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姜

毛姜

姜科姜屬植物
毛姜(學名:Zingiber kawagoii Hayata)是姜科姜屬植物,株高可達60厘米。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兩面均被極薄的短柔毛;葉柄極短;葉舌耳狀。多花;苞片披針形,基部鞘狀;萼管長1厘米,一側開裂,頂端截平,基部被粗毛;花冠管纖細,裂片紫色,唇瓣倒卵形,暗紫藍色,花藥近圓柱形,藥隔附屬體線形,彎曲。性溫,味苦。分布于中國台灣。生于潮濕陰冷地。
    中文名:毛姜 拉丁學名:Zingiber kawagoi Hayata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 目:芭蕉目 亞目: 科:姜科 亞科:姜亞科 族:姜族 亞族: 屬:姜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毛姜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中國台灣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根狀莖匍匐,直徑約1厘米,近圓柱狀,細長。

葉片長圓形或自長圓狀披針形,長20厘米,寬6厘米,兩面均被極薄的短柔毛;葉柄極短;葉舌2裂,耳狀。

總花梗長4-5厘米,多花;苞片披針形,長2厘米,基部鞘狀;萼管長1厘米,一側開裂,頂端截平,基部被粗毛;花冠管纖細,長2-3厘米,裂片3,紫色,長2厘米,後方的一枚寬9毫米,内凹,二側的較狹;唇瓣倒卵形,暗紫藍色,長2.2厘米,寬2厘米,中裂片頂端微凹,側裂片較小;花藥近圓柱形,長1厘米,藥隔附屬體線形,長1厘米,彎曲。

性狀鑒定

1.根莖為不規則背腹扁平的條狀、塊狀或片狀,多彎曲,兩側常有缢縮和分枝,長3-20cm,寬0.7-1.5cm。表面密被棕色或紅棕色細小鱗片,緊貼者呈膜質盾狀;直伸者披針形,先端尖,邊緣流蘇狀(睫毛),并于中柄基部和根莖嫩端較密集。鱗片脫落處顯棕色,可見細小縱向紋理和溝脊。上面有葉柄痕,下面有縱脊紋及細根痕。質堅硬,斷面紅棕色,有白色分體中柱,排成長扁圓形。氣香,味微甜、澀。

2.根莖為背腹面略扁平的不遠則圓柱狀長條形,長3-8cm,寬0.6-1cm;鱗片條狀披針形,鱗片脫濕處顯灰褐色,具細小縱向紋理。斷面棕黃色、灰白色,點狀分體中柱排成橢圓形。氣香,味澀。

3.根莖扁圓形,直徑0.5-1.2cm。鱗片紅棕色,革質,三角形,覆瓦狀排列,近基部盾狀着生,緊貼根莖表面。質脆,斷面分體中柱排成橢圓形。氣質,味鹹澀。4.根莖圓柱形,表面密被條狀披針形而松軟的鱗片,鱗片脫落處顯紫褐色,有大小不等的縱向溝脊及細小紋理。斷面褐色,點狀分體中柱排成類圓形。氣極微、味澀。均以條粗大、棕色者為佳。

顯微鑒定

根莖橫切面

1.槲蕨呈百長扁圓形。表皮細胞1列,外壁稍厚;鱗片基位于表皮凹陷處,細胞3-4列;壁厚,内含紅棕色色素。内皮層圍繞分體中柱,細胞節向延長。分體中柱18-28個,排成扁圓形環;木質部管胞多角形,直徑6-40μm,中部較大,向兩端漸次變小,發肩幾達兩端将韌皮部分為内外兩部分,内側韌皮部有的細胞壁增厚,并充滿黃棕色分泌物。

2.呈橢圓形。表皮細胞排列不整齊;鱗片基着生于表皮凸起處,細胞2列,壁薄,内含棕黃色色素。表皮和其下2-3列細胞以及内皮層外1列細胞内壁增厚。分體中柱18-25個,排成類圓形;管胞直徑10-26μm。

3.表皮外具厚的蠟被,鱗片基2-3列細胞;表皮及其下3-5列細胞,壁稍增厚,内皮層外側1列細胞呈馬蹄形增厚,孔溝和層紋明顯,細胞内含黃桂棕色色素。分體中柱圓形,排成環狀;管胞直徑10-48cmμm。

4.表皮外具厚的蠟被,鱗片基2-3列細胞。内皮層外側1列細胞厚。分體中柱排成不規則2-3圈,中央一圈28-35個,圓形或長圓形。理化鑒别薄層色譜:取本品粉0.5g,加甲醇5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作供試液;另取柚皮甙作對照品,分别點樣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苯-甲醇-丁酮(3:1:1)展開,用1%三氯化鐵乙醇液噴霧。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色斑。

分布範圍

模式标本采自台灣。生于潮濕陰冷地。主産泰山、昆嵛山、崂山及日照等地。

生長環境

喜濕潤,忌積水,因此灌溉和排水要及時進行。生于山坡石縫較陰濕處。

采制

根莖入藥。于初夏至秋末間均可釆挖。刨出根莖,除去葉片,曬幹。

繁殖方法

種姜一般經催芽後再播種,因催芽可提早出苗,苗齊,以後葉數較多,植抄株健壯,産量高。帶病種姜經催芽後病症也易表現出來。

催芽一般将浸濕的生姜種置于土層30厘米厚的芽床上,蓋渣肥,再蓋薄膜,床溫保持21-30℃,約10天出芽,或在室外用幹牛糞堆積催芽亦可。出芽後,将種姜分成小塊,每塊留1-2個健芽,剔除病姜種,按芽分級種植。

栽培技術

土地選擇

宜選用土層深厚,帶有粘性的壤土,種出來的姜嫩脆且辣味淡,培植老姜及種姜,宜選用沙壤土,其産品辣味重且耐貯藏。姜易發生腐敗病,不宜連作,最好輪作,與春作物或蔬菜套種。

施肥栽植

根系不發達,分布淺,要求地塊深翻耙碎、整平。姜的生長期長,需肥量大,産量高,宜多施堆肥或其他有機肥,一般畝施有機肥5000千克以上作基肥和種肥。

姜的根莖有向上長的習性,若露出地面則品質差,因此要深栽。對産出品的不同要求,栽植方式也不同,大緻分為3種。

平畦姜培土較埂子姜淺,根莖生長差,但肉質緊密,辣味重。

窩子姜按33厘米的行株距挖窩栽姜,軟化栽培,收嫩姜的高子宜深,以後分次培土,作于姜栽培的窩子宜淺,以後少量培土度。

每畝種量因種姜大小及栽培密度不同,差異較大,一般畝用種量為75-300千克。

田間管理

姜很耐肥,并且是多次漸進分茬,應分期追肥。一般苗高15厘米開始施肥,以後每隔20天左右追肥一次,“立秋”至“處暑”間施最後1次,一般共3-4次。追肥時要多施鉀肥,促進根莖肥大,減少病蟲害。

培土結合中耕除草和施肥,培土一般3次。埂子姜需4次,常使姜埂變為溝,原來的栽植淘變為姜埂。作姜種的通常隻中耕除草而不培土。

夏季烈日照射不利姜的生長發育,可在廂面搭棚遮蔭或在行間插高杆或套種瓜類搭架遮蔭。

上一篇:肥腸炖豆腐

下一篇:西紅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