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人

橡皮人

王朔1986年發表的小說
《橡皮人》始于王朔1986年發表的一篇小說,作為一種社會人格,24年後的今天,它卷土重來。今日這個詞的注解是“他們沒有神經,沒有痛感,沒有效率,沒有反應。整個人猶如橡皮做成的,是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見、對批評表揚無所謂、沒有恥辱和榮譽感的人。”
    中文名:橡皮人 别名: 作者: 類型: 連載平台: 最新章節: 是否出版: 詞語來源:王朔圖書《橡皮人》 性質:一種社會人格 發表時間:1986年

簡介

美國作家格林寫過小說《一個枯竭的案例》,講一個建築師功成名就後身心俱疲,最後隻有逃到非洲森林。美國精神分析學家随後提出了“職業枯竭”(job burn out),一種和“橡皮人”類似的病症——情緒枯竭、才智枯竭、生理枯竭、價值枯竭,既去人性化,也無成就感。

橡皮人站在“有閑有錢有知識”的社會優等生的對立面,在中國,這些無夢、無趣亦無痛的城市生物,正形成一個龐大群體——先有《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70%的被調查者出現工作倦怠;再有《中國翰德就業報告》,57%的被調查公司表示職業枯竭情況加重。有心理學家發表觀點,以前一個中國人工作十多年才枯竭,現在經常一兩年就枯竭了——全因現代社會的流水線模式提高了效率,卻降低了人的成就感。

橡皮人可以在如下職業中尋找:醫生、銀行員、程序員、教師、記者、交警、公務員、演員、出租車司機——按照心理學家分析,他們要麼已習慣無需分享的孤獨工作,要麼上升空間有限,要麼每周工作時間超過50小時,在日複一日間消磨了鬥志,換來的是揮之不去的空虛感。

橡皮人可以在如下城市中尋找:根據一份12省市工作倦怠指數調查,對工作感到厭倦城市排名是天津、四川、重慶、上海、遼甯、湖北、廣東、福建、江蘇、北京、浙江、山東——中國城市的性格、發展速度、文化生态改變的不僅是GDP與CPI,還在改變小職員的幸福指數。

常想一個"橡皮人”還能堅持每天上班遠比一個能在職場中能感受到成就與滿足的人要困難的多,在這樣的堅持與不容易背後一定還有一種暗暗的盼望。無論是誰,痛苦卻還活着,也許說明他們内心的渴望與期盼比一般人都要強烈巨大。橡皮人可能是一個時代快速發展的産物與代價,但是每個人也許都可以做些什麼幫忙自己不那麼橡皮,有時靠組織不如靠自己。

由來

橡皮人早在24年前就存在了,隻不過他們當時存在于作家王朔的小說中。而現在,他們已經從書裡“走”了出來。

也許,您會問“橡皮人”在哪兒?其實,他們就在你我身邊。因為開會的時候,他總是坐在最不顯眼的位置;他的MSN頭像也總是忙碌;他會面無表情地塞在擁擠的電梯中,毫不起眼地混入地鐵站洶湧的人潮中。

特點

橡皮人可以從很多職業中找到。按照心理學家分析,他們要麼已習慣無需分享的孤獨工作,要麼上升空間有限,要麼每周工作時間超過50小時,在日複一日間消磨了鬥志,換來的是揮之不去的空虛感。

因此,有人将橡皮人的特點總結為“無夢、無痛、無趣”。但他們并非小說中所描繪的是一具“行屍走肉”。他和所有人一樣善良,但從不見義勇為,連圍觀群衆也不會去做;他不是無情無義,但從不讓座;他擁有一顆溫柔的心,但在緻電父母時找不到語言……

原因

橡皮人并非沒有感覺,隻是心很累。因為他們曾經有夢、有趣、也有痛。可在疾速發展的社會中,他們總在疲于應付。而一本又一本《杜拉拉升職記》、《在辦公室潛伏》之類的職場圖書,讓他們意識到,與其滿懷激情的四處碰壁,不如順應所謂的人類行為規範和潛規則,毫無表情地“被動生活”。并且麻痹自己的神經來抵禦“被動生活”的疼痛。

我們必須承認社會價值觀的迷失,造就了他們,同時也在深深地影響着你和我。如果逐條對比一下,或許你和我都在一步步“靠近”橡皮化。曾有報道說,在英國很多人靠一種“情緒食品”來放松情緒;而中國的大城市也出現心靈超市,銷售寫有“快樂”、“安全感”等各種情緒的空瓶子。就像一首歌曾唱到“我的病就是沒感覺”。

正是這種沒感覺的病,造就了一個又一個橡皮人。,其實不想做橡皮人很容易,隻需要在生活注入一些生活的藝術。比如:陪父母散步,聽着歌做家務等等,總之不讓工作占據生活的全部。

成績因素

多年打拼會給你帶來不錯的成績,也可能讓你故步自封,沉溺于成績當中。對上司,你可能覺得他是個外行而加以藐視;而新人,你幹脆視而不見。

經驗因素

經驗是有生命的,随着時間推移,可能會變成不合時宜的古董。牢牢抓住經驗不放,隻能讓你成為大家眼裡的老頑固。

批評因素

自身“免疫力”的增長,讓你越來越适應各方面的批評和指責,“走自己的路,讓别人去說吧”。這種免疫增強的橡皮模式,到最後會讓你被排斥在集體之外。

定位錯誤

職場中的事,不會以你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很多時候,你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崗位和職位。這個時候心灰意冷,選擇被動地橡皮下去,是很多人的對策。

不公平待遇

你做得最多,成績最好,效率最高,可是升遷的總是别人。你的創意不錯,卻總是把你的想法安到别人的頭上。職場的确不是一個公平的環境,也沒有絕對公平的存在。這讓人對一切産生懷疑,不如橡皮下去,我行我素。

過度要求自己

這是初入職場人士的通病,懷着雄心壯志,卻又不切合實際。總是用自己的标準來判斷整個世界。失敗了,就龜縮一角用橡皮外套麻痹自己;而短暫的成功,會讓你有下一個瘋狂的目标,直到自己力所不及。

經常遲到是信号

由于職業壓力增大,不少職場人士表示工作壓力已導緻自己漸漸忽略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沒時間戀愛,沒時間回家看父母,對工作投入精力越來越多,卻難以從工作中找到樂趣和成就感。

況利稱,現在門診心理病人中,反映的工作壓力主要來源有職業發展困惑、升職加薪不順、工作量大指标高、同業或同事之間競争加劇等。特别是從事技術和行政的人員,前者屬高腦力勞動,後者則是簡單重複,很容易産生職業枯竭和輕度焦慮抑郁。

一個公司老總抱怨,下屬經常遲到,所找理由也是五花八門:堵車、出門了回家看門鎖好沒有,總之就是不願準時或早點到公司。專家提醒,“遲到”也許是職業枯竭的早期信号,對工作不滿的無聲表達。

你離橡皮化還有多遠

1.你是否總在例會上,很不自覺地找一個遠離上司的位置?

2.在一個月内的會議上,你沒提出你的想法與提案。

3.在兩個月内,你的提案或建議沒有被采納過。

4.三個月内的業績你沒有達标。

5.一年之内,你沒有受過任何表彰或批評,但你卻不在乎。

6.公司改變管理制度,在你看來并沒有切身的影響。

7.出了問題并不想自己去解決,而是等着同事來解決。

8.混混日子就可以,因為你總是覺得自己并不是處于與自己能力相符的職位。

9.在大家聚會或活動時,你大多數時候坐在角落冷眼旁觀,在同事QQ群裡,長期處于隐身狀态。

測試結果

選擇了7—9項紅色警報你絕對已經是頑固的“橡皮人”,可以說在職場上神憎鬼厭。提到你,大家的反應是隻能聳聳肩膀,你已經成了下一批被新陳代謝出去的預備役。最可怕的是,你可能因為過度橡皮化,而被其他單位拒之門外。

選擇了1—3項黃色預警現在你還不屬于“橡皮人”,但已出現“橡皮化”端倪。如果這樣繼續下去,會改變上司、同事對你的好感,降低對你的期望值。

選擇了4—6項橙色警報你屬于“半橡皮化”。個人的“品牌價值”已經下降不少。在公司裡,你是讓大家既頭疼又無奈的一個,因為有一些經驗或能力,你雖然不至于被掃地出門,但是也晉升無望,隻能混混日子。

如何警惕

1、你需要一個愛人或一些好友,讓你工作的感覺複蘇,一些用心去赴的約會,或一個略帶放肆和刺激的電子派對。

2、嘗試重新讓自己對上司産生“畏懼”,在乎和重視他下達的每一項任務。

3、每天對自己說“我有一個目标”。盡可能地保持定期制訂工作計劃,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盡量完成。

4、嘗試多結識新朋友或與不曾深入交往的同事換一種交流方式,讓溝通顯得不一樣。

5、給自己一段假期,然後告訴自己,蜜月剛剛開始,真正的好生活才拉開序幕。

易患人群

美國作家格林寫過小說《一個枯竭的案例》,講一個建築師功成名就後身心俱疲,最後隻有逃到非洲森林。美國精神分析學家随後提出了“職業枯竭”(job burnout),一種和“橡皮人”類似的病症——情緒枯竭、才智枯竭、生理枯竭、價值枯竭,既去人性化,也無成就感。橡皮人站在“有閑有錢有知識”的社會優等生的對立面,在中國,這些無夢、無趣亦無痛的城市生物,正形成一個龐大群體——先有《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70%的被調查者出現工作倦怠;再有《中國翰德就業報告》,57%的被調查公司表示職業枯竭情況加重。有心理學家發表觀點,以前一個中國人工作十多年才枯竭,現在經常一兩年就枯竭了——全因現代社會的流水線模式提高了效率,卻降低了人的成就感。

橡皮人可以在如下職業中尋找:醫生、銀行員、程序員、教師、記者、交警、公務員、演員、出租車司機——按照心理學家分析,他們要麼已習慣無需分享的孤獨工作,要麼上升空間有限,要麼每周工作時間超過50小時,在日複一日間消磨了鬥志,換來的是揮之不去的空虛感。

橡皮人可以在如下城市中尋找:根據一份12省市工作倦怠指數調查,對工作感到厭倦城市排名是天津、四川、重慶、上海、遼甯、湖北、廣東、福建、江蘇、北京、浙江、山東——中國城市的性格、發展速度、文化生态改變的不僅是GDP與CPI,還在改變小職員的幸福指數。

在職場,沒有人告訴我們如何去适應,我們需要學着用“橡皮”保護自己,保住職位,保住薪水,保證自己被提拔……工作幾年後,随心所欲的心情就會被日益沉重的現實屢屢踐踏,我們将不再是任何工作都可以自由轉換的職場新鮮人。歸根結底,成為橡皮人是心态在作祟。見得多了,便成了習慣,人就會失去自己的敏銳,變得沒有任何感覺。習慣性,是所有橡皮心理因素中最可怕的一個。它會随着習慣無限加深,直到不可逆轉。如何改變自己,拒絕做橡皮人?看記者為你具體實例具體分析。

拒絕五招

1.你需要一個愛人或一些好友,讓你工作的感覺複蘇,一些用心去赴的約會,或一個略帶放肆和刺激的電子派對。

2.嘗試重新讓自己對上司産生“畏懼”,在乎和重視他下達的每一項任務。

3.每天對自己說“我有一個目标”。盡可能地保持定期制訂工作計劃,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盡量完成。

4.嘗試多結識新朋友或與不曾深入交往的同事換一種交流方式,讓溝通顯得不一樣。

5.給自己一段假期,然後告訴自己,蜜月剛剛開始,真正的好生活才拉開序幕。

2010年年度新詞語

此詞經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專家審定入選2010年年度新詞語,并收錄到《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

提示性釋義:指沒有熱情,沒有效率,沒有榮辱感,不接受新生事物和意見的人。他們如同橡皮做成的一樣沒有神經、沒有痛感、沒有反應,故名。

例句:如果你發現自己曾經敏銳的觸覺已經變得遲鈍、對于職位的上升與工資的提高失去了過多的期待、上司的贊賞與鼓勵總與你絕緣、對同事過激的抨擊無動于衷……或許,你也是廣大橡皮人族群中的一個。(2010年10月24日《人民日報》)

上一篇:超級中華帝國

下一篇:九州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