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獅

洞獅

貓科豹屬動物
洞獅也被稱之為歐洲洞獅,到目前為止已經全部滅絕,要比現代的獅子大很多,并且四肢也非常的強壯,與現代的獅子有很緊密的關系,但是洞獅并不是現代獅子所謂的祖先。距今30萬年之前,在歐亞大陸遍布着這種動物,數量很多。[1]
    中文名:洞獅 拉丁學名:Panthera leo spelaea 别名:洞穴獅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綱:真獸亞綱 目:食肉目 亞目:裂腳亞目 科:貓科 亞科:豹亞科 族:獅族 屬:豹屬 亞屬:獅亞屬 種:獅 亞種:洞獅 分布區域:第四紀(更新世)歐洲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物種學史

洞獅起源于一種早更新世生活在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化石獅。到了距今50萬年前,化石獅已廣布于非洲大陸的東部和南部,有化石記錄顯示,其中一些成員開始“走出非洲”并獨立演化。進入亞洲東北部的成員演化成了楊氏虎,而進入歐洲的化石獅适應了山地和相對寒冷的氣候以及獵物的構成,體形進一步增大,進化成了新的亞種——洞獅。

形态特征

洞獅四肢粗壯,全長可達3米,體重250千克,比一般老虎還高大,更是遠遠勝于任何一種獅子,在遠古時期,肩高可達1.2米左右,頭骨大約45厘米,大于現代所有的獅子。洞獅有圓形突出的耳朵,簇絨的尾巴,可能有微弱的老虎狀的條紋,至少在其脖子和臀部處有條紋。其他考古文物表明它們會用于舊石器時代的宗教儀式。洞獅是性格暴躁孤獨的兇猛大貓。它們的形象曾出現在石器時代歐洲先民的岩畫和雕刻作品中,這些最古老的人類藝術品同時也成了科學家手中的寶貴材料。根據這些可以看出它們的毛皮上有隐約可見的斑紋,雄洞獅的脖頸也有環狀鬃毛,隻是遠不如非洲獅顯著。

它和獅子的唯一相似之處就是都長有長長的鬃毛,曾經被原始人用岩畫記錄下來。有關洞獅的岩畫、雕刻已經在歐亞大陸陸續被發現。最好的之一是一個來自德國南部的Vogelherd山洞的雕刻品,其清楚地描述出雄性洞獅明顯的環狀頸部鬃毛。來自法國La Vache洞的另一幅作品中,甚至連雌性洞獅尾部纓球狀毛發都一覽無遺。另外,這二個藝術品都清楚地顯示,這些洞獅可能擁有微弱地有斑紋的毛皮。

生活習性

一般認為,由于身軀龐大、獵物數量又少,洞獅可能不會結成非洲獅那樣十幾二十隻的大群,而可能結小群、成對甚至單獨生活。雄洞獅作為第二性征的鬃毛不發達,可能正與社會行為不如非洲獅頻繁有關。它們的主要獵物可能是馬、駱駝、猛犸幼崽和各類野牛。

分布範圍

在距今30萬到10萬年期間,洞獅的足迹遍布亞歐大陸北部和中部的草原和荒漠、半荒漠地區。不過很明顯,它們不太适應密集的森林或較深的雪原。洞獅化石在歐洲最西分布達英倫三島,最東到西伯利亞的Alazeya河流域。

亞種分化

洞獅是獅子的亞種之一。

種群現狀

洞獅據記載絕滅于一萬年前最後一次冰河的消失,其原因一來是和人類争奪洞穴作為居巢被大量獵殺,二來是它作為主要食物的大型歐洲野馬滅絕,失去食物的洞獅因此随之滅絕。

上一篇:石花菜

下一篇:西伯利亞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