槊

古代兵器
槊,又稱矟。中國古代冷兵器的一種,似于紅纓槍、斧頭的攻擊武器,長一丈八尺,分為槊柄和槊頭兩部份。槊柄以堅木制成,槊柄一般長六尺,槊頭呈圓錐形并裝有鐵釘。有的頭上裝有鐵釘若幹,有的槊柄尾端裝有鐏。其主要技法有劈、蓋、截、攔、撩、沖、帶、挑等。秦漢時期馬槊已相當流行,宋朝詩人蘇轼寫的《前赤壁賦》亦有雲“酾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1]
    中文名:槊 外文名:a long spear 别名:

分類

馬槊

古代在馬上使用的長矛。南朝梁簡文帝做《馬槊譜序》:“馬槊為用, 雖非古法,近代相傳,稍以成藝。”馬槊裡邊有非常多的講究。槊杆根本不像步槊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韌木的主幹,剝成粗細均勻的蔑,膠合而成。那韌木以做弓用的柘木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細蔑用油反複浸泡。泡得不再變形了,不再開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 

而這個過程耗時将近一年,一年之後,将蔑條取出,蔭涼處風幹數月。後用上等的膠漆膠合為一把粗,丈八長(注,漢尺),外層再纏繞麻繩。待麻繩幹透,塗以生漆,裹以葛布。

葛布上生漆,幹一層裹一層,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發出金屬之聲,卻不斷不裂,如此才算合格。然後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裝精鋼槊首,後安紅銅槊纂。不斷調整,合格的标準是用一根麻繩吊在槊尾二尺處,整個丈八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兩端不落不墜。這樣,武将騎在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費絲毫力氣。 

如此制造出來的槊,輕、韌、結實。 武将可直握了借馬力沖鋒,也可揮舞起來近戰格鬥。隻是整支槊要耗時三年,并且成功率僅僅有四成,因此造價高得驚人。所以漢唐以來,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将領的标志。

文學作品中,隋唐演義中的單雄信與水浒傳中地威星百勝将軍韓滔均使用馬槊。

馬槊的長度最長能夠達到4米,所以也叫丈八長矛,張飛用的就是此物,槊的前端類似短劍,可以砍可削,刃部下通常有留情結,給戰馬高速沖鋒的時候不至于貫穿對手,刃部下連鐵杆一體鍛造,鐵杆外再包韌木或者竹,使用蟲膠,魚鳔膠和豬皮膠膠合,再刷以大漆封閉,保持不至于脫水開裂,外部再纏麻繩,浸入桐油,幹透後塗以生漆,再裹葛布,待幹透再塗生漆,通常重量在十五到二十斤左右,非猛将無法使用。槊屬于長兵器,因為杆的複合結構,戰馬高速沖鋒的時候刺中對手,力量會分散而不象西歐騎槍那樣斷折,而且杆身的彈性和韌性非常強,屬于古代的複合材料工藝,留情節阻擋之後容易拔出,大将一般持槊中段,兩端各2米,以護左右兩側和自己的戰馬,刺遠處目标時滑把手持末端,可以有4米長度,既可以用于高速沖鋒,也可以用于低速格鬥。因為曆史發展,武将騎馬沖鋒對決的方式減少,加上材料難尋且難以制造,對持槊武将的身體素質要求也高,槊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步槊

步槊的使用較簡單,因為步兵偏重的是配合,步槊隻是步兵小組武器序列中的一種罷了,用途在于較安全的刺倒敵人,掩護短刀手作戰。因此對持步槊者的要求是身高力大,武藝是否高強,并非考察的關鍵。

馬槊馬槊的使用較複雜,因為槊不同于歐式長矛,後者單手持用隻用于沖鋒,前者則雙手持用既沖鋒又近戰。當騎兵沖入敵陣後會展開沖蕩,此時攻防的方向和範圍都遠多于步兵,而且是在奔馳颠簸的馬背上,加之槊長達4米的慣性,毫無疑問,不經過一定的嚴格訓練很容易破綻百出。

狼牙槊三國時期的很多兵器也稱為槊,但是形狀和原來的馬槊,步槊大為不同,比較典型的就是狼牙槊,形制是比較接近于狼牙棒,但與狼牙棒不同的是狼牙槊是兩頭都有槊體,而且狼牙棒體積較小前段配有槍尖。

使用高手

夏侯惇

夏侯惇(?-220年),字元讓,沛國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開國元勳,漢朝開國功臣之一夏侯嬰的後代。

少年時以勇氣聞名于鄉裡。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領之一。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勳卓著。曆任折沖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将軍,官至大将軍,封高安鄉侯,死後谥為忠侯。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将士。一生不置産業,至死家無餘财。

李典

李典,字曼成,曹操麾下将領。山陽郡钜野縣(今山東巨野)人。李典深明大義,不與人争功,崇尚學習與高貴儒雅,尊重博學之士,在軍中被稱為長者。李典有長者之風,官至破虜将軍,三十六歲去世。魏文帝曹丕繼位後追谥号為愍侯。

李典的生卒年有多種說法,但大都是終年三十六歲,具體資料如下:

《辭海》:李典(174--209),三國山陽钜野(今屬山東),字曼成,初招集宗族賓客數千家,從曹操鎮壓黃巾起義軍(約191--193年,若李典生年正确,當不足二十歲),任中朗将,遷捕虜将軍。後與張遼,樂進屯合肥,擊破孫權的進攻。

《資治通鑒》:(215年)八月,孫權率衆十萬圍合肥。時張遼、李典、樂進将七千馀人屯合肥。

《三國志》:(215年)太祖既征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将七千餘人屯合肥。太祖征張魯,教與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俄而權率十萬衆圍合肥。

《辭海》《資治通鑒》《三國志》至少有其一錯誤。逍遙津之戰在215年,應無疑,李典應該也參加此戰.初平中(190--193)年,李典随曹操,192年正式出場.若李典殁于215年,他當生于180年(《三國志.李典傳》:年36薨),192年李典13歲,而在此之前,典從父幹,有雄氣,合賓客數千家在乘氏,似不合理。209年,孫權第一次進攻合肥,不利,撤退。當時張遼,李典,樂進應該也在。 

金兀術

原名完顔宗弼(?—1148年11月19日),本名斡啜,又作兀術、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太祖完顔阿骨打第四子,金朝名将、開國功臣。有膽略,善射。初從完顔宗望追擊遼天祚帝于鴛鴦泺,1125年,随軍攻宋,克湯陰,參加圍攻東京。1128年,率軍攻山東,擊敗宋軍數萬,連克青州、臨朐等城。1129年,複率軍攻宋,先後在大名、和州擊敗宋軍。此後一直是金朝主戰派的代表,并領導了多次南侵,與宋軍先後在黃天蕩、富平、和尚原、兩淮等地展開激戰,勝敗不一。1139年金、宋簽訂和議,次年宗弼殺主和大臣完顔昌等,撕毀和約,再次大舉南侵,但在順昌、颍昌、柘臯鎮等地大敗,被迫退守開封。1141年,利用宋宰相秦桧除掉大将嶽飛,迫宋稱臣,簽定皇統和議,以功進太傅。1142年,宗弼還朝,獨掌軍政大權。1148年,宗弼在上京會甯府病亡。

上一篇:嫖娼

下一篇:穿山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