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子

樟樹子

樟科植物樟的果實
樟樹子,又名香樟子、樟木子、大木姜子,是樟科(Lauraceae)植物樟(Cinnamonum camphora(L.)Presel)的成熟幹燥果實。性味辛、溫;有散寒祛濕,行氣止痛的功效。多見于栽培,少數野生于丘陵或低山地帶的山谷溪邊。
    中文名:樟樹子 拉丁學名: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 别名:香樟子、大木姜子、樟木子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 亞綱: 超目: 目: 亞目: 科:樟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樟樹子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

性狀幹燥果實,圓球形,棕黑色至紫黑色,表面皺縮不平,或有光澤,直徑約5~8毫米,有的基部尚包有宿存的花被。果皮肉質而薄,内含種子1枚,黑色。氣香、味辛辣。以個大、飽滿、幹燥、無雜質者為佳。

采集

秋、冬采集成熟的果實,曬幹。

分布

産廣東、廣西、貴州、湖南等地。

生長條件

喜溫暖、宜濕潤、肥沃的粘壤土栽培。

化學成分

樟樹子富含各種化學類型的揮發油,如樟腦、肉桂醛、d-芳香醇、1,8-桉葉素、d-龍腦、檸檬醛、乙基丁香酚、p-聚傘花烴、橙花叔醇、8-氧化橙花叔醇、松油醇-4、α蒎烯、香葉醇、金合歡醇、丁香酚、反式-甲基異丁香酚、黃樟油素等,其精油主成分大多含量很高(>80%),具有重要的經濟開發價值。

功用主治

散寒祛濕,行氣止痛。治吐瀉,胃寒腹痛,腳氣,腫毒。

①《綱目拾遺》:"磨塗腫毒;治中酒、心胃疼皆效。"

②《廣西中藥志》:"治嘔吐,水瀉,腹痛。"

③《湖南藥物志》:"利尿,解酒。"

④《廣東中藥》Ⅱ:"祛風散寒,行氣止痛,開竅,消腫,祛濕。"

用法與用量

内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

上一篇:黑死館殺人事件

下一篇:大車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