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筍

毛筍

禾本科剛竹屬植物
毛筍,為禾本科植物毛竹等多種竹的幼苗,去竹箨可食部分。毛筍體肥壯,呈圓筒狀寶塔形,上尖下圓,中間有節;筍外殼的脈線和殼毛為黃色;筍肉色白或淡黃,質細嫩,味清鮮,有消痰,滑腸,透毒,解醒,發痘疹等功效。主要生長于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 目:禾本目 亞目: 科:禾本科 亞科:竹亞科 族:竹族 亞族: 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毛筍 中文别名:茅竹筍 英文名:Mose Bamboo shoot 分布:分布自秦嶺、漢水流域至長江流域以南台灣省,黃河流域也有多處栽培。

簡介

【藥名】毛筍

【别名】茅竹筍

【功效】化痰;消脹;透疹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科屬分類】禾本科

【拉丁文名】Caulis Bambusae Germinatus

【主治】食品店積腹脹;痘疹不出

【生态環境】多為人工栽培。

【采收和儲藏】4月采挖,鮮用。

動植物形态

毛竹(學名: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 cv. Pubescens):禾本科剛竹屬,單軸散生型常綠喬木狀竹類植物,竿高可達20多米,粗可達20多厘米,老竿無毛,并由綠色漸變為綠黃色;壁厚約1厘米;竿環不明顯,末級小枝2-4葉。

高大竹類,竿高達20m以上,粗者可達20cm以上。幼等密被細柔毛及厚白粉,老竿無毛,并由綠色漸變為綠黃色;基都節間甚短而向上則逐漸較長,中部節間長達40cm;竿環不明顯,低于箨環或在細竿中隆起。箨鞘背面黃褐色或紫褐色,具黑褐色斑點及密生棕色刺毛;箨耳小,耳緣有毛;箨舌寬短,強隆起乃至為尖拱形,邊緣具粗長纖毛;箨片較短,長三角形至披針形,初時直立,以後外翻。

末級小技具2-4葉;葉片被針形,長4-11cm,寬5-14mm,有小橫脈,表面光滑,背面在治中脈基部具柔毛,次脈3-6對,再次脈9條。花枝穗狀,長5-7cm,基部托以4-6片鱗片狀苞片,有時花枝下方尚有l-3片近于正常發達的葉,此時花枝呈頂生狀;佛焰苞通常在10片以上,常偏于一側,複瓦狀排列,下部數片不孕而早落,緻使花枝下部露出兩類似花枝的柄,上部的邊線生纖毛及微毛,無葉耳,具易落的鞘口維毛,縮小葉小,披針形至錐狀,每片孕性佛焰苞内具l-3枚假小穗。

小穗僅有1朵小花,小穗軸延伸于最上方小花的内稃的背部,呈外狀,節間具短柔毛;穎1片,長15-28mm,先端常具雛狀縮小葉有如佛焰苞,下部、上部以及邊緣常生毛茸;外稃長22-24mm,上部及邊緣被毛,内稃稍短于外稃,中部以上生有毛茸;鱗被披針形,長約5mm;花絲長4cm,花藥長約12mm;桂頭3,羽毛狀。穎果長橢圓形,先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筍期4月.花期5-8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湯30-60g;或煮食。

出處

《中華本草》

上一篇:彼岸花開為君傾

下一篇:佐賀的超級阿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