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獵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代文學家蘇轼詩作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宋代文學家蘇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詞。此詞表達了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首三句直出會獵題意,次寫圍獵時的裝束和盛況,然後轉寫自己的感想:決心親自射殺猛虎,答謝全城軍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獵後的開懷暢飲,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夠承擔衛國守邊的重任。[2]結尾直抒胸臆,抒發殺敵報國的豪情。全詞“狂”态畢露,雖不乏慷慨激憤之情,但氣象恢弘,一反詞作柔弱的格調,充滿陽剛之美。此作是千古傳誦的東坡豪放詞代表作之一。詞中寫出獵之行,抒興國安邦之志,拓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題材範圍,為詞的創作開創了嶄新的道路。
  • 作品名稱:江城子·密州出獵
  • 作者:蘇轼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東坡樂府》
  • 作品體裁:詞
  • 風格:豪放詞

作品原文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随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鬓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甯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這是宋人較早抒發愛國情懷的一首豪放詞,在題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詞的上阕叙事,下阕抒情,氣勢雄豪,淋淳酣暢,一洗绮羅香澤之态,讀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會獵題意,次寫圍獵時的裝束和盛況,然後轉寫自己的感想:決心親自射殺猛虎,答謝全城軍民的深情厚意。過片以後,叙述獵後開懷暢飲,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夠承擔起衛國守邊的重任。

結尾直抒胸臆,抒發殺敵報國的豪情:總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滿月一樣,射掉那貪殘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邊境上的敵人統統一掃而光。這首詞在偎紅倚翠、淺斟低唱之風盛行的北宋詞壇可謂别具一格,自成一體,對南宋愛國詞有直接影響。作者對此阕也頗感自豪,在《與鮮于子駿書》中,他曾說此詞“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自是一家”。可見這首詞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詞的嘗試,可見作者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頗具文學底蘊。

注釋譯文

白話譯文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着黃犬,右臂托起蒼鷹,頭戴華美鮮豔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帶着浩浩蕩蕩的大部隊像疾風一樣,席卷平坦的山岡。為我報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獵,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兩鬓微微發白,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一樣信任我呢?那時我将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瞄準西北,射向西夏軍隊。

詞句注釋

江城子:詞牌名。

密州:今山東諸城。

老夫:作者自稱,時年三十八歲。

聊:姑且,暫且。

狂:豪情。

左牽黃,右擎蒼:左手牽着黃犬,右臂擎着蒼鷹,形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的架勢。

黃:黃犬。

蒼:蒼鷹。

錦帽貂裘:名詞作動詞使用,頭戴着華美鮮豔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漢羽林軍穿的服裝。

千騎卷平岡:形容馬多塵土飛揚,把山岡像卷席子一般掠過。

千騎:形容随從乘騎之多。

傾城:全城的人都出來了。形容随觀者之衆。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孫郎:孫郎,孫權。這裡借以自喻。

酒酣胸膽尚開張:極興暢飲,胸懷開闊,膽氣橫生。

尚:更。

微霜:稍白。

節:兵符,傳達命令的符節。

持節: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雲中:漢時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一帶,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區。

會: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滿月:圓月。

天狼:星名,又稱犬星,舊說指侵掠,這裡隐指西夏。詞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蘇轼因此詞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風味”而頗為得意。他曾緻書信于子駿表達這種自喜:“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阕,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此詞開篇“老夫聊發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籠罩全篇,藉以抒寫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氣。接下去的四句寫出獵的雄壯場面,表現了獵者威武豪邁的氣概:詞人左手牽黃犬,右臂駕蒼鷹,好一副出獵的雄姿!随從武士個個也是“錦帽貂裘”,打獵裝束。千騎奔馳,騰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來了,來看他們的太守行獵,萬人空巷。這是怎樣一幅聲勢浩大的行獵圖啊,作者倍受鼓舞,氣沖鬥牛,為了報答百姓随行出獵的厚意,決心親自射殺老虎,讓大家看看孫權當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孫權自比,更是顯出東坡“狂”勁和豪興來。

以上主要寫“出獵”這一特殊場合下表現出來的詞人舉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實而虛。

“酒酣胸膽尚開張,鬓微霜,又何妨。”下片前三句是說,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鬓微微發白,但這又何妨?東坡為人本來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這兩句是說,什麼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樣信任我)呢?此時東坡才四十歲,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自請外任。此時西北邊事緊張,熙甯三年,西夏大舉進軍環、慶二州,四年占撫甯諸城。東坡因這次打獵,小試身手,進而便想帶兵征讨西夏了。

漢文帝時雲中太守魏尚抗擊匈奴有功,但因報功不實,獲罪削職。後來文帝聽了馮唐的話,派馮唐持節去赦免魏尚,仍叫他當雲中太守。這是東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邊任,到邊疆抗敵。一個文人要求帶兵打仗,并不奇怪,宋代詩人多有此志。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末三句是說,我将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如滿月一樣,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詞人最後為自己勾勒了一個挽弓勁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邁,氣概非凡。

此作是千古傳誦的東坡豪放詞代表作之一。詞中寫出獵之行,抒興國安邦之志,拓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題材範圍,為詞的創作開創了嶄新的道路。後又作出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料的結局,利用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記叙出獵的筆鋒一轉,自然地表現出了他志在殺敵衛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為一體,調動各種藝術手段形成豪放風格,多角度、多層次地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了作者寶刀未老、志在千裡的英風與豪氣。

名家點評

出獵對于蘇轼這樣的文人來說,或許是偶然的一時豪興,但他平素報國立功的信念卻因這次小試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場彎弓殺敵了。蘇轼任密州知州剛四十歲。他是四年前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願請求外任,自杭州來至這北方邊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緻力于地方政績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當時西北邊事緊張。熙甯三年(1070),西夏大舉進攻環、慶二州。四年,陷撫甯諸城。“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與西夏的戰事。

這首詞上片出獵,下片請戰,不但場面熱烈,音節嘹亮,而且情豪志壯,顧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蘇轼其他豪放詞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壯的壯詞。把詞中曆來軟媚無骨的兒女情換成有膽有識、孔武剛建的英雄氣了。蘇轼對此也頗為自負,他在密州寫給好友鮮于侁的信中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是一阕,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就是指的這首詞。

作者簡介

蘇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曆史治水名人。蘇轼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轼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潇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上一篇:林暐哲音樂社

下一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