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澗紅棗

清澗紅棗

陝西省清澗縣特産
清澗紅棗,是陝西省清澗縣的特産,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清澗縣是世界紅棗原産中心的一部分,也是中國重點産棗縣之一,清澗紅棗個大、核小、皮薄、肉厚、甘甜爽口,别具風味,富含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成分,是良好的藥用和滋補品。特别是方木棗、長木棗被譽為中國大棗群的“皇後”。1995年,清澗縣被國家農協會首屆百家特産之鄉評委會授予“中國紅棗之鄉”。清澗紅棗暢銷中國各大城市,美國、日本及東南亞地區,市場占有率約占幹制品大棗市場的30%的份額。
  • 中文名:清澗紅棗
  • 外文名:
  • 别名:
  • 産地:陝西省清澗縣
  • 品質特點:肉多、甘甜、核小、皮薄
  • 榮譽: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标志産品
  • 批準文号:國家質檢總局2008年第141号公告

特點

清澗紅棗個大、核小、皮薄、肉厚、甘甜爽口,别具風味,富含Vc等多種營養成分,是良好的藥用和滋補品。特别是方木棗、長木棗被譽為中國大棗群的“皇後”。

清澗紅棗每100克清澗鮮棗中,含蛋白1.2克,脂肪0.2克,鈣11毫克,鐵0.5毫克,磷23毫克。鮮棗含糖20%-60%,幹棗55%-80%,可同哈密瓜、葡萄媲美。紅棗還含有C、B、P等多種維生素,每百克鮮棗維生素C含量為柑橘的8-17倍,蘋果的70-100倍,為現有栽培果木之冠,故有“活維生素丸”之美譽。

主要産品有灘棗、熏棗、醉棗、蜜棗、棗膨化食品等,其中30個産品獲得QS認證,巨鷹福棗被評為陝西省名牌産品。

産地環境

清澗紅棗主栽區在黃河兩岸和無定河兩岸為代表的縣内東區土石山區,土壤以黃土、黑垆土、沙壤土、淤土為主,土層厚度為30~40毫米,有機質含量為0.4387%,全氮0.039%,全磷0.119%,pH值7.5~8.0。

棗樹的生長要求土壤具有良好的團粒結構,透氣性要好,以微酸性土壤最佳,中性土壤也能栽培。清澗紅棗主栽區靠近黃河、無定河,土壤肥沃,微量元素豐富,同時該區土壤中含有沙粒,土壤疏松透氣性好,微生物活躍,故棗樹根系發達,植株健壯,結果多而個大,産量高,品質優,使該區成為優質紅棗的最佳生産基地。

陝西省清澗縣屬暖溫帶半幹旱氣候區,年日照時數2722.9小時,日照百分率61%,年輻射量142.2kW/厘米。年平均氣溫9.6℃,最冷(1月)平均氣溫-12.6℃,最熱(7月)平均氣溫29.7℃,極端最高氣溫38.1℃,極端最低氣溫-22.6℃。平均早霜始于10月8日,晚霜終于4月13日,無霜期177天。

棗樹喜光性強,同是生長期對溫度反應特别敏感。适宜棗樹生長發育的氣候條件是年平均氣溫8.5~10.1℃,1月平均溫度-7.1~13℃,7月平均溫度24.1~30℃,絕對最高溫度37.1~38.9℃,絕對最低溫度-19.6~-28℃,全年日照時數為2608~2962小時,全年無霜期170~186天。因此,陝西省清澗縣氣候條件适宜棗樹的生長發育,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充分,葉色濃綠,碳素同化作用強,幹物質積累多,棗果口感香甜,果味濃郁。

榮譽

1991年,清澗木棗被評為全國七大優良幹制品種之一。

2007年,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清澗“中國優質紅棗基地重點縣”稱号。

2009年,清澗縣被中國社科院評為“中國百縣(市)優勢特色紅棗生産基地”。

2008年12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清澗紅棗”實施地理标志産品保護。

價值

清澗紅棗是中國少有的地理環境中的天然大棗,清澗紅棗果肉多,吃起來甘甜,紅棗,以形大核小,肉厚皮薄的散裝優質大紅棗甜者最好,所以又叫大棗。

現代中醫使用大棗,主要用于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消瘦無力、食少便稀等症。民間治療面黃肌瘦,胃日不開、消化不良,确有一定效果。我國用紅棗治病,由來已久。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已将紅棗列為上品,認為它具有補氣健脾的功效。《本草綱目》更指出,紅棗是脾之果,脾虛患者最宜食之。

常吃大棗能使動物的體重增加,肌力增強。很多古醫藥書都指出紅棗有養血功效,中醫補養氣血的方劑中,也幾乎都使用大棗,所以貧血及營養不良的人食用大棗會很有幫助。

紅棗有保肝作用,能使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增加。民間用大棗250克、茵陳60克同煎,吃棗喝湯,早晚分服,用于治療黃疸型肝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