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牛肉丸

汕頭牛肉丸

廣東省潮汕漢族傳統小吃
牛肉丸作為廣東省潮汕最著名的漢族傳統小食。在汕頭已有近百年曆史,牛肉丸可分為牛肉丸、牛筋丸兩種,牛肉丸肉質較為細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裡加進了一些嫩筋,口感方面就是增加了點嚼頭。據說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許能作此表演,由于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機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現打丸機後,手打的傳統制作方式也便日漸稀少。随着來汕的外地人及老汕頭人希望嘗到那種“掉地上還能彈得老高”的手打牛肉丸的要求也日益強烈,這才使美味的手打牛肉丸重現“江湖”。食時用原湯和牛肉丸下鍋煮至初沸(煮時水不能太沸,否則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醬或辣椒醬佐食。吃牛肉丸有不少人蘸辣椒醬,不過還是蘸本地特産沙茶醬最為地道。牛肉丸還可烤着吃,燒烤時把牛肉丸剖成兩半,抹上醬料和蜂蜜烤熟即可大嚼。
    中文名:汕頭牛肉丸 外文名: 分類: 口味: 主要原料:鮮牛肉,精鹽 是否含防腐劑:否 主要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 産地:廣東省潮汕 類型:傳統小吃

菜品特色

手打筋道,牛肉制作。

不同地區的制作方法

潮州牛肉丸:牛霖10斤,肥肉1斤8兩,魚露1斤,潮州薯粉6兩,蝦米6兩,金銀蒜2兩,沙茶醬2兩【可不用】,胡椒粉,麻油各适量

制作:将牛肉,肥肉切小塊,蝦米洗淨發好,切碎,将所有原料倒入高速攪拌機中打成肉膠,唧成丸裝,入70度開水中,慢火煮至水開,丸即熟

廣式牛肉丸:<先腌後打>:牛肉10斤,鹽味糖3:3:7兩,堿水1-2兩,食粉1兩,生粉20兩,馬蹄粉20兩,生油20兩,肥肉5斤,水7斤,生抽大半碗仔,胡椒粉,麻油,陳皮香菜,馬蹄,蔥花各适量。

制作:将牛肉加堿水食粉,水3斤腌制好3小時,然後,再加入剩下的,在高速攪拌機中打好,即可制作牛肉丸,陳皮香菜,馬蹄在制作牛丸時加入。

牛肉丸的制作方法及要領介紹給大家。

原料:鮮精牛肉5000克,幹澱粉750克,精鹽120克,雞精50克,味精50克,白糖200克,食粉10克,胡椒粉25克,陳皮末7克

制法:

1精牛肉洗淨後剔淨筋膜,用絞肉機絞三遍,納盆,加入精鹽、食粉、味精、雞精、白糖、胡椒粉,并攪打至起膠。

2幹澱粉用1200克清水調勻,然後分數次倒入牛肉盆中攪勻,接着攪打至起膠且用手摸到有彈性時,加蓋放入冰箱中冷藏一夜。

3将冷藏的牛肉糁取出來,加入陳皮末拌勻,然後用手擠成重約15克的丸子,放入清水盆中浸15分鐘。炒鍋上火并摻入清水,下入浸好的牛肉丸,以小火煮至成熟再撈出,放入清水盆中浸涼後,撈出瀝水即成。

加工好的牛肉丸可以用來烹制各種菜肴。

技術要領:

1牛肉必須除淨筋膜,并用攪拌機絞三遍,因為這樣才能使牛肉的肌肉組織受到最大破壞,從而擴大肌肉中蛋白質與水的接觸面,增加持水量。

2澱粉加熱後,會吸水糊化膨脹,黏度增大,這樣可增強牛肉蛋白的強度(便于丸子成型),并能增加牛肉丸的彈性。不過這裡也要掌握好澱粉的用量,過少,則丸子的黏稠力不足,影響彈力;過多,則丸子又容易發硬,浮力小,入口不爽。

3攪打牛肉糁時,一定要順一個方向,否則牛肉餡難以形成膠狀。

4攪打好的牛肉糁至少要在冰箱中冷藏4小時以上,目的是使食粉、調味料有充足的時間發揮作用。

5牛肉丸在加熱前,先用冷水泡一下,可增強其爽滑度;牛肉丸煮制時,宜用小火慢慢加熱;煮熟後,要放入冷水中浸泡,以增強其彈力。

做法

傳統制法

傳統制法是選用新鮮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後切成塊,放在大砧闆上,用特制的方形錘刀兩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醬,加入少量雪粉、精鹽、上等魚露和味精,繼續再槌15分鐘,随後用大缽盛裝,加入方魚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勻,用手使勁攪撻,至肉漿粘手不掉下為止,然後用手抓肉漿,握緊拳擠成丸,用羹匙掏進溫水盆裡,再用慢火煮丸約8分鐘,撈起牛肉丸。

自制

自制牛肉丸子:鮮牛肉500克、精鹽40克、味粉4克、清水100克、粉30克。将鮮牛肉切薄片,用圓形小鐵槌捶爛,有清水、精鹽、菱粉拌勻,打成牛肉膠,用手将牛肉膠搓成丸形,放進鍋中,加清水,用文火浸熟水清,丸浮不面為準取起,焖、炒等鹹宜。這種做法要注意,牛肉必須新鮮,否則沒有膠質,捶不爛也易出水,制成的牛肉丸便不爽滑。

家常做法

主料:桂冠貢丸

輔料:白菜、蔥

調料:料酒、雞精、植物油、胡椒粉、食鹽

做法

1、鍋裡放适量水煮開,放入牛肉丸,加料酒煮開。

2、放入洗幹淨的小青菜。

3、大火煮開,待青菜有些蔫,放些鹽。

4、放些雞精,胡椒粉,淋些精制油,撒些蔥花即可。

小貼士

1.因為小青菜很嫩,稍微煮一下就熟了。

2.放一些鮮醬油也很好,提味。

曆史沿革

汕頭牛肉丸作為汕頭乃至整個潮汕地區最知名、最大衆化的小吃,其既可作點心,又可作為一道筵席湯菜。而追溯其根源卻是起源于客家地區——聚居在山區的客家人,大體上家家戶戶都養牛,在商品經濟不是很發達的時候,生牛肉過剩沒法長期保存,所以他們把牛肉剁碎加鹽擠成丸子煮熟,漸而成為當地的一種小吃。而真正讓牛肉丸成為遠近聞名的潮汕小吃,直至被評為“中華名小食”名揚海内外卻還得歸功于潮汕人。早在20世紀20年代,在汕頭埠最繁華的小公園一帶,就經常出現叫賣牛肉丸湯的客家小販,他們或是挑着擔子挨街串巷,或是在晚上開着貨船沿韓江沿岸穿梭叫賣,生意紅火。聰明的潮汕人看到客家的牛肉丸受歡迎也很有特色,便将它引進“移植”過來。并從選料、配料到制作方法都進行創新和改造,從而創制出了獨具特色的潮汕牛肉丸。

傳統手藝

正宗風味的汕頭牛七牛肉丸從選料到制作都極其講究。首先選料上必須是牛後腿包肉及前胸等大塊肉,去筋後留肉;傳統制法是将鮮肉擺在大砧闆上,然後用兩根特制的方形鐵棒(重量約每根1.5公斤),用力捶打直至呈肉漿狀,後調入備好的調料(鹽、味精、幹蒜頭油、特制鲽魚幹、幹貝粉等);繼續捶打至肉漿粘手不掉下為止,後一手握肉漿一手拿調羹,手工擠成丸子放入溫水中,慢火煮熟即可。食用時将原湯及牛肉丸一起下鍋煮沸,這時的牛肉丸彈性十足,擲地能彈一米多高,吃起來口感爽脆,美汁四溢(牛筋丸),唇齒留香;吃時如拌以潮汕特制的沙茶醬為佐料則最為地道,堪稱人間至品。

潮汕風味

汕頭牛七牛肉丸已有近百年的曆史。一般可分為牛肉丸和牛筋丸兩種,牛肉丸采用純鮮肉打制,肉質細嫩,口感松脆;牛筋丸是在牛肉裡加進嫩筋,使之味道更香,彈性更強,口感爽脆、柔嫩,且丸中帶湯,口嚼美汁四濺。九十年代初,香港無厘頭大師周星馳把牛肉丸引入其影視創作之中,《食神》一播,頓時濑尿牛肉丸風靡大江南北,許多遊客都慕名前往一試,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濑尿丸的原型正是汕頭牛七牛肉丸(牛筋丸)。而在香港這個美食之都,也大大促進了牛肉丸美名的傳播,從而使潮汕牛七牛肉丸美味風行海内外。時至今日,雖然許多地方都有對牛肉丸進行仿制,但美食界仍以潮汕本地出産的為正宗。2003年,汕頭牛七牛肉丸被評為“中華名小食”。

傳奇美話

郭光豹在《美食園蔬勝珍馐》一文中說:60年代初,賀龍元帥在廣州軍區第一政委陶鑄陪同下視察野戰軍前沿部隊,來到潮汕地區,住在潮州風山兵營。膳食由年輕潮籍廚師大老蔡獨力完成。

餐桌上除了茅台酒之外,都是一般常菜。當賀老總吃着又鮮又脆的“潮式牛肉丸”的時候,直呼“好菜!好菜!”問起這道“潮式牛肉丸”是如何做成的?笨于言詞的大老蔡欲言而不敢回答,嗫嚅着竟說不出一句話來。可是天資聰敏的他,情急之下,抓起盤裡剩餘的兩粒牛肉丸,面帶笑容,雜技表演般地朝地面一扔,隻見那丸子活像乒乓球從地上高高地彈将起來,賀老總也抓起丸子往地上一甩,丸子同樣彈起。

這時,大老蔡取出二把仿佛《隋唐演義》裡秦瓊使用過的“金锏”來,指着這兩把方條形狀的鐵棒說:“就用這家夥在牛肉片上拍打,硬是将肉打爛,切不可用刀子剁碎,丸子才能彈得起來,入嘴才有脆感,并略聞到脆聲。”這可能便是“潮汕牛七牛肉丸”與别地制作方式不同而産生的奇妙效果了!賀老總翹起大拇指滿滿地敬大老蔡茅台酒一杯

這次幸遇,在大老蔡人生的際遇上,也已成為絕唱式的獎賞,大老蔡名揚軍内外,“潮汕牛七牛肉丸”在已有盛譽的基礎上又多了一重傳奇性的朦胧色彩。

營養價值

牛肉(肥瘦):牛肉富含豐富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複組織等方面特别适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的補益佳品;牛七牛肉丸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氣下隐、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澱粉(蠶豆):蠶豆中含有豐富的鈣、鋅、錳、磷脂等,是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并含有豐富的膽堿,有增加記憶力和健腦作用。對于正在應付考試或腦力工作者,适當進食蠶豆可能會有一定功效。蠶豆中的蛋白質可以延緩動脈硬化,蠶豆皮中的粗纖維有降低膽固椁、促進腸蠕動的作用。同時蠶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對預防腸癌有一定的作用。

牛肉能促進蛋白質的新陳代謝和合成,從而有助于緊張訓練後身體的恢複。

傳奇故事

有兩種潮州丸子菜在粵港兩地可說是家喻戶曉:一種是魚丸米果條,又稱魚蛋粉;另一種是牛肉丸。1984年,張國榮赴台灣參加金馬獎影展,上機前在機場餐廳花18港元吃了一碗魚蛋粉。當時的香港報紙都刊登了他吃魚蛋的特寫照片,稱他為“魚蛋王子”,還說他“數了數碗中的魚蛋有多少個,一口一口地慢慢細嚼,最後,他連湯也喝光了,才放下碗來,一點也不浪費。”

潮州牛肉丸也因為周星馳和莫文蔚在《食神》中以“爆漿濑尿牛丸”的影射而被公認為“天下第一丸”。軍旅詩人郭光豹曾經寫過賀龍元帥吃牛肉丸的真實舊事,可以作為牛肉丸傳奇的佐證。說的是當年賀龍視察駐汕頭部隊,吃到鮮脆無比的潮州牛肉丸,連稱“好菜!”并起身向廚師大老蔡敬酒。拙出辭令的大老蔡為了回答“牛肉丸是如何做成的”的提問,抓起兩粒牛肉丸朝地上扔,丸子像乒乓球一樣高高彈起;又取出兩把像秦瓊用過的鐵锏來,說:“就用這家夥将牛肉片打爛,切不可用刀子剁碎,丸子才能彈得起來,入嘴才有脆感。”

大老蔡一語道破了潮州牛肉丸的奧秘:不能像制作普通肉餡那樣将肉料切碎後剁爛,而要整片用鈍器錘砸成泥。這種方法,大約是能夠使肉漿保持較長的肌肉纖維,從而在成丸後産生強韌的彈性。這也是潮州牛肉丸和其他所有肉丸的區别。粵菜中的廣俯菜也有牛肉丸,常以早茶點心的形式出現。但吃過的人都知道,那是用牛肉餡加粉捏成丸狀蒸熟的。更廣泛地看,我過古代雖早有用牛肉搗捶而成的“搗珍”(周代八珍之一),各菜系也都有出名的丸子菜,但無論是揚州名菜獅子頭,還是客家最著名的永定下洋牛肉圓(客人稱圓不稱丸),都無一例外是肉餡粉蒸,與潮州牛肉丸的制作工藝大相徑庭。

對潮州牛肉丸的來源,比較一緻的看法是來自客家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上世紀半時,有很多客家人來到新興城市汕頭發展,他們除了沿街販賣傳統食物牛肉丸,也同時辦了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業:張煜兄弟帶頭鋪設了潮汕鐵路,李柏恒等興建了百貨大樓,胡文虎則投資了永安堂……那個時候,汕頭的旅館酒店業有近半是由客家人投資經營的。那是汕頭最輝煌的時代,也是潮汕文化海納白川的時代。在飲食領域,潮菜吸取了中外各種菜肴的精華而趨向成熟定型,包括産生了潮州牛肉丸。

在潮汕一些僻遠的漁村,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魚丸制作手藝,通常是選取淡甲魚(魚甬)和那哥魚(蛇鲻)為原料,橫刀刮肉去刺,然後用攪、拍等手法使魚漿成膠狀物,加配料後握拳擠出成丸,再用羹匙掏進溫水盆裡慢火煮熟。這些方法和制作牛肉丸的方法如出一轍,制成的魚丸也同樣富有彈性,脆嫩可口,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魚丸制作技藝的發展脈絡。

已故的羅錦章師傅是潮州牛肉丸的傳奇人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就已成名。2001年,蔡瀾帶領80人香港美食團莅汕,住宿金海灣大酒店。羅當時是酒店廚房的顧問,已80多歲,看上去仍容光煥發。在歡迎宴會上,他特地出來與大家見了面并講了話。

上一篇:強軍之路

下一篇:水浒原來很有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