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州

沂州

中國古州名
沂州,中國古州名,因沂河而得名。沂州最早由北周置,治即丘縣。隋移臨沂縣。其範圍曾包含過今魯南的臨沂全部、棗莊東部,魯中的沂源、新泰,還有魯東南的日照全部,以及蘇北一帶。清朝升為沂州府,置附郭蘭山縣,降莒州為散州,屬沂州府。領蘭山、郯城、費縣、沂水、蒙陰、日照、莒州,共6縣1州。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稱:沂州 外文名稱:yizhou 地理位置:山東省臨沂地區 著名景點:琅琊八景

簡介

沂州古城大緻位于今山東省臨沂市城區内,是山東省臨沂市的古稱。今天的臨沂市全部,日照市的大部分,及沂源、臨朐、贛榆等地都曾屬于古沂州的範圍。

沂州古城按明清沂州的城市格局修建,是集吃住行、遊購娛,商養學、閑情奇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文旅項目。一期情景街區現已開街,争創山東省省級特色商業步行街,是集文化旅遊、休閑娛樂、購物、餐飲于一體的文化商業街區,建有餐飲街、酒吧街、文化休閑體驗街、非物質文化遺産一條街及容納3000餘人的“琅琊千古情”實景演出劇場。二期核心文化遊樂區,正在全面建設中。

曆史沿革

北周滅北齊,改北徐州為沂州,其因沂河而得名,這是沂州第一次作為行政區登上曆史舞台。

隋朝時期,全國行政區劃實行州、縣二級制。607年,又改州為郡,實行郡、縣二級制。大業年間,絕大部分屬徐州刺史部。

唐初,屬河南道。安史之亂以後,在全國普遍設立方鎮。由于節度使一般兼采訪使,所以方鎮也稱道。節度使總攬軍、政、财和司法大權,實際成為州以上的一級政區。沂州屬兖海節度使。

621年(武德四年)置沂州。治所在臨沂(今臨沂市臨沂城)。742年(天寶元年)改為琅琊郡。758年(幹元元年),複改稱沂州。

北宋時期,屬京東東路。宋朝在每州的州名之外,還附加了郡号。如《宋史·地理志》就有"沂州、上、琅琊郡"的記載。這裡"琅琊郡"隻是沂州的一個字号,不是宋代仍存在郡級政區。

将以前的中央派出機構"行中書省"(或行尚書省)确定為最高一級政區。屬于中書省益都路。元代還在中書省、行中書省與路兩個政區層級之間,設宣慰司一級地方機構,執行下傳上達職責,猶如中書省、行中書省的派出機構。屬山東東西道宣慰司。元末,劃屬益都路。

明朝初期,沿襲元朝政區制度,設行中書省為最高政區,1376年(洪武九年),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終明之世屬山東布政使司。

清初沿明制,沂州為兖州府屬州,不設附郭縣。轄郯城、費縣2屬縣。

1913年,撤銷沂州府。蘭山縣清代名稱,改莒州為莒縣。

1914年,分山東省為4道,改蘭山縣為臨沂縣,臨沂地域分屬濟甯道和膠東道,1918年撤銷。

1925年10月22日,新建琅琊道,轄區即沂州府舊治全境,治所駐臨沂縣。

1928年,琅琊道撤銷。各縣直隸于省。

1936年,劃為山東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0年7月初,僞山東省長唐仰杜成立僞沂州道,轄臨沂、郯城、費縣、莒縣、沂水、蒙陰、日照7個縣。

上一篇:三星堆博物館

下一篇:雄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