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髓經

洗髓經

養生經書
《洗髓經》是僧人在達摩祖師的遺物中發現一個膠封的鐵箱,裡面有兩部以梵文著作的經書,這兩部書就是聞名的《易筋經》與《洗髓經》。相傳中國南北朝時期,達摩祖師從印度經由海路東渡來中土,在廣州上岸,北上遊曆中國各地,最後落腳於今日的河南嵩山少林寺。達摩祖師在中國看到僧人長年靜坐,多靜少動,身體因此欠缺平衡而不健康,於是於少林寺教導僧人健身的功夫以平衡其身心發展。後來達摩祖師圓寂并葬於少室山附近的熊耳山,因為傳言有人看到祖師,後人好奇的開棺察看,發現祖師遺骨已經消失,隻留下一隻鞋子於棺内。
    書名: 别名:佛經 作者:達摩祖師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 頁數: 定價: 開本: 裝幀: ISBN: 中文名:洗髓經 中文名:《洗髓經》 成書時間:中國南北朝時期

簡介

相傳中國南北朝時期,達摩祖師從印度經由海路東度來中土,在廣州上岸,北上遊曆中國各地,最後落腳於今日的河南嵩山少林寺。達摩祖師在中國看到僧人長年靜坐,多靜少動,身體因此欠缺平衡而不健康,於是於少林寺教導僧人健身的功夫以平衡其身心發展。後來達摩祖師示寂并葬於少室山附近的熊耳山,因為傳言有人看到祖師,後人好奇的開棺察看,發現祖師遺骨已經消失,隻留下一隻鞋子於棺内。接著僧人在祖師的遺物中發現一個膠封的鐵箱,裡面有兩部以梵文著作的經書,這兩部書就是聞名的《易筋經》與《洗髓經》。

注解

無始锺氣篇第一,這個是本篇篇名。代表本篇要說明的是宇宙萬物的根源、一切心物本體性質。

宇宙有至理,難以耳目契。凡可參悟者,即屬于元氣。

凡夫的眼耳見聞能力,如果隻是以過去的經驗、思維來使用,是很難實際了解到這個本體的,不然就不叫做凡夫了。任何人如果能參悟了解到這個本體,就算是隻有一點點消息,也非常的有幫助。

元氣就是我們生命的基本能量。簡單分類來說,我們平日依賴呼吸、飲食維持身體功能,把這空氣、食物、水轉換為能量來提供身體所需,這個能量是屬于後天的。許多練氣功的朋友,多半是練得了這後天的氣,強化了把呼吸、飲食轉換為能量的功能。而元氣,也可以稱作先天之氣,是伴随着生命而來的,存在于生前死後。這先天之氣與整個宇宙所有生命的能量是一貫的。如果參悟了生命的本體,了解這元氣的生成道理,便算是開啟了這能量庫之門,開始可以去開發運用這生命能量了。氣無理不運,理無氣莫着。交并為一緻,分之莫可離。

能量并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生生不息、運轉不停的。就算耗盡而導緻現有生命的死亡,也隻是表現了一個運轉循環的低潮外象而已,低潮一過,生命便又成為另一個型态再出現,并沒有真的減少消失或增加。既然這生命能量是運轉不停的,則必然有其運轉的脈絡、方向,這個脈絡就是”理”。氣的活動既然有其道理脈絡可循,而這理自然是由這元氣能量運動而被我們發覺的,所以才說「理無氣莫着」。這氣與理兩者一緻交并運作,無法分開。

「流行無間滞,萬物依為命。穿金與透石,水火可與并。并行不相害。理與氣即是。

元氣關系着我們的生與死,而且是流動不停的,如果想要用方法把氣聚在某個部位,或者想引導它往一定的方向行走、或者想要讓它停止不動。這種練法剛開始時看似有效果,其實會帶來很多問題。有的人一直想感覺到氣到了哪裡、停在哪裡,結果到後來多半是精神幻想而已,所以執着在身體的生理反應上的都不是正确的練法。

這裡再說明這生命的能量其實是不受遮障或限制的,萬物依靠這股能量而生存,這能量不但可以穿金透石,而且入火不侵、入水不溺,可以與矛盾的物理現象并存而不相違背。換句話說,理與氣的關系也是如此。生處伏殺機,殺中有生意。

中國黃帝陰符經有一段類似的話:「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前面說過,生與死隻是一種生命能量的循環起落而已。外象的上升謂之生、下降謂之死。不過一般人不曉得這一點,拼命追求好的外表,不要壞的事情來臨,因而産生了許多颠倒混亂的行為。這個能量循環的上升時,便代表了未來下降的來臨,能量衰退時,也同時意味着未來生機的展現。要知道無論練習何種功夫,練得再好,也避免不了最終的病痛與死亡上身。所以有智慧的人不會一味的為了貪求維持好的現況而做一堆徒勞無功的事來阻擋未來的趨勢。我們應該要懂的是了解生命的脈絡、原理,順随這循環的上升下降,掌握這上下的脈動,進而獲得生命的真理,才能在這人生的順流逆流裡來去自如,輕松自在。

仔細看人生這條河,為何有人可以如履平地,有人卻一再翻船。看了這本洗髓經,以後有機會時多觀察一下那些成功的人生舵手,當可以有所心得。理以氣為用,氣以理為體。即體以顯用,就用以求體。

前面解釋了理與氣的表面關系,這裡再詳細說明理氣互為體用的意義。體與用,勉強可以空氣與風之間的關系來比喻(比喻時常是解釋形上學最好的方法),沒有空氣,風則無從生起。相對的,沒有了風,我們也難以感受氣的存在。所以要想了解”體”便要從”用”上面來着手。從觀察現象、研究其動靜,來揣測分析”體”的端倪。這樣雖一開始不十分确定,慢慢的便可以找出這體的端倪了。

非體亦非用,體用兩不立。非理亦非氣,一言透天機。

這一段的說明看似又推翻了上一段的論述。既然上一段說要以”用”來求”體”,那麼為何這裡又說”不是體也不是用”?,甚至再強調體與用都不要了!還說這句是透了天機?類似的說法時常可以在佛經裡看到。

如前所說,凡夫用現有的智慧與凡眼凡耳,是不能窺探出這超凡入聖、得之可以不再被生死輪回所困的真理的。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夠、福德不足,縱使珍寶就在眼前,我們也好比是沒見過世面的窮人眼前一般,恐怕也隻能把它當作無用的漂亮石頭而随意丢棄一旁了。雖然這樣講,我們總是也要慢慢的從基本的開始學起,然後随着智慧的增長,将來便能識得珍寶了。

這位寫出本經的祖師透露了真相,我們用現代的白話可以這樣說:「前面說了理與氣、體與用,要你以用來求體,以氣來得理。但是那隻是入門的途徑而已。真正的秘密在這裡告訴你,其實真理既不是體也不是用,體跟用是凡夫的妄心分别而已,真理是不能以此分别心作用而求出來的,那樣做好比以管窺天,是不能了解其真正的道理的。事實上,真理既不是體,也不是用,真理是體用兩者不能加上去分别的,所以自然也不是理與氣可以代表了。用一句話透露了這天大的秘密,不過也隻是透露而已,不要把這段話當作是天機本身。」

百尺竿頭步,原始更無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再繼續說:「想要參透這道理,好比百尺長的竿頭,好不容易到了竿頭頂上,要想更進一步那是難上加難。同樣的道理,說要回歸原始而更無始,更是連想象都有困難的事。但是唯有悟透這個道理,才能有資格開始來說洗髓的功夫。」

換句話說,隻有打坐按摩、子午溫養、卯酉沐浴還不算真正洗髓經的功夫,要懂得這個以用求體、回歸原始之始,參透這體用皆不立的道理再來練,才是真正的洗髓經功夫。

四大假合篇第二  前面一篇講完了本經的心法,接下來要闡述一些觀念,來幫助修行人了解這能量生成與運行的道理。

四大就是「地、水、火、風」,這觀念來自古印度文明,其認為世界上所有物質都可以粗分為這四種類,這”地水火風”代表的是其性質,而非自然界的物質。

古印度哲學把世界上所有物質都看做是四大成分的交互組合。大家都學過現代科學,都知道物質主要透過化學或物理的作用而成形,其組成元素則是來自不同的原子分子組合。但是幾千年前的文明沒有學過現代科學,卻也知道這個道理,以此道理進而延伸思考得知,既然所有物質都是來自不同的元素組合,其中自然沒有永恒不變的真實,所有東西都會發生變化,終至毀滅,所以稱之為”假合”。

元氣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發昆侖巅,四達坑阱注。

上一篇講過元氣是生命與生俱來的能量,有别于來自食物、空氣轉化的後天能量,這裡簡單的提一下這元氣如何形成肉身或這個物質世界。

我們這生命能量一開始成形時,這能量的型态像煙霧一樣飄飄渺渺尚未定型,而後經過一段時間,這煙霧狀的能量慢慢的交互化合為不同的質量,進而沈澱穩定下來,慢慢出現液态、固态、不同的溫度等等型态,然後分離成不同質地的物質,再互相組合。以肉身來說,由細胞開始化做堅硬的骨骼肌肉(土),以及血液水分(火),還有體溫熱量(火)等等組織。

昆侖指的是人體的頭部與脊椎,所以「水發昆侖巅」表示人體的各種津液(血液、賀爾蒙等等)皆來自頭部與脊椎,「四達坑阱注」指的是水往低處流的道理,說明這營養液透過身體的經脈、穴道以及其它管道傳導到達身體所有部位。

「靜坐生暖氣,水中有火具,濕熱乃蒸騰,為雨又為露。生人又生物,利益滿人世。」

這裡的靜坐并不是我們用功夫的”靜坐”,而是生命的基本型态。這一段講的是這四大能量的相互關系。這能量一開始是靜止的,靜定而生動,第一步驟的變化是開始發熱、溫暖,這暖性由液體傳導到各地。所以這熱是帶着濕性的,熱能與水分相合相蒸,産生了如雨霧般的物理現象,水分因熱而蒸成雨露,而弘揚散播四處發生化學現象,這就是各式各樣的生命或功能的生成道理,所以後面要補充一句「利益滿人世」。

水久澄為土,火乃氣之燠。人身小天地,萬物莫能比。

而水性的能量靜置久了之後,部分物質便逐漸沈澱凝結,形成了堅硬的物質,這堅硬的性質稱為土。熱能是在這生命能量裡面屬于比較溫暖質輕的部分。所以這人體的生成與運作概念,是與天地宇宙的道理是相通的,除了人之外,又有哪一種生命有如此奧妙的構造呢?

具此幻化質,總是氣之餘。本來非我有,解散還太虛。

前面說了人體生成的奧妙過程與珍貴之後,這裡反而要用相同的道理來解釋其背後的虛幻與不實。

既然人體是由一股能量,分别為水火土性質(印度觀念認為地水火風,中國觀念認為是金木水火土)而形成的,回過來講,總歸是這股先天之氣(能量)的變化作用在搞怪而已。這先天一氣由無到有形成了肉身,這變化既不是我們所能掌控,我們也無能加以壓抑或做任何改變,所以其實我們不是這身體的真正主人,這個身體要死要活、要病痛要亢奮,我們是一點辦法也沒有的。雖然我們不斷研究不管生病吃藥、開刀或運動等等各種延續或幫助生命的努力,但是最後時間一到,身體照樣還是要死亡,要腐爛化為塵土,還是要還給自然、滋養大地的。

生亦未曾生,死亦未曾死。形骸何時留?

接着上面的道理繼續延伸,聰明人舉一反三便要了解,生生死死隻是這能量的幻化轉變過程而已,真正的生命,真的有跟着這能量的變化而變化嗎?身體雖然死亡了,我們的靈知有跟着死亡嗎?死亡後重新再生一次,那新的身體裡面會是另一個我嗎?真正的生命,實際上并未跟着這能量幻化而生來死去,真正的生命是永恒不死的。也可以說,是未曾跟着這能量的變化而生死過的。既然我們知道這身體隻是能量的暫時變化,這個變化隻是外相的轉變,并不代表真正的生命的變化。那麼我們又何必執着于這身體?中國道家與印度佛教自古以來都有各種鍛煉身體延續生命的傳說,但是沒有人能證明是否成功。如果真的延長了身體的壽命,這個技巧并不能讓他們脫離這個定律的,這種種努力終究是白忙一場、徒勞而無功的。

「垂老後天地。假借以合真,超脫離凡類。參透《洗髓經》,長生無盡期。無假不顯真,真假渾無際。應作如是觀,真與假不二。四大假合形,誰能分别此。」

真正應該要有的觀念,是要鍛煉身心超脫凡人境界。為了怕用功時間不夠,所以想辦法延長此身體的壽命,假借這虛假的肉身來相合于”真”。要以智慧來參透這道理,這個”真”的關鍵就是方才說明的這不生不死的”生命”,掌握這關鍵,方能真的擺脫跟着天地萬物一起消長毀壞的命運。

我們有這個假而不長久的身體,就借用這身體當作工具來求取我們的目标吧。何況!如果沒有這個假,也不足以襯托出”真”。但是如果你想有個假要抛棄,而要獲得真,這是錯誤的觀念,真假雖然有别,可是是屬于我們凡夫的分别,有這樣的分别心是不可能探究到真實的生命的。

打個比方說,大家都知道錢可以買東西,可是錢這個東西是後來才被創造出來的,是一開始沒有的,目的是要方便流通貨物,可是一般凡夫已經搞不清楚了,反而争相追逐錢财、拼命囤積錢财。事實上它隻是個工具而已,是拿來流通貨物求取方便的工具。然而不明白的人,被這表象概念弄得七葷八素,反而忘記了其原來的用意與道理。回過來說這借假修真的道理,其實真假很難說有個分際的,對初學者來說有個真假之分,但是對上了路的修行人來說,這個真假分别的觀念要抛掉、要放棄。如同先前講的「非體亦非用,體用兩不立。」的道理一樣。

我們在還沒弄清楚前,應該要用這道理來看待真假,徹底了解如果有真,必先有假,這種對立兩面的東西都不是我們的目标,唯有去除掉真假兩邊的分别觀念,才能”看到”事情的真相,才能了解祖師們所說的道理。同樣的,回來說這四大物質現象,其實也不過是能量的各種型态,不斷的演變流動,并不會永遠固定在那裡,所以要說這四大是假合的。既然是假合,我們去執着在身體是冷是熱?會動會靜?去拼命的找一個身體感覺,找一個”氣”在身體裡作用,這不是很呆嗎?如果真正以邏輯詳細的來探究,就會知道其實都是幻象,都是人心的強加分類而已,哪裡能真的把它分别出個什麼呢?

原文

如是我聞時,佛告須菩提。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此。

此名靜夜鐘,不礙人間事。白日任匆匆,務忙衣與食。

三餐食既竟,放風水火訖。抵暮見明星,燃燈照暗室。

晚夕功課畢,将息臨卧具。大衆鹹鼾睡,忘卻生與死。

明者獨驚醒,黑夜暗修為。撫體歎今夕,過去少一日。

無常來迅速,身同少水魚。顯然如何救,福慧何日足?

四恩未能報,四緣未能離,四智未現前,三生未皈一。

默視法界中,四生三有備,六根六塵連,五蘊并三途,

天人阿修羅。六道各異趨,二谛未能融,六度未能具。

見見非是見,無明未能息。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

如何知見離,得了涅槃意? 若能見非見,見所不能及。

蝸角大千界,焦眼納須彌。昏昏醉夢間,光陰兩俱失。

流浪于生死,苦海無邊際。如來大慈悲,演此為洗髓。

須侯易筋後,每于夜靜時,兩目内含光,鼻中運息微,

腹中寬空虛,正宜納清熙。朔望及兩弦,二分并二至,

子午守靜功,卯酉幹沐浴。一切惟心造,煉神竟虛靜。

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夜夜常如此,日日須行持。

惟虛能容納,飽食非所宜。謙和保護身,惡疠宜緊避。

假惜可修真,四大須保固。柔弱可持身,暴戾災害逼。

渡河須用筏,到岸方棄諸。造化生成理,從微而至著。

一言透天機,漸進細尋思。久久自圓滿,未可一蹴企。

成功有定限,三年九載餘。從容在一紀,決不逾此期。

心空身自化,随意任所之。一切無挂礙,圓通觀自在。

隐顯度衆生,彈指超無始。待報四重恩,永減三途苫。

宇宙有至理,難以耳目契。凡可參悟者,即屬于元氣。

氣無理不運,理無氣莫著。交并為一緻,分之莫可離。

流行無間滞,萬物依為命。穿金與透石,水火可與并。

并行不相害。理與氣即是。生處伏殺機,殺中有生意。

理以氣為用,氣以理為體。即體以顯用,就用以求體。

非體亦非用,體用兩不立。非理亦非氣,一言透天機。

百尺竿頭步,原始更無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四大假合篇

元氣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發昆侖巅,四達坑阱注。

靜坐生暖氣,水中有火具,濕熱乃蒸騰,為雨又為露。

生人又生物,利益滿人世。水久澄為土,火乃氣之燠。

人身小天地,萬物莫能比。具此幻化質,總是氣之餘。

本來非我有,解散還太虛。生亦未曾生,死亦未曾死。

形骸何時留,垂老後天地。假借以合真,超脫離凡類。

參透洗髓經,長生無盡期。無假不顯真,真假渾無際。

應作如是觀,真與假不二。四大假合形,誰能分别此。

無始鐘氣篇

“宇宙有至理,難以耳目契。凡可參悟者,即屬于元氣。氣無理不運,理無氣莫著。交并為一緻,分之莫可離。流行無間滞,萬物依為命。穿金與造①石,水火可與并。并行不相害。理與氣即是。生處伏殺

機,殺中有生意。理以氣為用,氣以理為體。即體以顯用,就用以求體。非體亦非用,體用兩不立。非理亦非氣,一言透天機。百尺竿頭步,原始更無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凡聖同歸篇

凡夫假作真,美衣為體飾,徒務他人觀。美食日複日,

人人皆如此。碌碌一身事,不暇計生死。總被名利牽,

一朝神氣散。油盡而燈滅,身屍埋圹野。驚魂一夢攝,

萬苦與千辛,幻境無休歇。聖人獨認真,布衣而蔬食,

不貪以持己,豈為身口累。參透天與地,與我本一體。

體雖有巨細; 靈活原無異。天地有日月,人身兩目具。

日月有晦明,星與燈相繼。縱或星燈滅,見性終不沒。

縱成瞽目人,伸手摸着鼻。通身俱是眼,觸着知物倚。

此是心之靈,包羅天與地,能見不以目,能聽不以耳。

心若能清淨,不為嗜欲逼。自知原來處,歸向原來去。

凡夫與聖人,眼橫鼻長直。同來不同歸,因彼多外馳。

若能收放心,提念生與死。趁此健身驅,精進用心力。

洗髓還本原,凡聖同歸一。 

後人得此經,奉持為宗旨。擇人相授受,叮咛莫輕視。

物我一緻篇

萬物非萬物,與我同一體。幻出諸形相,輔助成生意。

有人須有物,用作衣與食。藥餌及器皿,缺一即不備。

飛潛與動植,萬類為人使。造化思何鴻,妄殺即暴戾。

蜉蝣與蚊蠅,朝生暮死類。龜鶴糜與鹿,食少而服氣,

竟得多曆年,人何不如物,隻貪衣與食,忘卻生與死。

苟能絕嗜欲。物我皆一緻。

行住坐卧篇

行如盲無杖,内觀照性分,舉足低且饅,踏實方更進。

步步皆如此,時時戒急行。世路忙中錯,緩步保平安。

住如臨崖馬,亦如到岸舟。回光急返照,認取頓足處。

不離于當念,存心勿外務。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谷。

立定勿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随心靜,止水與明鏡。

事物任紛紛,現在皆究竟。坐如邱山重,端直肅容儀。

閉口深藏舌,出入息與鼻。息息歸元海,氣足神自裕。

浃骨并洽髓,出神先入定。卧如箕形曲,左右随其宜。

兩膝常參差,兩足如鈎钜。兩手常在腹,扪臍摸下體。

睾丸時掙搓,如龍戲珠勢。倦則側身睡,睡中自不迷。

醒來方伸腳,仰面亦不拘。夢覺渾不異,九載征實際。

超出生死關,究竟如來意。行住坐卧篇,隻此是真谛。

洗髓還原篇

易筋功已畢,便成金剛體。外感不能侵,飲食不為積。

猶恐七情傷,元神不自持。雖具金剛相,猶是血肉驅。

須照洗髓經,食少多進氣。搓摩幹沫浴,按眼複按鼻。

摸面又旋耳,不必以數拘。閉眼常觀鼻,合口任鼻息。

度數暗調和,身定神即定。每日五更起,吐濁納清熙。

開眼即抽解,切勿貪酣睡。厚褥趺跏坐,寬解腰中系。

右膝包左膝,調息舌抵腭。脅腹運尾闾,搖肩手推肚。

分合按且舉,握固按雙膝。鼻中出入綿,綿綿入海底。

有津續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鳴天鼓,兩手俱掩臍。

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息。兩手按摩竟,良久方盤膝。

直身頓兩足,洗髓功已畢, 徐徐方站起,行穩步方移。

忙中恐有錯,緩步為定例。三年并九載,息心并滌慮。

浃骨更洽髓,脫殼飛身去。漸幾渾化天,末後究竟地。

即說偈曰: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腹裡食少,自然睡少,

有此四少,長生可了。

解釋

1、無始鐘氣篇宇宙有至理,難以耳目契。凡可參悟者,即屬于元氣。氣無理不運,理無氣莫著。交并為一緻,分之莫可離。流行無間滞,萬物依為命。穿金與造①石,水火可與并。并行不相害。理與氣即是。生處伏殺  無始鐘氣篇

機,殺中有生意。理以氣為用,氣以理為體。即體以顯用,就用以求體。非體亦非用,體用兩不立。非理亦非氣,一言透天機。百尺竿頭步,原始更無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2、四大假合篇 元氣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發昆侖巅,四達坑阱注。靜坐生暖氣,水中有火具,濕熱乃蒸騰,為雨又為露。生人又生物,利益滿人世。水久澄為土,火乃氣之燠②。人身小天地,萬物莫能比。具此幻化質,總是氣之餘。本來非我有,解散還太虛。生亦未曾生,死亦未曾死。形骸何時留,垂老後天地。假借以合真,超脫離凡類。參透《洗髓經》,長生無盡期。無假不顯真,真假渾無際。應作如是觀,真與假不二。四大假合形,誰能分别此。 

3、凡聖同歸篇 凡夫假作真,美衣為體飾,徒務他人觀。美食日複日,人人皆如此。碌碌一身事,不暇計生死。總被名利牽,一朝神氣散。油盡而燈滅,身屍埋圹野。驚魂一夢攝,萬苦與千辛,幻境無休歇。聖人獨認真,布衣而蔬食,不貪以持己,豈為身口累。參透天與地,與我本一體。體雖有巨細;靈活原無異。天地有日月,人身兩目具。日月有晦明,星與燈相繼。縱或星燈滅,見性終不沒。縱成瞽目人,伸手摸着鼻。通身俱是眼,觸着知物倚。此是心之靈,包羅天與地,能見不以目,能聽不以耳。心若能清淨,不為嗜欲逼。自知原來處,歸向原來去。凡夫與聖人,眼橫鼻長直。同來不同歸,因彼多外馳。若能收放心,提念生與死。趁此健身驅,精進用心力。洗髓還本原,凡聖同歸一。

4、物我一緻篇 萬物非萬物,與我同一體。幻出諸形相,輔助成生意。有人須有物,用作衣與食。藥餌及器皿,缺一即不備。飛潛與動植,萬類為人使。造化思何鴻,妄殺即暴戾。蜉蝣與蚊蠅,朝生暮死類。龜鶴糜與鹿,食少而服氣,竟得多曆年,人何不如物,隻貪衣與食,忘卻生與死。苟能絕嗜欲。物我皆一緻。

5、行住坐卧篇 行如盲無杖,内觀照性分,舉足低且饅,踏實方更進。步步皆如此,時時戒急行。世路忙中錯,緩步保平安。住如臨崖馬,亦如到岸舟。回光急返照,認取頓足處。不離于當念,存心勿外務。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谷。立定勿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随心靜,止水與明鏡。事物任紛紛,現在皆究竟。坐如邱山重,端直肅容儀。閉口深藏舌,出入息與鼻。息息歸元海,氣足神自裕。浃骨并洽髓,出神先入定。卧如箕形曲,左右随其宜。兩膝常參差,兩足如鈎钜。兩手常在腹,扪臍摸下體。睾丸時掙搓,如龍戲珠勢。倦則側身睡,睡中自不迷。醒來方伸腳,仰面亦不拘。夢覺渾不異,九載征實際。超出生死關,究竟如來意。行住坐卧篇,隻此是真谛。 

6、洗髓還原篇 易筋功已畢,便成金剛體。外感不能侵,飲食不為積。猶恐七情傷,元神不自持。雖具金剛相,猶是血肉驅。須照《洗髓經》,食少多進氣。搓摩幹沫浴,按眼複按鼻。摸面又旋耳,不必以數拘。閉眼常觀鼻,合口任鼻息。度數暗調和,身定神即定。每日五更起,吐濁納清熙。開眼即抽解,切勿貪酣睡。厚褥趺跏坐,寬解腰中系。右膝包左膝,調息舌抵腭。脅腹運尾闾,搖肩手推肚。分合按且舉,握固按雙膝。鼻中出入綿,綿綿入海底。有津續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鳴天鼓,兩手俱掩臍。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息。兩手按摩竟,良久方盤膝。直身頓兩足,洗髓功已畢,徐徐方站起,行穩步方移。忙中恐有錯,緩步為定例。三年并九載,息心并滌慮。浃骨更洽髓,脫殼飛身去。漸幾渾化天,末後究竟地。即說偈曰: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腹裡食少,自然睡少,有此四少,長生可了。

上一篇:伊蚊屬

下一篇:孑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