文學大師沈從文故居等。

其他資源

自治州農作物主産稻谷、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籽、煙葉等。工業主産原煤、電、水泥、木材、卷煙、化肥、紗、布等。卷煙是該州工業生産的“拳頭”産品。土特産品以桐油、生漆、茶油、茶葉、煙葉、柑桔、闆栗、蜂蜜、藥材等最為著名。湘西自治州是全國桐油重點産區之一,所産桐油品質優良,色彩金黃,譽滿中外。湘西又是“生漆之鄉”,龍山被列為全國生漆基地。這裡的“紅殼大木”漆樹被定為全國優良漆樹品種之一。

“古丈毛尖”、“保靖岚針”為全國名茶。泸溪浦市柑桔是湖南名桔之一。“織錦”在五代時,曾作為貢品進貢朝廷,現成為旅遊者購買的珍貴紀念品。“古丈毛尖”茶和“七葉參”保健茶系全國名茶;“湘泉”、“酒鬼”為酒中佳釀,屬國家級名酒,享譽海内外;土家織錦、苗家繡品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傳統工藝受到人們的青睐。​

交通概況

2015年,全年全社會貨運量2998萬噸,增長5.5%。貨物周轉量472537萬噸公裡,增長4.9%。客運量5813萬人,增長0.8%。旅客周轉量375502萬人公裡,增長1.1%。

2015年,年末全州公路通車裡程12322.89公裡,增長0.4%。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361公裡,增加58公裡。擁有客船295艘、貨船42艘、載貨汽車5170輛、載客汽車3774輛,年末全州民用汽車保有量9.13萬輛。

空中交通

自治州境内暫時沒有機場,周邊地區則有張家界荷花機場,常德桃花源機場,銅仁鳳凰機場,從州府吉首駕車出發到銅仁鳳凰機場僅需四十五分鐘。

即将動工興建的湘西裡耶機場位于自治州的花垣縣,建成後将極大地改善湘西州的交通環境,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鐵路交通

2016年,經過湘西州境内的鐵路僅有一條焦柳鐵路。此外,經過湘西州的黔張常鐵路正在建設中,已确定開工張吉懷高速鐵路正在進行實地勘探,規劃中經過湘西州的鐵路還有恩吉鐵路、秀吉益鐵路。

公路交通

全州公路總裡程12322.89公裡。州境内有國道428公裡,省道2244公裡、縣道1763公裡、鄉道3595公裡、村道3928公裡;按公路技術等級分:高速公路150公裡、二級公路223公裡、三級公路465公裡、四級公路8303公裡、等外公路3213公裡。公路密度為:78.9公裡/百平方公裡,42.8公裡/萬人。全州已實現鄉鄉通公路。2015年1月,境内常德至吉首、吉首至茶洞、吉首至懷化、張家界至花垣、鳳凰至大興、龍山至永順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永順至吉首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公路運輸是湘西州主要運輸方式。

水面交通

州境内航道總裡程1067公裡,通航裡程616公裡,港口6個,港口貨物吞吐量72萬噸。水路運輸主要集中在沅水、酉水,沅水航道可經洞庭湖通江達海;全州民用船舶429艘,其中客船375艘/12508客位、貨船54艘/10082噸位,水路客運量77萬人、旅客周轉量1134萬人公裡,貨運量38萬噸、貨物周轉量12235萬噸公裡。

上一篇:喪鐘

下一篇:雙橋溝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