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

湖州

浙江省轄地級市
湖州市地理坐标為北緯30°23′-31°11′,東經119°14′-120°29′。總面積5794平方千米。湖州地處浙江省北部,東鄰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瀕太湖,是環太湖地區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湖州現轄德清、長興、安吉三縣和城區、南浔、菱湖三區。湖州為典型的江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溫度為攝氏16.9度,年降水總量為1023.3毫米。根據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湖州市常住人口為336.7579萬人。[1]202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3201.4億元,同比增長3.3%。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140.5億元,增長2.5%;第二産業增加值1587.6億元,增長2.0%;第三産業增加值1473.3億元,增長4.8%。三次産業增加值結構調整為4.4∶49.6∶46.0。[2]
  • 中文名:湖州
  • 外文名:Huzhou
  • 别名:霅溪、菰城、烏程、吳興、湖城等
  • 行政區劃代碼:330500
  • 行政區類别:地級市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地理位置:浙江省北部
  • 面積:5820
  • 下轄地區:吳興區、南浔區、德清縣、長興縣、安吉縣
  • 政府駐地:仁皇山路666号
  • 電話區号:0572
  • 郵政區碼:313000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南浔古鎮、莫幹山、蓮花莊、飛英塔、太湖等
  • 機場:
  • 火車站:湖州站,德清站,長興站、安吉站
  • 車牌代碼:浙E
  • 地區生産總值:
  • 地區生産總值:3201.4億元(2020年)
  • 方言:吳語—太湖片-苕溪小片-湖州話
  • 人均生産總值:102593元(2019年)
  • 人口:3367579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曆史沿革

湖州在五帝夏禹時為防風氏(都城在今德清縣武康境内)之地,夏禹滅防風氏其地歸屬揚州,直至商文丁時吳太伯與其弟仲雍奔荊蠻自号“勾吳”建立吳國時湖州地屬勾吳。即“三吳”(蘇州湖州會稽)之一。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國滅吳國,地屬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滅越,地屬楚國。

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春申君黃歇徙封于此,在此築城,始置“菰城縣”,以澤多菰草故名,遺址在今吳興區雲巢窯頭村。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烏程縣。漢高帝元年(前206年),項羽于今湖州西楚霸王城,建“項王城”。漢劉邦五年(前202年)劉邦滅項羽歸屬漢軍,劉邦十二年(前195年)漢封劉濞為吳王時為劉濞領地;劉啟前元三年丁亥(前154年)吳王劉濞七國之亂平定後歸屬于漢

三國東吳烏程侯寶鼎元年(266年)分吳、丹陽兩郡置吳興郡。

隋仁壽二年(602年),以地濱太湖而名“湖州”,為湖州設立之始。

唐代湖州“吳興郡”為上郡。武德四年,以烏程縣置,轄縣五:烏程,望、武康,上、長城,望、安吉,緊、德清,上。

五代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吳越王錢镠為避後梁太祖朱溫父親朱誠諱,改長城縣為長興縣。

宋代屬兩浙路十二州之一,“湖州吳興郡”,景祐元年,升“昭慶軍節度”。寶慶元年,改“安吉州”,崇甯年間戶數162335,人口361689。轄縣六:烏程,望、歸安,望(太平興國七年置)、安吉,望、長興,望、德清,緊、武康。上。

元代,湖州屬江浙行省“湖州路”。至元十三年,升安吉州為湖州路。戶數254345。領司一、縣五、州一:錄事司、烏程,上、歸安,上、安吉,中、德清,下、武康。中、長興州,中(元貞元年,升長興縣為為州)。

丙午十一月(1366年)為“湖州府”歸屬朱元璋。十四年十一月(1381年)改隸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領州一,縣六:烏程倚、歸安倚、長興(1357年改名長興州為長官州,1362年複曰長興。洪武二年降為縣)、德清、武康、安吉州(正德元年升為州,領孝豐縣)。

清“湖州府”:繁,疲,難。隸杭嘉湖道。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改安吉為縣。領縣七。烏程繁,疲,難,倚、歸安繁,疲,難,倚、長興沖,繁、德清繁,疲,難、武康疲,難、安吉疲,難、孝豐簡。

民國元年(1912年)1月烏程、歸安二縣合并為“吳興縣”。二月湖屬各縣直隸于省,1914年設錢塘道,德清縣、武康縣、長興縣、安吉縣、吳興縣均屬錢塘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各縣直屬于省。湖州淪陷後,人民軍隊建立蘇浙皖抗日根據地,領導當地人民進行民族革命戰争,打擊敵人,發展壯大自己,1944年建立新四軍蘇浙軍區,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湖州各縣城相繼解放。

解放後,先後設浙江第一專區、嘉興專區和嘉興地區,治所長期設在湖州。1949年于吳興縣城區置“吳興市”,1950年改為“湖州市”。1962年撤銷,1970年複置。1981年撤銷吳興縣并入湖州市。1983年10月,撤地建市建湖州、嘉興兩個省轄市。2003年1月,湖州市設立吳興區、南浔區兩個市轄區。至此,湖州市轄吳興、南浔兩個市轄區及長興、德清、安吉三縣。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底,湖州全市轄德清、長興、安吉三縣和吳興、南浔兩區,總面積5818平方公裡。市政府駐地仁皇山新區。

下轄縣區

面積/平方公裡

郵政編碼

政府駐地

吳興區

872

313000

吳興大道一号

南浔區

716

313009

南浔鎮向陽路601号行政中心

德清縣

936

313200

武康鎮千秋東街1号

長興縣

1388

313100

龍山街道行政中心

安吉縣

1882

313300

昌碩街道靈芝西路1号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湖州市位于地處北緯30度22分至31度11分之間、東經119度14分至120度29分,東西長度126公裡,南北寬度90公裡,處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緊鄰江蘇、安徽兩省,轄德清、長興、安吉三縣和吳興、南浔兩區。面積582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湖州市地勢大緻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西部多山,最高峰龍王山海拔1587米。東部為平原水網區,平均海拔僅3米左右。有東苕溪、西苕溪等衆多河流。湖州的地形,西倚天目山脈,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5座,其中龍王山高1587米。

水文

湖州市境内主要河流有西苕溪、東苕溪、下遊塘、雙林塘、泗安塘等;境邊南接東苕溪上遊,北瀕太湖,東聯大運河及黃浦江。平原河網湖蕩密布,山區建有山塘水庫,庫容10立方以上水庫149座。域内536平方公裡,河道密度約2.6-3.8公裡/平方公裡,其中河流、湖泊面積496平方公裡。京杭大運河和源于天目山麓的東、西苕溪縱穿橫貫湖州全境。苕溪東經由頁塘,流于黃浦江,北經56條溇港注入太湖。

氣候

湖州市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總的特點是: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雨熱同季,降水充沛;光溫同步,日照較少;氣候溫和,空氣濕潤;地形起伏高差大,垂直氣候較明顯。全市年平均氣溫12.2~17.3℃,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0.4~5.5℃,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24.4~30.8℃,無霜期224~246天,10~10℃期間天數為200~236天,10~10℃期間活動積溫3800~5130度,年日照時數1613~2430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102~111千卡/厘米2,年降水量761~1780毫米,年降水日數116~156天,年平均相對濕度均在80%以上。風向季節變化明顯,冬半年盛行西北風,夏半年盛行東南風,三月和九月是季風轉換的過渡時期,一般以東北和東風為主。年平均風速1.7~3.2米/秒。

自然資源

礦産資源

湖州市蘊藏着非金屬、燃料、金屬和水氣四大類礦産資源,其構成特點是:建材及粘土類非金屬礦産資源較豐富;燃料礦産匮乏,金屬礦産短缺。截至2014年,已知礦産61種,主要有石灰岩、建築石料(包括沉積岩類、火山岩類和岩漿岩類)、膨潤土、矽灰石、方解石、石英砂岩、飾面石材、透輝石和礦泉水;其次有螢石、頁岩、水泥用粘土、陶土、磚瓦粘土和黃砂。

植物資源

截至2016年4月,湖州市野生植物共有菌類、蕨類、種子植物173科1334種。其中菌類植物7科8種;蕨類植物27科64種;裸子植物4科8種,被子植物135科1254種。全市已挂牌的古樹名木8420餘株,主要有楓香、香樟、銀杏、柳杉等;湖州市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主要集中在龍王山自然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區)。其中,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23種,分别為:銀杏(野生狀态)、金剛大、延齡草、領春木、短萼黃連、八角蓮、鵝掌楸、黃山木蘭、小花木蘭、厚樸、凹葉厚樸、天目木蘭、天目木姜子、浙江楠、黃山梅、銀縷梅、黃山花楸、銀鵲樹、紫莖、日本假牛繁縷、堇葉羽葉報春、睫毛蕨、香果樹。

動物資源

截至2016年4月,湖州市發現的野生動物主要有4大類200餘種。其中哺乳類有雲豹、梅花鹿、猕猴等40餘種;鳥類有11目、27科,110餘種,主要有燕隼、雕鸮、蒼鹭等;爬行類有揚子鳄、烏龜、蝮蛇等30餘種;兩栖類有安吉小鲵、中華蟾蜍、黑斑蛙等20餘種。其中屬于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揚子鳄、梅花鹿、雲豹;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有猕猴、燕隼、雕鸮;有世界珍貴稀有物種安吉小鲵。

水資源

2016年,湖州市水資源總量為84.11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多54.65億立方米。全市平均産水系數0.71,産水模數144.6萬立方米/平方公裡。2016年人均擁有水資源量為2827立方米,耕地畝均擁有水資源量為2811立方米。2016年上遊來水和太湖回流水量為45.37億立方米,是湖州市可用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6年末,湖州市十一座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2.44億立方米,比2015年末少0.90億立方米;小型水庫及山塘蓄水量較2015年末少0.22億立方米;河網蓄水量比2015年末少0.53億立方米;地下滞水量比2015年末少0.04億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末戶籍人口267.57萬人,其中男性131.95萬人、女性135.62萬人;城鎮人口121.53萬人;60歲以上人口69.38萬人,占總人口的25.9%,占比提高0.4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2.31萬人,出生率為8.63‰;死亡人口1.85萬人,死亡率為6.9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70‰。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5.58萬人,幫扶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03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6%。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湖州市常住人口為3367579人。

民族

湖州市以漢族江浙民系為主,部分地區有少量官話民系村落,其他民族較少。截至2013年1月,湖州市有8.6萬少數民族流動人口。

政治

職務

姓名

副市長、代理市長

洪湖鵬

市委書記

王綱

湖州市委常委、安吉縣委書記

楊衛東

政治

經濟

綜述

202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3201.4億元,同比增長3.3%。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140.5億元,增長2.5%;第二産業增加值1587.6億元,增長2.0%;第三産業增加值1473.3億元,增長4.8%。三次産業增加值結構調整為4.4∶49.6∶46.0。

2018年,全年實現财政總收入490.7億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7.1億元,分别比上年增長20.0%和20.9%。财政總收入占GDP的比重為18.0%。地方财政收入中,稅收收入240.9億元,增長19.0%,占比為83.9%;從主要稅種看,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分别為105.6億元、35.4億元和21.3億元,分别增長13.2%、33.9%和10.4%。全年财政支出397.5億元,增長22.3%,其中民生改善支出288.4億元,增長19.6%。

2018年,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2%,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4%,消費品價格上漲2.0%。從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看,居住上漲4.0%,交通和通信上漲1.9%,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1.9%,食品煙酒上漲1.8%,衣着上漲1.6%,醫療保健上漲1.5%,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1.3%,其他用品和服務下降0.7%。

2019年,湖州市生産總值(GDP)為3122.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9%,增速完成年初确定的預期目标(8%左右),高于全省。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33.8億元,增長2.8%;第二産業增加值1595.4億元,增長7.6%;第三産業增加值1393.2億元,增長8.7%。三次産業增加值結構調整為4.3:51.1:44.6,第三産業比重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根據我國GDP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修訂結果,2018年湖州市GDP為2881.2億元,三次産業增加值結構為4.5:51.7:43.8)。人均GDP為102593元,合1.49萬美元。

第一産業

2018年,湖州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216.4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農業産值98.5億元,增長2.7%;林業産值21.8億元,增長1.1%;牧業産值17.6億元,下降16.6%;漁業産值66.5億元,增長7.3%。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16.6萬畝,其中蔬菜面積56.9萬畝,花卉苗木面積34.6萬畝。油菜籽産量2.0萬噸;生豬出欄35.7萬頭,下降25.4%;肉類産量7.2萬噸,下降18.2%;蠶繭産量0.5萬噸,減少10.1%;家禽出欄2510.3萬羽,下降6.7%;禽蛋産量2.9萬噸,下降15.7%;水産品産量46.5萬噸,增長9.9%。

2020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238.9億元,比上年增長2.8%。其中,農業産值104.6億元,增長2.5%;林業産值22.19億元,下降1.7%;牧業産值26.14億元,下降2.4%;漁業産值72.67億元,增長5.8%。經濟作物播種面積(不含苗木面積)86.92萬畝,其中蔬菜面積60.71萬畝。觀賞和綠化苗木面積33.87萬畝。油菜籽産量2.31萬噸;生豬出欄26.61萬頭,下降7.3%;主要畜産品肉類産量6.3萬噸,下降4.1%;蠶繭産量0.46萬噸,下降6.8%;家禽出欄2628.95萬羽,增長5.6%;禽蛋産量2.25萬噸,下降3.9%;水産品産量53.28萬噸,增長5.0%。

2020年,全市年末擁有現代農業示範園394個,其中省級112個;全年新建現代農業示範園22個,其中省級1個。年末擁有農業龍頭企業294家。年末擁有綠色食品基地21.0萬畝,綠色食品283個。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态修複項目53個,涉及土地163.5萬畝,啟動新時代美麗鄉村樣闆片區建設,在全省率先實現A級景區村莊全覆蓋。

第二産業

2018年,湖州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3%,其中輕、重工業分别增長7.5%和10.6%。33個大類行業中,有27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其中,紡織業增長4.7%;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8.1%;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5.3%;電力、熱力的生産和供應業增長7.3%;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7.1%;家具制造業增長9.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2.7%。從重點産業看,高新技術産業增長10.4%,戰略性新興産業增長11.7%,裝備制造業增長9.5%。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14.2%,利稅、利潤分别增長7.3%和5.5%。

第三産業

    固定資産投資

    2018年,湖州市全年固定資産投資額比上年增長6.2%。其中,民間投資增長22.4%,占比為73.7%,比上年提高5.1個百分點;交通投資增長21.4%;高新技術産業投資增長5.5%;生态環保與公共設施投資下降26.0%。

    全年完成房地産開發投資523.3億元,比上年增長73.8%。全年房屋施工面積2741.6萬平方米,增長25.0%,其中新開工面積1070.2萬平方米,增長49.4%;商品房銷售面積809.0萬平方米,增長8.7%,其中住宅723.0萬平方米,增長13.1%;商品房銷售額851.4億元,增長37.0%,其中住宅769.4億元,增長42.3%。

      國内貿易

      2018年,湖州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0.0%。其中,批發零售業增長9.3%;住宿餐飲業增長14.9%。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零售額增長21.8%。其中,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7.8%;服裝類增長15.0%;糧油食品類增長13.7%;汽車類增長0.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6.8%;金銀珠寶類增長8.5%。

        對外經濟

        2018年,湖州市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885.1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其中,出口771.0億元,增長13.1%;進口114.1億元,增長25.9%。一般貿易出口732.5億元,增長14.3%;加工貿易出口38.4億元,下降5.1%。生産企業出口531.8億元,增長21.9%;流通企業出口99.2億元,增長2.0%;外資企業出口140.0億元,下降5.4%。機電産品出口259.1億元,增長12.2%,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出口223.1億元,增長12.5%。

        2018年,全年新批準及增減資利用外資項目218個。外商投資企業136家,增資項目51個;總投資千萬美元以上項目107個。全年合同外資34.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9%。全年實到外資12.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7%。其中,第一産業0.04億美元,下降14.7%;第二産業6.8億美元,增長58.3%;第三産業5.8億美元,下降5.4%。

          金融

          2018年,湖州市金融機構年末本外币存款餘額4589.4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住戶存款2131.6億元,增長11.3%;本外币貸款餘額3886.2億元,增長18.4%;年末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為27.79億元,比年初減少3.4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72%,比年初下降0.24個百分點。

            證券

            2018年,湖州市全年證券營業機構股票成交額4517.5億元,比上年下降18.3%,其中代理A股成交4472.3億元,下降19.1%。中源家居、長城科技在上交所主闆成功上市,實現首發融資11.85億元;美都能源、超威動力等9家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平台實現再融資56.41億元。全市年末已擁有上市公司32家,其中境外8家,境内24家。

              保險

              2018年,湖州市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00.6億元,增長11.2%。其中,财産險37.8億元,增長8.1%;人身險62.8億元,增長13.2%。各項保險賠款和給付支出34.3億元,增長14.6%。其中,财險賠款22.0億元,增長11.1%;人身險賠款和給付支出12.3億元,增長21.4%。

                旅遊

                2018年,湖州市全年接待過夜遊客人數4448.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1%。全年旅遊景區門票收入12.0億元,增長15.3%。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湖州市全年專利申請量37284項,比上年增長29.4%;專利授權量18672項,其中發明專利1831項,比上年減少359項,下降16.4%。全年經認定登記的技術成交項目847項,比上年下降3.4%;技術成交金額66.0億元,增長57.9%。全市年末擁有省級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352家,比上年增加55家;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758家,減少211家。全年獲市級以上政府獎的科技成果27項。

                教育事業

                2018年,湖州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486所,全年招收學生12.49萬人,在校學生44.35萬人,畢業生11.2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61.12%,比上年提高0.52個百分點;初中畢業升高中段比例99.20%,提高0.05個百分點;初中、小學入學率均為100%;十五年教育毛入學率99.59%,提高0.1個百分點。全市各類學校擁有專任教師2.99萬人,其中中小學專任教師2.15萬人;每百名中小學生擁有專任教師6.9人。

                本科

                湖州師範學院

                湖州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莫幹山校區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南浔校區

                浙江科技學院安吉校區

                專科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德清學院

                浙江宇翔職業技術學院(原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安吉分院)

                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長興校區

                高等院校

                文化事業

                2018年,湖州市擁有劇場、影劇院38個,文化館、藝術館6個,全年舉辦展覽291個,組織文藝活動1491次;公共圖書館6個,總藏量315.8萬冊件;鄉鎮街道文化站69個;博物館(紀念館)29個;文物保護單位404個,其中國家級24個,省級56個。全年建成文化禮堂110個,共送戲下鄉2815場,送書8萬餘冊,送電影12984餘場次,送講座(展覽)523場次。全年出版各類報紙14.2萬份,其中湖州日報4.5萬份,湖州晚報6.2萬份,湖州廣播電視報3.5萬份。

                國家一級圖書館:湖州市圖書館、南浔區圖書館、德清縣圖書館、長興圖書館

                2020年7月,入選浙江省級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名單。

                醫療衛生

                2018年,湖州市擁有醫療衛生機構1460個,其中醫院62家、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89家、婦幼保健院4家、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709個;等級醫院24家,其中三級醫院8家;擁有醫療床位16873張,其中醫院(含婦保院、衛生院)床位16420張;衛生技術人員24660人,其中執業醫師7573人、執業助理醫師1274人、注冊護士10452人。全年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别為1.73‰、2.87‰,分别比上年下降0.49和0.07個千分點。

                體育事業

                2018年,湖州市圓滿完成浙江省第十六屆運動會承辦任務,首次實現了省運會參賽項目全覆蓋,獲得金牌74.75枚,金牌和獎牌數均位列全省第五位,創我市參加省運會最佳成績。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閉幕站和總頒獎儀式首次落戶湖州。完成體育彩票銷售15.3億元。

                電信事業

                2018年,湖州市全年郵政業務收入26.0億元,其中快遞業務收入20.5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6.5億元,增長7.3%;全市年末固定電話用戶76.2萬戶,比上年減少4.1萬戶;移動電話用戶502.7萬戶,增加6.0萬戶,其中4G用戶320.6萬戶;年末寬帶用戶193.1萬戶,增加3.5萬戶。

                社會保障

                2018年,湖州市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151.82萬人,比上年增加8.0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35.18萬人,增加10.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77.17萬人,增加4.9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95.19萬人,增加11.62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75.68萬人,增加4.04萬人。全市年末住房公積金正常繳存人數達到37.79萬人,比上年增加4.03萬人;全年歸集住房公積金55.37億元,增長14.8%;當年發放個人住房貸款24.32億元,下降31.4%。全年最低生活保障家庭19030戶,人數30266人,其中農村24531人、城鎮5735人;全市城鎮和農村低保标準均為每人每月810元。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7.4億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3.0億元。

                人民生活

                2018年,湖州市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439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9.5%,經營淨收入增長6.7%,财産淨收入增長10.8%,轉移淨收入增長8.4%。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1829元,增長9.9%。據578戶農村居民家庭抽樣調查,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1767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5%。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10.0%,經營淨收入增長7.0%,财産淨收入增長15.0%,轉移淨收入增長12.7%。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0718元,增長11.0%。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本外币住戶存款餘額達79955元。

                就業

                2018年,湖州市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2.10萬人,幫扶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91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2%。

                城市建設

                2020年4月27日,國務院同意在湖州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交通運輸

                綜述

                湖州距杭州80公裡、上海140公裡、南京220公裡。湖州交通發達。南北走向的104國道、杭甯高速公路、宣杭鐵路和東西走向的318國道、“東方小萊茵河”的長湖申航道、申蘇浙皖高速公路、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甯杭客運專線、滬蘇湖城際鐵路貫穿湖州全境。湖州還擁有全國一流的内河鐵路、公路、水運中轉港。

                2018年,湖州市公路通車裡程達到8079公裡,其中高速公路319公裡、一級公路540公裡、二級公路651公裡。全年完成客運量5340萬人,比上年增長1.5%;客運周轉量18.5億人公裡,增長7.6%。完成貨運量18783萬噸,增長12.1%,其中公路11504萬噸,增長17.2%,水路7279萬噸,增長4.9%;貨運周轉量186.6億噸公裡,增長5.8%,其中公路84.1億噸公裡,增長8.7%,水路102.5億噸公裡,增長3.5%。全年内河港口貨物吞吐量10486萬噸,下降0.5%,内河集裝箱吞吐量47.9萬标箱,增長35.3%。

                全市年末汽車保有量達到81.2萬輛,比上年增加7.9萬輛,增長10.7%;私人汽車保有量73.8萬輛,增加6.9萬輛,增長10.4%,其中轎車70.3萬輛,增加3.9萬輛,增長5.9%。全年小型汽車上牌量10.3萬輛,增長0.4%。

                鐵路

                湖州境内有宣杭鐵路(安徽省宣城市-浙江省杭州市)、新長鐵路(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長牛鐵路(浙江省長興縣-安徽省廣德縣牛頭山鎮)、甯杭客運專線、湖蘇滬城際鐵路(規劃中)、乍嘉湖鐵路(規劃中)。

                湖州境内有湖州站(高鐵站)、德清站(高鐵站)、長興站(高鐵站)、長興南站、德清西站、安吉站(高鐵站)。

                2012年6月,國家鐵道部已經正式下文,原德清站更名為德清西站,在建的高鐵德清站命名為德清站;原長興站更名為長興南站,在建的高鐵長興站命名為長興站。

                甯杭高鐵湖州站,總建築面積19920平方米,主體結構長度198米,寬度50米,高度23米,主體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屋面采用網架結構,候車面積6423平方米,售票面積691平方米,19個售票窗口,最高聚集人數5000人/小時。

                公路

                2020年10月,列入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名單。

                高速公路:杭甯高速公路、申蘇浙皖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長高速公路、蘇杭高速(規劃中)、杭州繞城二線(規劃中)。

                汽車站:湖州汽車東站。

                水路

                長湖申線、京杭大運河湖州段、湖浦線。

                曆史文化

                特色文化

                  絲綢文明

                  1851年,英國舉辦首屆世界博覽會――萬國工業博覽會,商人徐榮村寄送的12包産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輯裡村的“榮記湖絲”,一舉獲得維多利亞女王親自頒發的金銀大獎,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得國際大獎的民族工業品牌.湖州是全國著名的蠶鄉,也是世界絲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三合防風文化節

                    防風山南麓的秋祭防風活動,在舊曆八月廿十五前後各一天(即廿十四、廿十五、廿十六)舉行,曆代官民都十分重視。秋祭防風,先由官祭,經過“埋眚”、“起眚”、緻祭等儀式後,出殿巡行。各社各就各位,旌旗招展,集合于廟會廣場;老龍在前,青龍在後,台閣、高跷、馬燈,擺開道子;“四弟相公”前有硬牌執事;鋼叉開道,鳴鑼放铳;巡行隊伍中還有各種龍燈、漁燈、馬燈,稱為“龍燈會”。街上三處拳會,表演鋼叉、頂缸與各路武術。巡行至桂花廳,則用當地土産的熏豆茶“坐茶”、“供茶”;有的地方還要搭浮橋而過。連演三台社戲,鄉民也在這幾天走村串戶,“做客人”喝“烘豆茶”。

                      湖筆文化

                      湖筆被譽為“筆中之冠”。湖筆之鄉善琏鎮,相傳秦大将蒙恬“用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外衣)”發明了毛筆,因此善琏建有蒙恬廟供之。湖筆筆尖有一段整齊而透明的鋒穎,一般都是用上等山羊毛經過浸、拔、并、梳、連、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制而成。白居易曾以“千萬毛中揀一筆”和“毫雖輕,功甚重”來形容制筆技藝之精細,所以有“毛穎之技甲天下”之說。

                        茶文化

                        湖州是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茶聖陸羽在湖州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專著《茶經》,據考證,三國時期,東吳已成為當時茶業傳播的主要地區,但消費還局限于上層社會,唐朝時茶葉的産銷中心轉移到浙江和江蘇,湖州茶業開始特供朝廷,名揚天下,成為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飲茶之風一起,文人墨客便将茶淋人詩詞,“茶道”一詞也出現了,它最早發現于唐代著名詩僧、茶僧皎然的茶詩《飲茶歌诮崔石使君》中,這比日本使用茶道一詞早了八百多年。皎然俗姓謝,名晝,湖州人士。

                          湖劇

                          舊稱湖州灘簧,曾有“小戲”、“花鼓”、“湖州文戲”等稱謂。流行于浙北的湖州、嘉興各縣,及毗鄰的江蘇吳江、餘杭等地,采用湖州吳語方言演唱。

                          湖劇是浙北地區具代表性的地方戲曲劇種,是中國戲曲和湖州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2007年4月,浙江省文化廳公示湖劇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湖州琴書

                            俗稱“胡琴書”,簡稱“琴書”。由于它是湖州灘簧的重要分支,所以也有人把湖州琴書稱做為“湖灘”,采用湖州吳語方言演唱。琴書的形成與湖州灘簧的另一個分支——湖劇密不可分。兩者在劇(曲)目、音樂上互為相通,藝人亦常常“搭班做小戲,分檔唱琴書”,而又各具特色。2007年4月,浙江省文化廳公示湖州琴書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湖州三跳

                              俗稱“纖闆書”、“三敲闆”,簡稱“三跳”,皆因它的伴奏樂器是“三跳闆”而得名。流行、分布于以湖州為中心的浙北各市縣,是一種用勸世調單曲往複,使用湖州吳語方言,說唱相間的地方曲藝。

                              2004年以來,湖州市有關部門對三跳開展了保護和搶救工作。至2007年,湖州三跳(含桐鄉市)被浙江省文化廳推薦為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長興百葉龍

                                2006年2月,百葉龍申報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2006年6月10日,中國第一個文化遺産日,百葉龍被批準列入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

                                2008年4月7日18時30分,奧運聖火順利抵達法國巴黎,應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邀請,百葉龍藝術團在巴黎參加了奧運聖火傳遞活動;百葉龍先後在本次奧運聖火傳遞活動的起點(埃菲爾鐵塔)和終點(夏萊蒂體育場)精彩亮相,為奧運聖火助威。

                                2009年的國慶60周年晚會,長興百葉龍在天安門廣場上中心表演區參演“和諧中國”、“騰飛中國”和“嶄新中國”三大篇章中的“騰飛中國”部分。

                                  近代湖商

                                  湖商是繼徽商、晉商之後,在近代中國湧現的,具有地域特征的商人群體。與潮州幫、甯波幫在同時湧現,影響了近代中國政治與經濟。

                                  南浔鎮的絲商在清末崛起,形成以“四象、八牛、七十二條金狗”為代表的中國近代最大的絲商團體。是資本主義興起與開埠,以南浔絲商為代表的湖州商界接觸到西方思潮,并加入了推翻清皇朝的革命運動之中。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經費大部都由以張靜江為主的湖州絲商捐贈的,而南浔的絲商成為支持民國财政支柱的江浙财團的中堅力量,是蔣介石在财政上的主要支持力量。

                                  第一屆西湖博覽會是張靜江在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時舉辦的,張家是南浔的絲商世家。

                                  湖州人是在上海開埠後即參與上海開發。大量的湖州人在當時陳其美的上海督軍府任要職。湖州的絲商在上海辦了大量的綢廠,并控制碼頭和租界大半房産,擁有的房産僅次于沙遜,包括當時遠東第一高樓-國際飯店。1927年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指揮部就設在湖州會館。

                                    方言

                                    湖州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吳語太湖片-苕溪小片。

                                    湖州話與上海話、蘇州話、杭州話、紹興話、甯波話等同屬吳語太湖片,基本能互通,并與南部吳語同屬吳語區。湖州西部邊境有少量地區有官話客籍方言。

                                    湖州吳語(苕溪小片)通行于湖州市吳興區、南浔區、長興、安吉(大部)、德清和杭州市部分地區(包括餘杭區大部、江幹區東部、西湖區西部、拱墅區北部等)。

                                    湖州話有30個韻母,完整保留中古漢語的全濁音。湖州話有37個韻母,具有入聲韻。湖州話有8個聲調——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

                                    湖州地區江南水鄉,位于吳語發源地太湖流域的南太湖地區,古名吳興寓意吳國興盛。湖州話柔軟順耳、靜雅清透,具有典型吳語糯、軟、輕等特點。

                                    湖州當地對湖州話的保護和傳承是非常重視的。如:向外來人員開設的湖州話培訓學習班、湖州廣播電台開設的吳味湖味十足的湖州話欄目-湖州山海經、湖州電視台開設的吳語湖州話節目-阿奇講事體、以及數量繁多、内容豐富的社區街道湖州話學習活動。

                                    地方特産

                                    周生記馄饨。由商人周濟相于1940年創制。因煮熟後白嫩細膩,光潤晶瑩,以其形狀遂被譽為“水晶元寶”和“雙羽鳥”。又因做工精細,選料精良,色、香、味、形俱佳,成為“江南一品”而馳名大江南北。周生記馄饨制作原料以豬前腿為主料,筍衣、芝麻為輔料,加入麻油、酒、糖、鹽等調味品拌勻成餡,并自行加工具有薄、韌、滑特點的皮子。煮成後撒以蔥花、蛋皮絲,配以自制醬油。口味鮮香爽嫩,頗受消費者贊賞。後增炒馄饨一種,香脆可口,風味獨特,尤令人喜愛。1989年,又推出以海參、海蝦仁、鮮豬肉為餡料的海鮮大馄饨,以草魚、鮮豬肉為餡料的魚肉大馄饨和以鮮貝、鮮豬肉為餡料的鮮貝大馄饨等新品種。

                                    丁蓮芳千張包子。清光緒四年(1878),湖州菜販丁蓮芳以鮮豬肉、千張為原料,裹成長枕形千張包子,配細絲粉,名曰千張包子絲粉頭,肩挑叫賣。後聽取顧客意見,在肉餡中添進筍衣、開洋,并改為五厘米見方的三角形包子,細絲粉改用以綠豆為原料的粗絲粉,切成4-5厘米,使外形、餡料和輔料等方面均有别于家常色彩而獨具一格。光緒八年(1882),在湖州黃沙路(今紅旗路)愛山街口設店經營。包子所用的千張和絲粉都是特制的,千張薄而韌,包得密不透氣,香濃汁鮮;絲粉白而粗,久煮不糊,柔軟入味。

                                    諸老大粽子。清光緒四年(1878),紹興人諸光潮來湖州,初在震遠茶食店當學徒,繼以裹粽為生。其粽與衆不同,色、香、味、形俱佳,漸成湖州一大名點。諸老大粽子有洗沙粽、肉粽、肉骨粽、闆栗粽、赤豆粽、雞肉粽6個品種。煮熟後不變質、不走味、不粘牙。甜粽又糯又香,鹹棕肉味鮮嫩可口。

                                    震遠同玫瑰酥糖。清鹹豐年間(1851-1861),歸安縣菱湖人沈震遠開辦震遠茶食作坊,後遷入湖州。震遠同所制酥糖,品種多,有玫瑰酥糖、芝麻酥糖、椒鹽酥糖、豆沙酥糖、葷油酥糖等。有香氣濃郁、食不粘牙等特色。

                                    特色小吃

                                    名稱

                                    簡介

                                    雙渎雪藕

                                    湖州種藕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開始種植。主要産地在市郊道場、龍溪、弁南、白雀等鄉,尤以道場雙渎最佳。湖藕皮呈玉色,脆嫩多汁,清香鮮甜,是藕中佳品,故又叫雪藕。

                                    太湖百合

                                    湖州太湖沿岸地區所産百合個大肉肥,清香微苦,回味無窮,聞名遐迩。百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是傳統滋補品。

                                    菱湖白扁豆

                                    又名羊眼豆,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維生素和礦物質,既是滋補珍品,又可作盛暑清涼飲料,且能入藥治病。菱湖白扁豆早已遠銷海外。

                                    練市白菊花

                                    栽培曆史已有400多年,是湖州傳統特産。練市白菊花花瓣潔白如玉,蕊黃如金,藥用價值高,有延年益壽功能。港澳同胞和南方地區尤喜把白菊花作解暑的清涼飲料,遠銷國内外。

                                    長興白果

                                    白果樹又名銀杏,壽命極長可達千年,果實叫白果。長興因盛産白果被譽為白果之鄉。長興白果潔白如銀,質地細膩,營養豐富,有延緩衰老,潤滑皮膚的功能。

                                    長興青梅

                                    青梅是長興著名特産,曆史悠久,種植面積大,20世紀30年代産梅就達1.2萬擔。長興青梅酸強、肉厚、核小,酸而爽口,是加工系列梅制品和藥用烏梅幹的理想品種。

                                    南浔香大頭菜

                                    大頭菜屬莖用芥菜,全國都栽培,據史載“以吳興南浔鎮所産最著名”。南浔香大頭菜是以鮮大頭菜加工腌制而成,已有兩百多年曆史。其肉質細,辛味濃,水分少,具有香脆甜的特點。

                                    顧渚紫筍茶

                                    湖州是古老的茶葉産區和茶文化發源地,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陸羽《茶經》寫在湖州。長興顧渚山紫筍茶被列為上貢珍品,紫筍茶曾失傳多年,于1979年恢複試制,1982年參加全國名茶品比,榮獲國家級名茶證書。

                                    雷甸枇杷

                                    德清雷甸鎮是浙江省著名特産“塘栖枇杷”的主産地之一,尤以雷甸楊墩最為出名,稱之為“塘栖楊墩枇杷”。

                                    天目筍幹

                                    主要産地在安吉縣章村、報福、冊河、上墅等地。天目筍幹曆史悠久,是一種特有風味的“山珍”之品,聞名于上海、江蘇、杭嘉湖一帶,稱為“扁尖”。

                                    安吉白片

                                    安吉白片茶挺直扁平,形似蘭花,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榮獲全國名茶稱号。

                                    長興闆栗

                                    闆栗是長興名産幹果,與青梅、白果并稱“長興三寶”。長興闆栗品種多樣,以大油光、馬齒青、魁栗為上品,肥厚甘實,營養豐富,味美可口,生熟皆宜,為國際公認的營養品,是長興重要出口創彙産品。

                                    莫幹黃芽

                                    産于德清南路鄉,莫幹山北麓,海拔600米以上,境内百平方公裡無污染。莫幹黃芽外形細緊多毫,色澤綠潤微黃,葉底嫩黃成朵,品質特優,被視為茶中佳品。

                                    太湖三寶

                                    銀魚、鲚魚、白蝦素有“太湖三寶”之稱。銀魚體細長,透明,肉質細膩,潔白細嫩,無骨刺、無腥味,鮮嫩味美,聞之生津。鲚魚隻生活在太湖南岸和西岸,年産15萬擔左右。白蝦體色透明,盛産于太湖,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湖州曆來是浙江省銀魚和白蝦的重要産地。

                                    土特産品

                                    名稱

                                    簡介

                                    雙林绫絹

                                    有1800多年曆史,素以輕如蟬翼,薄如晨霧,質地柔軟,色澤光亮著稱,被譽為絲織品中的奇葩。雙林绫絹主要用于裝裱書畫,具有裝裱平挺,不皺不翹的特點。

                                    善琏湖筆

                                    湖筆是“文房四寶”之一,發源于湖州善琏。據傳秦代大将軍蒙恬始創湖筆,善琏有筆祖蒙恬廟。善琏湖筆選料精細,制作精湛,具有尖、齊、圓、健四大特色,稱湖穎四德,譽為筆穎之冠。湖筆種類繁多,分羊毫、狼毫、紫毫、兼毫四大類,200多個品種。

                                    湖州羽毛扇

                                    湖州用羽毛制扇已有幾千年曆史。湖州羽毛扇選料名貴、制作精細,種類達100多種,桃花扇、半月扇曾在全國扇子評比中榮獲第一名,蜚聲海内外。由于羽毛扇片平薄,質軟而風柔,适宜于老、弱、孕婦和病人使用,有獨特的使用價值。

                                    長興紫砂壺

                                    長興紫砂陶土儲量大,色澤豐富,制陶者衆多,能工巧匠輩出,是浙江省唯一紫砂壺産地。長興紫砂壺手工成型,造型優雅,雕刻得體,結構嚴密,色澤古樸,美觀典雅,是獨特的旅遊佳品。

                                    安吉竹扇

                                    安吉鄣吳是近代藝術大師吳昌碩故裡,素有“書畫之鄉”和“扇子之鄉”美稱。安吉竹扇集藝術性、收藏性、實用性、紀念性于一體,是理想的饋贈佳品。安吉現有竹扇工藝廠30多家,各類工藝扇遠銷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地。

                                    工藝品

                                    風景名勝

                                    湖州環境比較優美,主要旅遊景點有大漢七十二峰、藏龍百瀑·南浔、莫幹山·中南百草園·安吉竹博園·安吉、中國大竹海·湖州太湖、顧渚山茶園、天荒坪電站·下渚湖濕地·天下銀坑·嘉業堂藏書樓、鐵佛寺·龍王山、百間樓、張石銘舊居、飛英塔、天賦湖·芙蓉谷、白茶谷·九龍峽·含山旅遊區、華廳。湖州境内有三大自然保護區,分别為龍王山自然保護區,尹家邊揚子鳄保護區,長興灰岩保護區。

                                    大漢七十二峰

                                    大漢七十二峰位于安吉縣南部報福鎮,景區由石嶺風景區、董嶺風景區、大漢嶺風景區組成,隻開放了石嶺景區。該風景區以峰石造型獨特、飛瀑氣勢磅礴、曆史文化悠遠為特征,其獨特的高原風光素有浙江"浙江青藏高原"之稱。

                                    龍王山自然保護區

                                    龍王山座落在浙江省安吉縣境内。1985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龍王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是湖州地區唯一的野生植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孕育繁衍了豐富的野生植物種類,是野生珍稀瀕危保護植物銀縷梅、鵝掌楸的主要集中分布地,也是各種野生動物的繁殖和栖息地,是世界特有種——安吉小鲵的模式标本産地。

                                    尹家邊揚子鳄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位于太湖西南岸的長興縣泗安鎮與林城鎮的交界處。1979年,泗安鎮尹家邊村民自發地将處于絕迹的11條野生揚子鳄在“上八畝”魚塘以竹籬笆為牆就地保護起來,成立了面積不到0.67公頃“尹家邊揚子鳄保護區”。1999年,長興縣人民政府在原尹家邊村級保護區的基礎上建立了縣級保護區。200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縣級保護區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長興灰岩保護區

                                    長興灰岩保護區位于長興縣城西北21公裡,在槐花磡東北2公裡的青塘山麓。主要保護對象為全球二疊至三疊系界線層型剖面、長興階層型剖面及古生物化石。

                                    中國大竹海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是單純毛竹為主的林地,中國東南部最大的竹文化生态休閑旅遊區,浙江省著名的大毛竹示範基地。該景區是美國好萊塢影業公司《卧龍藏虎》、北京電視台拍攝的《像霧像雨又像風》等多部影片的主要拍攝場地。

                                    道場山·萬壽寺

                                    道場山舊名雲峰,在湖州市城南5公裡,面積約8平方公裡,最高峰海拔2lo.7米。系天日山餘脈的組成部分,素為城南風景旅遊區。

                                    萬壽寺位于道場山頂峰處的山岙裡,宋代曾被列為江南十大名刹之一。寺初建于唐中和年間(881—884),從山腳到萬壽寺廟門口的通道石闆上,每隔一塊即雕有形态各異的荷花、荷葉、蓮、蓮子等圖案。山頂有塔,下有伏虎岩,并有笑月、愛山、仰高、宜晚、望湖諸亭,以及瑤席池、歸雲等庵。

                                    著名人物

                                    姚平

                                    朱然

                                    陸修靜

                                    丘遲

                                    沈約

                                    張僧繇

                                    陳霸先

                                    姚察

                                    姚思廉

                                    智永

                                    徐惠

                                    陸羽

                                    孟郊

                                    皎然

                                    錢起

                                    李季蘭

                                    張志和

                                    胡進思

                                    李昪

                                    丘光庭

                                    張先

                                    蘇轼

                                    燕文貴

                                    姜夔

                                    倪思

                                    錢選

                                    趙孟頫

                                    管夫人

                                    王蒙

                                    沈萬三

                                    淩濛初

                                    潘季馴

                                    朱國桢

                                    臧懋循

                                    茅元儀

                                    沈铨

                                    闵一得

                                    戚蓼生

                                    姚文田

                                    溫體仁

                                    古代名人

                                    吳昌碩

                                    錢慧安

                                    沈尹默

                                    俞樾

                                    俞平伯

                                    葉桔泉

                                    黃佐卿

                                    錢玄同

                                    戴季陶

                                    陳其美

                                    張靜江

                                    陳果夫

                                    陳立夫

                                    朱家骅

                                    胡宗南

                                    慎海雄

                                    錢壯飛

                                    楊光泩

                                    沈家本

                                    梁希

                                    陸學善

                                    錢三強

                                    任鴻隽

                                    任鴻隽

                                    屠守锷

                                    趙九章

                                    趙紫宸

                                    蔡昌年

                                    王仁

                                    邱式邦

                                    邱大洪

                                    徐森玉

                                    陸志韋

                                    徐遲

                                    徐舜壽

                                    潘鏡芙

                                    朱惠勇

                                    譚建丞

                                    汪德祖

                                    淩禹門

                                    趙延年

                                    楊一萍

                                    北島

                                    王偉

                                    張峥

                                    徐一冰

                                    潘德明

                                    顧乾麟

                                    沈宏炜

                                    徐德妹

                                    施之皓

                                    周蘇紅

                                    李榮祥

                                    王青波

                                    章榮初

                                    尹弘

                                    近現代名人

                                    城市榮譽

                                    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中國極限之都、中國毛筆之都、中國書法城、全國雙擁模範城、浙江省文明城市、2015年度中國十大智慧城市。

                                    2017年11月,榮獲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2017年12月24日,湖州入圍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8年3月,入圍第一批通過全國水生态文明建設試點驗收城市名單。

                                    2018年12月,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47,2018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30強,中國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之一,2018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城市第20名。

                                    2019年8月,入選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

                                    2019年8月28日,入選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名單。

                                    2019年9月23日,“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布,湖州排名第67。

                                    2019年11月3日,“中國城市綠色競争力排名TOP100”發布,湖州排名第96。

                                    2019年11月6日,入選中國地級市百強第17名。

                                    2019年11月21日,“2019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第20位。

                                    2019年11月25日,入選“2019中國城市品牌評價百強榜(地級市)”。

                                    2019年12月7日,入選“2019年中國康養城市排行榜50強”。

                                    2020年1月,“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發布,湖州排名第40。

                                    2020年1月,入選“特色型信息消費示範城市”。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确認湖州市為2019年國家衛生城市。

                                    2020年8月,入選“2019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名單。

                                    2020年7月31日,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命名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

                                    2020年10月,上榜“2020中國旅遊城市排行榜”排名第32名。

                                    2020年10月,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2020年11月,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

                                    2020年12月,入選“第四批全國旅遊标準化示範單位”名單。

                                    2020年12月,入選國家産融合作試點城市。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市名單。

                                    2021年,入選中國地級市百強品牌城市(第14位)。

                                    2021年7月,入選浙江首批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首批試點名單。

                                    2021年9月,入選“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名單公示。

                                    2021年10月,入選“2020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榜單。

                                    2021年10月,入選第二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