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特産

福州特産

福建省會地方特色
福州的特産:橄榄、福橘、龍眼、荔枝、燕皮、 魚丸、
  • 中文名:福州特産
  • 外文名:Fuzhou;Hockchew;Foochow
  • 分類:芙蓉李、木畫、木雕、紙傘
  • 車牌代碼:閩A、閩K
  • 下轄地區:6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6個縣

橄榄

  又稱福果、青果。早在三國時期《南州異物志》有載,種植曆史悠久。主要産地在閩侯、閩清、永泰等。有檀香、丁香、惠圓、自來圓、長營等名種。橄榄呈紡錘形,綠色,成熟後呈淡黃色。果形秀美,色澤鮮潤,肉厚核小。吃起來始澀後甜,越嚼越香,回味無窮,有消食清肺利喉的功效。除生吃外,橄榄還可以用鹽腌成鹹橄榄,用糖、蜂蜜、五香等佐料加工成甜爽可口的五香橄榄、檀香橄榄、丁香橄榄、拷扁橄榄、甘草橄榄、蜜餞橄榄、鹹果等,遠銷海内外。

  

福橘

  郊區、閩清為主要産地。明代就很有名氣,當時稱朱橘,果實扁圓形,每個約重100克,色澤鮮紅,皮薄肉多,味甜微酸,光滑耐貯。除豔麗怡人、甘美爽口外,還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特别是維生素C含量更多,是病弱者良好的輔助食品。其皮、核、絡都為中藥,具有藥效。制成橘餅有化痰鎮咳、溫胃健脾的效用。因為它以福字命名,橘又與吉同音,故備受青睐。舊時福州風俗,大年初一,家家開門都在門外放幾個福橘,任小孩揀去,象征開門大吉。

  

龍眼

  又稱桂圓,與荔枝、枇杷、福桔、香蕉、橄榄并稱福建六大名果。福州地區種植龍眼已有千年曆史。樹常綠,樹冠高大。鮮龍眼“圓若骊珠,赤若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果肉鮮嫩,果汁甜美,營養豐富。郊區的“紅核仔”、長樂的“扁匣榛”等為名種。福清、閩侯、郊區等地盛産。用鮮龍眼制成的桂圓肉是名貴補品,有開胃健脾、補

虛益智的功效,可治療病後虛弱、貧血萎黃、神經衰弱、産後血虧等症。

 

荔枝

  别名丹荔,為福建六大名果之一。樹齡長,産量高,綠葉華蓋,樹冠優美,果實皮薄、核小、肉厚、汁多,清甜爽口。自唐以後曆代列為貢品。宋蔡襄《荔枝譜》述:“福州最多,而興化軍(今莆田市)最為奇特,泉漳時亦知名。”福州荔枝種植最多,有亮功紅、紅綠、陳紫等數十名種。大暑節氣上市最旺。福清下番枝

 

燕皮

  燕皮和生魚面僅在形狀上有所差異。燕皮也可做包餡的外皮煮食。福建平潭的燕皮是我國有名的特産。

  原料配方 魚肉1.6千克 精鹽0.05千克 澱粉0.48千克

  制作方法 1.配料魚糜加工與熟魚面相同。

  2.将調制好的魚糜捏制成塊,碾成厚0.3厘米的薄皮,直接曬或烘至六成幹,進行切條(面條),再曬或烘至足幹,進行包裝,即為生魚面。

  3.如将曬至六成幹的薄皮切成8厘米見方,或圓形的片狀,再曬至足幹即為燕皮。有切成較大型的方形薄皮,也為燕皮。

  4.此外,在福建有的在魚糜中加入一定數量的豬肉餡,按上述方法操作,制成肉燕皮

魚丸

  魚丸亦名“水丸”,是傳統名點,以晉江深滬為最佳,是福建人最常吃的風味小吃。

  魚丸因注重選料和制作工藝而名聞遐迩。多以鮮黃魚、馬鲛魚、鳗魚、小參鲨為主料。而深滬水丸選用鳗魚、馬加魚、嘉臘魚、敏魚和五香肉等,剁碎搗爛,與地瓜粉一起攪合千捶而成,形狀有圓形、塊狀、魚形各種,堅韌雪白,質地柔軟,并用肉骨清湯、油蔥、瘦肉配煮,下鍋膨脹力強,不易變質,入口鮮美清脆。剁碎魚肉,加适量姜汁、食鹽、味精,搗成魚泥,調進薯粉,攪勻後擠成小圓球,入沸湯煮熟。其色如瓷,富有彈性,脆而不膩,為宴席常見菜品.有“沒有魚丸不成席”之說.尤其是回榕探親的僑胞,都喜歡品嘗家鄉的魚丸,一飽口福。福州習俗,辦酒席,客人都要“夾酒包”。過去“酒包”中都有魚丸,個頭有小孩子拳頭大,“夾”回家,要切成小塊,大家吃。也有人愛吃無餡的小魚丸,專門請人特制,那魚丸的彈性非常強.魚丸是閩南、福州、廣州一帶經常烹制的傳統食品。因為它味道鮮美,多吃不膩,可作點心配料,又可作湯,是沿海人們不可少的海味佳肴. 與地理位置有關,福州臨海,水産豐富,于是近千年來魚丸漸漸成為福州魚制品小吃的堂主,廣受好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