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鲨魚

淡水鲨魚

蘇氏園腹芒
淡水鲨魚學名為蘇氏園腹芒(Pangasius Sutchi)屬芒科、芒屬。主要分布要東南亞一帶,原産于馬來西亞、泰國等地。淡水白鲨喜底栖生活,其抗低溫的能力較弱,不能自然越冬,為熱帶、亞熱帶魚類。[1]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硬骨魚綱 亞綱:幅鳍亞綱 目:鲇形目 亞目: 科:(魚芒)科 亞科: 族: 屬:芒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蘇氏園腹芒 中文别名:淡水鲨魚 分布:原産于馬來西亞

簡介

淡水鲨魚又稱蘇氏圓腹、虎頭鲨、馬丁魚或八珍魚,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一帶,是東南亞國家淡水養殖的主要魚類,也被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引進養殖。該魚以其肉質細嫩鮮美、營養價值高,少肌間刺,在市場上倍受消費者青睐。

科學分類

1、黑色淡水黑鲨,原産于泰國,1978年引進中國

2、白色淡水白鲨,原産于馬來西亞,1998年引入中國

3、灰色馬來亞河系灰鲨,肉質較好,2000年引進中國。

4、紅鲨魚(水晶巴丁魚)

生物學特征

體型與體色

該魚體長、側扁,背部隆起,頭部偏平呈圓錐形,吻短,口亞下位,鰓膜與頰部不相連。膘大,具有呼吸空氣的功能,故不易缺氧。

淡水鲨魚體色有黑、白、灰、紅四種。前三種體色的鲨魚多作為食用魚飼養,尤其是灰鲨魚最受歡迎,其背部青色,體側青灰色,腹部銀白色;紅鲨魚即水晶巴丁魚,多作觀賞魚飼養。

适應性與食性

淡水鲨魚耐低氧能力強,适應性廣,但抗低溫能力較弱。适溫20℃~34℃,最佳生長水溫26℃~32℃,水溫低于18℃時活動緩慢,反應遲鈍;水溫低于12℃時開始死亡。該魚食性較雜,幼魚以浮遊動物為餌料,成魚以水生植物及人工配合飼料為食,飼料蛋白要求28%~32%。

生長與繁殖

淡水鲨魚食性雜,食量大,生長速度快。當年魚苗(3厘米~4厘米)養殖4個月,體重可達0.6千克以上。該魚性成熟較晚,飼養3年~4年,體重達3千克以上可以進行繁殖。繁殖季節4月~9月,屬一年一次性産卵魚類。

養殖技術

池塘單養

池塘面積1畝~10畝均可,水深1.2米~2米;每年4月~5月,當水溫穩定在18℃以上時,即可放養規格為5厘米~10厘米的苗種,每畝放養量一般為1000尾~2000尾,條件較好的池塘放養量可達2000尾~3000尾;投喂人工配合顆粒飼料,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3%~5%。

池塘混養

可與四大家魚、羅非魚、斑點叉尾魚回、蝦、蟹等混養,一般每畝水面混養量為100尾~200尾(規格5厘米~10厘米),不需另投餌料。

網箱養殖

網箱規格一般為4米×4米×2米或5米×5米×2米,有效養殖水體為25立方米~45立方米,放養規格8厘米~10厘米魚種100尾~150尾/立方米。投喂人工配合顆粒飼料,飼料蛋白質要求28%~32%,以浮水性飼料為佳。

飼養管理

飼料與投喂

剛孵出的魚苗以水生動植物為餌,可采取培育四大家魚魚苗的辦法進行培育。若采取水泥池培育可投喂水蚤或鳗魚飼料,當魚苗長到5厘米以上時,則可投喂營養全面的顆粒飼料。成魚養殖以投喂顆粒為主。各階段投喂的顆粒飼料粒徑應與魚的口徑相适應,日投喂2次~3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體重的3%~5%。投喂飼料時,應做到“三看”、“四定”。

病害與防治

養殖實踐證明,淡水鲨魚對化學藥物較為敏感,故在飼養期間應盡量避免使用刺激性強,副作用大的化學藥品。在魚病流行季節,定期潑灑含“氯”藥物,或在飼料中添加“大蒜素”、“土黴素”等藥物,預防細菌性或病毒性病毒發生。在魚苗階段易感染小瓜蟲和車輪蟲等寄生蟲病,若患腐皮、疥瘡等皮膚病,可用20微克/克的福爾馬林全池潑灑,并保持藥效2小時以上。

上一篇:旅行的藝術

下一篇:數碼單反攝影教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