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

泉城

濟南市的别稱
泉城,是濟南市的别稱,山東省省會,解放軍七大軍區之一的濟南軍區總部及其領導機構駐地。位于山東省中西部,因“家家泉水戶戶垂柳”有著名的七十二泉,一派江南風光而得名,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 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氣候屬暧溫帶,四季分明。濟南下轄六個區、三個縣、一個縣級市,總面積8227平方公裡,人口681.4萬,其中市區人口為400萬。濟南是“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的城市之一。
    中文名:濟南 外文名:Jinan,Tsinan,Chi-nan 别名: 别稱:泉城 行政區類别:地級市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下轄地區:曆城區、曆下區等 政府駐地:曆下區 電話區号:0531 郵政區碼:250000 地理位置:華北平原 面 積:8177平方公裡 人 口:681.4萬(2010年) 方 言:冀魯官話-濟南話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趵突泉 機 場:濟南遙牆國際機場 火車站:濟南站,濟南西站,濟南東站 車牌代碼:魯A 票價:免費 類别:旅遊景點 氣候類型: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8177平方公裡

簡介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三股水”泉城是濟南市的别稱。濟南是山東省的省會,是全省政治、文化、教育中心,也是國家批準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副省級城市。濟南下轄六個區、三個縣、一個縣級市,總面積8227平方公裡,人口681.4萬,其中市區人口為400萬。濟南是“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的城市之一。

濟南素以泉水衆多、風景秀麗而聞名天下,據統計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群,733個天然泉,是舉世無雙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館,除“泉城”外濟南也被常稱為“泉都”。濟南的市樹是柳樹,市花是荷花。濟南的泉水不僅數量多,而且形态各異,精彩紛呈,有的呈噴湧狀,有的呈瀑布狀,有的呈湖灣狀,衆多清冽甘美的泉水,從城市地    泉城濟南新貌(20張)下湧出,彙為河流、湖泊。盛水時節,在泉湧密集區,呈現出“家家泉水,戶戶垂柳”、“清泉石上流”的绮麗風光。早在宋代,文學家曾鞏就評價道:“齊多甘泉,冠于天下”,元代地理學家于欽亦稱贊說:“濟南山水甲齊魯,泉甲天下。”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濟南市的血脈,賦予這座城市靈秀的氣質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時,濟南的城市發展、曆史沿革、民風民俗也與泉水密切相關,形成了獨特的泉水文化。

濟南泉水的形成

濟南位于山東省的中西部,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複雜多樣,大體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

泉城廣場濟南泉水衆多是由于其特有的地形地質構造,濟南地下有一層石灰岩,該岩層本身結合得不是很緊密,形成孔隙、裂縫和溶洞,能夠儲存和輸送地下水。濟南南部山脈大量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層潛流,到濟南以後受到北郊組織緊密的岩漿岩的阻擋,不能前進,就越積越多。最終,地下的孔隙、裂縫成了它們排洩之門。攔蓄在這裡的大量地下水,憑着強大壓力沿着這些裂縫湧出地面,于是就出現了天然的湧泉,這些泉水千姿百态,有的是白浪翻滾,如同銀花玉蕊,有的晶瑩溫潤,就像明珠璎珞。

濟南泉水的分區

濟南城内百泉争湧,分布着久負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四大泉群,有名泉七十二之說,實際上濟南泉水不止72處,僅市區就有大小泉池百餘處,四大泉群是其主要組成部分,其他的則“隐居”于濟南轄區内的其他地方。

濟南市在重新審定七十二名泉的同時,從地理和旅遊的角度劃分了十大泉群。它們是濟南市區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珍珠泉泉群、五龍潭泉群以及市區以外的濟南東郊白泉泉群,章丘明水百脈泉泉群,曆城彩石玉河泉泉群,曆城柳埠湧泉泉群,長清萬德袈裟泉泉群,平陰洪範池泉群。十大泉群均屬廣義的“濟南泉群”,同時自東向西依次劃分為明水泉域、白泉泉域、泉城紅、泉城綠、濟南泉域、長孝泉域四大濟南市市中區之夜泉域

從水文地質學的角度劃分,以趵突泉為代表的市區“四大泉群”實際是一個泉群,屬狹義的“濟南泉群”。它們同一個水源、同一個補給區,統稱“趵突泉群”,其補給區稱“趵突泉泉域”。柳埠和湧泉泉群萬德袈裟泉群位于市區“四大泉群”的補給區,即趵突泉泉域,各個小泉子彼此沒有水力聯系,兩個小泉群之間也沒有水力聯系,但這些泉水沿河道滲漏,最終流向市區泉群。

除“濟南泉群”外,以白泉為代表的濟南東郊白泉泉群,也是同一個水源、同一個補給區,其補給區稱“白泉泉域”。彩石玉河泉群位于白泉泉群的補給區,即白泉泉域,這些泉水沿河道滲漏,最終流向白泉泉美輪美奂的濟南星光大道群。因大量開采,白泉泉群常年斷流。以百脈泉為代表的章丘明水泉群,其補給區稱“明水泉泉域”。該泉域地跨淄博、章丘兩地,其類型與趵突泉、白泉泉群和泉域完全相同,同屬濟南市三大泉群、三大泉域。以洪範池為代表的平陰洪範泉群,位于長城嶺以南,地表水地下水自成體系,皆流向大汶河,其泉群類型與曆城采石玉河泉群相同。洪範泉水并非直接流去大汶河,而是沿途滲漏,補給孔村—孝直水源地,亦即石橫電廠水源地。

七十二名泉之說

濟南城内百泉争湧,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說,曆史上關于濟南七十二名泉的記載共有三處:元代至元年間于欽《齊乘》轉述的金代《名泉碑》;明代崇祯年間劉敕《曆乘》載晏璧作于明永樂年間的《濟南七十二泉詩》;民國初年《續修曆城縣志》所載郝植恭作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的《濟南七十二泉記》。

趵突泉三處記載的七十二泉均不盡相同,先後被列入72泉名單的泉子共有110多處。其中《濟南七十二泉詩》中有13個不同于《名泉碑》中所列泉名,并将《名泉碑》中靈岩寺獨孤泉、黉堂嶺醴泉,移到了曆城縣天麻嶺和康王山。《濟南七十二泉記》中又有27個泉名别于《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所增13泉僅錄3泉,而又新增了24個名泉,改名稱1處。

經過曆史的沿革變遷,有的泉子已經找不到地址,有的則已經幹枯消亡。為保護名泉,自1998年9月開始,濟南市就決定根據泉的地理位置、噴湧量、周邊環境、旅遊價值、曆史文化等因素,從全市城鄉共733處泉水中評定新的七十二名泉。2004年04月評出的新“七十二名泉”名單中,既包括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曆史上已有的名泉,又有琵琶泉、瑪瑙泉、九女泉、飲馬泉等新增的名泉,酒泉、香泉、金虎泉等曆史上的名泉因消失而除名。

泉城泉名總錄

泉城内百泉争湧,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說。其實,曆代諸家所記不盡相同。濟南泉水亦不止72處,僅市區就有大小泉池百餘處。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是濟南72泉的主要的組成部分,其他的則“隐居”于濟南轄區内的其他地方。七十二泉之說,源于《齊乘》一書所載的金代《名泉碑》,所謂趵突、五龍、百脈、豆芽、金線、皇華、柳絮、卧牛、東高、漱玉、無憂、石灣、酒泉、湛露、滿井、北煮糠、散水、溪亭、濯纓、灰泉、知魚、朱砂、省城中心區交通樞紐玉函立交橋劉氏、雲栖、登州、望水、洗缽、淺井、馬跑、舜井、珍珠、香泉、鑒泉、杜康、金虎、黑虎、東蜜脂、西密脂、孝感、玉環、羅姑、混沙、灰池、南珍珠、芙蓉、滴水、灰灣、懸清、雙桃、溫泉、汝泉、龍門、染池、懸泉、都泉、柳泉、車前、煮糠、爐泉、白虎、甘露、林汲、白泉、金沙、白龍、花泉、獨孤、醴泉、漿水、南煮糠、苦苣、熨鬥、鹿泉、龍居,和章丘百脈,總共七十二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