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

武穴市

湖北省黃岡地區轄市
武穴市為湖北省黃岡地區轄市,著名油菜高産區。位于湖北省東部,長江北岸鄰接江西省。面積1246平方公裡,人口64.39萬。唐武德四年(621)置永甯縣,天寶元年(742)改廣濟縣,縣治武穴鎮。1987年改設武穴市。市境北部由大别山脈支脈橫岡山構成低山丘陵,富林特産;南部為長江中下遊平原的組成部分,有太白、武山、馬口等湖泊,水網稠密,盛産稻、麥、油菜。境内湖泊、水庫、塘堰較多,水産養殖業發達。竹器手工藝精湛,遐迩聞名。工業有化肥、農機、電子、化學、紡織等,尤以制作各種生産、生活用品的小商品聞名全國。武穴為長江重要河港。市屬田家鎮扼長江中遊峽谷卡口,被稱為“楚天鎖鑰”、“鄂東咽喉”,是江防要地,曆為軍事重鎮。
    中文名:武穴市 外文名:Wuxue 别名: 别稱:廣濟 所屬地區:中國,湖北省 下轄地區:4街道辦事處、4鄉、8鎮 面積:1246平方公裡 人口:73.4萬(2004年) GDP:202億元(2013年) 地理位置:東經115°22′-115°49′,北緯29°50′-30°13′ 著名景點:龍潭公園、橫崗山、仙姑山、龍坪江灘、武山湖、太平山等 主要街道:武穴街道,刊江街道,田鎮街道,萬丈湖街道 地域名人:金德嘉,楊際泰,吳伯藩,幹铎,郭超人,方掬芬 電話區碼:0713 郵編區碼:435400 政府駐地:武穴市民主路8号 火車站:武穴站 行政類别:縣級市,長江中遊港口城市 地方方言:武穴話 車牌代碼:鄂J4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市長:郝勝勇 市委書記:吳美景

基本概況

武穴位于湖北省東部,面積1246平方公裡,人口69.83萬,國民生産總值19.56億元,第一、二、三産業比重為25.6%,42.7%,31。7%。武穴工業基礎較好,形成了醫藥、化工、輕紡、機械、食品、建材等支柱産業,共有工業企業275家,工業産品400多種,63種産品獲國、省、部優稱号,喹乙醇産量居世界第一位。

武穴現有耕地53.49萬畝,林地47萬畝,水産養殖面積21.9萬畝。農産品除糧、棉、油外,還出産豬、魚、茶、杉樹、山藥、生姜等、苎麻、柑桔、珍珠遠銷日、美、歐。武穴商業發達,全市有批發市場58個,商業零售點4290個,個體商業點3788個。銷售總額4.7億元,出口額1.3億元。

武穴港是長江中可停靠大型貨輪的港口,境内長江岸線52公裡,碼頭泊位47個,境内有318國道,和省級公路,京九鐵路貫穿全境,距黃石長江大橋50公裡,市内公路縱橫,内河航運發達,形成了公路鐵路水運交通網。市内大型變電站3座,日供水6萬噸,開道了國際電話業務。

建設沿京九線經濟帶,力争本世紀末鐵路經濟帶産值占全市的40%左右,大力發展三高農業,京九通車後沿線水果産量超過一億公斤,水産品500萬公斤,逐步建成4個工業基地,快速發展第三産業,在12平方公裡的開發區進行規劃建設。建設武穴火車站至武穴市區的長10公裡,寬80米的中心大道,新建改建13座碼頭,在武穴火車站建成2500萬公斤的糧庫,建成聯接中南、華東的微波通信站,日供水2萬噸的自來水廠。

 

曆史

武穴曆史悠久,據考古學家在境内大金鎮尺山遺址發現,遠在新古器時代3000-5000年以前,武穴就有人類活動。

夏商周時代屬荊州管轄;春秋戰國屬楚國;

秦朝屬九江郡;漢代屬江夏郡(《湖北通志》載:“廣濟為漢蕲春、浔陽二縣地);三國時屬吳,隸屬蕲春郡;西晉時期,廣濟境地仍分屬蕲春、尋陽二縣。

東晉太元三年(公元378年)改蕲春名為蕲陽。義熙八年(公元412年),尋陽縣治遷至江南柴桑,原江北境地劃入蕲陽。至此,改蕲陽縣名為齊昌。陳太建五年(公元573年),齊昌地屬陳。公元579年,北周占齊昌地,将廣濟境地從齊昌縣劃出,立為永甯縣,隸屬蕲州齊昌郡。

隋初,永甯縣屬蕲州總管府(後改稱蕲州、蕲春郡)。隋末,廢永甯縣制,并入蕲春縣。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分蕲春,複置永甯縣,屬淮南道蕲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因與河南永甯縣和江南東道永甯縣同名,唐玄宗乃親自取佛教語“廣施佛法,普濟衆生”之意改名廣濟縣,屬蕲州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蕲州郡為州,廣濟仍隸屬。

五代十國,屬淮南道蕲州。

宋代,熙甯五年(公元1072年)屬淮南西路蕲州。

高宗南渡後,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廢縣為鎮,不久恢複縣置。

元代,廣濟屬河南江北行省蕲州路。

明代,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蕲州路為府,廣濟屬該府。洪武九年降蕲州府為州,廣濟屬湖廣布政使司黃州府蕲州,不久改屬河南布政使司。洪武二十四年還屬湖廣。

清代,初屬蕲州,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屬黃州府。清末廢府立道,廣濟屬湖北省江漢道。

民國初,廣濟仍屬江漢道。1926年廢道,廣濟直屬湖北省。1932年10月,實行省、專、縣三級制,廣濟屬第三行政督察區。1936年改屬第二行政督察區。1940年屬鄂東行署。1945年11月屬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一直隸屬湖北省黃岡地區。1987年10月23日,撤銷廣濟縣,設立武穴市。

漢以前為邬家閱,唐号武家閱,元代更名為武家穴,後演變為武穴。1987年改設武穴市,以駐地武穴鎮為名。

自然環境

全市東西最大橫距43公裡,南北最大縱櫃42公裡,版圖面積1200.35平方公裡,北部為大别山餘脈,中部丘陵起伏、湖港交錯,南部為帶狀長江沖積平原。全市行政區劃為3個辦事處、8個鎮和一個國營農場,轄325個村,73萬人,耕地面積53.5萬畝,水面21.9萬畝,山林31萬畝。

市北部一隅為連綿起伏的低山,中西部是丘陵、南部和東南部是平原。地勢北部高而東南部低,自北向東南傾斜。在低山、丘陵中分布着盆地和谷地,平原中分布在低窪地。一般海拔20~100米,最高點是太平山一尖峰,海拔1063.4米,最低點是太白湖底,海拔12米。

全市流域面積主屬長江下遊幹流區華陽河系,源出北部低山和中部丘陵的梅川、荊竹、大金、戴文、鐵石等河注入武山湖、太白湖彙集東流入華陽河,幹流自武山湖經豐收大港至太白湖,流域面積共計953.2平方公裡。其次屬長江中遊幹流區蕲水河系,源出西北丘陵的松陽、栗木、百園等山河,向西注入蕲春縣赤東湖,流域面積126.7平方公裡。全市現有總水面145.67平方公裡,占總面積12.14$。境内地表水文網密布。其中湖泊面積37.26平方公裡,河港面積9.2平方公裡,水庫塘堰面積58.9平方公裡,長江水面40.31平方公裡。

全市現有總水面145.67平方公裡,占總面積12.14$。境内地表水文網密布。其中湖泊面積37.26平方公裡,河港面積9.2平方公裡,水庫塘堰面積58.9平方公裡,長江水面40.31平方公裡。現有太白(與黃梅共有)、武山、馬口3個湖。境内幹流長20公裡以上的季節河有4條,即梅川河、荊竹河、大金河、戴文内河,20公裡下的小河有7條,此外有豐收、西港、百米、新港等4條大港。

 

曆史沿革

武穴曆史悠久,據考古學家最近在境内大金鎮尺山遺址發現,遠在新古器時代3000-5000年以前,武穴就有人類活動。在夏商周時代(公元前20世紀--公元前11世紀)屬荊州管轄;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屬楚國;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前)屬九江郡;漢(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屬江夏郡(《湖北通志》載:“廣濟為漢蕲春、浔陽二縣地);三國(公元220--265年)屬吳,隸屬蕲春郡。

西晉時期,廣濟境地仍分屬蕲春、尋陽二縣。東晉太元三年(公元378年)改蕲春縣名為蕲陽。義熙八年(公元412年),尋陽縣治遷至江南柴桑,原江北境地劃入蕲陽。至此,改蕲陽縣名為齊昌。陳太建五年(公元573年),齊昌地屬陳。公元579年,北周占齊昌地,将廣濟境地從齊昌縣劃出,立為永甯縣,隸屬蕲州齊昌郡。隋初,永甯縣屬蕲州總管府(後改稱蕲州、蕲春郡)。隋末,廢永甯縣制,并入蕲春縣。

唐武得四年(公元621年),又分蕲春,複置永甯縣,屬淮南道蕲州。天寶元年因與河南永甯縣和江南東道永甯縣同名,乃取佛教語廣施佛法,普濟衆生之意改名廣濟縣,屬蕲州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蕲州郡為州,廣濟仍隸屬。

五代十國,屬淮南道蕲州。宋代,熙甯五年(1072年)屬淮南西路蕲州。高宗南渡後,紹興五年(1135年)廢縣為鎮,不久恢複縣置。元代,廣濟屬河南江北行省蕲州路。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改蕲州路為府,廣濟屬該府。洪武九年降蕲州府為州,廣濟屬湖廣布政使司黃州府蕲州,不久改屬河南布政使司。洪武二十四年還屬湖廣。

清代,初屬蕲州,康熙三年(1664年)屬黃州府。清末廢府立道,廣濟屬湖北省江漢道。民國初,廣濟仍屬江漢道。1926年廢道,廣濟直屬湖北省。1932年10月,實行省、專、縣三級制,廣濟屬第三行政督察區。1936年改屬第二行政督察區。1940年屬鄂東行署。1945年11月屬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一直隸屬湖北省黃岡地區。1987年10月23日,撤銷廣濟縣,設立武穴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武穴市轄4個街道、8個鎮。共有23個居委會、315個村委會。

武穴街道

辦事處駐刊江大道,人口123996人,面積43平方千米。轄12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東新村、下港、正街、西菜園、西新村、鐘樓、大世界、龍鳳、劉家巷、北新村、螺絲旋、大橋、二裡半、李頂武、江家林、新矶、郭應龍、朱奇武、樟樹下、吳谷英。

刊江街道 辦事處駐保康路16号,人口36082人,面積34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朱木橋、高湖、陳高、團山、泉塘、魏垸、龍裡、劉桂、餘祥、中官、龔隆、張竹林、梅府。

田鎮街道 辦事處駐盤塘,人口25276人,面積45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田鎮、盤塘、郭沖、山上、上郭、田鎮、馬口、鑄錢爐、韓垸。

萬丈湖街道 辦事處駐新港,人口6900人,面積1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個村委會:新港、萬丈湖、太白、黃湖。

梅川鎮 鎮政府駐登高山,人口132761人,面積268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79個村委會:梅川、從政、梅浦、桑梓園、靈山、楊垸、五裡坡、王勝、白石、張煥、下程、銅鼓、十裡鋪、橋頭、困龍、走馬、範柏樹下、阮廊、範應佑、吳伏七、李興泗、羅林、包法、永西、胡政、王埒、解念慈、盧子珍、解金坡、呂興祖、魯全二、塔水橋、栗山、胡立、楊鋪、陳福祿、思河、張思濟、插箕、幹山垴、吳畈、石牛、石船、解垴、李雲二、仙人口、南村、宋林、李受益、趙俊、嶽山、郭埋、吳大、宋沖、荷葉林、綠林、峰口、同心、下趙、觀山、泉口、長嶺、張德先、王貴、張牌、居文勝、馬垅、上郝、陶斯、方洪、居杠、劉昌、饒為市、蔡林、盤古檔、胡導章、呂四房、夏柳、司古塔、回垅。

餘川鎮 鎮政府駐松山咀,人口70552人,面積190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45個村委會:松山咀、蘆河、大祝、十裡、車坊、大壩、石水、王沖、龍門沖、下汪宕、菁蒿、邢元、邢山、徐沖、餘沖、上汪宕、向宕、馬幹、太平橋、桃樹嶺、梅宕、彭河、蓮花塘、周芳遠、陳寨、畢架寨、蔣鋪、荷葉塘、螞蟻河、徐政、龍腰、吳文、雙城驿、西沖、仰天、餘川、劉朝二、田慶二、孫弄、周國、鳳凰、汪垅、幹仕、王憲、砌石、龜山。

花橋鎮 鎮政府駐花橋,人口83340人,面積138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38個村委會:花橋、鄭公塔、團山河、陳其、戴文義、呂谷、洋西港、羅皮塘、郭德元、饒垴、塘角頭、吳文貴、毛仁山、楊二嶺、沖裡、上屋何、陳巷、下屋郭、樊祥、觀音寨、下彭、王祥、馬塘、喻格、項壩、柏樹林、楓樹林、向垸、蘭傑、曹塘、胡曹坊、劉六西、菱角塘、郭大垸、雨場山、戴伯章、劉常、赤湖橋、童司牌、饒家山。

石佛寺鎮 鎮政府駐石佛寺,人口62036人,面積10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石佛寺、陳德榮、馮秀、武山寨、楊林、李世英、賈家、胡羅玉、湖南販、魏高邑、機車下、蔡啟常、楊民望、朱華、宋巷、蘇天一、孫福二、董官房、觀音湖、連湖、王勝祖、伊家橋、董家山、峨山、朱河、張嶺上、雞公嶺、胡家垅、胡福泗、遊家咀。

大金鎮 鎮政府駐蘇家垴,人口42608人,面積76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蘇垴、宋天佑、花園、楊山、舒家沖、周幹、張塝、劉陶、上周煜、草鞋嶺、周易賢、程繼勝、庫家咀、也子咀、張天二、胡大、周梓、下周煜、大梅、塗秀六、劉元、劉元政。

四望鎮 鎮政府駐新廟,人口47486人,面積10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新廟、陸政、樂斯、向邊、饒文科、張沖、大蔣、胡勝、栗木、壟口、魏家、田北海、田下垸、落針八、田南仲、倉下、劉婆店、何橋、高垴、田應祖、吳興、竹隐山、李應福、陶垴、周笃、德裡橋、劉壽、鋪爾垴、吳義嶺、紫石針。

大法寺鎮 鎮政府駐大法寺,人口52850人,面積117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4個村委會:鳳咀、下鄭、八峰山、大屋雷、上桂、中桂、下桂、畈上、梅均、步塘、李垸閣、西岸、湖咀上、劉葉、李茂洪、張良祖、劉鳳袍、兩李、西畈、遊亭下、東畈、湖北、李德升、李邊、李貞、崇山、張百可、李堂選、楊門、芭茅巷、月塘、下伍、湖橋、白龍潭、雙廟。

龍坪鎮 鎮政府駐龍坪,人口50043人,面積69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花園、下馮、大樹、五裡、朝陽、朱河、沙墩、向文、牛車。

傳統文化

武穴位于長江中遊北岸,大别山南麓,鄂東邊緣,四周與蕲春、黃梅、陽新、九江、瑞昌等地為鄰。地扼吳頭楚尾,曆來是鄂、皖、贛毗連地段的“三省七縣通衢”。武穴港是長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在長江北岸武漢至安慶433公裡的區間内,唯有武穴港可停靠5000噸以上的客貨輪船,客流量在湖北僅次于武漢港。

早在明代成為臨江重鎮,清初發展成為“商賈雜處鱗聚之要埠”,《煙台條約》辟為外輪停泊港口,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列入開發計劃,民國中期成為鄂省“七大商埠”之一,素有“入楚第一門”、“鄂東門戶”之稱。城西田家鎮一帶江窄水急,扼長江之咽喉,曆來為兵家必争之地,被喻為“楚江鎖鑰”。今日,全國最長的鐵路京九鐵路和全國最長的高速滬蓉公路入口,使武穴成為全國少見的“三長”交江之地,處在全國實施梯度開發的戰略的“結合部”,成為湖北長江經濟走廊建設和邊緣發展戰略的重點傾斜地區。

武穴民風民氣純正,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文化、商業文化、革命文化、科技文化互相融合,相互影響。從傳統文化上講,武穴自古受吳、楚文化雙重影響,唐代境内廟宇林立,有高僧司馬道信、南宋著名将領餘王介、清代經學家劉醇骥和被稱為“楚棟之傑”的清代詩人張仁熙等一批代表人物。從商業文化上講,武穴是鄂東近代史上接受西方文化最長、商業文化發展最早的地方。自1887年簽訂中、英《煙台條約》後,列強勢力紛紛進入武穴,先後有美、德、日等27家外洋号、商家在武穴開設分支機構。武穴人既受到帝國主義的直接掠奪,又最先受到商品文化熏陶,地方民族工商業随之發展。

1875年興辦煤礦,比慈禧太後“奏準”開辦我國第一個礦産業開灤煤礦還早三年;1875年開始近代爐煉鑄造;1897年開辦郵局;1918年創辦光明電燈廠;1912年興辦和豐米廠;1928年倡修梅武公路,開辦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這些都是在鄂東開先河的。武穴“三把刀”聞名長江中下遊一帶。産生了以“理發名師”蔡竹坡、“實業巨頭”郭鼎存、“商家總管”陳正齋、“竹藝大師”章水泉等為代表的一批有膽識、有技藝、有商品經濟頭腦的實業家。

從革命文化上講,武穴是辛亥革命人士的誕生地之一、紅十軍發祥地之一、大别山革命根據地之一。産生了以辛亥革命活動家居正、著名外交活動家郭泰祺、社會政治學家劉文島和共和國将軍陳康、藍僑、陳金钰、張春森、杜國平等一批傑出人物。從科學文化上講,武穴曆來重視科技和教育。宋初武穴就推行了先進的農耕、水利、“火耕”、“水耨”、“築陂灌田”技術和魚苗撈捕技術;明代利用水力裝置水碓;清代“織絲絹”;民國時期工業技術改造在全省較為領先,被定為湖北科研基地綜合試驗縣市。近年來,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較快,創辦了全省首家縣市級高新技術産業園,榮獲“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農村技術市場試點市”的殊榮。産生了清代碩儒金德嘉、戒毒神醫楊際泰、化學博士吳伯藩、著名林學家幹铎、著名新聞記者郭超人、著名表演藝術家方掬芬、新中國廣播電影事業奠基人陳播、胸外科專家查樹蘭等一批名人學者。武穴的特産“武穴酥糖”實為一大美味,值得品嘗。

經濟狀況

全市人均國内生産總值8178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653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67元;農村人均鋼木結構住房面積31.44平方米;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42.8%;城鄉居民人均儲蓄4467元;人均公共綠化面積10.24平方米;人均擁有鋪路面積22.7平方米。

全市實現國内生産總值46.61億元,(可比價)增長10.1%。其中,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14.94億元,同比增長6.7%;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16.84%,同比增長13.6%;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14.83億元,同比增長9.4%。三次産業結構比由上年的31.6:35.9:32.5。

全市全年完成農業總産值22.28億元,(可比價)增長6%。其中,種植業産值11.14億元,同比下降1.9%;林業産值0.18億元,同比增長28.5%;牧業産值7.61億元,同比增長20.6%;漁業産值3.22億元,同比增長6.5%;農林牧漁服務業産值0.13億元,與上年持平。全年糧食産量31.67萬噸,同比下降2.7%;油料産量5.63萬噸,同比下降1.7%;棉花産量8113噸,同比增長16.9%;蔬菜産量21.06萬噸,同比下降1.3%;茶葉産量50噸,同比增長36.7%。生豬出欄60.2萬頭,同比增長27.4%;家禽出籠283.3萬隻,下降6.1%。水産品産量3.88萬噸,同比增長6.0%。全年植樹造林面積1619公頃,為上年的5.3倍;年末森林覆蓋率22.9%。

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4.74億元,同比增長18.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7.73億元,同比增長27.1%;實現利稅1.35億元,同比增長13.3%;實現利潤0.74億元,同比增長25%;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23.95%,同比提高7.82個百分點。全市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1億元。具有三級以上資質建築施工企業16家,比上年增加2家;有從業人員0.8萬人;全市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14.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5.3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7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3.1萬平方米。

全市全年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3.86億元,同比增長15.3%。其中,5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固定資産投資9.3億元,增長33.7%,增幅同比回落21.9個百分點。全市全年施工項目200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83個,建成投産項目173個,竣工率86.5%。華新水泥廠一期工程、中百倉儲、廣藥核黃素改造、110千伏變電站等重點工程如期完成。

全市全年實現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增加值1.41億元,同比增長5.4%。完成貨物運輸量824萬噸,同比增長5.0%;完成旅客運輸量998萬人次,增長1.1%。全市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27億元,同比增長30.7%。年末,有城鄉固定電話(含小靈通)用戶10.39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17萬戶,增長12.7%;有移動電話用戶13萬戶,增長13%;電話普及率31.88部/百人;有互聯網用戶0.7萬戶,同比增長57.4%。

全市全年完成外貿出口3332萬美元,同比增長53.05%;實際利用外資75萬美元,下降87.8%。全年實現财政收入3.9億元,同比增收7204萬元,增長22.5%。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有各項存款餘額19.95億元,比上年下降13.0%。全市保險公司完成保費收入6253萬元,增長20.6%;賠款支出1251萬元,同比下降15.6%。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79億元,同比增長10.7%。

有各類學校310所、2823個教學班,有在校學生13.75萬人。有普通高中5所,普通初中43所,小學221所,幼兒園31所;小學學齡人口入學率99.6%。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站13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電影公司1個。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89%,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3%。全市有衛生機構71個,衛生床位1266張;有衛生技術人員2040人。全市有33.06萬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61.3%;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3.6萬人,同比增加1.17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3.79萬人,增加1.0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2.12萬人,同比增加0.12萬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0.2萬人。全年養老保險基金支出4544萬元;醫療保險基金支出881萬元;失業保險基金支出32萬元。

 

旅遊資源

橫崗山位于市境北部,最高峰815米,素有鄂東屏嶂之稱,橫崗山茂林修竹,郁郁蔥蔥,隋唐開山,寺廟林立,景點多而集中,橫崗山聳翠為古十景之一,1988年經省民宗局批準,正式開放佛寺活動。1992年被林業部批準成立“橫崗山森林公園”,成為毗鄰省、縣(市)宗教活動和旅遊觀光的名山勝地。年遊客20萬人次。

橫崗山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東西長6.4千米,南北寬1.5千米,縱觀全園,酷似一條巨龍,頭東尾西,橫跨武(穴)蕲(春)兩市縣,武穴境内地屬餘川鎮、梅川鎮、森林公園等三處管轄,東有太平鄉近年修擴的盤山公路18千米直達山頂,西南有三條便道,多為石砌梯道,約23千米人行步道通達各主要景點,近有800羅漢石窟建築成功正待開光,與廬山可比美,可稱“吳有匡廬,楚有橫崗”。

初步調查統計,橫崗山森林植物共有166科,551種,木本植物有63科、134屬,216種;陸生脊椎動物4綱17目143種。山上佛寺道觀盛極一時,曾有廟7座,殿廂塔室70餘間,僧衆200餘人。既是真武祖師道場,又是地茂菩薩教化物,全山大小寺廟計有20餘座,殿寺閣室100餘間。

曆代文人墨客留下不少名詩佳作,據說現小學課文“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系李白作于此,尉遲恭筆墨尚存。

橫崗山以它壯麗的森林整體景觀,秀麗的自然風光和其悠久的宗教源淵、人文勝迹,壯觀的寺廟建築,優越的地理、交通位置,造就了它特有的旅遊資源優勢。是以森林、地貌景觀和曆史古迹為主體的名勝風景區,且區内空氣清新,氣候涼爽。故公園性制裁為旅遊、避暑、療養、科研(普),生産經營兼具有多功能森林公園。

地理

地形

武穴地域形成經曆了多期地殼演變,境内地層出露比較齊全,地質構造地處揚子準地台和大别山台隆兩個大地構造單元的接合部位,構成了以平原丘陵為主的地貌結構。北部一隅為連綿起伏的低山,中、西部為丘陵,南部和東南為平原。地勢北部高而東南部低,自北向東南傾斜。在低山、丘陵中分布着盆地和谷地。平原中分布一些窪地。

山地

主要分布在市境北部邊緣地帶,由大别山二支脈太平山、橫崗山組成,面積84.53平方公裡,占總面積7.04%。位于東北部的太平山,北面屬蕲春、東面屬黃梅,南面屬武穴,北南走向。其山高起沖雲霄,故名東沖山。清鹹豐年間,周圍農民上山躲避戰亂,故改今名太平山。主峰名一尖,海拔1063.4米,是全市最高點,東面有一山峰白砂裸露,刮大風時白砂随風飄揚,似雪片紛飛,舊縣志載稱為廣濟十景之一的“東沖積雪”。位于北部的橫崗山,因橫亘于蕲春、武穴之間故名。東南至西北走向,北面屬蕲春、南面屬武穴,主峰名為天柱峰。北面懸崖陡峭,南面較平緩。古時雜灌蔥茏,舊縣志載稱為廣濟十景之一的“橫崗聳翠”。

丘陵

主要分布在中部以及西北部和西南部一角,面積約397.96平方公裡,占總面積的33.15%。按形态分為高丘和低丘,山頂高度40-500米。高丘分布在中部偏北,緊臨低山地帶,丘高而密,坡度一般小于20度,溝谷比較開闊,水田比重大,土層深厚,宜于發展農、林、牧業。低丘主要分布在中部,崗坡和緩,崗壟相間,發展糧、棉、油、苎麻和柑桔的條件極為優越,因而成為全國聞名的糧食生産大縣、油菜之鄉和長江中下遊優質水果基地,是湖北省唯一的糧棉油綜合高産示範市和“噸糧田”、“雙百棉”同時達标的縣市。

平原

分布在倉頭埠--大金鋪--花橋--鄭公塔以南至長江沿岸,面積約717.86平方公裡,占總面積59.81%。按成因分為長江沖積平原和湖積平原。長江沖積平原包括沿江田家鎮、武穴、龍坪一帶,面積約150.91平方公裡,東西長、南北窄,地面平坦,局部稍有起伏,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水源豐富,是棉花的主要生産基地。湖積平原分布在縣境南部和東部濱湖地區,面積約566.95平方公裡,湖泊密布,殘山孤丘夾雜其間,土質肥力較高,灌溉便利,發展糧油生産和水産養殖條件優越。 

河流

主要有長江、梅川、荊竹、大金、戴文義河,現存湖泊有太白湖、武山湖、馬口湖。

水庫

主要有梅川水庫、荊竹水庫、仙人壩水庫、大金水庫4座中型水庫和小型水庫多處。

氣候

武穴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的主要特點,一年内日均溫等于或大于10攝氏度,植物生産期長,雨量較多。春季開始期在3月中旬,夏季開始在5月下旬,秋季開始期在10月上旬,冬季開始期在11月下旬。夏季炎熱,梅雨明顯,秋高氣爽,冬季較暖,氣候溫和濕潤,是适宜于農、林、牧、漁全面發展的多宜地區。

境内日照年輻射的總量多年平均值為106.799千卡/平方厘米,市年平均125.4天晴日,年均日照時數為1913.5小時。

全市年平均氣溫16.8攝氏度,最高年為17.6攝氏度(1961年),最低年為16.2攝氏度(1969年),以7月氣溫最高(平均29.1攝氏度),1月氣溫最低(平均4.1攝氏度),年相差25攝氏度;

全年多東風和東南風,但随季節有所轉換。一般年份,1—8月東風最多,9月份西北風和西風漸盛,10~11月以西北風和西風為主,12月西北風和西風減少,東風和東南風增多。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為1278.7~1442.6毫米;降雪一般初日是在12月,少數年出現在11月,1968年出現在11月10日;終日一般在3月,年平均降雪7.3天。初霜日期多出現在11月下旬,終霜日期多出現在3月上旬,無霜期年平均262.3天,最長是1980至1981年為302天,最短是1962年至1963年為215天。

人口

武穴市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

戶籍人口784201人,常住人口644247人,家庭戶197718戶,家庭戶人口為617435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12人;

男性為337072人,占總人口的52.32%。女性為307175人,占總人口的47.68%;

0-14歲的人口為124854人,占總人口的19.38%;15-64歲的人口為457067人,占總人口的70.95 %;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2326人,占總人口的9.67%;

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26582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7713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237100人;具有小學程度的188842人。

各個鄉鎮的人口分布:武穴辦事處161605人,刊江辦事處34026人,田鎮辦事處18948人,萬丈湖辦事處4083人,梅川鎮113248人,餘川鎮50297人,花橋鎮64680人,大金鎮35921人,石佛寺鎮44857人,四望鎮32203人,大法寺47311人,龍坪鎮37068人。

武穴市有31個少數民族民份,630人,男性189人,女性441人。白族4人,布依族21人,藏族4人,朝鮮族11人,傣族1人,侗族22人,高山族1人,哈尼族3人,回族34人,京族3人,拉祜族1人,黎族137人,僳僳族4人,滿族28人,毛南族2人,蒙古族14人,苗族59人,仫佬族4人,納西族1人,怒族2人,普米族3人,畲族2人,水族1人,土族3人,土家族142人,佤族16人,維吾爾族2人,瑤族21人,彜族7人,仡佬族2人,壯族68人。

經濟

财政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02億元,增長10%;2012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80億元,增長12.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3.4億元,增長24.9%;

全口徑财政收入19.1億元,增長18.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預算收入8.4億元,增長16.2%,總量居黃岡市第一,地方稅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6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億元,增長15.6%;外貿出口8500萬美元,增長33%,居黃岡各縣市區首位;實際利用外資480萬美元,增長231%。主要經濟指标增幅高于全省、黃岡市平均水平,經濟質效好于黃岡總體水平。

保障

2012年全市用于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支出達到9.6億元,占财政總支出的50.4%。農民人均純收入8438元,增長2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0元,增長14.9%。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3.1%。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礦山資源保護和粉塵治理投入1.8億元,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連續7年下降。

項目

2012年全年實施各類500萬元以上項目447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5個,新開工億元項目25個。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34.5億元,增長32.7%。其中,發改部門争取中央及省預算内投資3.25億元;全年新引進項目33個,其中億元項目11個,協議引資額101億元;利用省外資金41.3億元,增長253%;成功引進世界500強江蘇沙鋼集團投資項目落戶武穴;企業自主投資和全民創業投資70億元。

工業

2012年全市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家達到114家,實現規上企業工業總産值213億元,增長24.5%。工業總産值過億元企業45家。全年新發展個體工商戶6875戶,增長24.6%;新發展私營企業533戶,增長21.7%。祥雲集團被評為2012年第二屆湖北民營企業100強,列第34位。迅達藥業再次通過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并榮獲2012年度全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廣濟藥業、龍翔藥業被列入國家高新技術火炬計劃。廣濟藥業榮獲第二屆大别山質量獎,祥雲集團通過長江質量獎現場評審。武穴市擁有中國名牌2個、湖北名牌12個,國家地理标志保護産品3個。“廣藥”圖形商标實現黃岡市國家行政認定馳名商标零的突破。

農業

2012年全市全力推進現代農業。糧食生産實現“九連增”,農民收入實現“六連快”。主要農産品産量實現全面增長。實現農産品加工業産值80億元。農村土地流轉面積擴大到10.4萬畝。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58個。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74.3%。建成水産八大無公害基地。建戶用沼氣3050口。氣象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全力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萬村千鄉”建設深入推進,完成農家直營店建設68家,農家店信息化改造100家,鎮處商貿服務中心面積達15萬平方米。

服務業

2012年橫崗山納入黃岡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龍珠峽漂流投入營運,龍潭賓館評定為四星級酒店。全年接待遊客55萬人次,增長15%;旅遊收入8980萬元,增長16%。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為136家企業辦理了12.8億元的融資擔保業務。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42.4億元,增長17.3%;貸款餘額59.2億元,增長13.8%。商業保險保費收入4.3億元。

資源

植物

林木類共有林木樹種64種,其中用材林48種,經濟林16種。喬木主要樹種有楊、柳、榆、桑、杉、金錢松、馬尾松、銀杏、梧桐、八角、茴香、廣玉蘭、楠木、合歡、苦楝、楠竹、淡竹、荊竹、水竹、桃、李、栗、棗、梅、杏、柿等。灌木主要樹種有白栎、毛栗、黃荊、油茶、石榴、野山楂、猕猴桃、山雞椒、牡荊等。

藥材類境内出産的中草藥品種有132科、500餘種,估算總蘊藏量約為630萬公斤,其中,大宗藥材品種50個。蘊藏量較大的有薄荷藥25萬公斤以上;木防已、石蒜、馬鞭草、虎杖、小青草等均在10萬公斤以上;益香草、香附子、茵陳、幹姜、陳皮、夏枯草、野菊花等均在5萬公斤以上;苦參、烏藥、貫衆、車前草、丹參、蒼耳子、陰行草、箕盤子、亥白、女貞子、水菖蒲等均在2.5萬公斤以上。

動物

武穴境内野生動物共有水生、獸禽、昆蟲等幾大類。

水生類境内有團魚、長吻鳊、鲥魚(長江武穴段出産)、銀魚(太白湖出産)、鳗鲡(俗稱白鳝)等、青蛙、蝾螈等90餘種。

獸類有金錢豹、小靈貓(俗稱香狸)、鬣羚、穿山甲(俗名鲮鯉)、小麂。

昆蟲類及其它境内主要有蠶、蜜蜂、土别蟲(注:上述昆蟲亦人工喂養)、野蜂。兩栖、爬行類動物主要有蛇、壁虎、蜈蚣等。

上一篇:首字母縮略詞

下一篇:友媽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