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漢語漢字
河(拼音:hé),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最早見于甲骨文。本義是特指黃河,後泛稱所有河流。又可指代銀河。
  • 中文名:河
  • 拼音:hé
  • 繁體:
  • 部首:氵
  • 字碼:
  • 五筆:iskg
  • 倉颉:emnr
  • 鄭碼:vaj
  • 筆順:
  • 字級:一級字
  • 平水韻:下平五歌
  • 注音:ㄏㄜˊ
  • 總筆畫:8
  • 四角号碼:31120
  • 統一碼:基本區U+6CB3
  • 造字法:形聲字
  • 結構:左右結構

字源演變

形聲字。甲骨文所從“A”(斧柯之柯本字)、“B”、“C”(何,擔荷之荷本字),俱為聲符。古音皆在歌部。金文聲符部分或作“D”形,乃“B”、“C”二形之進一步象形化。複增“口”,并為聲符。戰國文字省去人形作“可”,為小篆所本,遂為從水、可聲的形聲字。河,黃河。《爾雅·釋水》:“河,出昆侖虛,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黃;百裡一小曲,千裡一曲一直。”《說文》:“河,水。

出焞(敦)煌塞外昆侖山,發原注海。”《合集》2328:“壬午蔔,?貞,河祟。”《合集》5225:“壬辰;王其涉河。”《易·系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又,河流的通稱。《詩·周南·關雎》:“關關雎鸠,在河之洲。”又指銀河。《文選·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

現代釋義

字詞解釋

河〈名〉(hé),形聲。字從水,從可,可亦聲。“可”意為“肩挑、擔荷”(以運送土石方)。“水”與“可”聯合起來表示“肩挑土石,築堤防汛”。

本義:需要不斷用土石加固加高堤防的水道。

特指:黃河。

說明:黃河所流經的黃土地,其土質疏松,植被稀疏,不似長江所流經的南方土地,故曆史上曾多次改道,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産損失。為了約束黃河的泛濫,古代統治者不得不經常性地大規模征發徭役,以人海戰術用大量土石方增高千裡長堤,使得今日的黃河成為“地上河”、“懸河”。

甲骨文有“河”字,其字從水從可,其“可”字為一人徒肩挑之形,結合黃河治理的曆史,可以理解“河”字本義就是“肩挑土石方以鞏固黃河堤岸”。由于北方河流(如淮河等)大多與黃河相似,經常泛濫改道,需要時常征發人徒治理,故北方河流通名為“河”。相反,中國南方河流很少泛濫改道,與人工河流相似,故南方河流通名為“江”(江字從水從工,“工”即指“人工”,故“江”本義為“人工水道”,引申義理解為“不會泛濫改道的水流”)。

以下“河”同特指“黃河”:

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侖山,發原注海。――《說文》

導河積石。――《書·禹貢》

河陽之北。――《列子·湯問》

三豕涉河。――《呂氏春秋·慎行論》

又如:河堧(黃河河邊之地);河湟(黃河與湟水);河朔(泛指黃河北岸的地方);河洛(黃河與洛水);河塹(黃河沿岸的壕溝)

河流的通稱

南方無河也,冀州凡水大小皆謂之河。――《漢書·司馬相如傳》注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韓信釣河曲。――《後漢書·郦炎傳》

部分組詞

河床(hé chuáng)河流兩岸之間容水的部分。

例句:由于黃河從上遊帶來了大量泥沙,所以下遊河床越來越高。

河馬(hé mǎ)哺乳動物,身體肥大,頭大,長方形,嘴寬而大,尾巴短,皮厚無毛,黑褐色。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頭部露出水面。産于非洲。

河堤(hé dī)沿河人工修築的防水建築物。

例句:夏天的傍晚,河堤上輕風習習,涼爽極了。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水。出焞煌塞外昆侖山,發原注海。從水可聲。乎哥切

說文解字注

河水。

各本水上無河字。由盡?篆下複舉隸字。因幷不可?者而?之也。許君原本當作河水也三字。河者,篆文也。河水也者其義也。此以義釋形之例。毛傳雲:洽、水也。渭、水也。此繹經之例。

出敦煌塞外昆侖山。發原注海。

敦,锴作炖,铉作焞,皆誤,今正。唐朝乃作炖煌,見元和郡縣志。前此皆作敦。郦氏書引應劭地理風俗記曰:敦,大也。煌,盛也。地理志、郡國志皆有敦煌郡,縣六,首敦煌。許但雲敦煌、謂郡也。明之沙州衞。今甘肅之安西州敦煌縣、玉門縣皆漢郡地也。史記大宛傳曰:于寘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

其南、則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此四字當作為積石河)注中國。鹽澤去長安可五千裡。又曰:張骞死後。漢使竆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侖雲。漢書西域傳曰: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東則接漢,阸以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其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焉。其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鹽澤者也。

去玉門、陽關千三百馀裡(千字依水經注)。廣袤三四(此字依小司馬增)百裡,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皆以為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為中國河雲。地理志曰:金城郡河關縣積石山?西南羌中。河水行塞外,東北入塞内,至勃海郡章武入海,過郡十六,行九千四百裡。按于阗今之和阗也。班雲積石山者、即禹貢之道河積石。今甘肅西甯府西南境之大積石也。許雲出敦煌塞外者、即班志雲河水行塞外也。

雲昆侖山者、即馬班所雲出蔥嶺于寘,天子案古圖書名其山曰崑侖也。雲發原注海者,釋水文。卽志所雲東北入塞内至章武入海也。史漢所雲古圖書者、謂禹本紀山海經皆雲河出昆侖也。馬班皆不信禹本紀山海經之言,而許雲出昆侖山者,許從漢武帝所詺也。塞外之山至高大者皆可謂之昆侖,故武帝取以詺蔥嶺于阗山,而不取荒誕之說。爾雅釋水曰:江、河、淮、濟為四渎。四渎者,發源注海者也。河出崑侖虛。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黃。爾雅但言出崑侖虛。而絕無禹本紀、山海經荒誕之言。故許取為說。

從水,可聲。

乎哥切。十七部。

康熙字典

《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水名。《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侖山,發源注海。《春秋·說題辭》:河之為言荷也。荷精分布,懷陰引度也。《釋名》:河,下也。随地下處而通流也。《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為中國河雲。《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爾雅·釋水》:河出崑侖,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裡一小曲,千裡一曲一直。

又九河。《書·禹貢》:九河既道。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六,絜七,鈎盤八,鬲津九。

又三河,謂河南,河北,河東也。《後漢·光武紀》:三河未澄,四關重擾。

又《小學绀珠》以黃河,析支河,湟中河為三河。

又兩河,謂東河,西河也。《爾雅·釋地》:兩河閑曰冀州。

又州名。《廣輿記》:古西羌地,秦漢屬隴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衞。

又梗河,星名。《甘氏星經》: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

又銀河,天河也。

又趙崇絢《雞肋》:道家以目為銀河。

又酒器也。《乾?子》:裴鈞大宴有銀河,受一鬥。

又淘河,鳥名。見《爾雅·釋鳥》注。

又姓,明河淸,長沙人。?字從月從㢲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