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區

沾化區

山東省濱州市轄區
沾化區位于渤海灣南岸,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個國家戰略區域和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兩區兩圈”的疊加地帶,是山東海上北大門。全區總面積2217.7平方公裡。2019年,沾化區轄7個鎮、2個鄉、2個街道和1個海防辦事處,即下窪鎮、馮家鎮、大高鎮、古城鎮、泊頭鎮、黃升鎮、濱海鎮,利國鄉、下河鄉,富國街道、富源街道,海防辦事處。共有438個行政村。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沾化區常住人口為334948人。2020年,一般公共财政預算收入16.8億元,同比增長11.5%、增幅全市第一,全市科學發展考核喜獲一等等次。2021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1.1億元、增長8.3%,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88元、增長10.9%,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2.7億元,同比增長24%。
    中文名:沾化區 别名:沾化 行政區劃代碼:371603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所屬地區:山東省濱州市 地理位置:山東省北部、渤海灣南岸 下轄地區:7鎮2鄉、2個街道、1個海防辦事處 政府駐地:富國街道金海五路166号 電話區号:0543(濱州通用) 郵政區碼:256800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下窪生态旅遊園、沾化文化古城 機場:濱州大高機場(無民航業務) 火車站:沾化火車站(貨運) 車牌代碼:魯M(濱州通用) 人口:334948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方言:沾化方言 地區生産總值:162.62 億元(2020年) 面積:2215 km²

曆史沿革

名稱由來

唐設招安鎮,宋升鎮為縣,沿名招安縣,今改沾化縣,縣名取義于漢代渤海太守龔遂治郡“海濱之民,複沾聖化”。

建制沿革

沾化境域,商屬蒲姑(又名薄姑)國。周屬齊國。秦朝屬厭次縣地。

西漢,東南部屬千乘郡濕沃縣(即漯沃縣),西南部屬平原郡富平縣,西北部屬渤海郡陽信縣。

東漢,東南部屬樂安國千乘縣,西南部屬平原郡厭次縣,西北部仍屬渤海郡陽信縣。

三國時期,地屬魏。東部為樂陵國濕沃縣地,西部為厭次、陽信縣地。西晉因魏制,隸屬未變。

東晉、南北朝為樂陵郡陽信縣、厭次縣、濕沃縣地。隋代,西部為渤海郡陽信縣地,東部為渤海郡蒲台縣地。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渤海郡為棣州,縣境遂屬棣州。垂拱四年(688年)析蒲台、厭次置渤海縣,并于渤海縣建招安鎮(今沾化古城),今縣境即為棣州渤海縣招安鎮地。天寶元年(742年),改棣州為樂安郡,招安鎮随縣改屬樂安郡。上元元年(760年)樂安郡複稱棣州,招安鎮仍屬棣州渤海縣。五代十國時期,周顯德三年(956年)置濱州,割棣州之渤海、蒲台兩縣屬之,招安鎮随縣屬濱州。

北宋初年渤海縣招安鎮仍屬濱州。慶曆二年(1042年)升招安鎮為縣,此為建縣之始。熙甯六年(1073年)又省縣為鎮複入渤海縣,元豐二年(1079年)複置招安縣。

靖康元年(1126年)宋被金滅亡,招安縣歸金朝,仍屬濱州,至金明昌六年(1195年)更招安縣為沾化縣。

元代,初沿金制,中統三年(1262年)沾化區屬濱棣路,至元二年(1265年)後,沾化區屬濟南路濱州。

明代,沾化區屬濟南府濱州。

清初襲明制。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武定州為府,沾化區屬武定府。全縣4鄉統25裡。清乾隆年間(18世紀中葉)全縣共轄291個村莊,至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發展到476個。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設道,沾化屬岱北道。民國三年(1914年)改岱北道為濟南道,沾化區随屬。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武定道,沾化區改屬武定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縣直隸于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國民黨山東省政府劃沾化屬魯北行政區,抗日民主政府劃沾化屬冀魯邊區。民國三十年拾月(1941年10月)後歸清河區,民國三十三年一月(1944年1月)冀魯邊區與清河區合并為渤海行政區,沾化區屬渤海區第四專區。1949年屬渤海區墾利專區。

1950年撤銷渤海區,建惠民專區,沾化改屬惠民專區。1957年秋由縣城由沾城(今古城)遷至今富國街道。1958年惠民專區與淄博市合并為淄博專區,利津縣并入沾化縣,沾化縣屬淄博專區。1961年惠民專區與淄博市分治、利津縣複制,沾化縣屬惠民專區。1967年專區改稱地區,沾化縣屬山東省惠民地區。1992年改稱濱州地區,2001年設地級濱州市,沾化縣屬濱州市。2014年9月9日,國務院同意山東省調整濱州市部分行政區劃(國函〔2014〕119号),撤銷沾化縣,設立濱州市沾化區,以原沾化縣的行政區域為沾化區的行政區域,沾化區人民政府駐富國街道金海五路166号。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查唐《十道圖》,縣各有鄉,鄉各有裡,可知鄉裡之設,其來甚久。沾化鄉裡設置始于何時, 已不可考知。舊志記載,縣内原設4鄉(豐樂鄉、孝悌鄉、仁壽鄉、忠信鄉)48裡,以鄉統裡,以裡統村莊。1512年(明正德七年),将48裡并為24裡,鄉如故。清代,全縣4鄉統25裡。18世紀中葉(清乾隆年間) 全縣共轄291個村莊,至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發展到476個。

1931年将鄉裡設置改為區鄉(鎮) 設置,以區統鄉鎮,鄉鎮領村莊,共設7個區,62個鄉、7個鎮,共領462個村。縣境域面積約2250平方公裡。1945年10月,縣内分7區1鎮(下窪鎮)。1946年,五區分成東五區和西五區,下窪鎮改稱下窪區。1947年1月增劃八區,此時全縣轄10個區。

1949年9月全縣有8個區,1個鎮,91個鄉。1950年2月新華、黃升、永豐、泊頭、太平複稱一、二、三、四、七區;富國區改稱五區,馬營區改稱六區,義和區改稱八區;撤銷下窪鎮,并入三區;撤銷濱海縣,李家區、郭局區複歸沾化,分别為九區、十區。1952年4月全縣劃鄉,10個區共轄109鄉、1個鎮。1956年5月撤銷十區并入七區。1957年撤區并鄉,全縣分4鎮35鄉。1958年9月全縣設富國、永豐、下窪、城關、黃升、泊頭、利國、下河、義和、劉坨、郭局、太平、李家、北集14個人民公社。共領525個生産大隊。

1958年11月利津縣并入沾化縣,計轄26個人民公社。城關人民公社改名為沾城人民公社。1960年2月,濱縣閻家人民公社劃歸沾化縣,全縣轄27個公社。1960年6月,将沾化縣的太平、郭局、義和、劉坨、羅鎮、同興、聯合、五莊等8個人民公社和李家公社的一部分劃歸墾利縣,沾化尚轄19個人民公社。

1961年9月調整區劃,閻家公社複歸濱縣,太平、郭局、義和、劉坨等4個公社複歸沾化,沾利分治,沾化縣仍轄原14個人民公社。

1962年5月将富國公社分劃為富國、壩上、杏行3個公社。全縣轄16個公社。

1963年2月撤銷16個大公社,全縣改建為9個區,區下設小公社,計轄58個小公社。1968年5月撤區并小公社,全縣建沾城、黃升、流鐘、下窪、永豐、泊頭、王侯、富國、齊瞿阝、河貴、馬營、下河、義和、四扣、太平、新戶、李家、馮家、郭局漁業19個公社。1969年3月,郭局漁業公社更名海防漁業公社。1971年3月撤王侯公社、建大高公社。1982年4月沾城公社更名古城公社,馬營公社更名利國公社,撤銷富國公社,建立富國鎮。此時,縣境總面積2741.5平方公裡。

1983年9月,義和、四扣、太平、新戶4個公社劃屬東營市,全縣轄1個鎮14個公社。1984年6月撤公社建鄉、鎮。全縣轄富國鎮、古城鎮、下窪鎮3個鎮,大高鄉、黃升鄉、流鐘鄉、永豐鄉、泊頭鄉、齊瞿阝鄉、河貴鄉、利國鄉、下河鄉、李家鄉、馮家鄉11個鄉。同年10月,建海防辦事處,全縣轄3個鎮11個鄉1個辦事處。鄉、鎮統領行政村443個。

1996年12月泊頭鄉、馮家鄉撤鄉設鎮,1998年永豐鄉撤鄉設鎮。2001年3月,撤銷齊瞿阝鄉,将其行政區域并入富國鎮;撤銷永豐鎮,将其行政區域并入下窪鎮;撤銷李家鄉,将其行政區域并入馮家鎮;撤銷流鐘鄉,将其行政區域并入大高鄉;撤銷河貴鄉、徒駭河農場, 以原河貴鄉的行政區域和徒駭河農場的管轄範圍設立濱海鄉,濱海鄉人民政府駐原徒駭河農場場部。2002年8月,大高鄉撤鄉設鎮。2009年8月,撤銷富國鎮,分别設立富國街道辦事處和富源街道辦事處。2010年6月,黃升鄉、濱海鄉撤鄉設鎮。

區劃詳情

2014年,沾化區政府駐地富國街道金海五路166号,轄下窪、馮家、大高、古城、泊頭、黃升、濱海7個鎮,利國、下河2個鄉,富國、富源2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海防辦事處,共有438個行政村,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高新技術産業園。

2019年,沾化區轄7個鎮、2個鄉、2個街道和1個海防辦事處,即下窪鎮、馮家鎮、大高鎮、古城鎮、泊頭鎮、黃升鎮、濱海鎮,利國鄉、下河鄉,富國街道、富源街道,海防辦事處。共有438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沾化區位于山東省東北部,渤海灣南岸,東部由北向南與東營市河口區、利津縣為鄰,南連濱州市,西南部與陽信縣接壤,西部與無棣縣毗連。地理坐标為東經117°45′-118°21′,北緯37°34′-38°11′。區境東西寬53.75公裡,南北長68.99公裡,總面積2215平方公裡。

河湖

區境内主要河流有徒駭河、鈎盤河—秦口河、潮河3條幹流河道。徒駭河系境内最主要的自然河道,境内河段長48.5 公裡(至與秦口河彙流處),由大高鎮入境,向東北經富國街道迤北接套兒河入渤海,流域面積533.5平方公裡。鈎盤河—秦口河境内河段長57.65公裡,由陽信崔家寨北入境,經趙山村向北至下窪、馮家,迤東北與徒駭河彙入套兒河入渤海;流域面積598.2平方公裡。潮河系獨流入海河道,境内河段長約67.47公裡,由濱城區西沙河入境,流向東北,經泊頭、富國、河貴、徒駭河農場,由窪拉溝入海;流域面積354.3平方公裡。

區境内沒有自然湖泊。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域内興修大型平原水庫,即人工湖。主要有思源湖、恒業湖、清風湖、興業湖(金沙水庫)。思源湖,寓意“飲水思源,不忘黨恩”,取名思源湖。又名毛家窪平原水庫,是為解決當地淡水資源嚴重不足和飲用水矛盾日益突出等問題而修建的一座中型水庫。位于縣境中部,城區西北5.6公裡處,東臨胡營河,西瀕楊營幹溝,北近新海路,南靠榮烏高速公路。思源湖風光秀麗,天水一色,沙鷗翔集,亭台廊橋,景色宜人,是沾化區重要旅遊景點。恒業湖,寓意“恒心創業求發展”,取名恒業湖。又稱恒業水庫,位于富源街道境内,近似長方形,東臨韓墩引黃灌區潮河幹渠,北靠永館路,由山東水務恒業供水有限公司融資建設。清風湖,寓涵“清廉實幹,一心為民”的執政理念,而取名清風湖。位于沾化城區東北18公裡處,濱海鎮境内,系在原河貴水庫二庫區基礎上擴建而成,是沾化實施“北帶”開發戰略和生态皮業城建設的主要水源工程。興業湖,又名金沙水庫,位于濱海鎮境内,沾化城區東北28公裡處,為中型平原水庫。

海域

海岸線曲長170.5公裡。海域灘塗面積5.64萬公頃,-15米以上淺海面積 18.97萬公頃。灘塗及淺海底平坦,均系泥質。

地形

境域屬于魯北黃河沖積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灘塗以上海拔1.6~8.4米(黃海高程,以下同),坡降約為1/7000~1/10000。受黃河尾闾擺動及下遊決口泛濫造成河床沉積、漫灘沉積、靜水沉積和決口歧流堆積等作用影響,形成6種微型地貌:緩崗、淺平窪地、微斜平地、河灘高地、海灘地、灘塗。

緩崗。海拔6.0~8.4米,面積約10842.94公頃,占全區總土地面積的5.13%。主要分布在古城鎮西南部及大高、黃升、富國、利國等鄉鎮街道。古城鎮西南部和大高鎮、黃升鎮南部的緩崗地,海拔6.3~8.4米,為區域地面最高地帶,系古代黃河、鈎盤河、徒駭河泛濫泥沙堆積而成,表層質地多為輕壤和中壤。潛水埋深2~3米,礦化度0.5~50克/升。泊頭鎮、富國街道、富源街道、利國鄉南部緩崗,海拔6.0~6.9米,其形成除古黃河泛濫泥沙堆積作用外,主要是1855年以來黃河于利津縣宮家、扈家灘、王莊等處多次決口,大水漫流沖積而成。表層土壤質地多為沙壤和輕壤。潛水埋深1.2~3.6米。

淺平窪地。又稱碟狀窪地,海拔1.8~3.6米,窪底、窪緣明顯,地面高差在0.5~1.5米,表層質地多為重壤,面積約19508.84公頃,占總土地面積的9.23%。主要分布在馮家鎮、下窪鎮、富國街道、濱海鎮,下河鄉東部和利國鄉北部。潛水埋深一般較淺,旱季1.2~2.2米,雨季接近地表或地表積水。

微斜平地。緩崗和淺平窪地的過渡類型,境内分布最廣,面積最大,多與淺平窪地呈複區分布,面積約111536.47公頃,占總土地面積的52.77%。土壤表層質地以輕壤和中壤居多,亦有沙壤和重壤。地下潛水埋深,水文枯水年份平均1.5~2.5米,豐水年份更淺。

河灘高地。古河道漫灘發育而成,地面高程在5.0~6.9米之間,地下潛水埋深一般在2.5~3.5米之間。表層質地多為沙壤。面積約6340.9公頃,占總土地面積的3%。分布在下河鄉、利國鄉的黃河故道兩側,呈條帶狀延伸。

海灘地。地面高程1.6~2.2米,此系濱海低平地段,屬曆年海水高潮淹沒區。面積約14795.44公頃,占總土地面積的7%。土壤表層質地多為輕壤或中壤。潛水埋深1.1~2.7米。

灘塗。海拔1.6米以下的沿海地帶,常被潮水淹沒,為海岸線分布區。面積48338.81公頃,占總土地面積的22.87%。

氣候

沾化位于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大陸性氣象特征明顯,四季差别顯著。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90.3小時。年内日照時數,5月份最大,12月份最小。曆年年平均日照率為61%,7、8月份明顯低,5、10月份明顯高。年太陽輻射總量曆年平均126.3千卡/平方厘米。年生理輻射量63.2千卡/平方厘米。4-8月份太陽輻射出現高峰,與農作物需光量多的時間相吻合。

年平均氣溫12℃。月平均氣溫:1月份最低, 平均氣溫-4.4℃,最高氣溫-2.5℃,最低氣溫-6.9℃;7月份最高,平均氣溫26.3℃,最高氣溫28.0℃,最低氣溫24.6℃;月平均氣溫最大較差30.7℃。年平均最高氣溫18.3℃,年平均最低氣溫6.8℃。境内雖處渤海岸邊,但受海洋影響不大,海防和富國年平均氣溫僅相差0.1℃。

降水主要靠夏季風帶來的水氣。雨季的起止和冬、夏季風交彙形成的鋒面進退一緻。降水年際變幅大,集中分布于夏季風強盛的夏季,并且多暴雨。年平均降水量575.5毫米,最大年際差641.4毫米。年内降水量季節分配不均勻。 一般雨季開始于6月下旬或7月上旬,結束于8月中、下旬,雨期近兩個月。曆年雨季平均降水量為376.6毫米。

人口民族

人口

1988年,全區人口360645人。其中:男184396人,女176249人,農業人口337798人,非農業人口22847人。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以1990年7月1日零時為普查标準時間,按當時政區統計,全區總人口382358人(男193906人,女188452人)。1994年,全區人口出現負增長。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零時為普查标準時間,按當時政區統計,全區總人口366178人(男184371人,女181807人)。2007年底,全區人口386995人,其中男194894人,女192101人,農業人口344171人,非農業人口42824人。2009年全年人口出生率為9.74‰,比2008年提高了0.43‰;死亡率5.73‰,比2008年降低0.03‰;自然增長率為4.01‰。年末公安戶籍總人口數為389179人,比2008年末增948人。 2012年,全區總人口39.06萬人。人口出生率13.48‰,死亡率5.95‰,自然增長率7.53‰。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沾化區常住人口為334948人。

民族

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全縣有8個民族,382358人。其中漢族382315人,占全縣總人口的99.99%。少數民族7個,共43人,占全縣總人口的0.01%,其中蒙古族3人、回族23人、壯族1人、朝鮮族3人、滿族10人、白族1人、達斡爾族2人。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全縣共有12個民族,366178人。其中漢族366150人,占全縣總人口的99.99%;其他民族11個,共28人,占全縣總人口的0.01%。其他民族中蒙古族2人、回族10人、壯族2人、朝鮮族2人、滿族3人、藏族1人、苗族3人、彜族1人、布依族1人、土家族2人、畲族1人。與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16165人,少數民族人口減少15人,新增藏族、苗族、彜族、布依族、土家族和畲族6個民族共9人。 2007年,全縣共有10個民族,386995人。其中漢族386964人,其他民族31人。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區土地總面積317.39萬畝,其中農用地163.45萬畝,建設用地32.3萬畝,未利用土地121.64萬畝。土壤分為潮土、鹽土2個土類,沙壤、輕壤、中壤、重壤4種類型,以輕壤面積最大,占總面積的47%。

水資源

境内地表淡水主要是河川徑流和水庫蓄水。大氣降水集中在夏季汛期,地表徑流年際不均。由于受海相成土母質和海水側滲的影響,淺層地下淡水儲量少,沒有大量開采價值。深埋于300-500米的深層地下淡水含碘、氟量過高,人畜不能飲用,又因含水層由粉沙、粉細沙構成,開采困難。沿海潮灘地下2800米深以内無淡水分布。為解決境内生産生活用水問題,大力實施蓄水工程,建成大中型蓄水工程9座,其中庫容1300萬立方米以上的平原水庫3座,分别是思源湖、清風湖和恒業湖,全區一次性蓄水能力1.5億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近100萬畝。思源湖占地1.05萬畝,庫容4260萬立方米,是全區城鄉生活用水的主水源。1999年,沾化區村村戶戶通自來水,實現了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 

地熱資源

境内地下熱水資源豐富,在城區和徒駭河農場,均已打出溫泉井。水中富含多種有益礦化物,如硫化物、锶、溴等,有洗浴療養價值。 

礦産資源

沾化區地處油田腹地,石油蘊藏豐富,屬勝利油田油區。境内重點油區主要分布在濱海鄉、下河鄉、富國街道、海防辦事處。地下油氣資源頗豐,開采價值高。優質鹵水礦分布于沿海地域,鹵水礦化度高達104.4克/升,是原鹽生産的優良資源。貝殼資源有,僅徒駭河農場即擁有1億多立方米,貝殼層大都出露地表。境内地下蘊藏煤礦,新生界第三系地層有煤層,古生界二叠系地層有可采煤2-3層,石炭系地層有可采煤3-4層。 

生物資源

陸地動物有獸類25種、鳥類246種、昆蟲類147種、兩栖類6種。水生動物約258種,有淡水、海水、海灘3大類。淡水動物有19種魚類、3種蝦類、2種貝類和河蟹及甲魚。海水動物有86種魚類、15種蝦類、22種蟹類、44種貝類、2種水母類。海灘動物有文蛤、青蛤、近江牡蛎等。陸生植物有120多種野生經濟植物。其中飼用類80多種;藥用類70多種,如車前子、蒲公英、蛇床子、馬齒笕等;纖維類13種,如蘆葦等。水生植物有蒲、藕和藻類。

經濟

綜述

2010年,沾化全區實現生産總值110.9億元,比2009年增長14.7%;全區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産投資124.5億元,比2009年增長22.6%;實現地方财政收入5.2億元,比2009年增長26.7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别達到17300元、7198元,比2009年增長12%、15.2%。2010年1-4月份,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4億元,比2009年增長35.47%;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8.34億元,比2009年增長21.7%。

2012年,沾化全區實現國内生産總值147.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1年增長10.9%。第一産業增加值32.35億元,比2011年增長5.3%;第二産業增加值56.97億元,比2011年增長13.9%;第三産業增加值57.73億元,比2011年增長11.0%。三次産業比例為22.00:38.75:39.25。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119.81億元。實現财政總收入8.42億元,比2011年增長20.11%。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币各項存款餘額74.49億元,比年初增加13.43億元,其中儲蓄存款餘額42.03億元,比年初增加8.62億元。人民币各項貸款餘額67.99億元,比年初增加11.9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萬元,比2011年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100.76元,比2011年增長15.5%。

2017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87.72億元,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預算收入實現10.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4億元,同比增長22.91%;固定資産投資實現181. 6億元,同比增長7.3%;全年共引進區外投資項目166個,到位區外資金56.33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12.66%;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87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15.6億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萬元、1.5萬元,分别增長7.5%、8.1%;全區三産比例調整為21.6:33.5:44.9。

2020年,沾化區生産總值為162.6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3%。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40.99億元,增長2.8%;第二産業增加值50.44億元,增長2.6%;第三産業增加值71.19億元,增長4.2%。三次産業結構調整為25.21:31.02:43.77。

第一産業

2009年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産值43.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9%。種植業方面。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2.26萬畝,比2008年減少19.62%,糧食總産13.67萬噸,比2008年減少15.22%。棉花種植面積達47.1萬畝,比2008年增長7.06%,總産皮棉3.77萬噸,比2008年增長11.21%。蔬菜瓜類面積2.54萬畝,比2008年減少18.36%,總産量12.54萬噸,同比減少3.98%。

林業、漁業、牧業方面。2009年全年新增造林面積1000公頃,林地總面積達59439.9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21.10%,比2008年提高0.7個百分點。全區肉類總産量4.63萬噸,比2008年增長27.55%;禽蛋産量3.06萬噸,比2008年增長153.66%。全年水産品總産量121494噸,比2008年增長2.16%;其中海洋捕撈37517噸,海水養殖72233噸,淡水養殖11744噸。

2009年全年農機化總收入達到8869萬元,農用機械總動力39.68萬千瓦特,其中大中型拖拉機達到5786台,增長0.52%;機耕、機播、機收面積分别達到47560公頃、51957公頃和18700公頃。全區1次性蓄水能力達到1.5億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33.97千公頃,農村自來水普及率100%。農村用電量達到6300萬千瓦小時。

截至2009年底,縣級以上重點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達到48家,其中省級以上5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協會)達到257家。山東省著名農産品商标達到3個。

2012年,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産值64.7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39%。糧食總産13.96萬噸,比2011年增長2.57%;棉花總産3.36萬噸,比2011年減少14.72%;油料總産1582噸,比2011年增長27.8%;蔬菜、瓜類總産8.47萬噸,同比減少14.27%;水産品總産14.3萬噸,比2011年增長4.50%。肉類總産5.45萬噸,比2011年增長4.81%;禽蛋總産2.86萬噸,比2011年增長4.0%。水果總産36.87萬噸,比2011年減少5.2%。新增造林面積2067公頃。全區農機總動力47.22萬千瓦特,比2011年增長2.45%。沾化冬棗産業,疏密間伐4萬畝,推廣沾冬2号1萬畝;成功抵禦台風“達維”襲擊,在冬棗減産1億斤的情況下,銷售收入增加1億元、達到25億元,沾化冬棗減産5萬噸,總産30萬噸,銷售收入25億元,棗農人均冬棗收入8000元。畜牧業,新增标準化規模養殖場89個,“沾化白山羊”地理标志證明商标獲準注冊。水産業,認證綠色水産品基地22萬畝、無公害産品基地7萬畝。農業龍頭企業,新增市級以上企業7家、總數達到30家。

第二産業

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獨立核算工業法人企業)145家,比2008年增加24家。實現工業增加值409170萬元,比2008年增長18.60%。重工業回升勢頭強勁,輕工業平穩增長。重工業實現增加值178226萬元,比2008年增長54.28%;輕工業完成增加值230943萬元,比2008年增長14.60% 。

2009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58165萬元,比2008年增長40.94%;實現利潤37491萬元,比2008年增長37.04%;實現利稅65002萬元,比2008年增長21.50%;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13.53%,比2008年提高了34.59個百分點。

2009年全區資質三級及以上建築企業14家,實現建築業總産值185269.8萬元,比2008年增長21.53%。實現利稅總額15657.7萬元,全員勞動生産率為33.6萬元/人。房屋建築新開工施工面積23.15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1.45萬平方米。

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34家、達到104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5.78億元,增長22.41%;實現利稅19.65億元,比2011年增長43.41%;實現利潤13.45億元,比2011年增長45.31%。虧損企業虧損總額9710萬元。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81.50,比2011年提高35.71點。 

第三産業

社會消費品零售

2009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37億元,增長18.83%。城市市場實現零售額10.25億元,比2008年增長14.55%;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22.12億元,比2008年增長20.93%,城鄉市場增幅差距由上年4.98個百分點提高為6.38個百分點。

批發和零售業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8.71億元,比2008年增長18.79%,市場份額達88.68%。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11.02億元,比2008年增長67.82%,占批發零售業比重為38.38%,提高11.2個百分點。

住宿、餐飲業共實現零售額3.48億元,比2008年增長25.58%;住宿業實現零售額0.26億元,比2008年增長28.38%;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22億元,比2008年增長22.61%。住宿和餐飲業所占市場份額達10.75%,提高0.57個百分點。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27.7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比2008年增長0.67%,日用品類比2008年增長32.8%;消費升級類商品零售方面,金銀珠寶類比2008年增長30.08%,家具類比2008年增長196.67%,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比2008年增長142.16%,化妝品類比2008年增長156.91%。

2012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54億元,比2011年增長15.03%。其中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36.33億元,比2011年增長14.72%;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19.22億元,比2011年增長15.63%。

進出口貿易

2009年,全區進出口貿易完成7075萬美元,比2008年增長10.82%。其中出口達812萬美元,比2008年減少0.61%。 全年實際到賬外資金額達到1920萬美元。

2012年,全區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1.71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5.00%,其中出口1218萬美元,比2011年增長7.79%。實際利用外資558萬美元,比2011年增長184.80%。

旅遊

2009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37億元。接待國内遊客37.9萬人次。

2012年,全年接待國内外遊客75.9萬人次,比2011年增長33.16%。實現旅遊總收入4.01億元,比2011年增長39.35%。

金融

2009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8.92億元,比年初增加8.8億元,比2008年增長21.9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6.92億元,比年初增加0.52億元,比2008年增長1.97%,人均儲蓄達6917元,比2008年增加113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45.45億元,比年初增加10.86億元,比2008年增長31.4%。短期貸款比年初增加5.4億元,比2008年增長24.68%。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6.1億元。年末個人消費貸款餘額達到2.7億元,比年初增加1.4億元。現金投放增加,2009年金融機構累計投放現金8億元,比2008年多投放0.17億元。

保險

2009年财産保險公司和人壽保險公司合計資産總額為21160萬元,實現保費收入7730萬元。其中,财産險保費收入3514萬元、人身險保費收入4216萬元、财産險和人身險的比重分别為45.46%與54.54%。兩公司共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3247萬元。

财稅

财政方面,2009年全區全年完成财政總收入6.4億元,比2008年增長5.5%。實現地方财政收入4.1億元,占年度預算的101.72%,比2008年增長13.92%。調整優化财政支出方面。完成地方财政支出8.8億元,比2008年增長14.29%。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1.95億元,比2008年增長29.59%;醫療衛生支出0.85億元,2009年增長69.7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23億元,比2008年增長9.67%;科技支出0.12億元,比2008年增長59.69%。

稅收方面,2009年全區地方稅收收入3.3億元。其中,國稅收入6580萬元,比2008年減少4.28%;地稅收入17888萬元,比2008年增長23.2%。 

社會事業

交通設施

2009年末公路通車總裡程達2399公裡,其中國、省道幹線公路211.838公裡,縣鄉公路2187公裡。高速公路56.35公裡。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5.9億元。其中農村公路建設投資8000萬元,新改建農村公路209公裡。全年完成公路客運量385萬人次,周轉量36113萬人公裡;公路貨運量528.9萬噸,周轉量48035萬噸公裡;海上貨運量2萬噸,周轉量200萬噸公裡。2009年,全區擁有客運班車120輛,3003個座位。

境内有榮烏、津汕、濱德三條高速公路5個出口,205國道縱穿南北,超二級永館路橫貫東西;黃大、濱港鐵路穿境而過;大高通用航空機場被批準核發《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證》;1000—3000噸級泊位碼頭5個,千噸海輪可直接駛入縣城;萬噸級大港、渤海大橋、環渤海高等級公路正在籌劃建設之中,建成後,沾化距天津濱海新區陸路僅100公裡。沾化已經構築起“海陸空鐵”立體交通格局,已成為連接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交通樞紐。城區内道路采用外環、内環加方格網布局形式。“外環”在180平方公裡規劃控制區以外,是整個城區對外交通聯系紐帶;“内環”即南外環、東外環、北外環、榮烏高速沿線段 、海天大道圍成的内環路,與城區内26條主幹道貫穿相通;兩條橫向主幹道富國(金海六路)、富橋路(金海四路)将縣城城區、老城區和沾化經濟開發區三區聯接,對外擴大開放對内緊密聯系,形成了縱橫貫通的大交通格局。

郵電通信

2009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0.13億元,比2008年增長6.8%,電信業務總量1.27億元,比2008年增長11.4%。年末固定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7.65萬門,固定電話用戶達到6.22萬戶,比2008年減少11.9%;有人值守公話達2861部,IC卡電話45部,智能公話1919部;寬帶用戶新增7690戶,達到18104戶。小靈通用戶5352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9.2萬戶,比2008年增長13.34%。電話普及率達到67部/百人。

科學技術

2009年沾化區全年實施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3項,無償撥款118萬元。全年專利申請量35件,授權數10件,其中發明專利數12件,累計專利申請量達241件。2009年審批認定市級民營科技企業數4家,審批認定民辦科研機構4家,全區民辦科研機構數累計達到8家,縣級民營科技企業數不做統計,市級民營科技企業數累計達到12家。2009年獲市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市級科技進步獎三等獎3項。

教育事業

2009年,沾化共有普通高中2所,招生共2234人,比2008年減少458人,在校生8015人,比2008年減少313人,減少率4.38%;在2009年的高考中,本科錄取人數1076人,錄取率34.9%。中等職業教育方面。中等職業學校1所,招生423人,在校生840人。九年制義務教育方面由“五四”學制改為“六三”學制。小學共75所,招生3389人,比2008年減少297人,在校生23044人,比2008年減少20人;初中17所,招生3409人,比2008年減少5人,在校生9741人,比2008年減少445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9%,在校生鞏固率99.9%;初中學生入學率99.9%,在校生鞏固率99.9%。特殊教育、學前教育方面。特殊教育學校1處,在校生30人。幼兒園19所,在園幼兒數6142人。教職工數中,普通高中584人,中職學校82人,初中學校921人,小學1689人,特教學校13人,幼兒園167人;專任教師數中,普通高中518人,中職學校72人,初中學校1000人,小學1622人,特教學校13人,幼兒園136人;小學教師學曆達标率100%,初中教師學曆達标率100%,高中教師學曆達标率99.8%。

文化事業

文化、廣播電視事業方面。2009年沾化全區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漁鼓戲劇團);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總藏量6萬冊;電影放映單位1個;文管所1個。有縣級廣播電台、電視台各一座。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

醫療衛生

2009年末沾化全區有縣鄉兩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24個,其中縣級醫院3處衛生院12處、衛生防疫防治機構(衛生監督所)1處、婦幼衛生機構1處,衛生進修培訓學校1處、新農合辦公室1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5個。民營醫療機構1處,個體診所39個,農村社區中心(衛生室)153個。

全區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500人,其中縣級醫院901人,衛生防疫防治機構(衛生監督所)37人、衛生進修培訓學校4人,婦幼衛生機構13人、鄉鎮衛生院406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7人,私立醫院21人、私立診所111人;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1.09人。全區共有執業醫師275人、執業助理醫師89人、注冊護士341人。各類醫療機構開放床位1445張,其中縣級醫院850張、婦幼衛生機構30張;鄉鎮衛生院475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0張,私立醫院60張,萬人擁有床位39.58張。各級醫院機構完成診療372985人次,收治住院人數21362人次。

2009年全區新農合參合率為98.05%,人均報銷額增長率23%;新農合參合人數315838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門診補償達到1093000人次,補償額1174.36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住院補償達到16829人次,補償額2467.95萬元。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體育事業

2009年沾化在全市比賽中,獲得7枚金牌、10枚銀牌、18枚銅牌。散手團體第三、跆拳道團體第四、籃球第四名的可喜成績,并為沾化取得了十七屆市運會八個項目的參賽權。

社會保障

養老保險方面。2009年全區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5038人,比2008年增長188.6%;征繳企業基本養老保險額5775萬元,比2008年增收額為1744萬元;企業離退休人員數為2649,發放養老金額3848萬元;全部做到了按時足額和社會化發放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率100%。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640人,全年征繳養老保險額為104萬元。其中,基金支出額為90萬元。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累計37958人,基金支出額為76962.72元。

醫療保險方面。全區醫療保險自2003年開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0007人。全年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2274萬元,支出1916萬元,所有統籌單位基本實現了基金收支平衡。2008年6月1日,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截止到2009年末,參保人數達到了10992人,收繳基金163萬元,支出基金167萬元。

失業保險方面。2009年全區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人數674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10510人;失業保險基金收入額244.6萬元,比2008年增長35.27%;失業保險基金支出額215.62萬元。

就業、再就業方面。2009年全區城鎮實現新增就業、再就業2760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709人,幫助困難人員再就業人數608人,開發公益性崗位就業69個;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數71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1670元,比2008年增長26.76%。

社會福利、社會救濟方面。2009年全區農村困難群衆6969戶,9858人全部納入低保,全年累計發放低保金772.82萬餘元(含一次性生活補貼);城鎮低保對象4901人,全年共發放保障金977.69萬餘元(含一次性生活補貼)。發放各類救助金323.2萬餘元,救助弱勢群體6842餘人;年末全區共有鄉鎮敬老院10處,其中省一級敬老院3處,消除了等外院,共有床位1101張,集中供養對象790人。社會福利企業4家,在職職工293人,安置殘疾職工137人。城鄉低保對象占全區總人口比例為3.8%;民辦非企業單位人員91人。成立縣慈善總會,慈善事業步入正軌。 

電力設施

沾化區現有110千伏變電站2座,35千伏變電站7座,變電容量達到18萬千伏安,輸電線路近1000公裡。2000年以來,先後進行兩次農網和城區電網建設改造工程。新建110千伏變電所2座、35千伏變電站4座,改建35千伏變電所6座。截止2010年,沾化區裝機總量為600MW,基本形成以1座220kV變電站為核心,3座110kV變電站為樞紐,7座35kV變電站為骨架的電力網絡。其中,35kV及以上輸電線路和變電站達到N—1要求;110kV、35kV變電站實現雙電源供電;城區實現10kV手拉手供電;供電可靠性達99.8%以上。此外,充分考慮無功潮流分布,電壓質量根本改善,綜合電壓合格率達98.2%以上。沾化區具有豐富的風能資源,總投資90億元的華能、國華、魯能風力發電項目即将開工建設。到2010年,沾化區電力裝機容量将達到3000MW以上,年發電量超過200億度。

城市建設

沾化區以打造“現代、生态、園林、宜居”城市為目标,依托渤海潮汐河——徒駭河穿城而過的優勢,科學規劃了“東工、中貿、南電、北港、西居”的“生态園林型現代港口城市”發展布局,規劃建設形成“一帶、兩軸、雙中心、五個功能區”總體布局。“一帶”即徒駭河城市生長帶。它将城市的行政中心、文化商業中心等主要公共設施串聯起來,通過提供大面積的水面綠地和娛樂設施,建設濱河公園,形成獨具特色的生态長廊。“兩軸”:縱軸為海景廣場和炜烨人民公園、其他綠地串接的生态軸,橫軸為新城區和老城區的商貿、文化等職能形成的經濟發展軸。“雙中心”,分别為城區新區的行政中心和老城區以中心路為中心的商貿中心。“五個功能區”,東部循環經濟開發區、西部辦公生活區、南部電力能源生産區、北部港口物流區和中部老城商貿服務區,構成組團式城市空間結構。洚河以東區域以沾化經濟開發區為核心建設東部循環經濟特色區,是沾化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黃河三角洲最具發展活力的經濟區域之一。徒駭河以西區域為西部新城辦公居住區,主要以辦公、居住、文化和娛樂生活為主的城市組團,随着行政中心、居住區建設和相關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以高教科研和新技術産業為主的現代研發基地建成,将逐步建設成為具有良好生态環境的新型生活區;永館路以南區域為南部電力生産區,集中有沾化發電廠、明珠工業園及相關電力生産項目,發展成為功能完備的電力工業帶;新海路以東、東外環以西、榮烏高速以北為北部港口物流區,借助榮烏高速橫穿東西有力條件,徒駭河貫穿南北,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布置兩處倉儲物流區,沿徒駭河拉起3000-5000噸級港口帶,2010年,濱州港東港擴建、天馬船舶拆解碼頭、沾化一級漁港、富國新港等工程動工建設;徒駭河、洚河、富橋路和永館路所圍區域為中部老城商貿服務區,是沾化舊城所在,商業發達,市場繁榮,是沾化商貿中心,主要以中心路、商場路、富城路及富電路商業街道,在商場路以西,富城路和富橋路之間建設供銷商貿城。 

2009年全年完成城市建設投資35040萬元,其中,城市維護建設資金支出35030萬元。新增城市綠化面積30.02公頃,新增排水管道54公裡,新增城區道路7.4公裡,城區面積擴展到14.11平方公裡。實現供熱能力3兆瓦,供熱總量38萬吉焦,供熱面積達到10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熱面積84萬平方米。供水總量達到1091.8萬立方米。污水排放量達到946萬立方米,污水處理量928達到萬立方米(包括新城區、城東工業園、皮業城)。 

風景名勝

綜述

主要旅遊景點有下窪生态旅遊園、文化古城、徒駭河城市濕地公園、濱化海源鹽化有限公司省級工業旅遊示範點、大高薛家棗香生态園、下河青城省級旅遊特色村、黃升孫家冬棗采摘園。 

下窪生态旅遊園

位于渤海南岸、黃河三角洲腹地,坐落于下窪鎮東平村,距沾化城區22公裡,占地面積200畝,是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AAA級旅遊區。境内有冬棗林約8.4萬畝,因而又有“萬畝林海”之稱。

下窪生态旅遊園内分為三大功能區,分别為:靜湖娛樂區、休閑娛樂區和新農村遊覽區。主要的景點有:百米棧道、曲橋、賞綠亭、醉綠廊、品綠閣、親水平台等20多處。

沾化文化古城

古城鎮是千年古鎮,是原沾化縣城駐地,曆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唐朝初年,這裡已形成村落;公元688年(唐垂拱四年)設置招安鎮;1042年(宋慶曆二年)升鎮為縣,沿名招安縣;1195年(金明昌六年),更名為沾化縣,簡稱沾城。1957年縣城東遷富國,1982年沾城更名為古城。這裡曾被稱為“濟北詩書之薮”,有“父子二鼎甲”、“一科四進士”、明朝忠臣兵部尚書丁汝夔等名人的珍聞轶事。現仍留有老縣衙、風水台、文廟等10多處曆史古迹和文化遺址,但大多年久失修已破敗不堪,亟待恢複。同時,還有渤海大鼓、剪紙、鴛鴦嫁老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留于民間,亟待傳承後世。

曆史文化

漁鼓戲

漁鼓戲發源于沾化區胡家營村,距今已有近300年曆史。據《沾化縣志》、《山東藝術志》、《中國戲曲志·山東卷》載:1723年,胡家營村重修道觀時,有道士來此說唱道情,村民學會其腔調,最終上台化妝演出,遂發展成為行當齊全、文武兼備的漁鼓戲。漁鼓戲以沾化為中心,輻射周邊的無棣、陽信、惠民、濱城、博興等縣區,東營市及河北省黃骅市等沿海一帶,漁鼓戲也廣為流布。

沾化有民謠稱漁鼓戲:“扔下牲口撇下筐,莊裡傳出漁鼓腔。”“不娶老婆不睡覺,就是落不下漁鼓調。”2006年5月,沾化呂劇團改稱沾化漁鼓戲劇團,新漁鼓戲《審衙役》以其鮮明的地方特色與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并在2006年的第四屆中國小戲藝術節上獲得7項大獎。2006年沾化漁鼓戲被列入山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2008年6月,沾化漁鼓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展項目名錄。

東路梆子

東路梆子又名章丘梆子,俗稱吼兒,是流行于山東省梆子系統的劇種之一。這一劇種沒有詳情的文字記載,故說法不一。沾化最早演唱東路梆子是在清末道光年間,馮家鎮莊科村邀請了無棣縣門家道口村的藝人門保貞等人傳藝,從此,東路梆子便落戶沾化。沾化解放初期發展到近10個業餘戲班,東路梆子在沾化境内以成為立集趕會,逢年閑節,婚姻嫁娶的主要演唱劇種之一。1960年災荒過後,各村又重新恢複演唱。1966年由于文革期間極左路線的影響,東路梆子傳統劇目被迫停演,人們又移植新劇目演唱,說新唱新尚未間斷。到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東路梆子在黨的“百花齊放文藝方針指導下,各村傳統戲曲演唱再度漸起高潮,延續至今。

楊家古窯址

楊家古窯址位于沾化區富國街道東楊村西北方向約2.5千米處,徒駭河與太平河交彙處以南約500米。太平河由遺址東部穿過,徒駭河切穿遺址西部邊緣,遺址在兩河之間的台地上。該遺址1950年徒駭河加寬清淤時被發現,之後經過多次較大規模的田野考古調查和勘探。2011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楊家古窯址進行了詳細的考古勘探,共發現各類遺迹22處,其中古燒窯12處,爐竈2處,坑池5處,遺址3處。1977年12月,山東省公布“楊家古窯址”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國務院公布楊家鹽業遺址群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堼遺址

西堼遺址位于沾化區馮家鎮西堼村西北500米處,秦口河和迷河溝分别穿過遺址東側和西側,遺址地勢為一高于四周耕地約1.5米的漫坡狀台形地,因河流沖刷,文化層直接暴露,深度達2.5米,河邊堆積大量陶器殘片,其中包括夾蚌紅陶罐、灰陶罐、多式陶豆、筒瓦片等,并出土有銅戈、同錢币等文物。1992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西堼遺址”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優特産

沾化冬棗

沾化冬棗是果中珍品,因成熟期晚(10月中旬)而得名。個體大,單果重平均14.7克。果皮赭紅光亮,皮薄肉脆,細嫩多汁,甘甜清香,可食率達93.81%。富含人體所需的19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含有鉀、鈉、鐵、銅等多種微量素。1995年獲首屆環渤海科技成果博覽會金獎 。沾化區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冬棗之鄉”。沾化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決議,把冬棗樹定為縣樹、每年10月8日為冬棗節。

沾化文蛤

文蛤俗稱花蛤,為半鹹水貝類。喜栖于近河口淺海細沙表層,常随潮流漲落作短距離移動。蛤肉潔白鮮嫩,清香爽口,素有“天下第一鮮”之稱。氽、燴、蒸、炝或作餡均宜。文蛤又是名貴保健材,具有調陰陽、益氣血、補精髓、抗衰老之功效。

三疣梭子蟹

俗稱螃蟹,因其體呈梭形,背有三個隆起而得名。沾化沿海是其主産地。每年4-5月間,雌蟹遊入近海産卵。蟹肉細嫩,潔白鮮美。未産卵之雌蟹,蟹黃盈滿甲殼,色豔味香。自古騷人墨客詠蟹詩文頗多,吃法也甚講究,如“芙蓉菊花蟹”、“雪麗大蟹”、“七星蟹黃”等。 

渤海毛蝦

渤海毛蝦(蝦皮),是一種生長迅速、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強、世代更新快的小型蝦類,在生态習性上屬于浮遊動物類群。毛蝦喜栖息于近岸泥沙底質淺海區,食物鍊短,生長成熟快,一年能繁殖二代,年産量在4萬噸左右,沾化出産的毛蝦品質最好,營養價值高,成為沾化漁民海水捕撈的主要對象。毛蝦體小殼薄肉嫩,适于加工成蝦皮或蝦醬,是蝦皮、蝦醬的主要加工原料。 

海蟄

海蜇又名水母,為海生腔腸動物,呈傘蓋狀,通體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黃色,傘下方口腕處有許多棒狀和絲狀觸須,上有密集刺絲囊,能分泌毒液。其作用是在觸及小動物時,可釋放毒液麻痹,以做食餌。

梭魚

梭魚體紡錘形,細長,頭短而寬,有大鱗,為近海魚類。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灣内。性活潑,善跳躍,在逆流中常成群溯遊,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機物,為渤海灣沾化海域常見的經濟食用魚類。沾化海域梭魚年産量達1.5萬餘噸。捕撈梭魚的最佳時期在春季,此時被捕撈到的開淩梭魚鮮美,食之即不用刮鱗也不必剖肚,隻須清水文火慢慢炖煮,其湯汁乳白、肉質鮮嫩、味美誘人、營養上乘。

城市榮譽

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為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标縣(區)。

第二批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 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2020年12月,被評為第六屆山東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區。

2021年1月,入選第一批省級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名單。

2021年4月,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1年4月,入選2020年度“全國平安漁業示範縣”公示名單。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上一篇:懷化學院

下一篇:西南科技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