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體

楷書體

漢字書法中常見的字體
羅丹楷書千字文(局部)楷書,又稱正楷、楷體、正書或真書,是漢字書法中常見的一種字體。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據傳:“孔子墓上,子貢植的一株楷樹,枝幹挺直而不屈曲。”楷書本筆畫簡爽,必須如楷樹之枝幹也。現存資料顯示,三國吳《葛府君碑額》是标準的楷書。
  • 中文名:楷書體
  • 外文名:regular script
  • 别名:
  • 起源地:中國
  • 别稱:楷書、楷體字、楷體等。

淺談楷書藝術魅力

  文人或是作家書法在當今大文化背景下,已日趨形成中國書法的一壁江山。作家裡的書法家,其書法作品有着鮮明的文人特點,不管從哪個角度欣賞,都帶有很濃的文氣,這是區别于專業書法家顯着的地方。

  回顧曆史,不往遠說,活躍在文壇的現當代作家,就有很多人可以書寫出非常棒的書法作品,其功底深厚,舒緩勁健,力透紙背,完全可與書法家們比肩而論,或就是名副其實的書法家。魯迅、郭沫若、茅盾、葉聖陶、沈從文、老舍、姚雪垠、周而複、孫犁、李準、劉征、趙長青、黎晶等人,都能在文學以外,打造一個豐富多彩的書法世界。

楷書的特點與發展

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在傳世的魏晉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圖)、《薦季直表》、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等,可為代表作。觀其特點,誠如翁方綱所說:“變隸書之波畫,加以點啄挑,仍存古隸之橫直”。

東晉以後,南北分裂,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帶着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樸方嚴,長于榜書,這就是所說的魏碑。南派書法,多疏放妍妙,長于尺牍。南北朝,因為地域差别,個人習性、書風迥然不同。北書剛強,南書蘊借,各臻其妙,無分上下,而包世臣與康有為,卻極力推崇兩朝書,尤重北魏碑體。康氏舉十美,以強調魏碑的優點。

唐代的楷書,亦如唐代國勢的興盛局面,真所謂空前。書體成熟,書家輩出,在楷書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顔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其楷書作品均為後世所重,奉為習字的模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